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備戰大學 【視頻】考中文,好中文(新聞透視)
發新帖
查看: 1896|回覆: 1
go

【視頻】考中文,好中文(新聞透視)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228
1#
發表於 13-6-2 09:3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取代中學會考及高級程度會考的文憑試於去年首次舉行。四科核心科目之一的中國語文科,合格率只有五成;更有不少傳統名校考生,因中文科成績未達入讀大學要求而喪失升讀大學資格。一時間,文憑試中文科成為中學老師、學生和家長的夢魘…

今年,第二屆文憑試開考之際,教育局公布完成新高中學制及文憑試檢討結果。其中包括研究中文科重設文言文範文考核。教育局雖然否認,此舉與首屆文憑試中國語文科成績偏低有關,但不少老師們認為,指定篇章會令學生認真學習,亦令老師更易把握考試的方向。

中文作為大部份香港人的母語,學好包括文言文在內的文學作品,是否就能提升中文水平﹖中文水平可以怎樣評核﹖
   1    0    0    0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228
2#
發表於 13-6-5 13:29 |只看該作者
中史重歸必修 範文莫蹈「死背」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20417d2e-b0c3-404e-9a69-5aae6ff59d2e-150854





筆者認為現今學生死記硬背和不求甚解的問題,並非因考核範文引起,而是由於課程規劃官員缺乏對文學及歷史間的關係,以及對教學方法的認知貧乏。

本港學生語文水平屢遭詬病,2012年中學文憑試的考試報告指,考生非但未能因免除背誦範文之苦而有所得益,更犯下令人啼笑皆非的錯誤。

在社會紛紛質疑教育局取消教授範文下,局方終於4月中建議中文科重新教授文言文,惟強調有關安排乃為教師提供切入點,而非重蹈昔日因考核課文內容,而使學生死記硬背,不求甚解的覆轍。

教育局對學生「死記硬背」和「不求甚解」兩大問題的憂慮確切中要點,但問題並非因考核範文引起,而是由於主司課程規劃的官員缺乏對文學及歷史兩者間的關係,以及對教學法的認知貧乏所致。

首先,為何無數學生必須「死記硬背」文筆流暢,傳頌千古的經典文章及作者背景才能應考,卻能一字不漏地哼出流行樂壇中不同歌手的歌曲,並能娓娓道來和歌手有關的八卦新聞?

死記硬背師之過 學生未理解

原因在於他們能夠全情投入去了解歌手的背景,最新動向甚至花邊新聞等,故此他們的腦袋自然樂於接收並記住相關的知識。故教授範文本身並無問題,問題出自教授範文的方法沉悶乏味,使學生未能對文章內容和作者背景產生共鳴,導致學生無法「入腦」,故此惟有訴諸「死記硬背」,但求應付考試,而非融會貫通課程內容,學以致用。

其次,考試內容亦會影響學生修讀中文的興趣。我自幼喜愛中國歷史,至今仍能背誦少時讀過的《左傳‧晉敗秦師於殽》;然而,當時老師經常要求我和同學背默課文,而我又常因漏默文中「也」、「矣」等字被扣分,導致對學習中文的興趣減退,更曾為默書成績不佳而大發脾氣。因此,我認為考試內容若能捨背誦強記而取考問文章立意、情意、品德、結構、意境等,應能減少學生學習中文的挫折感,並鼓勵他們超越文字的表面,致力探求當中的深意。

此外,背誦歷代經典能使學生的遣詞用字更為雅致,亦使學生說話時更顯文化修養。倘能使學生的腦袋樂意牢記名言妙語,試問背誦文章又何罪之有?

文史哲本為一體 教局撤科釀禍

再者,為何學生對文章內容和作者背景不求甚解?我以為這是教育局主事官員長期輕視國史教育的結果。須知經典文章諸如《出師表》、《六國論》、《醉翁亭記》、《歸去來辭並序》、《始得西山宴遊記》等都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倘學生對此一無所知,則要求他們透徹掌握文章內容及作者背景,實無異於要小朋友在未看過《寵物小精靈》的情況下,透徹了解各種小精靈的名字、屬性、招式、特殊能力等;或要大朋友在未看過《寒戰》下,深入點評劇中每一幕的角色性格、角色間關係、劇情走向,可謂水中撈月,強人所難。

教育局官員必須明瞭文學與歷史乃一體兩面,每篇文章都是一個時代當中社會、文化、政治、經濟、民生的寫照,故惟有重新將國史科列為初中必修科目,使學生能夠盡早接受歷史教育的薰陶,掌握歷朝歷代的基本知識,才能幫助學生了解經典文章的內容和背景,解決以往考生對範文不求甚解的問題。

早前議會拉布,我一邊恭聽拉布四子論盡天機,一邊翻閱政府就不同政策範疇送呈議員的文件。芸芸版牘中,有一份教育局為回應議員動議促請政府推動小班教學而撰寫的文件,當中第二段如此開首:「平衡辦學團體、校長、教師、家長和學生間的需要和利益,並照顧各異的校情區情,我們亦落實了區本校本的減少中一每班派位人數的方案。」

見文如此,我不禁搖頭歎息:禮部公文尚且如此歐化臃腫,我們又憑何苛責莘莘學子的語文水平呢?當然,社會不能期望每遍公文俱與《出師表》堪比;然而,倘政府真能重視國史教學,善用經典範文,則或許下一代的文學素養會有所提升,遣詞將會更為簡潔,用字更為精警,不至使讀者每有臨表涕零之感吧!


撰文:葉劉淑儀 新民黨主席/立法會議員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