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還是那句老話:秤豬不等於養豬
查看: 1975|回覆: 59
go

還是那句老話:秤豬不等於養豬 [複製鏈接]

Rank: 6Rank: 6


8550
1#
發表於 17-4-11 11:51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打印
本帖最後由 Doray 於 17-4-11 11:53 編輯

[url=]
[/url]
[url=]
[/url]
[url=]
[/url]
[url=]
[/url]
[url=]
[/url
2017年4月7日

程介明 教育評論


政府宣布BCA全面推行,這裏滙集了各方面的資料和意見,作出分析與建議;也感謝數位校長與朋友,對本文的初稿提出許多寶貴的補充。為了讀者的方便,筆者一反常態,在開頭先把要旨說清楚,然後再選其中要項作解釋。

弄清問題 尋找出路

1. 這裏把TSA與BCA混用,因為不認為兩者實質上有分別。TSA原來是一個全港性的評估,也就是告訴香港市民,我們的教育體系,總體做得怎麼樣?TSA的T,就是territory-wide,「全港性」。也就是說,這是研究全香港的學生表現如何。不過,TSA研究的,只是語、數有關的學生水平。

2. TSA或者BCA有其不可或缺的功能,不應廢除。尤其是小三,因為學校和辦學團體都會歡迎有一個可供參考的「客觀」標準。

3. 任何類似的測評,只能提供非常粗糙數據,不足以成為學校奮鬥的目標。

4. 其實,任何時候,教育的測評都只是必要的,但不是充分的(necessary but not sufficient)。沒有改變學生學習的大前提,純粹的測評本身不會提高學生的水平。還是那句老話:秤豬不等於養豬!

5. 正如教育局這次強調的,TSA是一項研究,它的功能,在於對全港(全體系)學生的語、數水平,提供一個概觀,也可以說是有關語、數學上水平的一種監察(但不是監控)。

6. TSA一個附帶的功能,是讓學校可以知道本身的相對水平,按照本身的政策方針,做出相應措施。學校的措施才是最重要的。

7. TSA出事的關鍵,是把監察全體系的工具,異化為政府在意不在意地調控學校(或曰「改善學校」)機制,因而對學校造成壓力。

8. 在「縮班殺校」的環境下,有些學校開始操練,謀求佳績;在互相攀比的社會文化下,家長也成了操練的動因。

9.「操練」的出現,也是因為沒有正面的、積極的、改進學生學習的總體策略;於是學校與家長的注意力,都只能夠在改進「分數」上面,也就是操練。

10. 因此,「操練」的出現,不能單方面怪責學校、家長或者出版商。也因此, 純粹的「禁止操練」指令,不會長期奏效。

11. 所謂「政府運用TSA改善學校水平」,很多學校認為是馬後炮,把「準備做的」或者「可以做的」說成是「已經做了」。

12. 運用TSA而改善了學生水平,大多是學校自己的努力,善用了TSA的框架,本校的水平有了參考。最近有校長引述校內運用TSA的經驗,正好證實了這一點。

13. 然而,一所學校的素質,遠遠超過語、數的測試成績;更不是逐條題目推敲可以達致的。即使運用得宜,TSA對於辦好學校、學生的健康成長,只有非常局限的作用。

14. 學校的全面素質,教育局的分區機構(REO),其實瞭如指掌,不勞TSA。

15. 堅持全人口的TSA,並且把區區一個測評,說成是香港教育的「支柱」,看來不是一時失言,而是政府內部的統一口徑。頗為滑稽,但嚴重的是,傳達的是「測評至上」的訊息,實際上在加固「應試文化」。那才是真正的「開倒車」。

16. 其實,不少朋友已經是不斷苦口婆心,提供種種解決方案。政府若能放下身段,兼聽兼信(校長語),運用不少人提議的抽樣、輪換、隔年等辦法,已經能夠達到研究全港總體情況的目的。

17. 若如BCA當年提出的模式,讓學校自行在網上提取題目測試本校學生,則學校仍然可以利用TSA全港成績分布,研究本校的改進方案。如此,則已經可以去掉TSA許多不利因素,也不會造成操練;因為這種改進,不是為了做給人家看得,不會「高風險」。

以上是筆者嘗試比較全面地分析一下有關TSA引起的風波。然而,為什麼會風波不息,而政府又會如此堅持,「一意孤行」?

政治處理 加深對抗

教育局局長對記者做了一個非常全面的解釋。看來,教育局內部,經過了非常周密的部署,也做了一個非常完整的理念框架,這是前所未有的。印象中,現屆政府5年裏面,起碼在教育領域,從未有過如此認真的、縝密的推行。怪不得有記者問,是特首的決定,還是局長的決定?因為這不是我們熟悉的教育局作風。

因此,教育局的解釋,絕非應付式的一篇新聞稿。裏面有一句:「不可以因為政治氣候而開倒車。」恰好可以窺見,BCA的推行,是現屆政府一項政治性的「運動」(campaign,或曰「戰役」)。

不管是特首還是局長,政府看來是把BCA的推行看成是針對反對TSA的政治壓力;也就是說,反對TSA,是在於施加政治壓力;因而堅持TSA,就是要抗拒這種政治壓力。的確,有些政治勢力,不放過任何一項政府的缺失,不遺餘力集合一切反對力量,目的不在推動社會,而在於給政府添加負分。可以想像,這類的政治壓力,不會給政府任何轉圜的餘地,因為他們不需承擔任何代價。香港的政府,必須習慣這種「新常態」。

然而,在TSA這件事上,社會上的反對聲音,是因為反政府而引起的嗎?政府要解決的,就是要消除、抵抗、反擊政治勢力的攻擊嗎?的確,處理得不好,就會把問題進一步被反對的政治勢力所騎劫。而局長的解釋,把「政治氣候」拉進去,恰恰好就是為這次的行動帶上了政治色彩,在反對力量設下的政治棋盤上博弈。於是把TSA/BCA堅持與否,看成是政治決策。

反對TSA,就是「開倒車」嗎?解決TSA的問題,就是堅決不退讓嗎?這是政治鬥爭的思維。與反政府勢力的邏輯一樣,「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要擁護。」政府似乎把堅持TSA看成是一種理直氣壯的「聖戰」;否則就是政治讓步,讓反對勢力得直。把TSA的任何調整,看成是政治讓步,正是以政治化對付政治化。

怪不得馬上聽到「陰謀論」的猜測,「故意把政治鬥爭送給下一屆」。所有的特首參選人、候選人,都把TSA作為政綱大項目。現屆政府在TSA問題上完全不必強硬表態,應該讓下屆政府有更多的轉圜餘地。的確,不管有意無意,現屆政府的宣示,將置下屆政府於不利、不義。

擺在面前的是,校長們馬上面臨非黑即白的莫須有抉擇:不支持現在政府的決定,就是支持反對勢力。若不馬上作政策的調整,教育界將會因為TSA而面臨「撕裂」,而這是完全不必要的。

一意孤行 論據牽強

熟悉情況的都知道,教育局解釋的一大套道理,許多都是我們頭一次聽到;彷彿讓我們知道,你們的反對,是誤信讒言,是愚昧。看得出,政府是下了一番功夫,務求自圓其說。教育局內,看來經過反覆的推敲,自己也相信了自己的宣傳。因此才有TSA(BCA)是香港教育「支柱」的說法。這裏面有兩個主題:一、TSA可以改進學生水平;二、堅持全面測評,是國際趨勢。

這些都是站不住腳的論據,這也是教育局的謀臣給下的「鎮靜劑」,讓決策者覺得自己理直氣壯。

本欄多次評論,國際上的確有一股風氣,現在談到教育,都會把學生學習放在第一位;但是一談到學習,就說「學習成果」(learning outcome);繼而就談到測評(assessment)。

這裏不打算詳細重複以前的分析,概括來說:TSA評估整個教育體系,不是為了評估個別的學校,也不是為了評估學生。有一位校長不厭其煩寄來教統會的文件,清晰地看到,當年引入TSA其實是「拆牆鬆綁」的一項措施。也就是一方面可以知道全港的水平,另一方面學校可以通過網上作業,讓學校低風險檢查自己的水平。不過設計者一開始就意識到會有「問責」與「高風險」、「評估」與「獎懲」、「系統評估」與「監察學校」等等的矛盾。這些互相矛盾的目的,不可能在同一種工具裏面去調和。不幸的是,香港的TSA逐漸異化為評估學校的代表工具,尤其是出現「縮班殺校」以後;一些學校捕風捉影,也有真正收到教育局的「提示」,或者派人上門「協助」,對學校形成了壓力;迅速燎原,操練之風於是形成。家長惟恐吃虧,「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又反過來促使學校加入操練的行列。操練於是變成了一種文化。

TSA是一項研究,研究出來的發現,不會自動提供闡釋,解釋原因。研究的結果,更加不會提供解決方案。像TSA這樣的評估,頂多只能夠提出一點粗略的背景訊息。

真正的改進,發生在學校層面。學校如何處理(或者不理)TSA結果,是學校的專業決定。學校是否需要教育局的援助, 也是學校的專業決定。這正是香港「校本模式」百花齊放的特點。這與教育局根據TSA成績,監控個別學校的表現,向學校提出或明或暗的提示,又或者要因而採取補助措施,都必然會引起學校的緊張,也會帶動家長的緊張。這都是很自然的。

局長引用加拿大的兩個例子──有了測評,學生進步;取消測評,學生退步──剛好說明了問題的癥結。認為有了評核,學生就會學得好些,是一種站不住腳的天真推論。具有成熟教育思維的香港,應該不至於拿此來決定我們的教育政策。下面的介紹,也許能夠說明這裏面的利害關係,也可以看清楚何謂國際趨勢。

國際趨向 香港優勢

最近侯傑泰教授認為有些國家的政府,即使面對強大的社會壓力,仍然堅持做學生的測評,而且以此提高學校水平;言下之意,香港政府也應該堅持下去。那是一種奇怪的邏輯:其他政府的「一意孤行」,作為香港政府也應該「一意孤行」的根據?此外,恐怕也不明暸這些國家陷入的窘境。

就以筆者參與討論較多的美國為例,美國近年(也由於 PISA)各州引入遍及性的學生測評(assessment),並且以學生的測評分數(scores),作為教師的業績表現(如最富爭議性的紐約州),又或者作為學校素質是否達標的根據(如麻省)。其結果是教師人人自危,擔心自己的職業前途,心不在學生身上。

更關鍵的是,由於沒有提升教學的正面導向,教師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設法提高學生的測評分數,於是也出現了操練,甚至前幾年一度蓬勃的許多學校「課後活動」(after school),短短幾年,很多都已異化為測評的補習。由於完全看測評成績,而測評又相當大部分(有時候是全部)是簡單的多項選擇題(multiple choice),操練當然會提高測評成績。大家眼中就只有分數,大家都以分數提高代表學生進步。於是出現了「操練有功」的神話,於是形成了惡性循環。

把一些國家政府對於測評的堅持,說成是國際經驗,是難以理解的邏輯。

Linda Darling-Hammond教授,剛從史丹福大學退休,是對美國教育政策最有發言權的學者。有一次聽她說,這些測評其實是最粗糙而不能促進學習的工具;但是每一個州都採用着相似的工具。筆者問她,為什麼人人詬病,卻依然泛濫?答案很意外:「這些測評,都是商業化的私營大集團的大生意,是教育事業嚴重的私營化。這些公司,都有非常強大的游說(lobbying)陣容,難以抵擋。各州的教育決策者都是政客,都是游說的降伏對象。」這就是被美化的「堅持測評」的真相。她還補充一句:「你也許不知道?我們的監獄也私營化了;他們會游說法官,可判坐監的一定不罰款。所以人口中坐牢者的密度,美國堪稱世界第一。」幸虧香港沒有這種毛病。

筆者近年接待過不少外地來的學者和教育官員,他們是衝着香港在PISA的「高表現」而來的。他們都驚羨,香港雖然難逃儒家社會的「應試文化」,但是明顯沒有靠考試來鞭策學生的學習(事實上,PISA是無法靠操練得高分的),而且與上海、新加坡一樣,都在刻意減輕考試的壓力。香港從3個公開測評──小學畢業前的學能測驗、中五的中學會考、中七的高級程度考試──變為只有中六一個「中學文憑考試」(DSE),是很多國家羨慕的先進範例。美國著名的教育評論家Marc Tucker曾經說過,「這說明香港是一個比較成熟的教育體系,雖然也有考試壓力,也有教師問責,但是教師和校長都很專業,沒有把這些放在眼內(taken for granted),沒有把測評和問責變成主要的任務(commitment),而是在更高的層次考慮學生的學習。」他又說:「我們(美國)也許是唯一用測評來評鑑教師和學校的國度。你們是真正的在研究改進(improvement),我們卻把測評當成是改進。」

當時是針對世銀一個「專家」的命題:「從某一個角度來看,沒有測評(assessment),就沒有學習。」這種把測評當作推進,或者把學習的注意力全部聚焦測評,其實是一種愚昧與誤解。往往是醉心於測評的「專家」的自說自話。但是在許多西方國家,由於長期沒有注意學生的學習成果,測評就成了簡便的救命草。香港、上海、新加坡早就超過了這種形態。滬、港、星的教育全球觸目,其先進之處,恰恰就是因為超越了以測評作為槓桿的陳舊思維。把TSA/BCA說成是香港教育的「支柱」,是把我們正在不屑而已經拋在後面的東西,當成了我們的未來。是誰在「開倒車」?

政府這次決定最大的禍害,是大張旗鼓把測評的結果看成了學習的成果,實質上宣揚了「應試文化」。假如以上那些「測評促進學習」的論點都成立的話,那也許香港應該恢復1979年取消的「升中試」,再加上當年政府沒有一意孤行的「中三試」?一位校長來信說:「這次爭議的後遺症將是把測評的功能無限放大,把學生學習只聚焦於考試所能考的,把所有學校所有學生放在一個標準參考的框架內。那些德育、多元智能,還有個性化發展等等,都退到背後。」在今天,在大家都希望逐步減輕考試、測評壓力的時候,堅持全面遍及測評,是一種逆動。

此外,國際社會有不少關於「大數據」的道德討論。政府千萬要謹慎抗拒「大數據」的誘惑,不要把「研究」、「數據」放在高於一切的地位。這是隱藏在TSA論爭背後另一個大隱憂,以後再論。

TSA不必取消,真正減少其負面影響,有很多辦法(如前述)。香港考評局不乏這種專家智慧。問題是,假如政府死心不息要取得學校數據,並加以或明或暗評估學校,或者剔出學校作為扶弱對象,TSA的負面影響就一定延續,反對TSA的聲音就難以平息,TSA再度給政治鬥爭加碼,就在所難免。



   0    0    0    0

Rank: 6Rank: 6


8550
60#
發表於 17-4-14 00:43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Doray 於 17-4-14 01:13 編輯

Deleted.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43230
59#
發表於 17-4-13 22:07 |只看該作者
Doray 發表於 17-4-13 15:11
I am not worry, I feel angry when I saw a homework of a P1 Primary School (a gov't-subsidy  primary ...
agree 110%.  i felt the same too when i realised school exam papers were using the same tsa format.

Rank: 9Rank: 9Rank: 9


22515
58#
發表於 17-4-13 21:39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MC1128 於 17-4-13 21:39 編輯
Doray 發表於 17-4-13 14:26
key point 本卷共有 23 題,全部題目均須作答。3. 評估時限為 25 分鐘.

從文中第一段至第二段找出適當的 ...

呢份卷已經唔算出得好差, 坊問出版社仿照呢類題型再出, 仲離譜

細路就係要做呢啲嘢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57#
發表於 17-4-13 21:27 |只看該作者
Doray 發表於 17-4-13 14:59
音樂會由猴子家族的笛子四重奏打開序幕,猴
子精彩的表演贏得大家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接着,由獅子和
鼠小 ...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7-4-14 01:20 編輯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7-4-13 21:31 編輯

夾硬來。小三中文不是考文學性的意境和領會。

xxx

我從不夾硬來,如果我夾硬來,你也可像我比理由批評。理由合理否,看官定奪。

點評

Doray  跟你學嘢啫  發表於 17-4-14 00:44

Rank: 7Rank: 7Rank: 7


10848
56#
發表於 17-4-13 15:55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ow 於 17-4-13 21:55 編輯

Territory-wide System Assessment 2015 - Question Papers (Primary)
Sub-paper 1

Part 2
Ben is reading a notice with his mum at home.
Read the notice.

Hanson Primary School
Clean Our Classrooms Activity
2 January 2015

Dear Students,
Let us start the New Year with a cleaning activity in our school.
Date: Monday, 12 January 2015
Time: 9 a.m. to 11 a.m.
What to Bring
Towels and brushes
What to Wear
P.E. uniform and sports shoes
Prize for the ‘Super Clean Classroom’
$20 food coupon (Gigi Fast Food Shop) for each student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contact Mrs Julie Chan.

John Lam
Teacher

6. Ben talks to ____________ to get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 activity.
 A. John Lam
 B. Gigi
 C. Hanson
 D. Julie Chan

[I regard this as a poor question, none of the answers is "Must be True"]
Ben [can] talk to ____________ to get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 activity.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55#
發表於 17-4-13 15:52 |只看該作者
Not Pre-1 woh, primary 1 woh...


練習我一早丟了,不記得了。只保留一些校本工作紙(可做人情用). 大概是:

填充(需用課內字),造句,重组句子,標點符號,選詞填充,200左右閱讀理解。感覺上阿仔應冇問題。

年年如是。

Rank: 6Rank: 6


8550
54#
發表於 17-4-13 15:38 |只看該作者
judy 發表於 17-4-13 15:38
我唔記得以前多唔多。阿仔依家有一本Pre-S1練習,就有好為呢類題。

有時我覺得阿仔做錯同佢講,佢唔同意 ...
Not Pre-1 woh, primary 1 woh...

Rank: 6Rank: 6


8550
53#
發表於 17-4-13 15:38 |只看該作者
cow 發表於 17-4-13 15:36
A common question type in both Critical Reasoning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is the Inference questio ...
GMAT is a test for reasoning woh...is it comparable?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52#
發表於 17-4-13 15:38 |只看該作者
I am not worry, I feel angry when I saw a homework of a P1 Primary School (a gov't-subsidy  primary school) having the same format when my friend showed me a couple of years ago.
We of course do not need to refer to the original para to fill in any reasonable vocab.  Please be considerate and put yourself into P3 kid's shoe (the basic principle of ethics).


我唔記得以前多唔多。阿仔依家有一本Pre-S1練習,就有好為呢類題。

有時我覺得阿仔做錯同佢講,佢唔同意,大家就討論一陣,我覺得幾好。

Rank: 7Rank: 7Rank: 7


10848
51#
發表於 17-4-13 15:36 |只看該作者
A common question type in both Critical Reasoning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is the Inference question. The process of inferring is a matter of considering one or more statements as evidence and then drawing a conclusion from them. A valid inference is something that must be true if the statements in the stimulus are true. Not might be true, not probably is true, but must be true.

Think of an inference as a conclusion that you draw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or evidence, given. It is your job on these questions to choose the inference that requires no assumption whatsover;

extracted from "Kaplan GMAT 2016 Strategies, Practice, and Review"

Rank: 6Rank: 6


8550
50#
發表於 17-4-13 15:15 |只看該作者
cow 發表於 17-4-13 15:11
回復昔日"互助互愛"要
昔日"互助互愛", 風暴後不是"互助互愛", 現在是"互助互愛"
why can't 假設. When appreciating a piece of essay and what I should get from the editor is varied from everyone's background and experience.  Chinese is an art subject, no formula and no model answer.  Also, writer loves to use different implications to express / project their feeling.

點評

judy  考邏輯  發表於 17-4-13 15:32

Rank: 7Rank: 7Rank: 7


10848
49#
發表於 17-4-13 15:11 |只看該作者
回復昔日"互助互愛"要
昔日"互助互愛", 風暴後不是"互助互愛", 現在是"互助互愛"

就算現在是"互助互愛"
1. 文章沒有提到昔日是"互助互愛"
2. 文章沒有提到風暴後不是"互助互愛"

文章沒有提及, 不能假設.

Rank: 6Rank: 6


8550
48#
發表於 17-4-13 15:11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Doray 於 17-4-13 15:12 編輯
judy 發表於 17-4-13 15:04
我睇唔到文章,亂咁答吓,應該唔難。

1. 等候

I am not worry, I feel angry when I saw a homework of a P1 Primary School (a gov't-subsidy  primary school) having the same format when my friend showed me a couple of years ago.
We of course do not need to refer to the original para to fill in any reasonable vocab.  Please be considerate and put yourself into P3 kid's shoe (the basic principle of ethics).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47#
發表於 17-4-13 15:04 |只看該作者
Wasting the time to drill on these kinds of exercise is useless to improve the Chinese usage.


我睇唔到文章,亂咁答吓,應該唔難。

1. 等候
2. 威武

唔操得唔得呢?我覺得係訓練大腦,讓你不做差不多先生而己。

仲有,點解你咁担心子女答唔到呢?好奇怪!

Rank: 6Rank: 6


8550
46#
發表於 17-4-13 14:59 |只看該作者
cow 發表於 17-4-13 14:57
//夏季的一場風暴,令快樂谷受到嚴重破壞,不少動物的安樂窩被毀掉,整個山谷變得毫無生氣。
D
音樂會由猴子家族的笛子四重奏打開序幕,猴
子精彩的表演贏得大家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接着,由獅子和
鼠小弟合作打鼓,調皮的鼠小弟更跳到獅子的肩上演奏,顯得
威風極了!這時候,舞台的燈光突然變暗,穿上禮服的老虎,
以鋼琴彈奏一曲《快樂頌》,大家隨着熟悉的旋律打拍子...

Why can't be 互助互愛的快樂谷。












Rank: 7Rank: 7Rank: 7


10848
45#
發表於 17-4-13 14:57 |只看該作者
//夏季的一場風暴,令快樂谷受到嚴重破壞,不少動物的安樂窩被毀掉,整個山谷變得毫無生氣
D

Rank: 6Rank: 6


8550
44#
發表於 17-4-13 14:26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Doray 於 17-4-13 14:57 編輯
judy 發表於 17-4-13 10:54
我随意抄下2004嘅讀卷。25分鐘,下面是其中一篇。

閲讀下面的文字,然後回答問題。

key point 本卷共有 23 題,全部題目均須作答。3. 評估時限為 25 分鐘.

從文中第一段至第二段找出適當的詞語,填在第1 題的橫線上,使句子的意思完整。

1. 我和幾位同學相約明天為專題報告搜集資料,我們會先在學校門口_____ ,然後一起步行到圖書館。

從文中第三段至第四段找出適當的詞語,填在第 2 題的橫線上,使句子的意思完整。

2. 書櫃上掛着爺爺的舊照片,相中的爺爺騎在白馬上,英明神武,像一位_________的將軍。

You expect a kid can find the suitable vocab fr para by reading only once and then fill in the blank that is totally unrelated to the above para within 1 min.  Is it reasonable for a P3 student?


5. 文中第五段提到「快樂谷又回復昔日的模樣」,「昔日的模樣」 是指什麼?
 A. 環境優美的快樂谷。
 B. 互助互愛的快樂谷。
 C. 寧靜和諧的快樂谷。
 D. 充滿生氣的快樂谷。

I can't see why only one of the above answers are correct.


Wasting the time to drill on these kinds of exercise is useless to improve the Chinese usage.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43#
發表於 17-4-13 10:54 |只看該作者
而試做中文試卷的毛孟靜需要在五分鐘內閱讀一篇約450字的文章及完成八條題目,在過程中亦不斷大叫「我唔識呀!唉呀唔做呀!癡線!」試做後毛孟靜做錯一題(共有八題),但認為試卷並非考核中文語文能力,只為「整蠱」小孩,例如當中一題排序題,考生可以不看畢文章內容,只需從文中找回「key word」出現的先後次序,便能答對:「這只是考學生的答題技巧,操得多便識答,根本無助提升語文能力。


我随意抄下2004嘅讀卷。25分鐘,下面是其中一篇。

閲讀下面的文字,然後回答問題。
夏季的一場風暴,令快樂谷受到嚴重破壞,不少動物的安
樂窩被毀掉,整個山谷變得毫無生氣。老虎為了讓大家重拾往
昔的歡樂,便集合所有動物,商量舉辦一個活動。
快樂谷的動物很久沒有一起聯歡了,貪吃的小野豬首先想
到要開一個美食分享會,既可比比廚藝,又能大吃一頓。身材
苗條的豹小姐説:「整天只顧吃喝,太不健康了!我提議舉辦
運動會,強身健體。」大象皺着眉,一臉為難,低聲説:「做
運動弄得滿頭大汗,不如看電影吧!大家坐着就可以了。」
老虎為了緩和氣氛,便打開唱機播放音樂。當大家聽到動
聽的樂聲,便跟着旋律哼唱,連不愛動的大象也跟着大伙兒
擺動身體。這時,貓頭鷹靈機一動説:「我們可以舉辦音樂會,
輕鬆一下!」大家聽到貓頭鷹的想法,都連聲叫好。
一個月後,音樂會由猴子家族的笛子四重奏打開序幕,猴
子精彩的表演贏得大家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接着,由獅子和
鼠小弟合作打鼓,調皮的鼠小弟更跳到獅子的肩上演奏,顯得
威風極了!這時候,舞台的燈光突然變暗,穿上禮服的老虎,
以鋼琴彈奏一曲《快樂頌》,大家隨着熟悉的旋律打拍子。

昆蟲家族演奏一曲《希望在明天》,為音樂會畫上圓滿的
句號,觀眾紛紛站起來,手牽着手合唱。快樂谷又回復昔日的
模樣。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42#
發表於 17-4-13 10:48 |只看該作者
而試做中文試卷的毛孟靜需要在五分鐘內閱讀一篇約450字的文章及完成八條題目,在過程中亦不斷大叫「我唔識呀!唉呀唔做呀!癡線!」試做後毛孟靜做錯一題(共有八題),但認為試卷並非考核中文語文能力,只為「整蠱」小孩,例如當中一題排序題,考生可以不看畢文章內容,只需從文中找回「key word」出現的先後次序,便能答對:「這只是考學生的答題技巧,操得多便識答,根本無助提升語文能力。」


佢白痴啫!平均80+嘅卷。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