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155 小時
- 最後登錄
- 16-3-18
- 國民生產力
- 140
- 附加生產力
- 1497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12-1-4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156
- 主題
- 13
- 精華
- 0
- 積分
- 1793
- UID
- 851562
 
|
本帖最後由 mldaddy 於 13-4-2 09:38 編輯
中環High Tea——學生應自決
2013-04-02

女教師協會和教育政策關注社較早前向600多位小四至小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他們在家庭中的角色,結果反映學生們日常不少活動的安排皆由父母親作主,只有約一成受訪學生有自決權。就這些調查結果,調查機構提出父母不要獨斷獨行,多與子女一同做決定,以減少摩擦。
這項調查的三大發現包括有七成半學生不願意與父母共同決定每日上網及打機的時間、同時有逾七成學生希望自己決定升中選校,還有約六成六學生表明希望自行決定參加課外活動和補習安排。上述調查結果只講了一個道理,亦即是「阿媽係女人」。有幾多小朋友不希望自己可以自決上網和打機的時間?由父母決定當然有時限,若果能自己決定,當然是喜歡玩幾耐便可有幾耐,完全不受限制。
對大多數小朋友而言,由自己決定選哪間中學升學,當然可以唔揀功課多、測驗多、考試多的學校,最理想的學校是壓力不大,可以輕輕鬆鬆讀書樂。
若自己有權選擇參加課外活動和補習的安排,最理想的情況也必然是盡量少補習,甚至不要補習,課外活動必然是好玩的,而不是彈琴、唱歌、跳舞、畫畫,甚至是操練數學和英文。假如這些小四至小六學生都可以「夢想成真」,我們可以培育出甚麼樣的下一代?
令人想起《虎媽媽戰曲》
這項調查令人想起前年出版、極具爭議性的一部書,由美國耶魯大學法律系華裔女教授蔡美兒著作的《虎媽媽戰曲》。在西方社會裏,蔡美兒若不是異端,也是異稟,她的中式教育方法是傳統的父母話事和做決定的嚴厲方法。她為兩個女兒訂立的規矩多多,例如不准在外過夜,不准有「玩伴日」、不准看電視或玩電腦遊戲、不准自己選課外活動、不准不練鋼琴和小提琴、所有學習科目不可低於A級,這本書出版之後,蔡美兒受到一些人大力抨擊,以她的管教法幾近為虐兒,甚至批評她的猶太裔丈夫沒有「營救」兩個女兒。
但結果是,無論是她的丈夫和女兒,在書本出版後分別接受傳媒訪問時,都力撐太太和媽媽的營教方法。
蔡美兒的丈夫說,對衝着太太嚴厲營教法而來的批評感到驚訝,他更引述了一連串美國社會的數據,包括高比例的少年懷孕、少年抑鬱個案和學業成績差等等情況為例證,指出這些社會問題非源於嚴厲管教,而是因疏於管教所致。至於她的女兒,大女便指出媽媽的管教法令她學懂如何可以更獨立,她說年幼時,她想做一個輕鬆快活人,不用理會其他人怎樣想,也可以為自己作主,但媽媽的教法是只要她把琴練好,她便可以為自己作主,做其他喜歡做的事。從媽媽的管教法,她學懂如何去達成一個目標,推動自己可以全力發揮自己的潛能,讓她真正體驗到何謂有意義的生命。
有付出才有選擇
從她的丈夫和女兒的分享,可見蔡美兒的管教法不是獨裁式的教育法,她給女兒灌輸的是做人要有目標,要追求卓越,以免浪費人生,有了這個前題,女兒也有她們自決的方面,有目標、有自律、有付出之後便有選擇,這與西方社會父母普遍相信要尊重子女的個人、獨立性、鼓勵他們追求自己喜愛的事情,支持他們的選擇等思維很不一樣。若問那一套管教方法較優勝,要看你希望子女長大成人後變成一個甚麼樣的人。
然而,可以肯定的是,若問一個小四至小六的學生,是否懂得為自己訂立人生目標,他們多半會茫然不知,而縱使他們有目標,他們會知道怎樣達致嗎?做父母的若仿效西方社會自由,開放而不引導他們定出一套鍛煉自己的方法和程序,到底有幾多人真正能夠學懂盡力而為,為目標而努力?
哪個小孩不愛玩,給他們自己選擇,幾可肯定他們想有多多時間打機、玩電腦而少少時間做功課、溫書;給予這些年紀的小朋友自決權,我們可以培養出甚麼樣的下一代?鼓勵、推廣這種自決教育法對學生而言是利多於弊,還是弊多於利?
黃麗君
http://news.hkheadline.com/dailynews/headline_news_detail_columnist.asp?id=232341§ion_name=wtt&kw=2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