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312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9-12
- 國民生產力
- 3639
- 附加生產力
- 46057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7-11-25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7808
- 主題
- 12607
- 精華
- 0
- 積分
- 77504
- UID
- 168291
   
|
日前大學聯招放榜,看到社交網上的朋友不斷發放子女升學的消息,深深感受到他們的壓力和喜悅。
有能力選擇的人,較被人選擇快樂得多。對於成績普通的考生及其家長來說,有大學取錄已經心滿意足。然而這種喜悅能持續多久,就要視乎考生的選校策略,以及未來的學習動力和表現。
有人會以大學排名為首要目標,然後才以成績選擇當中最有前途的學科;也有人從興趣出發,然後再考慮個人成績能否入讀相關學系和排名較高的大學。以上的選科策略都有其優點,選擇前者的家長會感到較安心,選擇後者的學生會讀得較興奮。可是兩種策略都忽略了考生是否適合修讀這些課程,以及大學畢業投身社會後的可持續發展因素。
大多數考生都缺乏人生閱歷和視野高度,單靠他們的興趣去選科可能較快樂,但如果實際內容和學習壓力跟他們預期出現差距,通常都難以獲得理想結果,情況就如成年人單憑熱情去創業一樣。考生若以大學排名和熱門學系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作考慮,有機會只能滿足當下社會要求,未必可以兼顧未來世界的需要。
其實最好讓年輕人先認清理想,以及它跟未來世界的發展關係。只要他們將「時間線」拉遠一點,就不會盲目追求學位,無論在選修專業和學習心態上都會有不一樣的決定。
張慧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