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23 小時
- 最後登錄
- 19-10-2
- 國民生產力
- 0
- 附加生產力
- 7543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14-2-13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3777
- 主題
- 3291
- 精華
- 0
- 積分
- 11320
- UID
- 1446055
  
|
港大研光譜分析術 提高斷症精確度
2014-09-19
(星島日報報道)目前的光譜分析技術可掌握物質內細微化學成分和氣體濃度,如地溝油、酒精呼氣測試等。香港大學近日研發最新光譜分析技術,比傳統技術快一百萬倍,能更精確捕捉不同物質動態光譜,如醫生即時以內窺鏡分析人體活組織的物質結構、觀測微創手術,有助更準確斷症,減低病人不適。負責學者希望,新技術五至十年用於醫學和手術。
港大工程學院電機電子工程系與醫學院外科系,去年開展跨學科研究項目,成功研製新的高速光譜分析技術「參量時域光譜分析儀」(PASTA),比現有技術快一百萬倍,能精確捕捉不同物質動態光譜,提高觀測物質化學成分的速度。
電機電子工程系副教授黃建業表示,現時通過光譜分析儀,能以高解像度區分和呈現物質內的化學成分;例如酒精呼氣測試中的酒精成分和濃度,於食物品質監測,分析地溝油的成分等。「但現有技術觀測光譜速度太慢,僅能作普通應用,其他電光火石間的化學反應,如內燃機和核反應,則無法監測。」
他指出,新技術結合光纖光學和激光技術,可更快測量動、靜態光譜,並提高實時成像的精確度和穩定性。他舉例於工業應用上,可研發智能節能引擎,「若能實時監測汽車內燃機的二氧化碳濃度、成分燃燒情況,配合電腦調校燃料比率,能減少排放廢氣比例,優化燃燒效率,相信對環境有幫助」。
外科學系助理教授李珮瑜表示,新技術亦有助提高斷症和微創手術的精確度,例如檢測食道癌及把心血管實時成像。她指,現時探測和診斷腫瘤,需要抽取病人組織切片樣本化驗,「部分早期腫瘤組織於體內佔很小範圍,經偵測後,傳統成像需時較長,人體組織也難免會抖動。」
她續解釋,新技術配合使用斷層掃描成像技術,醫護人員以內窺鏡能實時、更快獲得活體樣本的結構和物質成分,減低抽驗者不適。
她又指,進行手術時,醫生未必能以肉眼所見,把微細擴散腫瘤完全切割,新技術能更準確顯示範圍,為臨床手術提供輔助影像。黃建業補充,除了能穩定實時監控微創手術,有望新技術日後可應用至眼部、心臟等生物醫學。
黃又表示,是次科研項目獲研究資助委員會及創新科技局等基金約一百萬元資助,將進一步研究有關技術應用及再研發更快技術,觀測當中分子運動。他期望,新技術和儀器最快三至五年推出市場,廣泛作工業應用,而醫學應用如觀測腫瘤成分,則約最快五至十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