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23 小時
- 最後登錄
- 19-10-2
- 國民生產力
- 0
- 附加生產力
- 7543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14-2-13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3777
- 主題
- 3291
- 精華
- 0
- 積分
- 11320
- UID
- 1446055
  
|
陳朱素華試教新中史 省略治亂興衰細節
2016-10-13教育
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試行修訂後的中史科課程,帶領學生探討歷朝發展特色,而非集中於治亂興衰的細節。
(星島日報報道)初中中史科課程修訂正在諮詢,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是三所試行新課程的先導學校之一,正教授秦漢部分,集中探討秦統一與武帝文治武功的影響與成效,而省略了楚漢相爭、文景之治等治亂興衰內容。該校歷史科科主任徐琳指,治亂興衰的內容將以時間線、工作紙及參考資料交代,令學生明白歷史脈絡,亦不影響他們的學習興趣。
本身設校本初中歷史科,推行兩史合併模式的陳朱素華紀念中學,今年起在中二級試行中史科修訂課程,涵蓋秦漢至清末的內容,明年中三級則試行近代史部分。校方昨邀請記者觀課,以往課程詳述的揭竿起義、楚漢相爭、文景之治等內容不再詳述,但堂上要求學生完成筆記,在時間線標注這些史事為背景資料,校本教科書亦有詳細介紹。
記者統計教師約花十五分鐘時間,講解秦亡至漢初的社會概況,包括西漢初年「郡國並行」,其餘時間集中於獨專儒術、察舉制等武帝文治改革。該校歷史科科主任徐琳指,課程雖濃縮治亂興衰內容,但學生仍須明白這些史事的影響,以時間線、工作紙等方式讓他們掌握歷史脈絡發展,亦會強調其中的重要史事與人物。試行課程在秦漢部分,不再分開獨立朝代講授,而以中國如何從分裂進入統一為主要概念,雖仍提到朝代衰亡,但側重於如何影響繼後朝代的發展,而非過程與細節。
對於坊間有指刪減楚漢相爭等古代史內容,影響學生興趣的說法,徐琳坦言不認同,她指該校原先的校本課程亦略提楚漢相爭,實行多年學生興趣不減之餘,反而可提升他們的學習動機,主動閱讀參考資料,「現在修訂後課程更加輕鬆,有空間讓教師培養學生歸納與探究式學習,他們學得更有興趣,但若硬塞太多史料,反而扼殺他們的興趣。」
至於明年試行的近代史部分,徐琳指仍有待規劃,但初步構思是着重歷史脈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部分,讓學生明白建國至文革的多場政治運動,令中國走入「黑暗時期」,以及隨後改革開放帶來甚麼轉變與利弊等,亦包括「六四事件」。她指近代史對學生較為「埋身」,甚至可以從家人口中得到第一手資料,教學方式更為多樣,相信學生更感興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