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女兒中文中學的學習 — 中中不比英中差 ...
樓主: eviepa
go

女兒中文中學的學習 — 中中不比英中差 [複製鏈接]

Rank: 3Rank: 3


111
241#
發表於 11-6-27 16:51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ANChan59 於 11-6-27 15:34 發表


I firmly believe that.

The longitudinal research was sponsored by the EDB to promote CMI >> EMI, unfortunately, the outcomes are just opposite and Prof Tsang also bound by the contract and only dis ...


本來不想問,因自覺太愚蠢,被人笑就笑吧。

我在想,用來做比較的學生數目很大,占學生總數的比例是多少?

我不知道這些中中、英中的機制如何,我以為,好的學校才可以是英中,絕大多數人都在削尖了腦袋往英中鉆,像Eviapa那樣自動去中中的是極少數,那麼,中中的人自己都覺得低人一等,怎麼可能有一個平等的比較?

曾教授做了這個統計學的比較,可有再進一步研究為什麼?這可是絕好的研究課題,做得好,那可以是世界級的。

Rank: 5Rank: 5


3250
242#
發表於 11-6-27 17:11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41# pingoj 的帖子

我想答你,但應該是ANCHan59 回的。還是等她吧!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243#
發表於 11-6-27 17:38 |只看該作者
18000 is close to the total population of EMI schools, 117 schools * 200 per form (may be less than 200 per school) = 23400; if he or EDB picked the top CMI schools, the hidden agenda was proved CMI >> EMI, the sample must be Pui Ching, Clementi, Island Mang Sang........... So another 100 * 200 = 20000.......


ANChan,

既然你寫得出這些,還說firmly believe that,足見信仰之偉大,信者得救。

我家孩兒所讀之小学,幾乎全入英中,前一半入名英中,後一半入名氣次一級英中。我可將此小学之population來作一研究,一定得出名英中好,名氣次一級之英中差之結論。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244#
發表於 11-6-27 17:41 |只看該作者
如果sample size 只有一千幾百,合理嗎


合理。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245#
發表於 11-6-27 17:54 |只看該作者
其实除了sample size 之外,曾榮光用甚麽统計方法,幾乎無從得知。咁大型之研究,不会只在本港傳媒發表就算吧,有冇人可找到曾榮光此篇学術文章呢?

Rank: 5Rank: 5


3250
246#
發表於 11-6-27 18:14 |只看該作者
你再看一遍吧,希望你明點解sample size 只有一千幾百是不合理。

原帖由 judy 於 11-6-27 17:41 發表


合理。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384
247#
發表於 11-6-27 18:53 |只看該作者

回覆 241# pingoj 的文章

我在想,用來做比較的學生數目很大,占學生總數的比例是多少?I guess EMI ~80%, CMI ~26%.

我不知道這些中中、英中的機制如何,我以為,好的學校才可以是英中,絕大多數人都在削尖了腦袋往英中鉆,像Eviapa那樣自動去中中的是極少數,那麼,中中的人自己都覺得低人一等,怎麼可能有一個平等的比較?If date back the number of students may be around 90k, 1/3 Band 1, so ~30k Band 1/2/3. EMI has around 20k, EMI only 20% seats for self discretion, other 80% by lucky draw for Band 1 students. EMI is not enough for all Band 1 students (20k vs 30k), the balance will overflow to top CMI.

曾教授做了這個統計學的比較,可有再進一步研究為什麼?這可是絕好的研究課題,做得好,那可以是世界級的 He can't do that now, EDB won't provide further data to him as the contract completed and so disappointed to EDB.

I am not Prof Tsang and not from EDB, I just use data from EDB website to project those data. As the project sponsored by EDB and Conspiracy Theory of CMI >> EMI, 36k sample size is sensible to me.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384
248#
發表於 11-6-27 18:58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judy 於 11-6-27 17:54 發表
其实除了sample size 之外,曾榮光用甚麽统計方法,幾乎無從得知。咁大型之研究,不会只在本港傳媒發表就算吧,有冇人可找到曾榮光此篇学術文章呢? ...


I searched in som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database, I can't find it. I suspect it's a consultancy project for EDB and Prof Tsang may be bound by the contract and can't disclose the complete methodology and detail findings.

The research not necessary huge in man hours, as raw data are supplied by EDB, no need to do alot data collection.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384
249#
發表於 11-6-27 19:01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judy 於 11-6-27 17:38 發表
ANChan,

既然你寫得出這些,還說firmly believe that,足見信仰之偉大,信者得救。


Judy

I always respect you as a knowledgeable and educated parents, but be careful of your wording. You can against my views and comments, not my religion. Don't take it personal.

ANChan59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7Rank: 7Rank: 7


12427
250#
發表於 11-6-27 22:16 |只看該作者
曾氏的實驗結果是英中勝、中中勝、沒有顯注分別這種雙尾檢定法,所需的樣本大小是三十。統計學入門都望過幾本,每本都講,如果抽取樣本是隨機的,Sample size > 30則其分佈會趨近normal distribution。若小於三十,則其分佈會趨近T-distribution。只要樣本隨機,則一千幾百在統計學上肯定是大樣本。如果樣本不是隨機,則sample size多大都沒有用。

judy質疑很有啟發性,細想之下,我對曾先生的取樣有點懷疑。現在列出,大家看看同不同意。

要做一個有意義的比較,學生的質素分得越細就越準確。比如說,我們絕不可以將所有band 1學生當作能力一樣。Band 1頭和band 1尾的差異可以很大。我們起碼要將每個band細分為頭、中、尾三個部分,所做的結果才valid。

以我對香港的學校生態的了解,中中、英中的分佈大概會是如下:

Band 1頭:絕大部分是英中生,比率可能超過98%。
Band 1中:可能80%是英中生。
Band 2:可能只佔英中生不到10%
Band 1尾:剩下的英中生就是這等學生。

總數90,000學生,每個band就是10,000人。

按照我的估計出發,英中生大概有23,400人:

10% band 2生,英中大概有2300人
Band 1頭,英中有近10,000人
Band 1中,英中有8,000人
於是Band 1尾有大約3,000人

曾生的樣本,英中佔18,000人。以同情的理解,所out出來的,全是Band 1頭學生,即是說,樣本有:

Band 1頭,英中有近4600人
Band 1中,英中有8,000人
於是Band 1尾有大約3,000人
band 2生,英中大概有2300人

在中中,那裡找4600 Band 1頭的學生?那裡找8000 Band 1中的學生?

我的假定真的很假定,大家可能有不同的假定,但似乎曾生的取樣真的有問題。

Rank: 5Rank: 5


3250
251#
發表於 11-6-27 22:40 |只看該作者
Help! 全部都是自己的估計! 又不看人o地的論據。

ANCHan59:都係留番比你慢慢玩。

Rank: 7Rank: 7Rank: 7


12427
252#
發表於 11-6-27 22:54 |只看該作者
If date back the number of students may be around 90k, 1/3 Band 1, so ~30k Band 1/2/3. EMI has around 20k, EMI only 20% seats for self discretion, other 80% by lucky draw for Band 1 students. EMI is not enough for all Band 1 students (20k vs 30k), the balance will overflow to top CMI.


80% lucky draw。但相信band 1頭的在lucky draw中選名校的機會較大;反之,band 1尾的在lucky draw中選較差學校機會較大。造成英中收了大部分的band 1頭及band 1中的學生。

只要大家同意,超過一半band 1中的學生進入英中,超過八成band 1頭的學生進入英中,那麼無論怎樣也找不到同等數量、相近實力的中中生與英中生做有意義的比較。

不過當然,大家可以不同意我的假定。

[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1-6-27 23:08 編輯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384
253#
發表於 11-6-27 23:22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ok_ko 於 11-6-27 22:40 發表
Help! 全部都是自己的估計! 又不看人o地的論據。

ANCHan59:都係留番比你慢慢玩。


I give up to explain to eviepa weeks ago.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384
254#
發表於 11-6-27 23:25 |只看該作者
Lucky draw based on your rank order and then the sequence of random number, no matter you are in top or bottom band 1, the chance are equal and reply on random number........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5Rank: 5


4418
255#
發表於 11-6-27 23:36 |只看該作者
2008-02-26 23:53

教授﹕教局拒接納批評母語研究
政府資助多年 禁公布報告結果

【明報專訊】中學教學語言政策「微調」的討論熾熱,中文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學系教授曾榮光獲政府資助,研究教學語言約10年,多次根據研究結果反對「一刀切」劃分英文中學及中文中學,以免造成分化及精英主義,打擊中中生的信心,但他表示多年來一直不獲教育局理會及接納。

中中英中一刀切造成分化

曾榮光98年起從事中學教學語言研究,追蹤研究100間中學,第一期完整報告至今才正式曝光。研究結果發現,母語教學政策對於中中及英中生的學業及個人心理發展均造成分化。學業表現上,兩類學生各科成績開始出現分化,他指中中生在科學、社會學科的表現較好,可以增值近一個收生成績組別(Banding,當時中學仍分為5個組別);英中生則於英文科獲得20%增值,遠比中中生高。

個人心理方面,研究發現英中生在未來學習及事業上,明顯感到比中中生有更多發展機會;中中生則多會覺得將來難有出頭,自信較低。

中中生感難出頭自信低

曾榮光按研究結果,批評《中學教學語言指引》忽略本港文化及語文環境的特色,導致中學教育出現精英主義及分化,建議全港學校均增加雙語課程。三期研究報告分別交予政府,05年政府中學教學語言檢討報告亦附錄出曾榮光第一期研究的重點,但報告未有記錄有關母語教學的批評及建議。

津貼中學議會主席黃詩麗促請政府盡早全面公布報告內容,供學界因應研究數據及資料作為參考。她指政府檢討政策時,或考慮到報告仍在研究及數據未完整,未必全盤接受,故不應指摘政府故意忽略報告的看法及建議。

教局﹕05年檢討有引述報告

教育局發言人回應,05年發表的檢討中學教學語言報告早已指出,根據中大第一期研究,中中生雖覺得母語學習較有效,但感到將來發展機會較遜,與學生普遍覺得英文教學能給予較佳前景的想法有關。教育局06年已注資語文基金,推行「英語水平提升計劃」,加強英語教學,提升學生英語水平。

政府指研究方法不當卻全數資助

【明報專訊】政府委託中文大學教授曾榮光研究教學語言成效,是唯一追蹤中學教學語言的研究,但多年來研究數據及報告一直「不見光」。據悉,教育局內部認為曾榮光的研究方法很有問題兼「研究爛尾」,恐誤導公眾,故拒絕接納及公布研究結果。不過,曾榮光多次報告研究進度,均獲得由政府官員、校長等組成的督導委員會通過,並獲全數研究撥款。

教學語言政策於1998年推行,曾榮光02年完成首期研究報告,04年遞交第二期報告,但報告至今從未正式全面公開。教育局一直被學界批評為維護政策,刻意隱瞞研究結果。政府消息人士解釋,教育局並非為維護母語教學政策,只是認為曾榮光的研究方法不恰當,比較英中、中中學生時未有考慮不同學校的收生水平,為免外界未能全面了解研究結果,決定拒絕全面公開報告。教育局亦以「研究擁有權」為由,禁止曾榮光向外公布結果,並先後兩次因傳媒報道研究結果,向曾榮光發出警告信。

報告獲督導委員會通過

據悉,曾榮光長達7年的研究,由一個由政府官員、校長、大學教授組成的督導委員會監察,定期報告研究進度,研究結果亦獲委員會通過。有中大學者分析,若報告有不足之處,政府有權拒絕向曾榮光繳付研究費用,但政府繳清費用,證明研究沒有爛尾。

對於外界批評比較中中生及英中生的方法過分簡單,曾榮光早前曾解釋,已考慮學生的社會及經濟地位、性別、入學成績、學校收生成績等多個項目,令所有學生均在同一個起點作比較,報告並非如外界批評存在「學生 (背景數據) 先天不公平」。

Rank: 7Rank: 7Rank: 7


12427
256#
發表於 11-6-27 23:41 |只看該作者
Lucky draw based on your rank order and then the sequence of random number, no matter you are in top or bottom band 1, the chance are equal and reply on random number........


制度的確是這樣,但實際上,band 1頭第一志願選名校的機會較大,band 1尾選名校機會較小。Band 1頭學生,第一輪有可能被取錄了,心理上覺得較安全;再者,選不到合適學校,扣門的勝算也較大,所以普遍會較進取。

總之,就算有大抽獎這種隨機性很大的機制,但阻不了高banding學生集中進入往績較好的學校。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384
257#
發表於 11-6-27 23:53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eviepa 於 11-6-27 23:41 發表


制度的確是這樣,但實際上,band 1頭第一志願選名校的機會較大,band 1尾選名校機會較小。Band 1頭學生,第一輪有可能被取錄了,心理上覺得較安全;再者,選不到合適學校,扣門的勝算也較大,所以普遍會較進取。

總之,就算有大抽獎這 ...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3Rank: 3


111
258#
發表於 11-6-28 00:24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ANChan59 於 11-6-27 18:53 發表
我在想,用來做比較的學生數目很大,占學生總數的比例是多少?I guess EMI ~80%, CMI ~26%.

我不知道這些中中、英中的機制如何,我以為,好的學校才可以是英中,絕大多數人都在削尖了腦袋往英中鉆,像Eviapa那樣自動去中中的是極 ...


所以EMI有20KBand1生,CMI的80K學生中有10K是Band1生,Sample的數目這麼大,怎麼能有公平的比較,精英中的精英怎能跟籮底橙比?!

而且,我以為英中都是好學校,名校,超級名校,進去讀,考入大學的機會一定比在普通學校讀的大得多,這不用說的了。英中都是好學校,不是因為它用英文教,是因為它是好學校,你叫男拔(我隨便舉個例子)轉做中中,它教出來的還是勝過那些中中,怎麼比?!

曾教授做的研究不會是簡單的中中生英中生比較吧?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384
259#
發表於 11-6-28 00:28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58# pingoj 的帖子

Send a email to him....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3Rank: 3


111
260#
發表於 11-6-28 00:39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ANChan59 於 11-6-28 00:28 發表
Send a email to him....

謝謝你的提醒,關他呢。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