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77 小時
- 最後登錄
- 14-12-5
- 國民生產力
- 50
- 附加生產力
- 51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3-8-15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175
- 主題
- 13
- 精華
- 0
- 積分
- 276
- UID
- 13153
 
|
小學生精神科求診增
小學生精神科求診增
(星島) 11月 13日 星期一 03:30AM
(綜合報道)
廣 告
(星島日報報道)為勾劃出本港兒童的整體狀況,香港小童群益會製作本港首個兒童資料庫,顯示港兒童肥胖問題有惡化趨勢,患脊柱側彎症比例急速上升,最令人關注的是,到醫院精神科門診求診兒童竟較五年前上升近三成,港童身心健康令人關注。有專家建議家長推動小朋友多做運動及發展個人興趣,紓緩學業壓力,讓身心均衡發展。
由香港小童群益會製作的《香港兒童發展指標2006》簡述了一百四十萬名本港兒童的健康狀況,顯示逾九成半小學生的自尊心情況良好,但到醫院精神科門診求診的兒童及青少年卻逐年遞增,人數由○一年的一萬四千三百多人,上升至去年的一萬八千五百多人,升幅近三成。
報告又指,因運動量不足及少吃蔬果,中小學生體重過高的比例亦每年增加,去年中學生超重比例為一成五,小學生則有近一成九,即五名小學生中就有一人超重。另外,患有脊柱側彎症的小學生比例達百分之六點六,較六年前的百分之三點八,上升逾七成,中學生比例升幅更高達八成,當中以女童比例較高。
香港小童群益會總幹事梁魏懋賢指出,愈來愈多兒童求診精神科,相信源於多了人認識求診途徑,但近幾年出現憂慮及抑鬱症狀的兒童確實增多,且有年輕化趨勢,壓力來源包括功課量大、家長要求高及朋輩比較。她建議家庭多關注子女的情緒表達,並培養他們的多元興趣及鼓勵他們參與團體活動,以提升抗逆能力,「小朋友擁有快樂身心,才會積極及有勇氣去解決面對的問題。」
有份製作報告的兒科顧問吳彥明醫生指出,脊柱出現側面彎曲情況多出現於十至十五歲兒童身上,建議家長密切留意子女的姿勢有否大幅度偏差,及有否腰骨痛現象。另外,他又鼓勵家長讓子女「賦運動於日常生活」,「例如上學時早一個站下車再步行回校,回家時又可以行樓梯取代乘升降機。」
該機構在去年三月至本月期間,搜集及整理本港官方各項有關十八歲以下兒童的研究及統計資料,製成《香港兒童發展指標2006》,包括六十一個指標,分為人口特徵、健康及安全狀況、社會行為、家庭狀況、經濟保障、社會環境因素共七大範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