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備戰大學 港大校格淪亡: 港大已唔再係香港嘅大學 ...
查看: 10257|回覆: 57
go

港大校格淪亡: 港大已唔再係香港嘅大學 [複製鏈接]

Rank: 8Rank: 8


15529
1#
發表於 11-8-20 14:47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打印
2011-08-18 港大百周年校慶後,  港大校長徐立之很清楚自己說甚麼:「家港大已唔再係香港嘅大學,香港大學係喺中國國土上一個國際大學, 一定要喺中國有好重要的角色」。 大家可以留意Now TV的新聞片段,  雖然他其後強辯自己一時口快:「我話港大唔再係香港大學,其實當時好混亂,我講得口快,我係想話港大唔只係香港嘅大學。」 他是否愧為一個學者, 用小朋友使賴的技倆去侮辱大家的智慧.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sQsZMCp0CE



蘋果日報
向學生解畫 稱不清楚李克強到港大安排
獻媚權貴 徐立之卸得就卸

2011年08月20日
【本報訊】國家副總理李克強擾民之旅波及香港大學,校方被指對中共獻媚,惹起公憤,校長徐立之昨向學生解畫圖挽回聲譽,稱自己不是百年校慶活動的籌備人,又迴避誰人邀請李克強訪校的問題。對於「港大不再係香港嘅大學」之言,他稱只是口快講錯。學生不滿徐立之卸膊,有人表明會參與罷課或其他校內示威抗議活動。
記者:袁慧妍、姚國雄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98Wrxs1Uzw

港大民主牆昨貼了數張諷刺李克強到訪的大字報,形容前日警員駐校是「八一八戒嚴」。校長徐立之昨日上午發表聲明,對「不愉快事件」深表遺憾,又說會檢討,相信警方也會檢視行動手法。

忘記與李少光通話內容
發表聲明不能平息眾怒,徐立之昨日下午 3時與學生及校友會面解釋前日事件,百多名學生、校友到場質問徐立之有關李克強到訪港大的安排及程序,又炮轟港大沒有捍衞大學自由。徐立之初時頻頻迴避提問,直至有人大罵「你唔好講廢話」,他才改變態度。徐立之說,領導人來臨並無政治獻媚,「領導要嚟,係咪拒絕呢?」他又說領導人訪校是對學校的肯定,隨即遭反駁︰「大學嘅價值係咪要由領導人去肯定?」
學生多番追問為何邀請李克強,徐立之一味推說自己不是校慶活動籌備人、不清楚安排:「副總理嚟到香港,佢知道有香港大學;副總理嚟係佢嘅安排,佢知道我哋百年慶典。」此言一出,在場人士無不譁然,難道李克強不請自來?有人更謔稱:「李克強自由行呀?」港大公關晚上為徐立之「補鑊」,澄清李克強是應港大邀請訪校。
有港大學生被警方禁錮,令人質疑港大默許警方濫權,徐立之說曾與警方溝通,表示學校有學術及言論自由,但亦明白領導人來港,警方要保護領導人,不過他沒有正面回應會否就警方濫權採取法律行動。在場學生不滿他的答覆,有人高呼:「我的校舍,風能進,雨能進,公安不能進!」
有指徐立之曾向保安局局長李少光表示「理解」警方做法,但徐立之昨只承認曾與李少光通電話,「唔記得有講過呢句說話」。身在北京的李少光反而透露曾以校友身份與徐立之通電話。

被批評無誠意面對學生
徐立之前日發言時稱「港大唔再係香港嘅大學」,令不少人感到港大「大陸化」,他昨修正言論,說準確意思是「港大唔只係香港嘅大學」,解釋前天只是「講得口快」。
面對憤怒學生,徐立之揚言「如果我做得唔啱,我願意落台」,至於是否「做得唔啱」,他推說「要睇吓大家點睇」,由校務委員會決定。出席昨日會面的理學院二年級戴同學認為徐立之無誠意面對學生,「成個對話佢都回應唔到,睇唔到佢有咩實質嘢做到,對佢好失望」。他直言,徐立之若未能妥當處理事件,「佢就唔可以代表香港大學」,他會參與聯署抗議甚至其他校內示威活動,如罷課。
徐立之把「戒嚴」事件卸膊給警方,有政府人士坦言很驚訝,因為警方早與校方溝通,校方對警方的步署完全知情,但面對學生及傳媒卻忽然置身事外,甚至為自保而近乎抹黑政府,令人相當憤怒。

徐立之卸膊金句
「副總理嚟到香港,佢知道有香港大學;副總理嚟係佢嘅安排,佢知道我哋百年校慶。」
「呢個(百周年校慶)安排唔係我安排,我唔係籌備嘅人。」
「我話港大唔再係香港大學,其實當時好混亂,我講得口快,我係想話港大唔只係香港嘅大學。」
「李局長(李少光)係有 call過我……但係當時我喺街,好嘈,我唔記得有講過(唔緊要/可以理解警方部署)呢句說話。」

[ 本帖最後由 redkoni 於 11-8-20 14:51 編輯 ]
   0    0    0    0

Rank: 5Rank: 5


1401
58#
發表於 11-9-12 20:06 |只看該作者
国内许多著名大学已中招落马,五四精神西南理念,早已名存实亡。望港大能继续秉自由包容之风,挽中国大学最后一丝颜面。

Rank: 1


21
57#
發表於 11-9-5 20:03 |只看該作者
香港D教學制度一向垃圾~

Rank: 3Rank: 3


243
56#
發表於 11-9-3 22:42 |只看該作者
学生从来都是热血的,对社会有莫名其妙的责任感,所以很多爱国事件都是由学校开始的。到社会工作后就会向钱看,要稳定,赚钱至上。
还在中学已经说十二五机遇。。。
如果真的看过官商勾结对一般市民的残忍,那种有冤无路诉的情况,就会有不同的论点。温水很舒服,到后悔时就太晚了。

Rank: 5Rank: 5


4440
55#
發表於 11-9-1 11:35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csy_ma 於 11-8-31 20:53 發表
呢個中學生真係…… 下文摘自沈旭輝facebook引文,bold黑的字為沈所加:

星島日報中學生來論﹕勿為一片芝士忽略大局利益
by 沈旭暉 on Wednesday, 31 August 2011 at 01:41


近日,新聞各界對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到 ...

我覺得呢個真係中學生.......遞補機制硬上馬果陣,我都覺得政府好大機會偷到雞 , 因為撇開原則問題, 其實對市民日常生活1d影響都冇 , 所以民建聯都一早諗住"護住政府到雞" , 估唔到香港人對法治的堅持回響會甘大.....先會出現譚生面慒苦笑轉軚,政府收回重新資詢.........
大家如果抱住"溫水煮蛙" , 好似呢位中學生既思維,在水都未熱, 只不過"暖暖地" 不知幾舒服, 應該感恩而唔應該去喝住政府一直加柴既話.....其實好簡單, 不如齊齊移民返祖國, 唔使再系香港一直堅持一國二制啦.......

Rank: 2


42
54#
發表於 11-9-1 03:32 |只看該作者
講得好 !
原帖由 judy 於 11-8-29 09:51 發表
我替大學及徐立之難過,一個百周年隆重慶典,就咁俾一個懵口懵面民運小子搞到成窩粥。

呢件係不幸和令人哀傷事件,政客傳媒食住上,志在搞起個場, 佢地成功咗,我就覺得係港人的悲剧!

成件事,你去抗議警權過大又得,去告警方禁 ...

Rank: 7Rank: 7Rank: 7


13224
53#
發表於 11-8-31 20:53 |只看該作者
呢個中學生真係…… 下文摘自沈旭輝facebook引文,bold黑的字為沈所加:

星島日報中學生來論﹕勿為一片芝士忽略大局利益
by 沈旭暉 on Wednesday, 31 August 2011 at 01:41


近日,新聞各界對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到訪進行了一連串的追訪。對於李副總旋風式訪港,港人都表達出不同的意見,有人認為李副總為香港的未來發展帶來機遇,有的卻指保安過分隆重,變相擾民。本人希望就此議題發表意見。首先,副總理到訪,警方為保政要安全,加強保安做法合理,否則像以往特首遭社民連激進成員衝擊遇襲,責任誰屬?此舉雖然影響到市民正常生活,但仍然顯出香港是有秩序的法治都市,長遠有利香港國際都會形象。然而,港人目光淺窄,只看到面前一小片芝士,而忽略香港整體大局利益。

其次,記協濫用新聞自由,打著「我有知情權」、「市民有知情權」的旗號上街,間接「強姦」民意。香港市民享有言論、出入境、集會等自由,正因有太多的自由,令香港的法紀屢受衝擊。記協帶頭引發不利香港健康和建設的投訴文化,挑戰香港法制,破壞社會安寧,似乎亦缺乏道德操守和尊重。

現今記者的角色除了將真相呈現於大眾眼前外,更渲染了傳媒或記者個人的意見,未能持平報道事實,令真相嚴重地向左右兩極傾側,有違傳媒操守。傳媒在享有自由的同時,不應濫用權利,作為與政府談判的籌碼。以 這次副總理到訪,記協投訴政府剝奪新聞自由,限制記者直接採訪副總理。傳媒往往借助「市民要知情」而妄自誇大,難道市民會時時刻刻將「平反六四」、「釋放 內地異見人士」放在人生目標的第一位,而忽略經濟、民生這些關乎切身生活的需要?傳媒過分集中於小撮議題,欠缺大世界觀,誤導學生、市民,使其思想僵化, 更令社會充滿矛盾。

學生行為欠待客之道

其三,大學生行為欠尊重,難成後代之榜樣。副總理到訪大學,參加校慶典禮,可見對年輕一代的關心。學生卻以非理性的手法抗議,有欠待客之道。

真正的教育除了要有利社會健康建設,更要訓練學生分辨是非。過分維護、包庇學生及反對、打壓批評學生的聲音,不但令學生停留於理想化中,脫離現實,欠缺自省能力,更令學生誤以為學校支持其破壞社會的行為,變本加厲,正如唐司長之言:「剛愎自用,小心車毀人亡」。而這種「理性」抗爭演變成歐美國家的暴力示威,亦只是時間問題,長遠對發展、經濟、民生、治安等亦不見得有任何利益。

孟子的《論四端》,相信大學生、專業人士在初中中國語文科都可能讀過。「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 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明顯地,大學生缺乏的正是 「禮」、「義」。以為恃「智」而狂妄自大,輕視規則、法治;一群受高等教育,有社經地位,玩弄政治的更以此荼毒、包庇年輕人任意妄為,實在是社會災難。

目前,本人認為港人要好好把握「十二.五」帶來的機遇,把握香港作為中國與世界交流的橋梁角色,打開大中華、以至世界的機遇,積極實事求是。「羅馬非一日可建成」,政治並非可以一步到位的。為小恩小惠、「雞毛蒜皮」之事而爭執,難以改善現時的僵化局面,寧願顧全大局,再仔細作微調。 (文章經本報刪減)

星島日報   2011-08-27
蔣泓鋒 沙田循道衛理中學中六級學生

Rank: 8Rank: 8


15529
52#
發表於 11-8-31 13:25 |只看該作者

幻彩詠香江 - 天方夜譚

盂蘭勝會巳經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為隆重其事, 香江「一哥」為民講古, 黑影憧憧繪形繪聲, 既攞景且贈慶, 送走一年一度的鬼節, 查實是為香江一眾子民謀福祉.



[ 本帖最後由 redkoni 於 11-8-31 19:52 編輯 ]

Rank: 6Rank: 6


6493
51#
發表於 11-8-31 00:04 |只看該作者
咫尺地球﹕港大眾裏尋他﹕衛奕信坐在哪裏?

香港大學舉行建校百周年紀念慶典,邀請了副總理李克強當主禮嘉賓。不談港大當日的安排,單看李克強的演說,效果原是不俗的。但當天其實還有另一位主禮嘉賓﹕前港督衛奕信勛爵,從他在典禮的待遇, 我們卻不得不若有所思。

衛奕信是前港督當中貨真價實的中國通,不但曾在北京工作、在香港大學學習普通話,還持有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的現代歷史博士學位,以 1924-1928年的英國與國民黨關係為博士論文題目。假如他沒有從政,在學術界也會獲充分肯定,例如他早在1970年代擔任最具國際認受的以中國研究 為對象的學術期刊《China Quarterly》主編,這是學界可遇不可求的榮譽。

在英國精英圈子中,衛奕信形象軟弱,因為他較能從中國角度思考問題,主張盡力與中方溝通,結果被鷹派排擠,被同僚揶揄向北京叩頭。在他擔任港督期 間,不少實權握於布政司霍德手中,後者與英國軍方及其他相關機構關係密切,加上馬卓安對他不信任,中方也不可能充分合作,令他成為內外交迫的跛腳鴨。後來 換了彭定康出任末代港督,把衛奕信的政策全盤更改,香港過渡期的中英爭拗倍增,那時候,中方不少人都懷念他。

根據香港大學的官方新聞稿,這次的百周年慶祝典禮「由港大校監曾蔭權博士主持,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及蘇格蘭阿伯丁大學校監衛奕信勳爵將親臨港大,擔任典禮的主禮嘉賓,並發表演說」。但觀乎當天台上嘉賓席的安排,只能看見李克強端坐正中,而眾裏尋他,卻極難找到衛奕信。

按大學傳統,典禮居中的必屬主家席。假如這是畢業禮,那椅子是屬於有法定身分的大學校監,即曾蔭權,從來沒有條例規定,任何比曾蔭權級別高的國家領 導人出現,會自動成為「太上校監」。李克強是國家重要領導人,當天卻是客人,這主客之分,對訓練嚴謹的公關來說,不可能不清楚。

主客不分 李克強成「太上校監」

後來港大發言人表示,當天並非畢業禮,所以校監椅就不再/不止是校監椅,正如香港大學不再/不止是香港大學,就可以給嘉賓坐。姑且不談嘉賓應否端坐 正中,以上解釋,更不合禮﹕既然李克強和衛奕信兩人是僅有的主禮嘉賓,被港大官方並列,根據一般程序,二人座位必然連在一起,就是略有主次之分,也不應相 距萬丈。但觀乎當天照片,李克強端坐正中,身旁是正副校監,第一行有校長等高層,而衛奕信的座位,被放在第二行最左邊的角落。在一般聚焦中央的群照,例如 新華社發放的標準照,絕對找不到衛奕信的身影。

同樣堪玩味的是衛奕信當天的官方身分是「蘇格蘭阿伯丁大學校監」,完全不提他是前港督。這本來沒有什麼,但根據一般大學做法,嘉賓曾擔任的重要行政 職位,多會被同時列舉。衛奕信在2006年獲頒港大名譽博士學位時,他的官方身分也是「蘇格蘭阿伯丁大學校監、曾任香港總督」。

刻意安排    不與前港督平起平坐

上述安排要傳遞的信息十分明顯﹕按李克強的「級別」,不應與衛奕信平起平坐。

這樣的安排,完全違背學術傳統,或起碼是國際級大學的傳統。學術典禮的參加者身穿禮服,不是純粹的形式主義,這除了表示莊重,也表示典禮只論學術身 分,有自己的秩序,象徵大學捍衛核心價值、排拒政治影響。無論是誰,在典禮內,都應按學術身分在合適的位置出現,適人適所。在大學protocol,沒有 一個級別是「國家領導人」。

例如在牛津大學,校監是彭定康,要是首相在典禮出現,他的身分要麼是家長,那就應和其他家長一起坐在台下;要麼是獲頒名譽學位,那就應和其他獲頒名 譽學位的嘉賓坐在一起;要麼是主禮嘉賓,那就應在主家陪同下,和其他主禮嘉賓坐在一起;除非政府修例,規定首相兼任太上校監,那才可單獨居中。

獲頒名譽學位的人、共同主禮的人,就算一個是總統、一個是小販,在典禮都應平起平坐;假如首相修讀課程,他也要與九十後一起做group  presentation。假如校方認為李克強和衛奕信不屬同級別,就不應邀請他們同時主禮;邀請了;就不可能把他們按現實政治的級別處理。這是公關,或 起碼是符合國際慣例的公關的基本常識。

國際大學欠公關常識 學者難受

這些問題也許十分枝節,不為一般人所關心,在愛國人士眼中,又是一小撮別有用心的人在生事。但對一般學者而言,這是十分難受的。大學與政府的聯繫是客觀現實,邀請國家領導人主禮的做法古今中外皆有,但須知大學同時是捍衛社會核心價值的最後壁壘,必須保留自己的堅持,這才是社會對一所「在中國國土上的國際大學」的盼望。

沈旭暉 明報 2011年8月22日

======================================      
香港大學的定位

港大校長徐立之教授說港大已不再只是香港的大學,是在中國國土上一所國際大學。無疑港大已是在中國國土之上,也是已達國際大學級別的一所大學;但在中國現在的國情下,既要是在中國國土之上的一所大學,但又要維持是國際級別的大學,這兩方面的要求之間,卻無可避免地出現了張力。最近港大百周年校慶事件,正是這種張力的例證。

要當一所國際大學,不止是教授和學生們要國際化,也不是研究成果能在國際期刊發表,亦不是大學在世界大學的排名表中佔高位。更重要是大學能獨立自主地讓教授、學生及社會人士,對世界、國家及社會的各種問題,獨立批判地思考、研究、討論及發表他們的意見。問題是在中國現在的國情之下,在中國的國土之上的大學,仍很難有這種空間。

「一國兩制」應能讓香港的大學可在中國國土上,例外地享有這種國內大學所渴望擁有的獨立空間,而《基本法》也應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
但不知甚麼時候開始,香港特區政府官員在面對中央政府高官時,患上了一種「骨軟症」,病徵是頭總是低下來,腰骨卻不能挺直,手常下意識地向前伸出來。只是想不到這種「骨軟症」在不知不覺間竟也侵入了港大。因過去沒有經驗,在不意識地感染了這種症狀後,當有中央大員到訪,那自然在一切的安排上都讓這「骨軟症」的病徵完全顯明出來,令一所國際大學本應有的「風骨」都受到損害。

幸好因著今次事件的爭議,港大的高層醒覺到「骨軟症」對港大以至香港社會的傷害,讓大學及香港社會能及時地反省要如何治理這種「骨軟症」。當然在香港會出現這種症狀自有其遠因近因,絕不容易根除,這也就是港大既要是在中國國土上,但又要當一所國際大學所要面對及處理的張力。

但我深信港大有著其深遠的獨立傳統,必能為治理這「骨軟症」提供良方妙藥。

戴耀廷/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8月27日明報

==================================

除了csy_ma之前引的那篇沈旭輝的文章,上述這兩篇也發人深省.

請大家多思考大學的價值與定位,大學VS政權;大學VS財團的問題. 現在說的是典禮那天校方的安排不當(撇除警方不談). 這樣高規格的安排,別告訴我徐校長對此亳不知情. 至於那晚集會, 出席的老/中/青都有,報紙說張永霖、王䓪鳴、梁家傑及余若薇,還有港大工程系教授及其他社會知名人士,與文革的青年人,實不能比較.至於是不是[文革式]集會,我看電視看報紙實在看不出有類同之處,但這涉及個人價值觀,我亦無意討論,就此擱住.

[ 本帖最後由 Christi 於 11-8-31 00:16 編輯 ]

Rank: 2


85
50#
發表於 11-8-30 21:14 |只看該作者
主子???  文革???   奴才.....

親子王國對思想和言論的包容教港大汗顏。

Rank: 5Rank: 5


4440
49#
發表於 11-8-30 19:00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judy 於 11-8-29 09:51 發表
我替大學及徐立之難過,一個百周年隆重慶典,就咁俾一個懵口懵面民運小子搞到成窩粥。

呢件係不幸和令人哀傷事件,政客傳媒食住上,志在搞起個場, 佢地成功咗,我就覺得係港人的悲剧!

成件事,你去抗議警權過大又得,去告警方禁固又得(點解又唔去告呢?) 。關徐立之咩事呢?港大百周年慶典,請中央領導人主禮,正常過正常。香港仍是自由和法治之區,為咩佢要企出去接受學生文革式批鬥呢?為咩咁多港大校友,冇人夠胆出來講句和傅媒相反嘅說話?真係白色恐怖得咁緊要?

香港呢個低智環環境如何形成?

政治正確
徐立之系大學校長, 即系大學既主子.....
中央領導人系中國既主子, 香港系中國既特區, 香港大學只系香港既一間大學, 中央領導人點"秤"都最大粒啦....徐校長政治正確做法竟然要企出去接受學生文革式批鬥呢?.......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48#
發表於 11-8-29 09:51 |只看該作者
我替大學及徐立之難過,一個百周年隆重慶典,就咁俾一個懵口懵面民運小子搞到成窩粥。

呢件係不幸和令人哀傷事件,政客傳媒食住上,志在搞起個場, 佢地成功咗,我就覺得係港人的悲剧!

成件事,你去抗議警權過大又得,去告警方禁固又得(點解又唔去告呢?) 。關徐立之咩事呢?港大百周年慶典,請中央領導人主禮,正常過正常。香港仍是自由和法治之區,為咩佢要企出去接受學生文革式批鬥呢?為咩咁多港大校友,冇人夠胆出來講句和傅媒相反嘅說話?真係白色恐怖得咁緊要?

香港呢個低智環環境如何形成?

[ 本帖最後由 judy 於 11-8-29 14:07 編輯 ]

Rank: 5Rank: 5


4775
47#
發表於 11-8-27 22:22 |只看該作者
而家大學裏最大權的似乎是學生, 不是校長或董事會, 什麼尊師重道都大不過言論自由,

不過, 言論自由是只屬於學生和政客.

Rank: 3Rank: 3


248
46#
發表於 11-8-25 14:39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redkoni 於 11-8-25 03:07 發表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中)出席港大百週年慶典儀式時,獲安排坐在在台上專供校監用的“校監椅”,引來非議,港大稱安排非優待。(資料圖片)(圖:香港明報) ...

徐校在一個星期內make左4次statement. 可見這次是一件很大很大的事情.

Rank: 8Rank: 8


15529
45#
發表於 11-8-25 03:07 |只看該作者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中)出席港大百週年慶典儀式時,獲安排坐在在台上專供校監用的“校監椅”,引來非議,港大稱安排非優待。(資料圖片)(圖:香港明報)

[ 本帖最後由 redkoni 於 11-8-25 03:56 編輯 ]

Rank: 8Rank: 8


15529
44#
發表於 11-8-25 01:12 |只看該作者

睇百周年倒不如睇康熙, 好好睇, 就快大結局

www.tvb.com


紫禁城 是否「核心保安區」?

Rank: 6Rank: 6


6493
43#
發表於 11-8-25 00:22 |只看該作者
港大淪陷,其實中大也好不了多少.中大劉校長豈不想有主子大駕光臨?差別只是主子看上港大看不上中大而已(或者因為中大地處偏僻,或者成日有班學生搞搞震).應該說,幸好主子看不上中大,這反而令中大師生可以在隙縫間喘一口氣,起碼不必拍下主子坐龍椅那張極奇肉酸的相...

Rank: 6Rank: 6


6493
42#
發表於 11-8-25 00:14 |只看該作者
我知我知....因為徐校長嗅到權力的那陣香味入神,令人飄飄然,所以忘記咗自己原本的身份.



原帖由 Tommy 於 11-8-22 22:12 發表
我覺得徐校長好似被人洗了腦那樣,又好似有野上了身、身不由己、任人擺佈似的。直至被學生追問,才猛然醒覺自己是校長的身份。

Rank: 7Rank: 7Rank: 7


13224
41#
發表於 11-8-24 13:23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csy_ma 於 11-8-24 13:16 發表

文:周偉立
      香港大學學生事務長

「八一八」不是黑暗的一天!

我1983年在香港大學畢業,其後往海外留學,再返港大工作,在心理系教 ...

香港大學慶祝一百周年校慶,口號是知識,傳承,服務。歡迎任何人,包括小朋友,弱勢家庭,諾貝爾得獎人,不同種族和背景的人來到校園。港大一百周年校慶是樁開心的事情。叫人心傷的是,為什麼李克強副總理到來港大時,不可以在校園隨意和老師和學生聊天?而是嚴密保安,表達不同意見的同學只可以留在示威區?

到來請願的校友和同學,大部份我都認識。我很高興他們勇於站出來,欣賞和感謝他們當天的的克制,用和平理性的方式表達自已的意見。周四晚上,我向校長發電郵,請他與一度被困的李成康同學會面,我說他是熱愛港大的,校長很快便答應,並說什麼時候都可以,希望盡快能跟李同學會面。

我由衷相信,請願的學生,與及陸佑堂內參與典禮的同學和校友,都是熱愛港大的,只是信念取向不同,選擇方式不同。「細孖」和電視所見用普通話與李副總理交談的外籍同學,是我以前擔任舍監的宿舍的宿生,雖然年代不同,但他們都有相同的舍堂精神,兩人都是有抱負,肯為理想承擔的年青人。可是,什麼令他們在「八一八」當天尤如置身兩個世界。令我痛心的正是同學間那種撕裂,保安的限制隔絕兩群同學,甚至造成警方和大學,和公眾的對立。為什麼要在大家都深愛的校園造成這樣痛心的局面?

其實,更令我感慨的,就是當天負責的警務人員亦有港大舊生。其中一位在港大時是學生組織的活躍份子,與我稔熟。畢業短短數年,我相信他們一定和示威的學生一樣,堅信港大必須持守言論和表達自由,校園必須是開放包容的地方

這幾天,我反省得最多的,是什麼令我們的社會這樣撕裂。香港回歸祖國懷抱後,兩種截然不同的制度急速融合,「八一八」也許是港大在這時空中要成為兩制的橋樑必經的陣痛。再加上港大處於一個多元文化的環境,陣痛或會更大。「八一八」其中一個關注點是誰人坐在中間的座位,當然要尊重學術傳統,但當中有絕對的對或錯嗎?一定要與逢迎拉上關係嗎?據我所知,李副總理和隨行的人員在參加典禮時,其實也作了一些調整,並非全按照他們在內地的方式行事。

其實港大每天都經歷這樣的陣痛。例如,外國及內地學生不適應香港文化,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學因生活和工作習慣上的差異出現矛盾,時刻都在發生。同學在矛盾中成長,學會包容,更能與背景不同的人合作。「八一八」是一個更大的磨擦,是在社會細心檢視和傳媒放大鏡下出現的矛盾。港大身處香港,要成為立足中國的國際大學,是歷史給我們的使命,我們就是要經歷這些陣痛,克服這些挑戰,真正為東西文化交流,為促進中國和世界的相互了解和接觸,盡我們應該盡的責任

「八一八」給予香港社會、港大和我很多教訓。大學在安排上有欠完備,我自已處理學生示威和與警方的協調時有疏漏之處。我是責無旁貸,亦對校友和同學有很深的歉意。我們重重的跌了一跤。

但「八一八」不是港大黑暗的一天。

我看見港大學生和校友對言論自由和學術自主的堅持。校友的強烈反應,是出於他們要保衛香港和港大的核心價值的強烈動機,這是港大人的精神,亦是港大的基石

「八一八」亦令我看見港大作為立足中國的國際大學是往前行了一步。港大和香港其他大學將來不可能也不應該廻避接待中國領導人或其他政要,但「八一八」的結果不是不可避免的。香港或港大內不同信念的人,不應被撕開兩邊。下次再有中國領導人到訪,我們會更懂得劃定表達自由和保護要人之間的界線。下次有和港大背景十分不同的人士到來,我們會更掌握怎樣在禮儀和程序上做到有節有度。我亦相信警方會更明白在一所大學佈防時,應與外界有何不同。我亦相信「八一八」會令中國內地官員更體會到港大和香港人相信的核心價值,明白港大所堅持的學術殿堂的尊嚴。

「八一八」清楚的告訴我,港大要跨越香港,成為一所立足中國的國際大學,路還遠哩

「八一八」帶來很多啟發,亦帶來很多工作。我想第一步就是建立陸佑堂內外的的校友和同學之間的對話。

Rank: 7Rank: 7Rank: 7


13224
40#
發表於 11-8-24 13:16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csy_ma 於 11-8-22 22:38 發表

周日話題﹕痛心疾首﹕八一八,在港大

文 成曉宜
文章日期:2011年8月21日

我們進行多番談判,學生事務長(Dean of student affairs)周偉立博士全程在場,一直在我們和警方之間周旋。周博士也是港大校友,向來待學生友善,也曾校園保安開路讓我們在校園內進行反高鐵苦行,是個通情達理的人。當刻他左右為難,事事要向警方請示的樣子,已說明校方的管理權已旁落了

「八一八」不是黑暗的一天!
by Hku- Cedars on Tuesday, 23 August 2011 at 17:50


文:周偉立
      香港大學學生事務長

「八一八」不是黑暗的一天!

我1983年在香港大學畢業,其後往海外留學,再返港大工作,在心理系教學,當過舍監十年,現在是學生事務長、通識教育總監。年介半佰,在港大廿四年,半生人都在港大度過。「八一八」那天發生的事情,我感到非常震撼。到現在腦袋還是不能停下來。

那天早上七時前我走路返回港大,在離校門外頗遠的地方已看見警察路障。回到校園,見到很多警員,在兩、三個位置都要出示職員証才能通過,警員很有禮貌。廿四年來我在港大自由出入,從來沒見過港大保安那麼嚴密,更加從來未試過這樣和警方商量、談判、斡旋。

我對龐大的警力進駐校園,沒有憤怒。「八一八」後亦發生了很多事情,我感到心傷,也看到希望。

八月十八日那天,我的職責是在太古橋外的示威區擔任警方及請願學生間的協調和斡旋。早上起床跟自己說,一定要確保同學表達意見的權利,亦要避免任何不愉快事件。看見校園的警力,心中其實很緊張。在路上有負責太古橋的警務人員致電給我,我跟他們說,同學都是和平理性,我希望在示威期間所有事情和行動都可以有商有量。

我在7時40分左右到達梁銶琚樓對出的太古橋,警方已把示威區劃好。8時10分,警察人數還不多,示威同學及校友(以下統稱學生)也沒到齊,我和警方商量把示威區擴闊一個柱位,約多兩米,騰出多點空間給同學,他們也同意。學生開始用大聲公,警察一度和我說禁止同學用大聲公,我和警方商量。大約8時30分,首席副校長錢大康教授到來接學生的請願信,當時己有10多名學生抵達,傳媒也陸續到來。學生呼叫口號後,由其中一位發起請願的校友郭永健(我慣稱他「細孖」)把聲明交給錢副校長。之後,學生繼續用「大聲公」喊口號、讀聲明,警方有點強硬說要沒收同學的大聲公,我繼續游說警方,最後警方同意讓學生全程使用大聲公。

接近9時30分時,10多位被鐵馬攔著的示威學生蠢蠢欲動,要到約10米外太古橋上有六四字句的位置向我遞交請願信。他們看著手錶一分一秒的過去,一直催促我叫警方放行,這時警察陸續到來,人數慢慢增加,我有點心焦,對警方說:「這樣下去,我未必能控制到學生的情緒,恐怕會有肢體接觸。」警方說:「若學生強行衝出來,可能要用force。」我即時回答說:「千萬不要用force,我再和學生談談。」

大概就在這個時候,梁銶琚樓傳來呼嚷聲音,記者也跑過去。我正在安撫鐵馬前的學生,看不清馬路對面的情況,只見一羣警察圍著梁銶琚樓的一個出口(後來知道是李成康同學被推倒)。我馬上去了解情況,混亂間收到消息,說有同學要從梁銶琚樓進入保安區,但遭警察阻止,但同學沒有受傷,正由我們的警衛陪伴,也有消息指同學可以循原路回去。我來來回回相距數十米的示威區和梁銶琚樓查看情況,將得到的消息傳遞給被鐵馬攔著的學生。由於要不斷照顧他們,始終沒有親自進入梁銶琚樓梯間察看情況。事後回想,這是我的疏忽,到現在仍難以釋懷。我想向李成康同學和兩位學聯的同學致歉。

10時左右,同學要求上校長府向校長遞交請願信,並且跑到在天橋下連接示威區和梁銶琚樓的一條小路。警方要求我請同學返回示威區,我說路太窄,不能回頭走。警方同意,我們商量學生前往校長府的路線。最後決定讓學生先走上兩層樓梯到梁銶琚樓平台,並安排之前被警方攔著的同學(即李成康同學和學聯同學)與他們匯合,然後再到校長府。警方放行時,學生堅持要我和我部門的同事陪同。到了梁銶琚樓平台後,李成康同學接受傳媒訪問,其他學生亦休息了一會。大概到了11時15分,校長匆匆抵達鈕魯詩樓地下。我一邊和他走向梁銶琚樓平台,一邊跟他說了幾句示威的情況,未及告訴他有同學跌倒,已見到學生從另一邊往民主牆方向走去。校長和我追上前,學生見著校長,和他對話,而大批記者也趕至,我再沒有機會跟校長說話,所以校長當時確實仍未得知同學被推倒一事。

那個早上,我夾在學生和警察中間,無論大小事情都要向警方商量和爭取。心裡很不舒服,但沒有辦法。我稍能為同學爭取到的,是全程用大聲公,把鐵馬移開一點,並可以走到梁銶琚樓,僅此而已。我理解警方的保安考慮,雖然心中有疑問,但不能不相信和跟從警方的專業判斷。斡旋期間,警方不能答應我每一個要求,但我仍是真心多謝執勤的警務人員,一直保持沉著,亦給予學生彈性。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