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小學雜談 中文學習:慳水慳力而但卻非常有效的培養方法 ...
樓主: eviepa
go

中文學習:慳水慳力而但卻非常有效的培養方法   [複製鏈接]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321#
發表於 17-11-13 12:35 |只看該作者
MNIF 發表於 17-11-13 11:27
不明白其他父母嘅傷痛,因為自己沒有這種不幸,重要㗕啲風涼説話。雖然這是虛擬網絡,不過道德經有云:天網 ...

你幾時代表了所有孩子有教養問題的家庭?  不認同你代表不體諒孩子有教養問題的家庭?

你是否代言人?有這麽大代表性?
The more bizzare a thing is, the less mysterious it proves to be.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43232
322#
發表於 17-11-13 12:37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MrBeast 於 17-11-13 12:47 編輯
小時了了 發表於 17-11-13 12:23
哈!哈! 我層次好低架咋, 無 YolandaTam 女女咁好底子, 但 YolandaTam 女女間中學要求好高以佢女中文資質只 ...

不嬲都冇人against 背古文,尤其要應付dse,問題是否solution to everything。
anyway,i cant help to notice. 你是喜歡fact finding、collect info.  看你另一個po,也mention e+ 中文課程著重高思,或許你也要考慮下有冇需要與時並進 (my best intention)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323#
發表於 17-11-13 12:47 |只看該作者
MrBeast 發表於 17-11-13 12:21
m 可以學E咁整返個齋up 聖言派 po去張信徙歸類

好底死。
The more bizzare a thing is, the less mysterious it proves to be.


7362
324#
發表於 17-11-13 12:56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12Rank: 12Rank: 12


62140
325#
發表於 17-11-13 13:08 |只看該作者
MrBeast 發表於 17-11-13 12:37
不嬲都冇人against 背古文,尤其要應付dse,問題是否solution to everything。
anyway,i cant help to notice. 你是喜歡fact finding、collect info.  看你另一個po,也mention e+ 中文課程著重高思,或許你也要考慮下有冇需要與時並進 (my best intention)
"或許你也要考慮下有冇需要與時並進 (my best intention)" ---- 可否再講多少少, 分享多少少呢? 我比較愚昧, 未能掌握

Rank: 7Rank: 7Rank: 7


13449
326#
發表於 17-11-13 13:14 |只看該作者
個人好鍾意中國經典,小學階段老師有教唐詩宋詞,自己亦琅琅上口。到初中睇道德經(已背),春秋,戰國策等經典。孩子小時亦一邊解釋,一邊要他背3字經。

但個人不會神化經典。3字經,千字文是給開蒙孩子學生字,裏面有玄學,農耕知識,歷史等,可以當係一本冇解釋嘅小兒百科全書,有押韻,唔難背。

某些經典嘅妙用係對號入座,將一啲已知嘅知識和理解寫出來,『唔!古人真聰明,一句話已經解釋現今社會狀況』。一啲玄之又玄嘅概念,兩千年來各家各說各話,各自對號入座,最後咪好似『第幾味』果種連作者都唔係咁諗嘅理解跑出來!
儒家孔子等聖賢部份理念腐化,不合潮流,亦被今人唾棄;但寫咗咁多,總有些有益世道人心嘅理論,咪揀嚟用下。

個人和孩子都喜歡唐詩宋詞,但是用欣賞古物態度,唔會盲目崇拜。例如:『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真係做到詩中有畫嘅作用。有咁嘅睇法源於中學老師教古文是一定將作者或主人翁生平將黑板寫得密密麻麻。結論?咪都係人一個。打個例子,孔融讓梨好好,再睇埋佢大咗嘅事蹟,車!謝道韞嘅未若柳絮因風起都係正,但佢嘅生平都唔係咁好景。

飽讀詩書做聖人?又係自我FF之舉。有科舉以來,狀元榜眼探花舉人秀才有邊個唔比我們更加飽讀詩書?有邊個學生未背過三字經千字文四書五經?可惜聖人都係少數!

Rank: 9Rank: 9Rank: 9

醒目開學勳章


20246
327#
發表於 17-11-13 13:18 |只看該作者
little_yolky 發表於 17-11-13 12:11
我有背, 我兩個女都有背, 不過無背到MNIF仔仔咁多, 我就唔讚自己了, 我兩個女基本上都係乖, 最然不 ...
背得嚟有解釋仔女又受無問題,講到齋背自通能醫百病救苦救難就有啲難接受


7362
328#
發表於 17-11-13 13:56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7Rank: 7Rank: 7


12376
329#
發表於 17-11-13 15:22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7-11-13 15:32 編輯

昨晚做了一個惡夢,夢見北京墳場上很多大臣破棺而出,齊齊走去MNIF那裡罵他數典忘祖。何解?

背景是這樣的,清末時,有一小撮前衛份子覺得有必要學習西方科技,甚至文化。但絕大部分士大夫都認為不要說要學西方,覺得讀聖賢書之人,連接觸洋人都被視為數典忘祖,受人所鄙視。

所以,英法聯軍後第一個駐歐洲大使郭嵩燾就是因為當大使,和洋鬼子接觸;更有甚之,他居然認為洋鬼子有部分文化值得中國人學習,這種「以夷變夏」大逆不道的行為,當然受當時的士大夫杯葛喇。

這些穿著滿清官服的的僵屍,對著MNIF質問,問為何每天只讓孩子讀經小許時間?為何要學習洋鬼子的文字?為何要讀技淫巧的數學、科技?這些都是以夷變夏的事,比郭嵩燾更大逆不道。



當然,這只是一個夢。

但最正宗的儒家思想就是這樣自認為是至高無上的。

五四運動是中國再復興的起點,當時的討論沒有底線,可以是打倒孔家店。當然,我不讚成全面否定中國文化,但全面審視文化的每一個環節,看看有甚麼是阻礙現代化的,就要廢除。

中國國民越有學識,中國的國勢越強,四書五經的重要性就越被看低,這是歷史的潮流。我女兒在中文課讀的經史子集就比我當年少;我讀的就比民初的學生讀得少。

我很相信,我女兒的孩子讀書時,所讀的四書五經會進一步比我女兒少。

認為自己文化最優越不肯改變的莫過乎回教文化,看看回教國家,如果不計算靠石油發達的國家,有那個國家人民生活是富足的?

Rank: 7Rank: 7Rank: 7


13449
330#
發表於 17-11-13 15:29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akys 於 17-11-13 15:31 編輯
MNIF 發表於 17-11-13 13:56
我想請問一吓,總括來説,能見到的是否對小朋友沒有害處?還有那些好處可能未到時候發作呢。
沒有害處,只 ...

無害處。不過是否需要背誦四書五經等古文就見仁見智,因歷史告訴我們讀得多唔代表什麼,除非我們覺得自己孩子永遠是例外。認真的說,古文所述的道理其他書都會涉獵,有些還有研究報告Support添,唔使再靠估了。今時唔同往日,孩子好忙,又中又英又運動又音樂,仲有制服團隊;時間有限,要平衡,要有效率。背誦論語,道德經等古文所需時間不少,同等時間可能已讀完上百本不同類型嘅書,包含中西歷史,故事,科學,小品,古文等等。不求甚解背古文還是睇多啲唔同嘅書,個人選擇而已。 在科舉年代,當然係背啦,都無其他選擇。

Rank: 7Rank: 7Rank: 7


13449
331#
發表於 17-11-13 15:53 |只看該作者
akys 發表於 17-11-13 15:29
無害處。不過是否需要背誦四書五經等古文就見仁見智,因歷史告訴我們讀得多唔代表什麼,除非我們覺得自己 ...
有時覺得好好笑,讀經典古文千祈唔好學我咁讀埋作者生平或當時歷史,會好似我咁有啲另類想法。吓!俾人貶官走去遊山玩水先可以作啲留名千古嘅作品出來。咦!咁好嘅理念冇人要嘅,重要避來避去,俾人趕走添。


7362
332#
發表於 17-11-13 15:58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7Rank: 7Rank: 7


13449
333#
發表於 17-11-13 16:22 |只看該作者
MNIF 發表於 17-11-13 15:58
你還是有點不明白,為何總是環繞在聖人經典呢?
我仔都要聴古典音樂,看世界著名建築,名畫,甚至乎名家書 ...
我都係,可惜心野唔持久。有段時間對風水有興趣,睇咗幾本古書,例如沈氏玄空學,葬經等,唔明,去工聯會上風水堂,咦,同命理有關,上埋八字。可惜導師所講和書本不同,問佢又支吾以對,工作又忙,所以放棄。不過,每逢行山時見到墓穴都會看看周圍,那邊是青龍白虎,那裡是明堂,自娛一番。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43232
334#
發表於 17-11-13 17:03 |只看該作者
akys 發表於 17-11-13 15:29
無害處。不過是否需要背誦四書五經等古文就見仁見智,因歷史告訴我們讀得多唔代表什麼,除非我們覺得自己 ...
有時害處唔係即刻睇到,eg, 牛奶,以為好有益,飲多d無壞,點知有d人胃受唔到,再之後原來好多脂肪,再再之後skimmed 是processed 過,再再再之後發現點解d母牛生左牛仔咁耐仲有奶,而呢d因素引起的問題,可能會是幾十年後先呈現

Rank: 7Rank: 7Rank: 7


13449
335#
發表於 17-11-13 17:15 |只看該作者
回覆 MrBeast 的帖子

小學生背咗古文最多還返晒俾古人,應該冇乜壞處,斷估唔會走去背足本金瓶梅掛(我真係睇好多古文,中二走去舊書攤搵足本睇)。不過都係時間利用問題,有得必有失,但都係短時間見到結果嘅。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43232
336#
發表於 17-11-13 17:20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MrBeast 於 17-11-13 17:31 編輯
小時了了 發表於 17-11-13 13:08
"或許你也要考慮下有冇需要與時並進 (my best intention)" ---- 可否再講多少少, 分享多少少呢? 我比較愚昧 ...

只是你出的po好似有個pattern,可能其實你唔係。anyway,早前我去了不少language development、閱讀、講故事的講座,發現香港人聯想力較弱(hence 答高思問題自然顏汗),咁如何培養呢,咪就只要和子女溝通時問他們這類問題,the trick is not to make it too obvious that its a training exercise

點評

小時了了    發表於 17-11-13 17:27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43232
337#
發表於 17-11-13 17:24 |只看該作者
akys 發表於 17-11-13 17:15
回覆 MrBeast 的帖子

小學生背咗古文最多還返晒俾古人,應該冇乜壞處,斷估唔會走去背足本金瓶梅掛(我真 ...
同意好似你話全人發展再加背下古文當然無問題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338#
發表於 17-11-13 17:33 |只看該作者
MNIF 發表於 17-11-13 15:58
你還是有點不明白,為何總是環繞在聖人經典呢?
我仔都要聴古典音樂,看世界著名建築,名畫,甚至乎名家書 ...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7-11-13 17:33 編輯

世上沒聰明藥,只有智慧爸

xxxxxx

呢處碩士博士教授一羅羅,都未敢講自已乜乜智慧爸,乜乜手握敎育最高心法。

通常聽到呢類講不出道理的自吹自擂,係街邊賣寶藥,或看「侵侵發言」。。。。

Rank: 5Rank: 5


4899
339#
發表於 17-11-13 17:41 |只看該作者
HaYi 發表於 17-11-11 09:52
是以前典型私塾老夫子的教法,如果是乖寶寶,work. 如果主意好大,应難有效.

另不可能只靠背古文一味去改 ...


//另不可能只靠背古文一味去改善英數普?除非背開古文的寶寶對任何学習都用背的方式搞得定.初小或淺的学校或許得,要求高左又如何?//




我不同 M君,我不認爲古文能改善英普數。我教仔古文系爲了他學好中文,以後能寫出古雅的中文,這個要求我發覺在現今世代系非常高,絕大部分人都做不到。另外,希望他有足夠的古文根底,讀古書無困難。中國古書種類繁多,好多都好有趣及有用。

Rank: 5Rank: 5


4899
340#
發表於 17-11-13 17:58 |只看該作者
Dylanli2017 發表於 17-11-11 16:44
回覆 simonwan 的帖子

你竟然唔認同諾貝爾獎,但好多國際機構,香港機構,全世界認同。照咁講,拎諾貝爾經 ...


//你竟然唔認同諾貝爾獎,但好多國際機構,香港機構,全世界認同。照咁講,拎諾貝爾經濟學獎,化學獎,物理獎,醫學獎果d人豈非好水皮?我就唔敢咁講啦。
你舉數學科其實冇用,因為我講緊文學,點解你唔舉d文學大獎出來? //



你初初用Nobel Prize 文學獎評價香港同大陸人的文學水平,我仲以爲你好熟文學界同諾獎。而家講講下原來你連基本常識都無。


系人都知,諾獎最大爭議系和平獎,得啖笑。其次系文學獎,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文學獎得主有些實至名歸,有些就公認普普通通。


經濟學獎無甘大爭議,不過經濟學界對得獎人都有些意見。其他純理科及醫學獎爭議最少,基本上實至名歸。


文學家的歷史地位,要經過一段長時間至知,唔似愛因斯坦,一出相對論,受全世界物理學家供奉。雖然如此,以現在走勢看,金庸在文學史的地位比莫言及高行健高,會系極大可能。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