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海外留學 校長談秘訣﹕入牛津重學習熱情
發新帖
查看: 1311|回覆: 1
go

校長談秘訣﹕入牛津重學習熱情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088
1#
發表於 13-12-10 08:40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打印
【明報專訊】英國牛津大學校長賀慕敦(Andrew Hamilton),聖誕前來港為香港兒童講故事,與學生交流學好英文心得。他建議小朋友多閱讀,培養自主學習的積極態度。他笑言,學生想入牛津大學「非常簡單」,秘訣就是保持學習熱情,因大學教育的精髓在於激勵學生自主學習及思考,而非簡單向學生灌輸知識。

籲多閱讀養成自學態度

賀慕敦上周訪港,與20名基層小朋友及40名牛津英語課程的學員交流,講了一個幫助別人的故事,希望他們學會愛與分享。當小朋友問他如何學好英文時,他建議小朋友多閱讀,因這是了解世界最重要的途徑之一,可擴闊視野及增長知識,在幼年時養成閱讀習慣,不僅有助學英文,也可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積極態度。他表示自己父母都是教師,他在愛讀書的家庭環境中長大,養成閱讀習慣令他獲益良多。

賀慕敦又說,英文並非多數港人的母語,但他接觸到的港生都非常優秀,勤奮且熱中學習,很快就可掌握用英文表達自己和參與討論,絲毫不比其他地方的學生遜色。但他個人亦認為,學習英語之餘,掌握本地方言與文化也十分重要,學生應保持兩邊平衡。

指英大學重專注單一學科

有35年教學經驗的賀慕敦認為,大學教育應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思考,培養他們學術上的自信,而非單一灌輸知識。賀慕敦說,想入牛津十分簡單,就是保持熱情,牛津偏向取錄有潛質取得卓越學術成就的學生,後者正需要對某一學科保持長久的熱情及好學態度。

與美國的博雅教育要求廣闊知識面不同,賀慕敦說,英國大學教育更希望學生專注某一學科或領域,故學生面試牛津大學時,應表現出對心儀學科的熱愛,對中國學生來說,要做好準備與面試官討論或爭辯,因考官不會滿足於答案,學生也應準備好被質疑時陳述答案背後的理據。


   4    0    0    0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088
2#
發表於 13-12-10 08:47 |只看該作者
牛津大學校長訪港 談入最高學府要訣



英 國 牛 津 大 學 校 長 賀 慕 敦 親 切 跟 學 童 聊 天 , 並 提 早 慶 祝 聖 誕 節 , 校 長 跟 孩 子 們 打 成 一 遍 。

  不少本地家長都期望子女學好三文兩語,及入讀全球知名學府,世界最高學府之一的英國牛津大學校長賀慕敦(Professor Andrew Hamilton)上周來港,跟本地學童以地道英語說故事,更一同慶祝聖誕佳節,Elsie當天帶同兒子參與活動,更把握機會向Professor Hamilton取經,他大方分享其教學歷程,及入讀牛津大學的資格,更勉勵年輕人應面對語言困難,擁抱知識。

  牛津大學校長Professor Hamilton早前到訪香港,親自向一群來自寰宇希望的基層家庭兒童和牛津英語課程的學員,分享一個關於愛和分享的故事《Love Others》,小朋友都聽得投入和表現興奮,他大讚小朋友的英語對答流利,非常出色。

  Professor Hamilton也樂於跟小朋友互動交流,有小朋友問他「怎樣度過今年聖誕?」、「最喜歡哪首聖誕歌曲?」他笑一一解答,更分享他學習英語的方法,「閱讀是不二法門,當我遇到新出現的英文生字,我還是努力查找字典,我今年六十一歲仍然好學不倦。」

  Elsie難得見到全球大學位列亞軍的牛津大學校長,當然要跟他大談「教育經」,Professor Hamilton的父母都是老師,母親是幼稚園校長,父親是中學物理老師,父母對他的教育嚴謹,可謂成長於熱愛學習的家庭之中,長大後他跟隨父母的教學之路,他擔任教育和研究工作至今三十五年,任職各大院校的化學教授及行政人員,到二○○九年獲委任為牛津大學校長。

  他笑言,「第一次教學的情景仍然歷歷在目,踏入課堂那一刻的心情既緊張又興奮,一百位學生都聆聽我講述有機化學,作為一位教師,不止是簡單傳遞學問予學生,還要發學生的自發思考,這是一所大學最基礎的教學原則,牛津大學以不同方法實踐這原則,譬如大學的導師指導堂,及出版適合各年齡層的教材,期望學生從小養成好學的精神。」

  Professor Hamilton認為,一所成功的大學,可引發學生的知性自信(Intellectual self confidence),並引起學生對知識抱有疑問,當學生為學術跟老師辯論,證明學生擁有思考能力,學生可自由對各科目如政治、化學反應或人類學,發表個人意見,這是大學的工作之一。由現代到三十年前、以至三百年前,人類對知識的渴求和自我發展,從未間斷,時代的轉變,帶來的差異最大的分別只在於科技改變教學工具和資訊。

  他笑言,「古今學生的潛能、智能沒有差異,我教學接近三十五年,學生同樣充滿活力和熱情,只是現今的學生習慣在課堂上,使用平板電腦、智能電話、手提電腦及各類型的通訊工具協作學習,時代的變遷無阻他們對知識的好奇和懷疑,智能工具促進學習的趣味。」

  Elsie知道,在牛津的面試中,學生需要靈活運用知識,解答個別的處境的難題,考官亦會挑戰考生的答案,考生必須提出論證支持答案。

  牛津大學挑選的學生,主要看重學生的學術能力,並不會考慮其課外活動的表現,除非該項活動跟其研讀的學術有直接關係;申請者先要通過筆試考核,才獲得面試機會,而高需求的學科如醫學、經濟和管理學科,僅有三成申請者獲面試機會。

  不過,要入讀全球尖子聚的牛津大學,只有優異成績,並不足夠,還要兼備熱誠,Professor Hamilton表示,「牛津大學期待學生擁有出色的學術成就,更重要對學術的熱情,學生的學習應超越課堂的教學,課餘時間持之以恒閱讀跟學科相關的知識,熱誠是牛津學生成功的重要元素。」

  牛津大學的學生來自全球一百三十八個國家,而中國及香港的學生的數目於近年大為上升,在Professor Hamilton眼中,來自香港的牛津學生,跟其他地方的學生同樣熱愛學習,而本港學生的語言能力,也無礙他們的學習,他笑言,即使香港不是以英語為第一語言,但這絕非學習英語的「絆腳石」,香港接觸英語的機會俯拾皆是,多讀多講,英文自然能進步。

  他續說,「牛津大學是全英語的環境,可入讀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英語能力,且牛津學生具有很強的適應力,習慣以英語表達個人的看法,其實不論學生是進入牛津大學、清華大學或是香港中文大學,學生學習其學科的語言,就如同學習新語言。

  他舉例數學、埃及學、物理學等都有特定術語,對於一位有能力的學生來說,發展英語能力,乃至適應其學科語言,絕對不會是一件難事。

  Elsie覺得,尖子夢想進入最高學府,必須具備英語能力,更重要擁有一顆好學之心,方能獲得垂青。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