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86 小時
- 最後登錄
- 23-11-8
- 國民生產力
- 41
- 附加生產力
- 97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6-12-20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355
- 主題
- 20
- 精華
- 0
- 積分
- 493
- UID
- 117457
 
|
123456789
大家在討論之前,有沒有在心裡讀了一次這九個數字?
如果有,我相信大家的發音一定錯,因為這是阿拉伯文.
但這幾乎是全世界的人都能明白的符號.為什麼我們亳不抗拒?
會考文科生和理科生,事實上理科較多9A 10A.因為理科答案有絕對性.(中學階段),文科有時真的是觀點與角度.
再看我們精英的大學選科比例.中國歷史.中國文學,總之以中文為教材的學系,是如何?學位又有多少?
我是機械工程畢業,坦白說.中文本的教科書,少之又少.即使有,亦不會看.因為太多專用名詞,我無法每個都去雙語廣播.當去翻中文書,看定義時真的會抓狂.
曾在這議題提到,西方為符號文字,在系統發展,中文是很難體齊的.加上學術研究,論文的發表交流.英文本是大家通用的.就以阿拉伯數字一例,可見學術不會就語言而因噎廢食.
如果我們不認為大學是一個重要的學習階段,那麼什麼語教學都不是問題,學習什麼都不是問題.但!如果想孩子先完成大學課程,那麼,選讀中中,是矛盾的行為.當然,以決心修讀中文為教本的科系除外.
看到英中,中中之爭辯,本來不想再參與,但奇怪C430的回應,所以看一看其他論題,瞭解一下這裡發生了什麼事.但看到了大家都在討論研究報告.所以提出另一觀點.
我想指出的是,無論醫,商,管,工學院,涉及英文教材的比例相當多.尤其在定義部份,看中文會十分吃力,因為這是翻譯語.夾雜一些新創名詞,往往比瞭解英文原意更花時間.學習會因此造成障礙.
英中在學生吸收能力最強的一段時間,予以大量閱讀英文的訓練.在大學上接軌就變得較容易.教材的選擇,就是為什麼大部份科系要求英文要到一定水平原因.
我在 BAND5 中學畢業,但數理化生物,都是英文教材,到了中五,我的經驗,是習慣了英文,反而對中文參考書不大接受.生物,更是 考了一個 B.
可以選英中, 為什麼要降格到中中,孩子長大萬一真的吃虧,你想他會怎樣面對你.即使孩子明白你是出於愛,那麼,你如何面對他?
PS. 430 我舉董仲書是因為他倡議罷黜百家,獨專儒家而造成中國哲學家的凋零.並非指他是大哲學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