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副學士課程 應該保留(盧一威)
發新帖
查看: 522|回覆: 4
go

副學士課程 應該保留(盧一威)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363
1#
發表於 17-7-25 11:4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明報文章】政府決定增加教育經常開支。教育新資源帶來的其中一項措施是向自資學士學位學生提供每年3萬元資助。然而,由於新措施並未資助副學士學生,故有輿論指出學費資助模式將影響副學士課程收生,從而引發了副學士課程前景與定位的討論。事實上,儘管教育局長楊潤雄指出自資學士課程與副學士課程的入學條件有別,兩者之間不存在激烈競爭,然而他亦明確提到社會上對副學士有不同意見,有需要對這問題作出檢討。如果要檢討副學士,首要的問題自然是副學士應否繼續辦下去?筆者認為應該保留副學士課程。



副學士自有其貢獻


首先,政府對副學士畢業生負有責任,必須考慮停辦課程對他們的學歷的認受性所帶來的影響。儘管課程的存續與學歷的認受性沒有直接的關係,然而筆者認為取消課程必將影響社會上對相關學歷的觀感與認可。簡單而言,一個「已死的學歷」較難讓人信服。這對沒有選擇繼續升學、副學士已經是他們最高學歷的畢業生影響尤甚。


其次,副學士作為升學階梯的其中一步,自有其貢獻。事實上,雖然政府自推出副學士以來,再三強調副學士是獨立而有價值的資歷,惟不少人仍然視其為升讀學士學位的踏腳石。故此,有意見認為現時副學士課程的發展已偏離政策原意。但是,假如社會已經接受副學士作為一項銜接學士學位的升學資歷,我們何不讓其繼續發揮此功能?筆者亦曾教過不少修讀副學士課程後升讀學士課程的學生,總體感覺是他們比中學畢業生成熟,較熟悉大學課程的要求,故很快跟上課堂進度。其中印象深刻的一名同學更以一級榮譽畢業,並獲院長嘉許狀。


最後,保留副學士能夠讓升學途徑更多元化,為中學畢業生提供多一個選擇。筆者在電視上聽到一位自資大專院校的校長說:「4年的學士課程一定要比2年的副學士課程好。」我同意4年的課程能夠讓學生更深更廣地認識和理解一門學問,然而2年制課程的好處是,讓同學有機會以投入較少的方式,了解所選擇的學術領域是否切合自己的興趣和能力。筆者認為這選項對學業成績稍遜、在升學和就業之間猶豫的學生尤其重要。


雖走錯一步 卻不必走回頭路


社會上有意見認為副學士課程已完成歷史任務。回顧歷史,我們知道當初發展副學士課程是為了「多快好省」地擴展高等教育,達到短時間內大幅提高專上教育參與率的政策目標。然而,17年過去,政府應該已經明白「多快好省」並不能夠用於教育。但是,雖然走錯一步,卻不必走回頭路。假如政府認同需要對高等教育有更大的投入,何不以此為基礎,重新為副學士課程定位?




作者是香港教育大學國際教育與終身學習學系助理教授


[盧一威]


   0    0    0    0

Rank: 5Rank: 5


2754
2#
發表於 17-7-25 13:15 |只看該作者
教育市場化, 就由市場決定!
埋黎睇 埋黎揀. 國際認可, 銜接各名牌大學. 唔使辛苦讀, 輕鬆愉快學, 容易畢業. 比少少錢, 前途無限. 名額無限, 手快有, 手慢冇   

Rank: 5Rank: 5


3700
3#
發表於 17-7-26 06:35 |只看該作者
elbar 發表於 17-7-25 11:46
【明報文章】政府決定增加教育經常開支。教育新資源帶來的其中一項措施是向自資學士學位學生提供每年3萬元 ...

又一謬論,副學士的貢獻就是為辦學團體多一門生意,教學者撈多一份金,而受學者則花了錢推一把經濟,少些無業遊民,美其名有個"學士"之名,實際是不上不下的怪胎。大學資助學位沒有特別預留學額予副學士,大部份副學士最後又花一大筆錢到外地,或私辦學士課程(包括什麼國立大學等)拿個學位,副學士不過是給一批沒有能力進大學的學生花錢買有一個大學夢。
《雖走錯一步,不必走回頭路》又是一句歪理,走錯了還走下去!若然可以回頭,為何還要走下去?又不是結婚生孩子(也有人走回頭路),若果是黑路死路一條,是不是封閉它,不讓更多人受害?

Rank: 5Rank: 5


2285
4#
發表於 17-7-26 08:29 |只看該作者
我和朋友討論了香港 的副學士學位。 她告訴我,即使我告訴她,這個資格是政府承認的,她從來沒有考慮過這個資格。 她不介意說她歧視這個資格,因為這是香港商場的普遍現象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8880
5#
發表於 17-7-26 09:10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副學士是當年金融風暴之下,老懞懂為減少失業率的「德政」,可惜經濟改善後沒有取消或修改!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