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312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8-11
- 國民生產力
- 3592
- 附加生產力
- 45985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7-11-25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7786
- 主題
- 12599
- 精華
- 0
- 積分
- 77363
- UID
- 168291
   
|
\
▲ 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指,兒童應有玩耍的權利。
美國兒科醫生或將會為家長提供「玩耍醫生紙」,建議家長讓孩子玩多一會。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指出戲有益,兒童每天玩耍至少1小時為佳,惟本港三分之一兒童未達標。
美國兒科學院上周為全國兒科醫生提供的最新建議,是為兒童處方玩耍時間。當地只有51%兒童每天與父母外出散步或玩耍,更甚者,兒童早在學前已受大人攀比所困,導致3成幼稚園學生沒得放小息。學院表示,美國兒童玩耍時間被學業蠶食,1981至1997年間減少25%,情況令人擔憂,或需由前綫醫護人員處方。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將玩耍(play)定義為由兒童主導的娛樂活動,包括角色扮演(如兵捉賊)、環境改造(如用紙板建造碉堡)等,有助兒童鍛練語言、溝通、DIY及抗逆能力,以及發掘個人興趣,有莫大裨益,建議每天應該有至少1小時的玩耍時間。
調查:33%港童 日玩不足1小時
本港兒童明顯不達標,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今年4月公布調查顯示,33%本地兒童玩耍時間不足1小時,9%更完全沒有遊戲時間。學業因素以外,背後更可能反映家長未能正視孩子心理需要。女青上月調查發現28%受訪兒童認為自己有情緒困擾,但家長當中,只有約12%認同子女有此問題。
全球兒童皆面對童年被剝奪,但也有國家反其道而行。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第31條指兒童應有玩耍權,英國威爾士在2011年成為全球首個(亦是至今唯一)將該公約寫入本地法律的地區,保障兒童有權玩,要求政府及開發商確保住宅附近有公園、亦成立兒童專員聽取兒童意見。當地政府今年4月更斥資170萬英鎊,推出多項改善措施如興建小型水上樂園、為殘障兒童提供免費游泳課等。
忽視兒童玩耍權,可帶來多種惡果。英國政府前年發現四分之三的兒童在戶外的時間甚至不如在囚人士,《衞報》今年亦分析指,英格蘭政府與威爾士相反,一直減少兒童康樂設施及相關福利開支,令兒童癡肥率一直上升、抑鬱及網癮嚴重化等呈正比。
減康樂開支 兒童癡肥增網癮嚴重
威爾士即使作為全英最窮的地區,亦不忘保障兒童有快樂童年;本港則相形見絀,港孩不但無時間到公園玩,甚至可能連公園都沒有,香港保護兒童會在2015年參考康文署數字,指灣仔及南區兒童人均公園面積皆為0平方米。港府即使未必要像威爾士般立法,亦需更重視為兒童提供玩耍空間。
著名心理學家Peter Gray在2014年的TED大會演講上,慨歎美國兒童因家長及社會因素,過去60年的玩耍時間一直減少,與同期間人們的焦慮、抑鬱、自殺率及虛榮程度上升呈正比。鼓吹贏在起跑綫的本港,又何嘗不是?與其贏在起跑綫、輸掉童年,家長更應尊重孩子心理需要,給予更多玩耍的主導權、乃至一起參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