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進攻小一:名校大鑊飯下無奈轉直資
樓主: Doray
go

進攻小一:名校大鑊飯下無奈轉直資   [複製鏈接]

Rank: 7Rank: 7Rank: 7


10862
101#
發表於 17-5-3 18:51 |只看該作者
Vanadium 發表於 17-5-3 15:28

(P.S. 當我知道某D直資中學收生成績已好好,但仍因有錢有資源,係語文科分小組教學,語文本來已好既學生再小組教學提升語文能力到極點,
亦有些band2生,入佐直資英中,英文水平提高了不少,這是好現象。沒有直資,那些學生只能讀band 2 中中。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9964
102#
發表於 17-5-3 18:59 |只看該作者
V兄呢點有雙重標準味道

若你以為大學interview有影響,我諗有....但唔好有太大誤會,影響其實只係好少,客觀要求都係考到咩成績。


那何以見得直資唔係客觀要求要成績符合辦學要求呢?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9964
103#
發表於 17-5-3 19:12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ABC-DAD 於 17-5-3 22:31 編輯

睇完V兄嘅論點,真係唔識講
(P.S. 當我知道某D直資中學收生成績已好好,但仍因有錢有資源,係語文科分小組教學,語文本來已好既學生再小組教學提升語文能力到極點,作為比得起既家長吸引到呢。但官津學校呢? 老師數目有限,本來學生語文能力已唔夠好,仲要大班教,成績點可能追到直資D學生? 呢D學生語文能力比下去唔一定係佢智能唔夠,而係佢無錢去接受訓練啊! 一諗起個社會係咁,個人就真係唔舒服。)

教育界有無為官津中/小學小班教學持續全面爭取過,提出過可行的措施?多年來教育界議員有無為此盡力?不得而知,來屆話會增加五十億經常性教育開支,期望見到高教界同心協力,搞好香港教育氛圍。
我隨口噏幾句吖,取消呈三,小六上學期完成所有派位呈序,直資自行派位一齊公佈,小六下學期集中培養小六生升上中學嘅語文同其他學習上函接嘅需要,會唔會實際拉近到中小生升英中嘅洪溝呢?
可能我小留意好似連一份可以公開嘅教育政策研究報告都久違了,多久呢?都失憶了,挖苦歷界教育官員倒見不違餘力。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9964
104#
發表於 17-5-3 19:45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ABC-DAD 於 17-5-3 22:22 編輯

再講,部分名津(尤其女校)好多都分set教語文多年啦,V兄可能只見倒2010審計報告,見唔到實地,BK有家長分享過啦,未轉直資前都係咁分set,不過師生比例當然唔同左,講錢?我聽過有一科一個教授跟添,咁無人跟咪又一樣上到大學,V兄嘅論據都無乜基礎咁…

早幾日同仔講開用咩軟件温書,我求其噏Excel, 已經彈回一句“我地小學辯論都用onenote啦,你唔記得嗱?,宜家好多資源分享啦,I am not free right now" 佢温緊Summative Exam

我呢啲老嘢都係唔好阻住年輕人前進。可能真係唔了解現今年輕人幾咁有能力。

Rank: 5Rank: 5


2301
105#
發表於 17-5-3 22:02 |只看該作者
//香港係有好大部份人住係資助房屋,收入剛夠用,唔好話每月交多2千幾至4千學費。

要了解香港社會啊!//

V兄,是你定義含糊,思緒混乱,還是我不了解?房委居屋,房協夾屋都是资助房屋,識人住夾屋讀官津校,住居屋讀直資,住公屋讀私校,這種情況你如何定義閣下眼中的有錢人和窮人?
長遠及個別家庭文化及康樂策略督導關注組委員會召集人
Long-term and Individual Families Culture and Leisure Strategy Steering Concern Group Committee Convener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9964
106#
發表於 17-5-3 22:28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ABC-DAD 於 17-5-3 23:40 編輯
cow 發表於 17-5-3 18:51
亦有些band2生,入佐直資英中,英文水平提高了不少,這是好現象。沒有直資,那些學生只能讀band 2 中中。 ...

馬鞍山嗰間好似係叫德信,真係做到,師兄同中學校長返小學分享,當時佢已經往澳洲升學。

Rank: 5Rank: 5


2301
107#
發表於 17-5-3 23:01 |只看該作者
V兄,你只相信名官津提供優質教育,又相信制度改變結果,那麽你應該相信,如今的名官津都是從前制度下的結果而使她們成名的。

如今制度有變,不利從前的名官津容易繼續成名,因而要尋求另一種制度使其名繼續,而閣下又不支持華仁轉直資,又要華仁繼續在現今不利名官津的制度下繼續做名校,即是説你又不相信制度改变结果。   

你的思路顯出高度的自相矛盾了!

你要華仁好,又要華仁不吃草? 可能嗎?
長遠及個別家庭文化及康樂策略督導關注組委員會召集人
Long-term and Individual Families Culture and Leisure Strategy Steering Concern Group Committee Convener

Rank: 5Rank: 5


3643
108#
發表於 17-5-3 23:45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Vanadium 於 17-5-4 00:21 編輯

直資與否本來又可以做辯論比賽題目,即無可能有絕對答案。

津校/官校同直資,只不過係一個名稱,名校、普通學校都係,我個人從來唔崇拜名校同直資,一直都覺得唔少官津校做得好好,以 成果/資源 計,以學生增值計。

有錢無錢係討論直資上更只係好簡單定義: 比唔比得起直資學費。 相信,香港超過一半家庭係比唔起,特別有兩個或以上小朋友。

我由始至終只強調: 公費教育應要做到公開及平等。我唔覺得私校有問題,但直資學校有政府資助,卻做唔到公開及平等,唔係估或覺得....係事實話比我地聽現在入讀既已明顯走向中產或以上,有貴族化情況,係好多人都覺得有問題。

我引用所有細節既內容,如直資有額外資源做小組教學等,由始至終都係針對教育公平性呢個問題,唔係想講有幾多非直資學校可以小組教學,因非直資可用既錢係少D就少D,只係資源調動,有左小組即有D野無左,只係其他人唔知,呢D細節根本唔係重點。

中國人家庭自古就好睇住下一代,當自己有能力,會為自己小朋友製造一切比別人優勝、勝過別人既環境。唔好以為我好反對直資就唔會有私心,有時我都會想政府有錢比返我,然後我再自己加D錢去栽培自己小朋友,咁就可以栽培得更好。看我地祖國,自富有起黎,官二代富二代紛紛抬起頭,承接父母蔭成社會、商界重要人物。

Education Kingdom成日有人鬧香港教育太競爭性,但又唔知呢個競爭就係自己做成,自己去參與,自己去崇拜。大家好睇重自己既下一代....既成就(唔係快樂唔係健康),又私校又直資,講到底都係要保障子女有比人更好既野,又或即使子女係band 2都要用錢用資源變返佢做band 1。

既然有人相信官津校都做得好,仲搞直資黎做咩? 呢D教育競爭,就係承傳中國文化,香港父母一手做成。


Rank: 5Rank: 5


2301
109#
發表於 17-5-4 01:25 |只看該作者
我感受到的中國文化,比較離地:

上大人
孔乙己
化三千
七十士

有教無類是三千
七十前茅是修為

長遠及個別家庭文化及康樂策略督導關注組委員會召集人
Long-term and Individual Families Culture and Leisure Strategy Steering Concern Group Committee Convener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9964
110#
發表於 17-5-4 05:03 |只看該作者
Vanadium 發表於 17-5-3 23:45
直資與否本來又可以做辯論比賽題目,即無可能有絕對答案。

津校/官校同直資,只不過係一個名稱,名校、普 ...
好心咪耍太極啦。辯論比賽,一方贏左,辯題成立與否同事實無必然關係架,空廢命題一大堆,講得多,漏洞更加多?
宜家你提出嚟批判嘅點子,係你之前嘅站腳點嚟架。
矛盾到一個點呢…唔識講。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9964
111#
發表於 17-5-4 05:05 |只看該作者
Vanadium 發表於 17-5-3 23:45
直資與否本來又可以做辯論比賽題目,即無可能有絕對答案。

津校/官校同直資,只不過係一個名稱,名校、普 ...
你再催眠自己,怕你揾唔返出路呀?

點評

Leelom    發表於 17-5-5 21:06

Rank: 2


42
112#
發表於 17-5-4 11:14 |只看該作者
直資同津校受到政府不平等O既待遇係一個冇可爭議O既事實。

宜家唯有期望來緊掌管教育O既官員,可以讓津校可以喺較為公平O既情況下,與直資學校一樣得到持續O既發展! 亦都只有咁樣, 我地O既小朋友才會真正受益。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113#
發表於 17-5-4 12:23 |只看該作者
igslok 發表於 17-5-4 11:14
直資同津校受到政府不平等O既待遇係一個冇可爭議O既事實。

宜家唯有期望來緊掌管教育O既官員,可以讓津校可 ...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7-5-4 12:25 編輯

教育開支將加50億, 津校總有得着, 有發展。

直資要面對入不溥支要倒閉的風險, 如黃乾享。津校收唔夠一班才有殺校風險, 不用計收入支出。直資生意計唔掂便要殺, 話知你有幾多班。

直資咁好, 不用眼紅, 津校可申請轉直資。亦可不加收學費, 服務大眾。

Rank: 2


42
114#
發表於 17-5-4 12:43 |只看該作者
shadeslayer 發表於 17-5-4 12:23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7-5-4 12:25 編輯

教育開支將加50億, 津校總有得着, 有發展。
期望會有一個全面O既檢討,讓呢O的新增O既教育資源用得其所!

Rank: 6Rank: 6


9973
115#
發表於 17-5-4 19:24 |只看該作者
邪惡。。。。。

點評

Leelom    發表於 17-5-5 21:06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116#
發表於 17-5-5 14:47 |只看該作者
I have a 17-year-old daughter who went to a private school for a few years before high school. This private school is the best school I've seen in my life. It was judged one of the 100 best schools in America. It was phenomenal. The tuition was $5,500 a year, which is a lot of money for most parents. But the teachers were paid less than public school teachers – so it's not about money at the teacher level. I asked the state treasurer that year what California pays on average to send kids to school, and I believe it was $4,400. While there are not many parents who could come up with $5,500 a year, there are many who could come up with $1,000 a year.


我家三個孩子小學都讀私校,阿大入讀時,學費只是15000左右一年。因學費平得出奇,我成日稱之為cheap cheap 小學。 學費平,教育成本少津校一截,但水準一流,每年報讀的人數是招生的15倍左右。

香港政府水浸,弱勢。而教育的花費,是執政者和政客不用付成本,而能得掌聲(甚至冇人够胆反對)的寶礦,只要用脑想想,教育經費能不澎漲?學生是少了,但政府支出仍每年增加,學生的教育成本,也由阿大入學時的2000元左右,變成依家嘅5500左右。教育花費增加,學生水準就高了麽?政府支出,不單增加教師薪水啊!師生比例、助教、支援人員都多了許多,學生水準高了麽?

反對直資政策的人,常誇大直資收費之好處,為了誇大收費之好處,又誇大了直資之水準,變相為直資做宣傳。

直資真正之好處,不在於能收費、能請多啲教師;而是在於冇咗鐵飯碗,易執,迫使其要俾心機經營。依家家長迷信錢多好辦事,收得少錢的學校反而被人睇低,直資學校錢多得不得了,如果不是兢兢業業的經營,實容易造成鋪張浪費,學生耳濡目染,不是好形象。

我讚成直資學卷,但納税人的錢要好好愛惜,政府要好好監管,財政要透明。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9964
117#
發表於 17-5-5 21:55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ABC-DAD 於 17-5-5 23:52 編輯

只講“錢”的教育觀念,吸引唔到“好”嘅教育工作者。

講教育質素,只用錢做法碼,唔實際觀察[““好”“在那?]那不是求進? 那是莫視別人努力。
要分析資源用得到唔到位— —簡單啲,要留意下每年Financial Summery,深入啲,睇埋Auditor Report
要分析教學質素——除左睇課程內容、師生比例,軟硬件,重要檢視最終畢業生被培育的水平。

直資嘅財源,有Government Fund及 Non Government Fund,如何分配去用,由於受政府資助,係有明確指引,學費(Non Government Fund)嘅部分有學校收得高,有學校收得平,支出同收入是否合理反映到學費水平合唔合理,那要看資源用在那,學生有否享用到物有所值的資源投放。

我想講津校係有權選擇去轉直資,呢點唔能夠話係構成不公平對待,家長係會選擇,到底所交嘅學費值唔值,有無符合學生嘅需要同期望,而且轉直資亦有其要面對嘅收生挑戰嘅,有直資學校係參與政府派位嘅,轉左直資係咪馬上就會出現好材料有好出品呢個結果呢? 當然唔會。

要公平去睇,有無交學費嘅學生都有權享用政府嘅教育資助,收生如要看財不看才,跟本無需要做直資,要面試,那是一個選才過程,官津學校…自行階段都有。

學生與學校嘅配對係重要。香港學生及家長在入讀前對中學的瞭解太、太、太有限,建議教育局考慮制作一啲網上資源,多啲讓家長去瞭解目標學校,減少啲小學重複嘅測考,把時間用在協調升中生活涵接上做功夫,熟新環境,面對身、心、社交嘅轉變,適應中學課程的安排,更有利享受學生生活,減少將家長資源浪費在補習上面,如此,遠勝任由問題發酵,有事就研究補求方法,提供輔導,好被動。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202
118#
發表於 17-5-5 22:24 |只看該作者
ABC-DAD 發表於 17-5-5 21:55
只講“錢”的教育觀念,吸引唔到“好”嘅教育工作者。

講教育質素,只用錢做法碼,唔實際觀察[““好”“ ...

EK好多口不對心的人,講極都唔明或者扮唔明!

其實唔鐘意直資貴,咪留番响官津,嫌直資太cheap ,又或者鐘意TSA/BCA,咪去ESF及國際學校讀囉!香港暫時美其名還是自由社會嚟㗎喎,冇人阻你懷舊,但你又唔好阻人進步。

想食大鑊飯,共產主義教育,就要等多幾年!好快好快就有㗎啦!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9964
119#
發表於 17-5-5 23:16 |只看該作者
ANChan59 發表於 17-5-5 22:24
EK好多口不對心的人,講極都唔明或者扮唔明!

其實唔鐘意直資貴,咪留番响官津,嫌直資太cheap ,又或者 ...
你咁引言,我會誤會你話口不對心/扮唔明嘅係指我喎
講正經事實我係見到津校改變緊,過幾年會有共產主意教育?香港嬉笑怒罵得太多啦,正經嘢都放涼左,大6對教育的嚴謹同急起直追,香港家長視而不見係真,自視為精英嘅觀念,過幾年就恨錯難返。

Rank: 5Rank: 5


3643
120#
發表於 17-5-6 00:01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Vanadium 於 17-5-6 00:06 編輯

http://www.com.cuhk.edu.hk/ubeat_past/011247/47edu.htm

值得重溫歷史。聖保羅男女2002年轉直資,成為第一間轉直資中學,當年預計不會變貴族學校,有3分1學生會有全免學費。今日顯示即使4人家庭收入6萬多都比20%學l費減免,但仍遠遠做唔到33%學費收入能用作減免,可知今日既學生比當年派位既富貴幾多。

名校轉直資首要目的係保收生質素,都証明非常成功。如果肯聽下呢度另一個post既電台節目,華仁想轉直資,非常主要既因素,都係想收返質素高學生。

5個band未轉3個band前,無中學話要轉直資,改左3個band,不斷有名校話轉直資。當批評間間學校都可轉直資時,真應認真了解轉直資背後其實發生咩事,唔好成日淨用套自由市場觀念,又以為個個係咁諗,個世界唔係淨講自由市場。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