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312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8-15
- 國民生產力
- 3593
- 附加生產力
- 45999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7-11-25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7792
- 主題
- 12601
- 精華
- 0
- 積分
- 77384
- UID
- 168291
   
|
欠缺失敗的機會(陳婉嫻)
DSE放榜,自然有人歡喜有人愁。全港有27,744名考生符合入資助大學最低門檻,但學位只得約1.4 萬個,即最起碼有萬多人爭不到學額。本來,一次之得失,在人生中猶如點滴,根本沒有必要被放大。但在這個畸形的香港,莫說另覓一條成功之道,年輕人想找一條嘗試失敗之路,亦相當困難。
近年,很多躍躍欲試的年輕人,都選擇到內地又或者台灣創業,大部分都從事跟文化創意藝術有關工作。其實,論地方的文創氣氛,以及年輕人的創意,香港一點也不失禮;但要數對文創的扶持,對文創的培育,香港絕對是輸了「九條銜」。
就以台灣為例,如果年輕人對文藝創作有興趣,又或者有一門手藝,有很多由政府資助的文創區,例如大家熟悉的華山及松山文創區,都有一套較完善的系統,讓有心的年輕人進駐;就算想創一番事業,亦可以相對合理的租金,租一個舖位,發展自己的理想。當然,有人會質疑,創業就總有風險,在台灣或內地都有失敗的可能。
然而,香港最可悲之處,是年輕人連「嘗試失敗」的機會都沒有。香港的租金,已到達極端荒謬的地步,年輕人連想試,要擔心的不止是失敗,而是背上幾十年的債務;香港的社會,完全傾斜於財金地產,政府對於文化創意藝術的工作,幾乎沒有支援;香港有些父母,對於賺不到錢的學科,就永遠視之為「冇用」,體育藝術被當成點綴……當年輕人連嘗試失敗的機會都欠奉,這個地方的創意,就注定會一步步趨向滅亡!
話雖如此,對於稍遇挫折的同學們,我仍想鼓勵他們,希望他們明白一次考試的失敗,只是人生的一點小浪花,想繼續升學的儘管再接再厲,想另覓出路的,亦總會有其他途徑。先要成功,首要勇於失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