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勇敢抗性侵 由性教育做起(沈帥青)
發新帖
查看: 424|回覆: 0
go

勇敢抗性侵 由性教育做起(沈帥青)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04
1#
發表於 17-12-1 11:0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港隊欄后呂麗瑤昨趁23歲生日舉起「#MeToo」紙牌自拍,自揭約10年前曾遭教練性侵犯,望公眾關注兒童性侵犯,其經驗正好反映不少常見問題。


性侵犯 第二大虐兒問題


據社署統計,性侵犯一直是僅次身體虐待的第二大虐兒問題,每年有300宗左右,今年僅上半年就已有160宗。不過,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指出,由於定義不清、漏報等問題,警方真正接獲的兒童性侵犯個案料不及真實數字一半。受害者往往羞愧、害怕得不敢跟家長或其他成人講,就算肯講亦只限友人。


支援組織Darkness To Light(D2L)指,7至13歲兒童最易受侵犯,呂於案發時亦約13、14歲,但她兩年前才向一個女密友透露曾被摸私處,再於月前美國金牌體操女將McKayla Maroney自爆經歷後,才於周四凌晨鼓起勇氣發文。


防止虐待兒童會數據反映,由受虐兒童親身向其舉報的佔比低至4%,大概7成案件要由母親「吹哨」。然而護苗基金的調查卻發現,近7成家長誤以為犯人會於子女身上留下外表傷痕,約34%誤信陌生人才會性侵犯兒童,隨時錯過蛛絲馬迹。


倡家長藉角色扮演 教小孩


學術研究發現,高達9成受害人其實認識其侵犯者,3成是親人。D2L指犯人一方面常挑選易信人的小孩,另一面亦會主動取信於小孩、甚至家長;犯案後則利用威信,恫嚇小孩外界不會相信其證供。事發後,呂稱身體自發要跟教練保持距離,卻惹來沒有禮貌、不懂飲水思源的指控。


心理學家Wendy Mogel認為,正是社會常強調有禮貌,小孩才明明已感不安,仍覺得不可明言拒絕,甚至拔腿而走。她建議家長跟小孩角色扮演,教他真正尷尬難堪時大可無禮,找成人幫忙。


護苗基金認為本地家長於子女6.5歲才教防範性侵犯顯然太遲。印第安納大學公共醫療教授Debby Herbenick亦指,小孩牙牙學語就應學習身體器官的真正名稱,不要避諱,亦要及早教曉他身體自主,不可隨便讓人觸碰私處,也別強迫他親吻、擁抱任何親友。兒童性侵犯的特徵難以一概而論,難保不是子女的同學、甚至親人,家長、尤其母親必須及早營造可以放心談性的氣氛,一旦察覺有異即向小孩的密友打探。


6歲後教防範 明顯太遲


政策上,社會一直促請港府明年成立的兒童事務委員會要有法定地位和調查力,像英格蘭兒童專員不久前曾發表3份性侵研究報告,找來受害人分享被侵犯反遭污衊、求助無路等難處,最終提倡如冰島Barnahaus般一站式提供心理、法證、醫療服務,以及法庭視像作證。


「#MeToo」揭發美國前隊醫涉嫌性侵逾百名年輕女體操選手,呂麗瑤後馬會亦證實有馬術選手受害,港府今後應完善應對機制,才無負她的勇氣。




   0    0    0    0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