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小學雜談 讀名校.....
樓主: vjdma
go

讀名校..... [複製鏈接]

Rank: 5Rank: 5


3693
61#
發表於 04-10-19 17:21 |只看該作者

Re: 讀名校.....

copied:
教養孩子不能人云亦云
洪蘭(陽明大學教授)

世界上每個社會的成員都有「與別人一樣」的壓力,這個壓力來自演化。三十年前漢斯•柯魯克(Hans Kruuk)在非洲塞倫蓋提的草原上作研究時,便發現與別人一樣是保護自己的最好法則。他發現,只要在動物身上塗上油漆,就等於替牠簽下死亡證書,因為牠一定會在下一波獵食攻擊中喪生。 但是我們已經演化到文明的社會了,民智已開,應該有自我判斷的能力。敢與群眾不同,當然是需要勇氣的,這個勇氣來自知識和自信。

教養孩子與跟流行不一樣,不能人云亦云,教養孩子是一個心靈的塑造,每一步都應該依你最好的判斷自己作主。每個孩子不一樣,而父母是最懂得自己孩子的人,他快不快樂,學習有沒有成效父母最知道,應該對自己的判斷力有信心,不要隨大眾起舞。

Rank: 5Rank: 5


3693
62#
發表於 04-10-19 17:28 |只看該作者

Re: 讀名校.....

copied:
快樂學習最重要
孩子整天做功課,功課卻不好,從神經學來看,這就是疲乏效應。神經對一直不停進來的刺激會有飽和的現象,不再處理它了,這是為什麼「入飽魚之肆,久聞而不知其臭」。孩子在上了八個小時的課之後再去上補習班繼續念同樣的東西,神經已經疲勞了,讀不進去了。在記憶的研究上有個現象叫「release from Proactive Inhibition」的現象,一直在做同樣性質的記憶時,記憶的項目會相互干擾,例如記憶花卉的名稱,每一次記十種花的名字,當進行到第三個名單時,受試者已經記不得這個花是第一個單子上的還是第二個單子上的,但是如果這時換成記憶十個傢俱的名稱,受試者的記憶立刻回復到跟第一次記花卉時一樣的好。因此,在課程的安排上,我們每五十分鐘就得換另一科來上,怕造成孩子學習上的飽和。但是父母在送孩子去補習班時卻忘記了這一點。人不是機器,在疲勞後,反應會遲鈍,會「有聽沒有見」,所以我們常在補習班看到眼光呆滯的孩子,手在無意識的抄著黑板上的公式,難怪一個孩子會在桌子上刻下了「我在浪費生命」這句無聲的吶喊!

今天教改的問題很多,但是最重要的是沒有回歸到教育的本質,即,有動機的快樂學習。或許我們無力改變大環境,但孩子是自己的,可以從自身做起。當父母把眼光放到十年、二十年之後時,我們就了解學校的成績不那麼重要,考上台大並不保證一輩子成功,反而是有學習的動機,愉悅的人生觀,他以後一定會在世界上找到他自己的定位(niche),他的生命才沒有浪費。

給孩子一些空白時間
在學習理論上,孔子的「學而不思則罔」是對的,學過的東西一定要經過反思,將它和過去的知識聯接起來,這個知識才會被長期儲存。從大腦的生理上來說,長期記憶需要神經迴路的「固化」,而固化需要時間(車禍的病人常常想不起來相撞之前幾秒鐘所發生的事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因此,學習要有成效需要給孩子一點空白的時間去反思。我們平常習慣把孩子的時間填的滿滿的,一天八節課,從早到晚,連喘口氣的時間都沒有的話,他如何能去作反思呢?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63#
發表於 04-10-19 17:39 |只看該作者

Re: 讀名校.....

今天教改的問題很多,但是最重要的是沒有回歸到教育的本質,即,有動機的快樂學習。


我認為教改正向這方面走。只是,基叢教師、教協不積極回應而己。好象校本課程等等,都得不到好的回應。他們最關心的是:有没有小班教育。

Rank: 7Rank: 7Rank: 7


11413
64#
發表於 04-10-19 17:43 |只看該作者

Re: 讀名校.....

我記得老師話想做到大同世界係夢想,而家呢個都唔係小康世界呀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65#
發表於 04-10-19 17:51 |只看該作者

Re: 讀名校.....

我記得老師話想做到大同世界係夢想,而家呢個都唔係小康世界呀


我想,人和動物不同的地方在於人有時會停下来、想一想。看看哲理類書籍,看看心靈雞湯。雖然,可能又要繼續上路,但停下來,感動一下又有何妨。

不如放開心屝,吸收一下新鲜空氣,感動一下。


2714
66#
發表於 04-10-19 23:19 |只看該作者

Re: 讀名校.....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簽名被屏蔽


2714
67#
發表於 04-10-19 23:37 |只看該作者

Re: 讀名校.....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簽名被屏蔽

Rank: 7Rank: 7Rank: 7


10864
68#
發表於 04-10-20 01:52 |只看該作者

Re: 讀名校.....

非常贊同stccmc,我也很喜愛這裡的討論和分享,真的獲益良多。

求學不(只)是求分數。套用EdT所講,其實很多人都心裏明白,不過知易行難。要做到這點,父母雙方都要一條心,否則很難辨到。每個系統都是一樣,在最初的時候,ouput 跟 input 是成正比的,漸漸 input 多多而 output 少少,到最後增加 input 反而另output 減少。所以花太多時間去爭取高分是沒有意義的。正如redapple所講,可以樣孩子做多啲其他活動,reading,自由時間,語文進修和玩(最重要)!況且有研究發現,成就好的人在校時成績多是中至中上而不是最top的那一班人。

每個孩子不一樣,每間學校亦不一樣,有人天生就喜歡讀書寫字,整天讀書寫字也覺得愉快,有人要多些時間玩耍才快樂,所以不管名校與否,一所合適的學校對子女能否愉快學習是非常重要。

Rank: 5Rank: 5


3693
69#
發表於 04-10-20 09:37 |只看該作者

Re: 讀名校.....

"如果家長為子女除掉一切壓力, 只重過程不重結果, 矯枉過正, 到出社會工作時遇到挫節便不懂處理了。 "

copied:
如何建立孩子的責任感?

□ 口述:余德淳�整理:呂彩霞

對於小孩子,何謂成熟?成熟可以定義為責任感。一個人能承擔多少任務;完成任務的記錄、效果等都可作為成熟之條件。

有一次帶領EQ訓練小組時,發現其中一個小組快要輸掉,即使最後兩個回合如何力追,都不能追上第一名,此時我發覺組內有一些成熟的小孩仍然很努力,有決心完成遊戲,絲毫放棄的跡象也沒有。相反,有些小孩就已中途而廢,遊戲未完已無精打彩。又有一群小朋友,遊戲輸了以後圍在一起,我還以為他們做甚麼,原來是在檢討,在討論剛才為何失敗,下次要如何方能成功。而這些往往是成績好的學生。看了後我就認真想,究竟是先有讀書好的原因,才有參加遊戲水準好的結果,還是本身孩子參加活動的水準已經好,所以才有好的學習表現呢?我相信根本原因是這個小朋友本身就很看重「責任」,所以連參加活動也比其他人優勝,而讀書只是他有責任心的其中一個生活表現。

在港澳社會上,尤其在文化機構中,地位與學術成就往往有密切關連,但這些學術水平較高的人,做事通常較可靠、認真。相反,學問較弱的人,不但在學問上遜一籌,大部份在做事時都較為馬虎草率。即是說我們不該太短視,只看到高中、大學便算。其實兒童的基礎教育是一項長線的發展──責任感的教育。在兒童心理學中,有幾種途徑可幫助建立責任感:
1. 七歲對小孩子是量度承擔責任能力的關鍵時刻,這群大概只有二年級的小孩子,有的會表現得很無自信;有的卻處處表現得畏首畏尾,說話吞吞吐吐;有的則很有膽量,很自信。為甚麼呢?七歲其實代表這個小孩已經經歷到被父母親評價的階級。父母的評價原來對孩子有很長遠的影響。試回想一下最近你對你的孩子經常說的是「你很乖」、「有進步喎」還是「你真頑皮」、「無鬼用」呢?若果是後者,那麼孩子從父母處不斷地接收對自己負面的評價,漸漸便會形成害怕別人評論自己。有些成年人很害怕被別人讚賞,他們不相信也不接受。「這手字寫得很端正漂亮,是你寫的嗎?」「不是,不是」因為他們很久也沒有接收到對自己正面的評價,覺得不大真實,連自己亦不相信,有的則相反,很享受別人的嘉許,這與責任感有何關係呢?「負責任」說來好聽,但當做不到時則意味「失敗」,孩子不願負責任往往由於接收太多批評他們「無用」和「不行」的信息,以致他們也看看自己為「所託」之「非人」,便會逐漸逃避責任。所以給孩子多些正面的評價,會直接影響他們得到較好的心理發展。
2. 以自己作為孩子的榜樣,嘗試對自己所做過,有期望的事作自我評分。這將有助提高孩子的做好一件事的意識。因為他們從父母身上就看到這一「實例」。可是大部份家長�成年人都對自己要求不高,卻對孩子有過份要求。有時小朋友讀書差就因為缺乏這種自我評估能力,連做事亦令人失信心。
3. 西方心理學家研究認為,最好的工作狀態是介乎於「工作」與「遊戲」之間,這裡是指心情而非行為。將「工作」的「重要性」與「遊戲」的「樂趣」這兩種心情併湊在一起時,所發揮的力量是很大的。因為在「樂趣」中的享受狀態可舒緩「很重要」所產生的壓力,亦能使人認真的完成任務,哪與讀書又何干?就是教孩子喜歡他們所做的事,叫他們看到裡面的快樂。最簡單就是自己首先享受自己所做的事,孩子見父母常常如此起勁,快樂,以他們高度喜歡模仿的特性,很快就學會了。
4. 孩子害怕「難」及「悶」,訓練「耐性」是對付他們的妙藥。在EQ訓練小組中,「魔術」是一項鍛煉孩子搜集、多角度觀察及靈活想像的方法。最重要是「魔術」能抓住孩子的眼神專注,以致加強他們的耐性及自制力,給他們有接受有些事情(例如讀書)是不能心急的心理準備。
5. 為孩子定每日小目標,例如「今天要擦亮自己的皮鞋」,「今天不要遲到」等等。教會團契生活中經常令孩子學習團體中的責任,細心的觀察及耐性,因他們有機會接觸很多不同工作崗位,面對不同的人。這些小小的責任及目標的累積,將是日後能征百戰的根基。
6. 有好些人沒有責任感,是因為不懂如何將所學的去解決問題,小孩子怕上學,怕考試,怕測驗,因他們看不見他們所學的會為他們解決問題。例如給孩子一張澳門地圖,一堆堆生活問題就會出現;街名怎樣讀,這地方怎樣去,乘幾號公共汽車,一家人共要付多少車資,應如何安排行程等等。當中就融入了語文、數學、社會,甚至管理學,才會解決一家人週日下午外出的安排。父母不妨多做「發問者」的角色,讓孩子累積解答問題的經驗,錯了不要緊,因他錯後便會學得更精明。漸漸培養到怎樣負責任,如何承擔一些他們覺得重要的事,教會是培養孩子的一個好地方,他們在當中會看到有榜樣,有模仿的目標,必定能學得更。

when we were small kids, most of us had to help mum doing house work such as cleaning, we got , thus good training in building up responsibility. this training iss very rare now as kids don't do housework anymore in most family.

Rank: 6Rank: 6


5315
70#
發表於 04-10-20 10:21 |只看該作者

Re: 讀名校.....

這個題目已經post 了有一個星期,今天才花了點時間細看。真的真的獲益良多,尤其是judy和麟媽媽的實戰經驗,以及mattsmum的文章分享!!!感激萬分!原來BK還有你們這些同道中人!

我仔仔下年升小一,我都開始擔心出現麟媽媽起初的教仔情況。我們要求高,又知道仔仔只差少少就做到,爲何偏偏“差少少”?正如EdT說,我也承認,最大問題是我們父母的心魔!!看見別的孩子能夠“做到”而自己的孩子卻墮後,心裏總是難受的。一方面擔心孩子從此繼續墮後,另方面又擔心學校怎樣看孩子,更糟的就是我們父母太希望自己的孩子十項全能,“傾家蕩產”都要額外補習、上中英數班、學什麽什麽。。。想起來,孩子怎能沒有壓力?

麟媽媽的教仔經驗,正好讓我知道我們在孩子的學業上要“收手”,讓他自己碰釘、狠一點(雖然心痛!),孩子才能夠“受教訓而痛定思痛”。

一直以來,我和老公的教仔法都惹來“批評“,說我們對兒子太高要求,又要他在我們回家前做好功課,又要每天自己溫習和練琴,遇有做不好的就要懲罰(打手版、罰企、剝削娛樂節目。。。),現在看了judy 和麟媽媽的教仔實況,相信我們的做法是正確的。要孩子學得好(無論什麽學校),先要他自己有自律精神;要年紀少的孩子有自律精神,又先要從父母開始,給孩子機會去從生活細節做起,樂於放手令孩子明白承擔責任的意義!

Rank: 4


625
71#
發表於 04-10-20 10:29 |只看該作者

Re: 讀名校.....

所有教育學問都有不同理據, 又看看另一段文章, 操練到底是好是壞?

**
“…其實學習免不了操練,問題是操練什麼,怎樣操練。我們常說學生語文水平低,就是缺少操練的結果。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偷」,「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以至背誦高水平的文學作品,就是好的操練。可是現在一提背誦,動輒便被指為讀死書、悶死人、扼殺創意,文言文更是進步的絆腳石。記的小時候中文科有《高小精讀文選》,從而接觸了《桃花源記》、《陋室銘》、《愛蓮說》等雋永小品,不知不覺中便背熟了。上了中學,國文科所有的文言文都要背誦,好像天經地義似的。語文欠佳的主犯其實是圖像文化和缺乏從小培養的閱讀習慣。

英語更需要操練(practice makes perfect),尤其是會話。香港既然缺乏英語環境,只有多聽英語廣播,多跟同學老師說英語,以至多用英語寫作。這涉及極富爭議性的教育語言問題。簡單而言,如果學生以英語學習所有科目,就等於創造了比較廣闊的英語環境,練習的機會也較多。不少學生默書滿分,會話不及格;唸了十多年英語,還是「見到西人口啞啞」。這就是錯誤操練的結果。數學呢?恐怕沒有人會反對念乘數表的;基礎的四則運算以至公式的靈活運用,都有賴多加練習。坊間的甚麼速算法,其實都是反覆的操練而已。

無可否認,操練有時是枯燥,甚至是厭惡的。在溫室成長的學生,只記得「愉快」,忘了「學習」,以為學問唾手可得,忘了學習原來要下苦功。我同意家長是有權選擇的。為了「惡補」而犧牲寶貴的親子時間和課外閱讀是否值得,實在見仁見智。十隻手指有長短,孩子資質各異,家庭支援的差別更大。學校水平有高低之別,教學理念各有不同,都是正常的現象。「因材施教」和「有教無類」並不一定有衝突。我常強調,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更重要,沒有必要盲目追求名校。家長為孩子選擇合適的學校,加以配合,才能令孩子愉快之餘,又能學習。”

**

相信有不少家長可能把 “操練” 和 “補習” 混為一談.  

教育學問何其多, 有了小朋友之後方發覺自己要先學的比他們還多 。 搜集出來的資料, 亦不能盲目跟隨. 而是要配合自己的生活環境, 了解孩子的性格, 能力加以靈活運用 。 父母要孩子學習, 首先從自己開始。


Loving, Caring & Sharing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 (箴言23:6)

Rank: 6Rank: 6


5315
72#
發表於 04-10-20 11:02 |只看該作者

Re: 讀名校.....

precious:

非常同意你那篇文章的看法!

暫且不說孩子的教育,其實我自己的親身經驗都告訴我“操練”是必要的。

我自幼在英文中小學讀書,接觸英文的機會比別人多。但要真的“開竅”大膽流暢用英語交談,都要到工作上才能做到!現在每天都要說英語,接觸很多不同accent的外籍人士,漸漸能夠憑其accent而知道他的國籍。又因爲要說要表達,很多以前沒有想過怎樣用英語表達的expression,現在都能牢牢記住。

而中文/普通話也有更深體會,因爲要參加考試,老師要求學生背誦20篇名家文章,那絕對是個難受苦悶過程。不過過了考試後,卻又發現自己不知不覺已經把這些文章的好詞好句記下來,有時又能夠“背以致用”。深深體會老師常說的一句話:“不讀不背好文章,哪有墨水寫文章。要有創意有發揮,也先要有好根基。”

其實也不要視孩子的默書測驗為洪水猛獸,要懂得其方法,學習就會的心應手。

Rank: 5Rank: 5


3693
73#
發表於 04-10-20 12:40 |只看該作者

Re: 讀名校.....

"語文欠佳的主犯其實是圖像文化和缺乏從小培養的閱讀習慣。英語更需要操練(practice makes perfect)"

very much agree. if you cannot arose his inner-self motivation, the result will not be good.

here are some copied article:

孩子缺乏上進心,該如何輔導?
小朋友在作文中常會提到「我長大要當科學家」「我以後要當警察」「將來要當總統……」等。這孩子們純真的表現。 然而為什麼有時孩子年齡漸長,卻對考試考不好、事情做不好,顯得愈來愈不在意,真不由得不令大人懷疑他們的上進心到那裡去了?

孩子會一時喪失上進心,主要有下列幾種原因:
父母對孩子期望過高,造成孩子心理負擔過重,特別是在屢戰屢敗的情況下,長久達不到父母的要求,當然會引發孩子自暴自棄的心理,而磨損他們上進的企圖心。
孩子缺乏信心,凡事都要先徵詢父母的意見,才敢去做,如此孩子缺少主動積極的態度,也無法指望其具有樂觀進取的意志。
父母過於放縱,養成孩子好逸惡勞的習性,日常生活即是茶來伸手,飯來張口,對功課也是馬馬虎虎,不知用心。在他們的想法中根本不須太過認真;或只想付出一點點努力即要有很大的收穫,如此,就很難會有上進心。

在這種狀況下,欲適當有效地教導孩子,家長可從幾個方向去嘗試:
幫助孩子樹立適當的努力目標∼若昧於現實,不考慮孩子的程度而給予過高期望,會帶給孩子失敗與挫折,這是孩子上進心轉弱的重要因素,假若過於放縱,凡事馬虎,根本沒有目標,亦會讓孩子喪失自我努力的上進心。因此,多和孩子溝通,了解其程度再協助其樹立適當的努力目標,常讓孩子有成功的喜悅,建立成就感,自然可慢慢地激發上進心。
適時的鼓勵與安慰∼成長的過程中,不可能沒有失敗的經驗。但若在失敗時,家長能適時伸出援手,給予安慰、肯定、鼓勵,不但可建立自信,也可激發孩子上進。
發覺並多肯定孩子的進步與優點∼由於求好心切心理影響,家長會特別注意孩子的缺點,或刻意去強調,容易給孩子造成困擾。其實孩子的優點更值得去肯定。孩子的缺點也並非永遠不變,只要有一點點改善,家長即應立刻給予嘉許,相信他們會順著大人的鼓勵去發展,無形中有助其養成上進心。
提供孩子模仿學習的對象∼如常與孩子討論名人傳記的內容,讓孩子有效法的動力。

如何使孩子對數學有興趣?
目前國民中小學學生不只是普遍對數學沒有興趣,甚至根本上討厭數學。要讓學生對數學有興趣,就該先了解數學為何令許多學生討厭,甚至恐懼。

歸納的原因主要有下列幾點:

Rank: 5Rank: 5


3693
74#
發表於 04-10-20 12:44 |只看該作者

Re: 讀名校.....

"不要視孩子的默書測驗為洪水猛獸,要懂得其方法,學習就會的心應手" agree.


copied:
孩子功課不太好?
大多數人總會以小孩成績的高低,來判定未來成就的大小,所以常常想運用各種方式讓孩子的成績突飛猛進,這是相當不客觀的;事實上,雖說幼稚園及小學教育為將來更高教育及社會教育之基礎,但是教育是永不間斷的,並不能因為幼時成績的好壞,就判定孩童一生的發展。

孩子的成績不好,對將來當然有影響,但也不是絕對的,必須考慮下面因素:

Rank: 5Rank: 5


3693
75#
發表於 04-10-20 14:12 |只看該作者

Re: 讀名校.....

to Thinker:
"After all these years, quality of those university graduates is substanially decreased, this is the fact, what went wrong?"

I thought about this for quite some years after working with many young graduates and after my son goes to primary school.

I figured out this:

1. these young people were born in late 70s to 80s, they got maids in their childhood,they had extra tuitions, their mum taught them, they never needed to cook when they were kids, they never need to look after their younger brothers or sisters, they did not need to do any house work.

2. my generation - need to do a bit of housework because there were no maid,no one went to private tuitor as no one could afford that, mum needed to work to get money for the family.

3.- my boss- born in late 40s - need to do anything to survive but there were food.

4. my big boss- born in the 20s - need to fight for food, for education, for everything.

so I think kids need to do " work", not "homework", these are the chance of building up ability- ability to deal with people, to speak up, to have self control and discipline, kids in USA or UK or even in Japan have these chances- delivery newspaper, cutting grass, etc.because most people have no maid but kids in hong kong don't need to do " work".

the worry that our kid would lose when they compete with china's kids for future opportunity is , perhaps,  true.
該用戶已被刪除

76#
發表於 04-10-20 14:45 |只看該作者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5Rank: 5


3693
77#
發表於 04-10-20 15:04 |只看該作者

Re: 讀名校.....

good article,thank you, Philipwhau.
where can we find in the internet 信報的專欄?
該用戶已被刪除

78#
發表於 04-10-20 15:26 |只看該作者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5Rank: 5


3693
79#
發表於 04-10-20 16:07 |只看該作者

Re: 讀名校.....

thank you, Philipwhau. you can type chinese. you must spend sometime last night typing such a long article, you are great.I can only copy.

Rank: 5Rank: 5


3693
80#
發表於 04-10-20 16:27 |只看該作者

Re: 讀名校.....

"紓解壓力的方法只有兩個,一者就是降低目標,例如不要指定子女考第一,二者就是改善方法,例如要請人為子女補習。

孩子沒有信心很多時是困為他仍在找尋自我或需要肯定自我。而肯定自我的方法是要有自己的成就,這成就並非是父母所給他的,是需要他自己去建立的。"

good explaination, didn't konw that 詹德隆 wrote about education. actually I remember him well as he came to my school in 83/84 to give a talk about 97 as his daughter was in my shcool.

not many people had thought carefully about their kids education, just think that good result in primary, secondary school would lead to HKU and that is it.

they are just many things that parents could learn.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