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0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5-14
- 國民生產力
- 0
- 附加生產力
- 8241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20-1-2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648
- 主題
- 13
- 精華
- 0
- 積分
- 10889
- UID
- 3279843
  
|
本帖最後由 stillgood20 於 21-10-20 11:49 編輯
ANChan59 發表於 21-10-20 08:27 
如果我負責收生,學生對傳統金融產品,金融科技產品有認識及興趣,肯定比高分但烏吓烏吓嘅學生,看高一線 ...
教育是需要有前瞻性.
細囝在高中時,我体驗了一些.
除了鄰居修FinTech同學, 他也是同校前一界.
還有亞囝同班, 也有位同學不斷參加科技產品發明,曾獲獎往美國觀摩.
這些同學在校內成績不是突出的一群.
基礎教育的吸收外, 自己反而專注興趣發展.
基礎教育是必須,然而社會改變, 仍維持考試成績來釐定同學能力的方法, 可能成效未必理想.
昨天,電視講大埔科技園擴充,
又,近日新界北開發, 再連接前海,
又加大灣區發展.
香港本地需要配套的人材.人力資源,
教育方向, 家長和學生的觀點…
昨晚, 我跟太太說, 新界北要完善,
是二十年的時間, 那我已七八十歲了.
樂觀d睇,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不過, 新聞也介紹了新界原居民組織發聲,
維護原居民利益.
真正的利益, 不只是爭錢, 更有效是原居民應該推動自己的後輩努力, 投入社會發展,投入創科發展.
利申:我可能是樂觀主義.
返回教育, 試問香港年青人人口多少,
而且, 各人有不同方向,能力,興趣…
要找出和組織香港年青人材,
教育便要努力了!
要前瞻一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