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搶完床位爭學位 怎令港媽息怒?(沈帥青) ...
樓主: elbar
go

搶完床位爭學位 怎令港媽息怒?(沈帥青) [複製鏈接]

Rank: 5Rank: 5


4440
41#
發表於 13-10-7 16:38 |只看該作者
Yanamami 發表於 13-10-7 15:47
其實會唔會喺我地一廂情願去相信“50年不變”呢樣野?或者自回歸果日開始,HK已唔聲唔聲,被“溝下溝下”, ...

我記得睇過d紀錄片, 鄧老闆講過(大概意思): [香港回歸後“50年不變”,50年後不用變了......後尾就補充話“50年更沒有變的理由”].......而家諗番, 鄧老闆可能真系先知......

Rank: 5Rank: 5


1138
42#
發表於 13-10-7 16:40 |只看該作者

回覆:Yanamami 的帖子

這就是統戰,是避免不了的。港人現在醒覺也不算太遲,只要做好自己和把下一代教好,盡力維護人文、自由、法律、民主......把香港精神和值得尊敬的中國文化(非內地已扭曲的)延傳下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9
43#
發表於 13-10-8 08:32 |只看該作者
幼園大作戰 「下集」 輪到收生亂?(沈帥青)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3b025d2c-5d97-49d9-b3e5-784868276f49-115668?ref=ak8fs





家長為了一張報名表,多個地區的幼稚園門外,相繼出現排長龍情況。

撰文:沈帥青
欄名:港是港非

幼稚園大作戰由報名開始,家長瘋狂排隊報名,別忘了這只是上集,之後還有交表、面試及公布收生結果。派表大亂,教育局無計可施,若不先知先覺統籌收生,則下集也是大混亂!

家長憂「無位」 如傳染病蔓延

幼稚園學額是否不足以應付所有適齡學童?家長對「無位」的恐慌,如傳染病蔓延開去,北區及多個地區的幼稚園門外,相繼出現排長龍情況,家長們為了一張報名表而排隊數天,怨聲四起,矛頭更指向雙非及單非學童來港搶學額。

雙非童湧港造成的教育資源緊張,並非今年首次出現,教育局被指後知後覺,一直未見採取實際措施應對,至今年終爆發瘋狂排隊潮。

局方之前一味叫家長放心,但數據有限,至昨日局長吳克儉再公布更詳細學額數字。

據他所指,預算北區適齡學童約4,000人,北區的K1班學額則約3,900多至4,000個,換言之,學額看來確有不足危機。

立法會議員葉建源早前也指,現時北區幼稚園學額使用率已達93%。按政府數字,明年達入學年齡的雙非兒童近3.6萬名,較前一年還要多出約3,000人。究竟有多少適齡雙非兒童會來港升學,這固然難以預料,但這些數據,或已足以叫家長心中更慌。

事實上,現時的派表熱潮,可能只是「上集」,在派表之後,尚有交表、面試、公布收生結果等程序,更亂的場面可能在後頭。

昨日屯門一間幼稚園派表後,有家長取表後並沒拿走在門外霸位用的膠椅,原來是要準備下星期「排位」交表、安排面試。早前也有報道指,有美孚、元朗幼稚園有數百至上千名家長輪候交表,此或已預視,輪完派表便要輪交表?至於一窩蜂報名後,面試情況又可否順利?

為「買保險」 漁翁撒網報多間

不過,最混亂情況可能要算是之後公布收生結果的時期。試想像,現時有不少家長為「買保險」,漁翁撒網讓子女多報10間、8間幼稚園,之後可能出現的情況,是一名學生可能同時被多間幼稚園取錄,出現一人「囤積」多個學位的情況,也有部分家長可能會在多間學校繳交留位費,至明年開學前才放棄學位。

不少幼稚園於11月或之後公布收生結果,屆時是否人人可原區升學,固然是視乎學額是否足夠。但若「囤位」情況嚴重,則也可能造成學位不足假象,在第一輪公布後,若不少家長未能如願升讀原區幼稚園,則心情可想而知,屆時必然大為緊張,四出奔波。

至於幼稚園則以為收生額滿,但至最後報讀學生卻未必「現身」,屆時會否比派表情況更混亂?

吳克儉指局方會與幼稚園業界商討如何解決問題,當局要亡羊補牢,便要趁「下集」的混亂未開始前,把握時機及早安排對策。

坊間有意見指,教育局應推行統一聯招,但現行不少幼稚園已展開收生程序,時間倉卒下,要制定一個完善機制未必趕及出台,不過,若要擔起牽頭角色,統籌部分學額緊張的區域如北區、屯門等,建立有關收生資訊的通報機制,令各幼稚園可以有統一平台向公眾發放,則相信也會起很大作用。

教育局可要求學額緊張區域的幼稚園,向當局呈交報名及收生資料,包括面試名單、收生名單等,如此局方便可及早知悉是否有「囤位」情況,是學位不足抑或只是被暫時霸佔,令家長及校方也可因應情況配對,不致因為資訊不足而亂作一團。

掌全盤資訊 三方也有好處

教育局也可要求幼稚園縮短家長可保留學額的留位期,家長盡早決定選擇哪一所幼稚園,提早釋放學額,讓其他家長申請。

掌握全盤資訊作出應變,教育局責無旁貸,對幼稚園校方也可節省行政程序,家長亦不用四圍撲,對三方也有好處!

幼稚園學額問題釀成風波,港府一直被批評後知後覺,如今便要設法對收生早作部署,至於如何完善明年的收生程序,無論是統一收生也好、限制家長報讀學校數目也罷,要及早與各幼稚園傾掂數,以免再折騰家長。


按圖放大


按圖放大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88193
44#
發表於 13-10-8 08:37 |只看該作者
elbar 發表於 13-10-8 08:32
幼園大作戰 「下集」 輪到收生亂?(沈帥青)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3b025d2c-5d97-49d9-b3e5 ...

o希~~有乜奇者,一向都喺魚翁撒網啦。都唔喺今時今日既事。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9
45#
發表於 13-10-8 09:01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elbar 於 13-10-8 09:01 編輯

教局研統一北區幼園放榜 跨境童倘超估計 明年K1不夠位

http://news.mingpao.com/20131008/gca1h.htm


教育局長吳克儉昨首次公布下年接近邊境地區的幼稚園學童需求數字,他指其中北區預計入讀幼兒班(K1)的學童為4000個,而供應「有3900多、4000個學額左右」,相信供應充足。不過,數字反映跨境童一旦較預期多,北區幼園即會供不應求。政府消息稱,局方今日會與北區幼園校長開會,爭取共識明年統一在一段時間內放榜公布取錄結果,要求家長在一至兩周內確認學位,以釋放多餘學額作第二輪申請。

今晤北區校長尋共識

教育局長吳克儉昨到上水古洞的培幼幼稚園了解收生情,他會見傳媒時稱,下年升讀K1班的本地及跨境學童共4000人,較今年K1生少500人,他稱數據是由專業統計師及教育部門參考有關數據及過往實數作出的評估及預測。他認為,排隊報名是部分幼園派表安排有問題,局方今日將與區內幼園業界開會商討改善。

教育界議員葉建源則認為,學額足夠的說法誤導公眾,因為根據入境處出生數字,下年適齡入讀K1學童多於今年,下學年理應K1學生多於K2學生。

政府:明年K1入學料減

政府消息人士表示,下年K1入學數字較今年少,是基於估計跨境童去北區讀書的比例會減少,過去九成跨境童選擇到北區入學,至今年僅六成在北區入學。教育局官員今與北區各幼稚園校長會面,將商討統一收生流程。消息稱,幼稚園家長一人報多間幼園及留位,癥結是各間幼園公布取錄結果日期不同,家長「騎牛搵馬」心態下,唯有在多間幼園留位。

限時確認學位釋放學額

局方將向各校長爭取統一在明年同一時段放榜,且要求家長在一至兩周回覆是否入讀,及繳付一個月學費作留位費,以增加透明度及立即釋放無被確認的學位,屆時未有學位的家長便可作第二輪申請。另外,局方還會建議各幼園採用網上派表及交表,避免排隊,並全面用集體面試,加快效率。

原定今晨派發報名表格的上水鳳溪幼稚園,自上周六(5日)起就有數十人在校外排隊,排頭位的家長上周五已到場,足足排隊5天。昨早7時許,學校正式宣布開始排隊,至10時已有近400名家長排隊,現場有當值警員稱大多數家長已排過數間幼園,經驗充足,因此秩序良好。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9
46#
發表於 13-10-8 09:02 |只看該作者
雙非父排隊3日 吃3包如廁3次

http://news.mingpao.com/20131008/gca2.htm


幼稚園報名大排長龍,無論本地或跨境家長,也齊齊通宵排隊,苦不堪言。雙非家長李先生上周六來港打算詢問幼園報名事宜,卻發現打算報讀的上水鳳溪幼稚園,門外已有數十名家長等候,他唯有即場排隊,並聯絡深圳的妻子送來報名資料及睡袋等物資,準備今晨報名。他稱學校附近無公眾浴室,公廁也要行10分鐘,他3日來只敢飲兩支水和吃3個麵包,3日僅去3次廁所,又要待半夜其他家長入睡後,才敢去大牌檔唯一一次吃飯。

雙非家長:倘被歧視 組織內地人抗議

北區家長上周日發起遊行,要求幼園優先取錄港童及杜絕「排隊黨」,此做法引起不少雙非家長反彈,直斥香港爸媽歧視。來自河南的雙非家長王先生指不想挑起中港矛盾,無奈兒子在內地沒戶口難入學,又稱若香港人欺負雙非童,將組織內地家長抗議香港爸媽,旁邊的雙非家長亦積極附和。他表示若兒子能順利在北區入學,他將放棄在河南的生意,舉家搬到深圳「重新開始」,預計經濟損失達500、600萬元。

本港家長王先生及太太前晚到場排隊,但他指內地家長沒排隊習慣,他昨晨睡醒發現前面無緣無故多了幾十人。他認為收生時應分開港童及雙非童兩條隊伍,優先取錄本地童,又批評教育局無遠見,若一早估算雙非來港讀書數量提早規劃,利用上網等多種方法報名,就不會導致現在的混亂情。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9
47#
發表於 13-10-8 16:44 |只看該作者
【視頻】專訪幼稚園協會會長唐少勳(講清講楚)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9
48#
發表於 13-10-8 16:56 |只看該作者
幼稚園入學戰 教育局顯被動(蘇偉文)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31008/00184_016.html


最近幼稚園入學申請一事引發了軒然大波,不少家長要在幼稚園門外通宵輪候,為的只是一紙申請表格。由於輪候的人龍中有不少是單非或是雙非家長,更令幼稚園學位申請沾上「中港矛盾」的色彩,教育局在這事上顯得被動。

家長對子女的學業着緊是人之常情,今個學年的升小事件,已見到單、雙非學童對本地教育的影響,而這次的幼稚園申請表事件,其實是升小一役的強化版,也見到香港教育制度是如何的被動,尤其在學位提供上更是動輒得咎,不管教育當局如何解說,也是落得一身罵名,實在叫人感慨。

首先,本地出生人口連年下降,由於幼稚園並不是強制教育,所以政府在規劃幼稚園學位上就非常被動。近年單、雙非兒童在港出生多了,更令幼稚園入學率變得難以預計。本來在出生率下降時,幼稚園學位需求下降,不少幼稚園也因收生不足而叫苦連天,有的更走上關門之路,這情形就一如中、小學遇到殺校一樣。本來這個收生不足情況已告穩定下來,可是單、雙非學童的入學卻不好預計,一旦加入外來學童的因素後,本地兒童入讀幼稚園便緊張起來,原因是需求的難以估計。

學位規劃 難以實行

有人會說,不是增加幼稚園學額便可以嗎?可惜現實是學位易升難跌,現在我們遇到幼稚園學位不足,可是大約三、四年之後,因為停收雙非來港產子的影響,幼稚園學位需求又會大幅下降。這就出現了一個時間上的真空,若果現在因學額不足而大幅增加學額,三、四年後又會出現學額大量過剩,這叫政府如何處理?而且幼稚園是私營的,政府根本插不上手,除非政府願意將幼稚園一併納入公營體系,但這卻不是易事。

其次,就是本地家長需求上的多樣化,也叫人對幼稚園學位需求摸不着頭腦。一般而言,一所幼稚園的學額都有上限,但幼稚園都會多派申請表格以防有學童退學。家長也恐怕子女沒幼稚園取錄,也會多報數家幼稚園。從供求的角度看,這是多個需求和供應的合體,因為在資訊不清晰的情況下,容易出現幼稚園收生充足,但在學期過後又有退學潮,這種需求模式叫幼稚園的管理人員頭痛,更不用說有一些家長執意讓孩子就讀多家幼稚園,好使孩子上課學習時數拉長,這些需求更令幼稚園學位上的規劃難以實行。

第三,民粹對單、雙非學童發洩是正常的,可是對政府或幼稚園的辦學團體來說,不可能對單、雙非學童設限。不少聲音要求港人子女優先入讀幼稚園,但問題是我們沒有一個政策去給予所謂港人優先。對幼稚園來說,學童只要是符合入學資格,幼稚園沒有理據拒絕其申請,港人子女優先只能是一個感性的訴求,而不是合法的做法。在這裏,筆者要強調的是,這不是說我們不應讓本地子女優先入學,而是在執行這個做法上並不容易,起碼在法理上就很有問題。

合法範圍 解決問題

說到這裏,我們是否束手無策?學位不足牽涉到的社會問題又是否置之不理?其實我們要在合法的範圍內解決問題,例如幼稚園的面試可加上一些園方的規定,譬如說用廣東話來面試,這樣便可讓本地學童有較多的機會。這不是以制度來討好本地家長,而是在學習上幼童的母語掌握很重要,以廣東話為母語的本地學童,自然要在語文上多加配合,這樣一來也可在合法合理的情況,讓本地學童有優先入讀的機會。


蘇偉文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9
49#
發表於 13-10-8 16:57 |只看該作者
雙非搶學位 效英行政解決(黃世澤)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f4257449-4373-4934-8e61-b4cd1eb43db9-115967



數百名本地家長日前遊行,要求本地學童獲優先原區就讀權。

雙非引發的後遺症,隨着愈來愈多中國人鑽《基本法》空子而惡化,大批雙非家長在北區搶幼稚園學位,引發大批香港家長上街抗議,再一次凸顯港中之間的矛盾。

修改《基本法》廿四條肯定是徹底解決雙非問題唯一方法,但問題在於,過去數年大批中國孕婦來港產子,香港和中國之間在福利上的差距,肯定引來大批雙非子女來港爭學位、爭資源的問題。而港府有必要盡早推出措施解決問題,否則只會加劇香港和中國之間的矛盾。

公民權與福利權 可分開處理

除了香港,英國由於其海外殖民地眾多,英國公民遍布全球,最迫切要處理海外英國僑民回國要福利的問題。特別因歷史緣故,不少英國公民在成為英國公民的一刻,可能未曾踏足英國本土一步。像香港南亞裔以及印尼華裔英籍人士,便是當中的例子。如果這批英國公民一抵埗便可享有英國所有福利,肯定引來大批英國選民的怨言。

現時英國在處理福利問題上是將公民權與福利權分開處理,以大學學費為例,你持英國公民身份往英國讀書,只是免卻入境上的限制,以及在學期間可以在英國不受限制就業。但在學費上,除非英國公民能出示過去三年因在英國有住址而繳納市鎮理事稅(Council Tax,相等於香港的差餉),或以海外居民身份繳納英國入息稅,以及對國民保險(National Insurance)作出自願供款的證明,否則只有連續在英國居住三年人士,才可以享有本地生學費,否則就算英國公民也要交海外生學費。

父母未繳稅 不能享學費資助

英國透過將居留權與分享福利的權利分開處理,去防止海外未曾繳納英國稅項人士透過英國公民身份坐享福利。

在香港,處理受學券津貼的學位時,亦可用英國方法處理,雙非家長必須出示過去三年在香港繳納差餉、薪俸稅或利得稅的證明文件,否則不得報讀接受學券計劃的所有幼稚園。而私營幼稚園,亦不得優先取錄未能出示在港繳交差餉、薪俸稅或利得稅紀錄的非香港居民子女。

光是這點,已經杜絕了不少只想光吃香港福利的人士。而可以享有九年免費教育人士的定義上,亦應將未有過去三年繳稅紀錄的非香港居民子女剔除。

禁雙非父母 自由行簽注來港

另一方面,港府在行政程序上,亦可以充分運用政府在入境權上的充分權力,作出適當安排,例如港府在雙非子女申領出生證明時,一併登記雙非子女家長的中國護照以及中國身份證號碼,這類人士日後如領自由行簽注來港,將列為不受歡迎人士禁止入境,那家長無法帶同子女來港面試時,就減少了不少雙非家長來香港搶福利的問題。而這做法,也是現在美國對付部分故意在美國產子,令子女可獲美國國籍的中國家長的做法,相信這做法可以有效對付那些來香港搶幼稚園學位的中國家長。

由雙非到限奶令,香港政府一直備受批評,因為面對這類涉及港中矛盾的問題,他們往往未能及時拿出有效措施來解決問題,但英國人過往已經留下不少法律和行政程序工具,港府不用修法都隨時可用,這種明明有工具用而不用的態度,令市民覺得香港政府未有以港人利益為第一優先。

筆者相信只要港府肯下決定,在行政程序上對雙非福利作出限制,這方面的利益矛盾是可以解決。至於那些對雙非過分慈悲為懷的社運人士,他們的意見不為香港利益為出發點,港府應對他們不予理會。


撰文:黃世澤 時事評論員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9
50#
發表於 13-10-8 16:57 |只看該作者
教育局局長與傳媒談話內容(只有中文)
******************



  以下是教育局局長吳克儉今日(十月七日)在上水培幼幼稚園與傳媒談話內容:

教育局局長:我知道大家很關心北區幼稚園的學位供求問題,我想重申,北區的幼稚園學額是足夠的,能夠滿足區內學童對K1班的需求,家長真的不用擔心,亦不需要自亂陣腳。

  因為大家關心數據,所以我請同事提早將資料整理,以下我會和分享一些大家希望看到的數據。根據最新掌握的統計數字,在2014/15年度,北區居民及跨境學童推算數字一併計算,三歲學生預計約有4 000人,四歲學生約有4 500人,五歲學生約有3 900人,合共12 400名學童。而幼稚園可以基於運用現有及計算可能有空置課室靈活提供各級學額作背景,整體而言約有12 500個學位。從這角度看,我再強調,最少有12 500個學位。在此大前提下,供應能滿足需求。

  如果大家有興趣,我再多講其他幾區、大家最近特別留意的數據。例如屯門,屯門三、四、五歲的學童數字(分別)是4 400、4 500及4 300,整體學童人數約13 300,而供應學額有14 300,正如我所指有足夠學位滿足需求。同樣道理,大埔三、四、五歲合共約有6 600名學童,但學位有7 800個。至於元朗,整體三、四、五歲的學童合共約有16 600,學額有18 400個。提出這些數據的主要原因是,讓大家、家長透明度高一點,了解實質情況。第二點,希望大家關注及討論有關連日來排隊輪候的情況,我們認為最直接的原因可能是個別幼稚園派發申請表的安排問題,稍後我特別希望邀請培幼幼稚園的校董及校長,介紹一下他們派發表格的安排等,以作參照。

  由於部分家長為一名學生申請多所學校,亦可能有中介人公司從中參與。很重要部分是,數據清晰地指出供求能夠達到平衡,但因各種因素令家長特別緊張,這方面我們不想見到。

  亦都有人、個別幼稚園認為對於有中介人機構的參與,可能導致當中的一些困難。所以,我的理解,有個別幼稚園表明如發現有申請表是由他人代辦,是不會受理其申請,以杜絕不健康現象。這是其中一部分與大家分享。

  最近亦有提及北區家長關心子女能否原區就讀,這都是一個重要的地方。正如我剛才引述的數據,供求是可以達至平衡,能滿足需要,家長亦真的不用擔心。而據我理解,幼稚園一般會奉行「就近入學」的原則,在過程中會充分考慮原區居民子女的入學需要,這是正確的做法,我是十分支持。

  教育局很重視北區居民對幼稚園入學的關注,明天我的同事將會與區內幼稚園業界會晤,商討如何進一步改善招生及收生的各項安排,令幼兒升讀幼稚園的流程更為順暢。

記者:你剛才所講的數字指北區明年有12 500個學額,所說的是K1, K2, K3加起來的數字,但我們計算到單是適齡雙非學童已有一萬多人,而排隊的全是K1學生,你有沒有K1的學額數字?

教育局局長:剛才我看過K1的數字,如果你計算大約有4 000個學童在北區的話,學額大致上相差不遠,有3 900多、4 000個學額左右。

記者:即是不夠?

教育局局長:剛才我提及,這個數字已經包括一些跨境學童的預算和本地學童的整體數字,因為兩者相加只是12 400,你將數字除三便會得到相近的數字。其實三歲學童的數字整體而言較四歲學童少,四歲學童有4 500個,而三歲學童有4 000個。重要的地方是大家不要只看人數,要相信數據的專業人士當中考慮的多種因素,例如我們如何評估有多少學額?有些人指就算甚麼都不計,因為幼稚園K1、2、3中,K3學童畢業後會騰出空位給K1學童,這是其中一項計算方法。第二,剛才我提及當中還有其他彈性,因為幼稚園以私人辦學模式較多,所以應變和彈性比較快和強,有需要時,這些幼稚園滿足需要的措施安排較易處理。

記者:為何隔了多天才提供有關數字?

教育局局長:我前幾日提過我們掌握學額的數據,但要視乎需求,而最近的數據使我們比較有困難。正如我們沒有預計一名家長、學生可以報讀七至九間(幼稚園),於是在評估、和業界接觸和搜集學界的資料時,亦要了解業界並非同一時間招生,而是由十月、十一月兩個月時間招生。作為負責任的部門,我的同事需要認真地確實數據,所以有時間上的限制去處理這方面資料。正如剛才所說,現在有七、八成(幼稚園)已截止(招生)。我的同事知道大家關注這一點,所以過去兩日特地將數據整理,希望和大家分享。

記者:是否反映當局在這件事上敏感度不足,即這麼遲才能提供有關數字,以及有關數字是怎樣計算出來,好像跟坊間的計算方法有些不同?

教育局局長:剛才已提及,數據是經過專業統計師及教育部門,參考有關數據和過往實數,而作出最後的評估及預測,所以我希望大家相信有關數據。舉一個簡單例子,去年有很多人擔心中一派位,擔心有很多班、很多學校受影響,當時說有超過100班受影響,但當時我們已說明,大家要相信我們。最近大家都知道結果出來後,相比我們預計的一樣,只有12班受影響。所以大家要接受這事,我亦會很信我的同事很認真處理。第二部分,我已提過,幼稚園教育服務是私人辦學的模式比較多,差不多全面都是私人模式,所以在處理過程中,我們要不斷與學界討論、研究,希望不論對家長、老師或學校等方面,能達到一個平衡的最佳處理方法。

記者:有家長不信任局方,所以到多間幼稚園排隊,他們並不能確保有學額,其實你不能保證每名報讀K1的學童一定可以入讀,你可否派到「定心丸」予家長,這班學生一定可以讀書?

教育局局長:剛才提及,我們一方面看要整體數據及實質情況,以去年、前年實際的情況以作參照。第二部分,不斷與業界聯絡,看看大家對收生的情況、對家長的要求、對一些分析,不斷經常去討論,然後作出處理。所以如你所說會否不信任,我想有一點很重要,學界亦很關心每名幼稚園學生的教育,他們都會特別參照這方面,希望每一名學童均能上學。




2013年10月7日(星期一)
香港時間21時25分

Rank: 5Rank: 5


4982
51#
發表於 13-10-8 17:56 |只看該作者

引用:Quote:elbar+發表於+13-10-8+08:32+幼園大

原帖由 Yanamami 於 13-10-08 發表
o希~~有乜奇者,一向都喺魚翁撒網啦。都唔喺今時今日既事。
今年幫阿仔考K1,我都報六間啦!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9
52#
發表於 13-10-9 09:30 |只看該作者
誠徵威猛通渠佬(李碧華)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art/20131009/18455187


港爸辭職撲位,港媽遊行抗議,港人忍無可忍,憤怒到爆。

過去近十日北區幼稚園全面被侵佔、攻陷,這些紮營瞓街的內地人除雙非家長外,還有乘機發財的排隊黨淘寶黨,不但鵲巢鳩佔那鳩還動手掌摑鵲、圍校長、隨地大小便。

如此失控淪陷,教育局局長唔得掂數度強調幼稚園學額足夠、排隊好正常……但身為局長,數據出錯,而且過氣。雙非人爭床位、爭奶粉、爭幼稚園學位、爭小學學位……惡言惡行惡形惡狀,厚顏「奉旨」,他們的下一代就是這樣調教出來了。

唔得掂上任以來龜縮閃躲,失去奶媽保護後次次都開口及着脷。這回死撐特別乞人憎,「信佢一成雙目失明」,爭位的混亂慘況,聽不見嗎?看不到嗎?還說瞎話蒙騙家長?為什麼沒有政策優先照顧納稅人的港童?庸官究竟由誰出糧?說到人權、公平、慈善、同情,港媽並非專橫──但被搶奪後自己都沒有,誰主持公道同情他們?

港媽慣於洗刷霉斑沖走淤積垃圾油污廢物,世上有沒有超級強力的「威猛先生」加「通渠佬」,把庸劣無能廢柴班子統統沖掉?不靠真普選還有什麼指望?  


李碧華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9
53#
發表於 13-10-9 09:30 |只看該作者
上水治雙非(陶傑)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陶傑/art/20131009/18455185


大陸雙非趁「十一黃金周」湧來香港新界北區的幼稚園哄搶學位,報名表搶不到,大罵幼稚園校長主任。但是報名表在中國的淘寶網,反而有得炒賣,每張七八千元人民幣。

香港人想賺錢,「北望神州」,但大陸雙非家長,為了子女的教育安全,卻南搶新界上水。上水的幼稚園,一下子成為中國雙非童的「板藍根」和食鹽,西方遊客看到,還以為沙士(即中國稱的「非典」)又爆發,中國人哄搶,十分悲壯。

上水的幼稚園當局,已經用心良苦,在利潤和香港的利益之間,盡量「取得平衡」。譬如,上水有一家幼稚園,故意叫「惠州幼稚園」,惠州是中國地名,希望大陸的雙非家長,見名而生厭惡之心,轉向別家盲搶。

如果這家幼稚園,取名牛津、劍橋、伊利沙白、維多利亞之類,而且老闆雖然是黃臉孔的中國人,自己不露臉,聘請一個白種的鬼婆──譬如將那個應徵在香港市區茶餐廳做洗碗女工的瑞士白種女人──以校監身份,在幼稚園的大門一站,嘩,微博上一傳千萬,搶報名表之熱瘋,一定強勁百倍,不但鬼婆的衣裙,撕成布條,將上水劍橋幼稚園拆了都有份呀。

對付這等活見鬼的亂局,我想,比較有效的辦法──不是說:你們文化人應該提一點有建設性的意見麼──不妨試試將幼稚園名稱,改為上水人民第一幼稚園,第二幼兒園什麼的,招牌換成簡體字;北區全體幼稚園教師,穿上毛裝,列隊鼓掌歡迎,幼稚園標榜愛國教育,第一課就是鴉片戰爭,全以普通話授課,升學一條龍,接駁的前景,絕對不是英國的牛津劍橋,更不是英國人即將來做校長的香港大學,而是──請雙非家長死了這條心,認清楚──湖南的長沙大學,和陝北延安的尖子中小學,可以保證,雙非家長,一夜就絕跡,比在地上塗點硫磺驅趕蛇群還功效神速。

不然,特區再有一百個吳克儉,揮動雙手,喊破了喉嚨,也有個屁用?看見梁振英在印尼跟賓總阿基諾嘻哈套交情那張笑臉,看看上水,我也覺得好笑。  


陶傑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9
54#
發表於 13-10-9 09:31 |只看該作者
生意興隆(尊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art/20131009/18455189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9
55#
發表於 13-10-9 14:03 |只看該作者
原區入學 不涉歧視(何秀蘭)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1009/18456269





■北區幼稚園出現恐慌性排隊輪候報名表。


新界北區幼稚園出現恐慌性排隊輪候報名表。官員本應盡快公佈邊境各區學額與適齡學童數字,並提出即時措施改善報名和收生程序,以安撫人心,阻止恐慌和衝突蔓延。

不幸,吳克儉初則以幼稚園中高低班學位總數掩飾KI幼兒班學位緊張的真相,繼而低報適齡學童數目,官員的失誤惹起更多質疑,無異火上加油。

還好教育局與幼教業界達成共識,以原區收生為原則,並設網上列印報名表,等同派表不設上限,消除一表難求的憂慮,亦免卻家長戶外通宵等候。兩點共識應可令家長稍為安心。

其實以優質教育著名的北歐國家都不鼓勵家長送幼兒到幼稚園,但香港多雙職父母,加上入讀小一的競爭劇烈,香港家長均早為子女籌謀,3歲便開始學校生活。但幼兒體力所限,根本不適宜每日長途跋涉,故此原區入學是家長選擇學校的首要考慮,亦應該是學校收生的原則。這絕不是用以歧視境外幼童,而是考慮幼兒的福祉。學校不必深究學童是雙非、單非或本土家庭所出,只應該審視學童是否原區入學,以免幼兒每日受舟車折騰。

但另一點網上列印表格的共識卻未必足以惠及基層家庭。由於貧困家庭未必有打印設施,幼稚園應繼續提供報名表供家長索取,並且不設上限。

兩點共識可暫時平抑恐慌,但教育局亦必須盡快與業界商討,確立一套資訊透明的機制,讓家長第一時間知悉各校尚餘學額的數目,亦免除家長同時保留幾個學額的情況。

政府不能自欺欺人便達到優良管治,北區學額確實緊張,今年已出現亂象,明年有龍年效應,也是雙非嬰入學的高𥧌,若學額數目和收生程序沒有改善,只怕掀起更嚴重的矛盾分裂,禍及幼兒。


何秀蘭
立法會議員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9
56#
發表於 13-10-9 14:04 |只看該作者
學童人數難料 港府須有Plan B(沈帥青)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922e1a47-cb34-4ca2-8400-c3db2f18c379-176981





近日不少幼稚園門外,均出現等候派表的人龍。

撰文:沈帥青
欄名:民情追蹤

幼稚園學額風波持續,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先指有足夠學額,及後卻又承認北區K1班學位緊張,愈說愈亂。學童人數難掌握,港府便須有Plan B,早部署如何應對學額不足情況。

就近日不少幼稚園門外出現等候派表人龍,吳克儉上周四才指,本港整體幼稚園學額達24萬個,學童則只有16萬人,故此學額足夠,叫家長勿恐慌。惟之後數字受多方質疑,至前日他再公布詳細數字,數據顯示北區適齡K1學童人數達4,000人,該區學額則是3,900多、4,000個,數字相近,吳克儉才承認來年北區K1學額或有不足。

更甚的是,教育局指北區適齡K1學童人數有4,000人,被質疑是報細數,有傳媒詢問吳克儉如何計算數字時,吳克儉只稱是由專業人士計出,但未有透露詳情。

教育局難釋家長疑慮,家長為子女撲學位的緊張表現,亦難見平息,昨有報道便指,有家長辭去月薪達3萬元的全職工作,為子女到幼稚園排隊取表;也有家長為了排隊,連續5天不洗澡,情況愈見誇張。

有網民同情家長,指家長排隊輪候取表,實是可憐天下父母心,有人亦指,幼稚園生須就近入學,教育局為他們覓得原區入學的學額,責無旁貸,又有人促教育局解釋計算方法,方可減家長疑慮。

誠然,幼稚園學額問題其中一個癥結,在於教育局未能準確掌握學童人數,難以估計學額是否足夠,因今年有多少跨境學童來港讀書,當局根本難以知道實況,就算是根據過往家長表達安排子女來港讀書的意願調查推測,也僅是粗略估計數字,未必準確!

可仿小學「返回機制」 原區入讀

故此,教育局不應假定學額足夠,反而應有Plan B後備方案,商討在學額不足的情況時,如何應對,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昨便指,關注有否幼稚園空置班房、能否租用更大地方,以靈活加收學生。

教育局須計算,學額緊張區域的幼稚園,能增加多少學額?今年北區小學學位緊張問題,最終以「返回機制」解決,若最終有幼稚園學童未能原區入學,可否也設類似的返回機制,讓幼稚園加學額,供學童返回原區入讀?

教育局官員昨與大埔、北區幼稚園校長會面,會後教育局指,各幼稚園普遍認同就近入學原則,優先考慮原區學童。此舉或可減本港家長的怨氣,但是否真正有效?當局也難掉以輕心。

...................

網民新丁

如果我係幼稚園,首選一定會收本地學生,日後一定會少啲麻煩。

...................

網民Bruce Cheung

(幼稚園)用廣東話面試,即刻會少好多人排隊。

.................

網民Law

好心啲北區幼稚園,咁細個小朋友返學梗係愈近愈好,要啲單非、雙非童每日山長水遠落嚟返學,你為下個小朋友好,收佢咪等於害佢。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9
57#
發表於 13-10-9 14:04 |只看該作者
教局幼園共識 原區優先取錄 部分廣東話先收 有校長憂執行難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82de29b2-d2d9-4e58-9b2b-9c0aee29c712-344389?ref=ak8fs






幼稚園學額問題掀起本港家長「反雙非」情緒,幼兒教育代表終與教育局達成共識,「就近入學」收生原則,原區北區學生獲優先取錄,其次是跨區生,最後才是跨境生。

事實上,有幼稚園早已推「廣東話為先」取錄。港家長歡迎共識、有內地家長則形容事件改變香港是「完美城市」的印象。然而,有幼稚園校長坦言執行有困難。

教育局昨日與幼稚園校長開會,商討收生及招生安排,約60名校長出席,首席教育主任(新界)容寶樹會後表示,業界達成以「就近入學」原則收生的共識,亦提出了兩、三個解決「一人霸多位」辦法,但仍有待商討如何落實執行;就統一面試及收生方案則未有共識。

收生準則 跨區其次雙非最後

大埔及北區幼兒教育校長會主席郭楚翹表示,會以近入學為原則取錄學生,換言之,原區學生將獲優先取錄,其次是跨區學童,最後才是雙非等跨境學生,但最後仍然要視乎家長如何選擇學校。

她說,如小朋友與祖母住大埔,但父母以北區住址報讀,沒理由要小朋友辛苦,如學生住在學校附近,會考慮優先取錄;然而她承認查證居住處有困難,過往學校曾要求雙非家長提供本地地址,他們均能提供,但最後根本聯絡不上。

事實上,有學校已以廣東話優先解決問題,家住上水天平邨附近的彭太,為兒子報了十多間幼稚園,本周收到粉嶺優質幼稚園的面試通知書,首次見到通知書上寫明面試過程廣東話為主,似是間接以本地學童為優先。

她歡迎幼稚園優先原區收生,但認為事件再一次證明政府是不為,而非不能:「港人不出聲、不反對、不上街,政府便當沒事發生!」她希望政府以此為鑑,着手規劃應對,在這高峰期出生的本地和雙非學童3年後要報讀小學時,不要讓混亂再發生。

雙非家長:對港看法大打折扣

雙非童變「尾選」,來自河南的王先生大歎很不公平,認為他們的孩子雖屬雙非,但也是香港居民,學位問題令他對香港的看法大打折扣:「之前來過香港數次,一直覺得香港是文明社會,人也是熱情的,我在街上問路時,他們很樂意幫忙。但孩子的問題給了他們(本地家長)壓力,亦對我們有些不滿。」經過是次事件,他形容:「以前完美的香港印象不同了。」

為獨子放棄3萬月薪的港爸胡先生則認為,排隊才是本地家長最大的困擾:「這做法(就近入學)會方便到家長,但我們最不想排咁多隊!」

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認為,「就近入學」是香港幼稚園收生原則,應該採用,但教育局在此時提出,是否為了安撫民心:「就只有他們先知。」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