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貧童食不果腹 港府援助有責(沈帥青) ...
發新帖
查看: 678|回覆: 1
go

貧童食不果腹 港府援助有責(沈帥青)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04
1#
發表於 18-7-30 13:16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打印

全球糧食價格持續上升,本地家庭更難應付食品開支。


常言道「香港地,餓唔死」,但一項調查顯示現本港近8成基層兒童營養不足,近2成更需捱餓。全球糧食價格持續上升,本地家庭更難應付食品開支,政府必須提供更多支援。


逾8成基層童 攝奶類肉類不足


民社服務中心昨日公布一項調查,指本地分別82.9%及87.1%基層兒童進食不足奶類及肉類食品,更甚者,17.6%曾捱餓或一整天不曾進食。樂施會早在2011年已曾表示本港每6個有兒童的貧窮家庭中,就有1個無法滿足家庭的基本糧食需要。


樂施會統計指,本港貧窮家庭在2010至2014年間上升1成至19萬戶,食品佔貧窮家庭最大開支多達4成,又指現有扶貧政策難以幫助在職貧窮家庭。政府現有提供短期飲食援助服務計劃,但立法會議員張超雄去年曾反映,雙親皆工作的基層家庭每周需工作144至192小時才能符合領取在職家庭津貼計劃的門檻,但不少人士因兼職或工傷而難以達標、或證明自己達標,更難應付孩子營養需要。


聯合國糧農組織指出,全球糧食價格在前年至去年間上升8.2%,未來勢必因氣候變化等因素持續上升。全球趨勢如此,本港亦難置身事外。


全球糧食價年升8% 更難負擔


民社服務中心呼籲政府參考外國提供兒童營養援助計劃,美國例子或值得借鑑,電視台CBS在1968年播出一段飢童病死的錄影片段,包括時任副總統尼克遜(Richard Nixon)在內的美國人在得悉該名飢童同樣身為美國人後,皆為之不齒,遂每年斥資約700億美元,為全國有需要人士提供用以在超市購買食品的食品券。
美國農業部數據指,截至2015年,全美只有5%的家庭有食不果腹的危機。


外國不少民間團體成立向有需要人士提供免費或廉價飲食的社區廚房(soup kitchen),樂施會也曾建議本港仿效。康文署曾向理大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在北角油街提供免費場地,試驗成立社區廚房,一度得到不少市民捐贈煮食器皿及廚餘等,更成為街坊社交場所。政府可否考慮在更多社區推廣此類設施?


本地每日產生超過3,600公噸廚餘,不少超市寧可將賣剩食品送至堆填區也不會減價出售。法國則在前年立法,要求超市將即將到期的食品捐贈予慈善機構,若將食品以水或漂白水銷毀,可被罰3,750歐元。


港府即使不像法國要求商家行善,亦可考慮如美國,透過《Bill Emerson好撒瑪利亞人食品捐贈法案》,免卻食品捐贈者的大部分責任,鼓勵更多商家捐贈賣剩而被迫丟棄的食品。


本地不乏有心人捐助食物銀行,甚至自發出售廉價食品,但民間力量始終有限,被譽為良心超市的家興食品批發市場也曾因舖租問題被迫遷出屯門,可見政府有必要做得更多。





   0    0    0    0

Rank: 5Rank: 5


3700
2#
發表於 18-7-31 23:05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問題是源於地價,住房支出吃掉基層家庭大部份收入,高昂租金令食物價格不斷上升(四十元一斤豬肉有廿五元是租金),逛逛領滙操作的街市便一清二楚。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