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61 小時
- 最後登錄
- 23-2-1
- 國民生產力
- 5
- 附加生產力
- 1109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9-10-26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70
- 主題
- 13
- 精華
- 0
- 積分
- 1384
- UID
- 554047
 
|
《培賢里》 恩主教書院學生報 高考放榜特刊
數位同學更考取2A佳績。學生報邀來楊焯嵐(7B)及鄧文皓(7B),與大家分享他們的學習心得:
今年我校學生於最後一屆高級程度會考中考獲優異成績,放榜後感
鄧文皓︰其實我的成績並非特別優異,因為外面還有許多考生考得比我更好。但只要盡了力,就算最後的成績未必很優異也好,自己覺得滿意便可以了。
楊焯嵐:其實今次考得比自己預期更好。原本預計只能考到1A,但結果卻有2A。事實上,我並不太介意自己考到什麼成績,重要的是自己盡了力,問心無愧。
學習心得
一、 留心上課
鄧文皓表示,平日放學後已十分疲倦,所以並不會溫習。但他認為平日留心上課就是最重要的秘訣。當你能緊隨著老師的授課進度,自然能更快地通曉,也不用浪費時間做練習。上課時,有問題能夠立刻發問,老師立刻解答,學習效果自然更佳。
二、 清晰概念
楊焯嵐則主張讀書最重要的是概念清晰,所有書本的內容都要弄個清楚明白。她以化學科為例,即使教科書很厚,亦會一字不漏地把所有內容都看清楚。另外,她認為溫習亦是十分重要的。當溫習發現有不明的地方時,則可與同學討論,透過討論可以學習得更為透徹。
三、 有效溫習
鄧文皓認為很多同學在溫習時,每每只著眼於自己已能掌握的部分,而只略看自己不熟悉的範圍,通常15分鐘已告「溫習完畢」。然而,他認為溫習正正是複習自己所不熟悉的地方。「溫習的過程已是進一步的思考,也會令自己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他表示,記憶的方法有很多種,要找出適合自己的溫習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讀書效能。而他本人則習慣把理論圖像化,有系統地推算公式的演變過程,就會容易記憶。
對補習的意見
反思補習的理由
對於近年的補習風潮,兩位同學有不同意見。楊焯嵐直言曾經盲目地補習,抱著「補了再算」的心態。但中五之後就覺得浪費時間。「不少人只是一群人進去談天說地與吃喝玩樂。有時候補習老師提供的知識未必切合學生的需要,加上同學又沒有用心,結果無法汲取知識。」她指出補習的時間雖然只有一個半小時,但來回往往花上三、四小時,因此她在應付高考時已沒再補習。
楊焯嵐又表示部分朋友會「八科全補」,但最後成績卻未如理想,她認為學習態度始終是最重要的,能用心上課比放學後特地去補習要好。「其實用心上一天的課已經很累,我也曾試過在補習時累得睡著了,根本無法好好吸收知識。而且星期六、日又要出去補習,倒不如用心上課,用這些時間在家中溫習。」
她提醒同學,補習要選擇合適的導師。她又呼籲同學嘗試在補習後問問自己究竟學了些甚麼,了解自己有否補習的需要。當發現某補習老師的筆記有用時,則可問同學借來參考。如果只是為了得到筆記和試卷而補習便太不值得了。而且,若同學認為有需要補習,可考慮私人補習。「我試過聘請私人補習老師,當在學習上遇到未能理解之處時,補習老師就能因應自己的需要來回答。補習社教學,往往不能向導師發問。有些甚至以影片教學的方式補習,就更難吸取知識了。」
培養學習的習慣
鄧文皓補充說,他認為恩主教學生大部分都有能力獨立解決問題,所以並不需要補習。「身為學生,本已沒有其他身份,讀好書是最基本的責任。要是連自己的本分也做不好,將來出到社會面對不同的身份及責任時,亦無法兼顧,也不能擁有美好的人生。」他強調,若果同學想要提升學業成績的話,必先要改變自己的心態。
「我記得中四五的時候,有位老師曾經說上課是『正餐』,而補習則是『補品』。他批評我們為什麼去補習而不留心上課,並說如果我們只顧著去補習而不留心上課的話,事實上是沒有效果的。」他亦同意楊焯嵐指有些補習老師的筆記頗有用。他表示,要是同學認為學校老師的教學方法不適合自己,認為補習老師能提供幫助,家中經濟方面亦能負擔,他也不反對同學去補習。但最重要的是留心聽課,用盡每一個機會從中學習如記下筆記等。若問題本質是沒有認真學習,即使怎樣補習亦是多餘的。
應試技巧
一、 時間管理
楊焯嵐認為時間控制最為重要。如一份試卷考三小時,分為三部分,要記下每部分可花的時間。而考試時亦要緊記計劃。有時因死心不息,不斷地糾纏在一條題目上,往往就浪費了時間,而未能完成試卷後半較容易的題目。鄧文皓表示,面對一份三小時的試卷,最理想是能練就到能在兩個半小時內完成,一方面考試時的緊張會影響臨場表現,另一方面,應讓自己有充裕時間檢查答案。
二、 操練試題
楊焯嵐做歷年試卷時會先看題目,然後嘗試以列點的方式寫出答案,再核對。這樣便能重複操練,如她做了兩次化學科十二年的試卷,而生物科更做了三、四次。近兩年的試卷則可以計時方式去做,從而調整答題時間。她表示若能即時想到答案的話便不需要擔心時間不夠。反而在答題方面,由於答案不能過於冗長,而且必須答出關鍵字詞,因此將答案多看幾遍比較好。當遇到不懂的題目則可記下,然後再看一次。「不是主張大家背答案,但有時答案用字較為精確,不妨記住,再做類同的題目時便能使用。」她亦指出很多人的問題其實是答不到要點,這是因為試題操練不足所致。只要有充足的操練,便能明白某些字眼所要求的答案和重點。
鄧文皓表示,做練習時,長題目不可能都按章完成一次,於是就以「寫重點」方式完成。一小時的題目,他能在十分鐘內想好答案重點。他亦建議同學計時,從而了解自己的答題速度。訓練自己的寫字速度,便不會因為時間不足而失去分數。而且,練習素質比分量重要。「有同學完成試卷後核對答案,發現自己有錯時只看一次正確答案,卻不會再思考一次問題,這樣是不能改正錯誤的。」他直言做試卷最重要的是核對答案的過程,因為能從中發現自己的失誤與弱點,並從中學習不同的答題與解題方法。
三、 作息定時
楊焯嵐認為調整生理時鐘十分重要。「因為我看見很多同學晚上都睡不著,到了試場就說昨晚只睡了一小時,結果未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實力。」她強調作息一定要定時,並要預先調好生理時鐘,例如習慣溫習至凌晨的同學,必須安排一個月的時間來迫使自己早睡,不然只會自食其果,因此調整好作息是十分重要的。
鄧文皓並不鼓勵同學通宵溫習,「溫習不應在考試前幾天才實行,而是應該在考前的一個月已大致完成。」考試前的三四天,他認為同學則可以嘗試做近一年的試卷,因為做好準備後基本上對考核範圍應已十分熟悉。如果同學發現試前依然有很多不通曉之處,就證明你之前沒有好好溫習。
暑假安排
鄧文皓直言自己在中六升中七的暑假中並沒有花太多時間溫習,反而用作休息。「因為我了解自己的進度,我知道自己掌握了學科的內容。如果發現自己對所學的知識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就應該把握暑假溫習。」例如他了解自己對純粹數學科的理解不足,上課時跟上老師的進度已很吃力。當他發現自己的問題後,便在假期時把課本重新看一次,書中的練習也全部做一次。因此到了模擬考試時,成績已有明顯改善。「中六兩次考試都只有F,但到了模擬考試卻能取得B。」
選科的考慮
鄧文皓笑言當年中三選科時也曾考慮讀文科,皆因自己對中國文化、西方歷史、藝術等頗有興趣。但在詢問老師意見後,便決定選擇理科。「他們建議我除了選擇有興趣的科目外,還要知道自己的能力所在。」他表示即使將來後悔,也可先以高考成績升上大學,再選擇不同的學院。「其實只要你認清目標,就一定不會有問題。最大問題是你甚麼都不知,不清楚自己喜歡甚麼,不知道自己想做甚麼。」他直言自己現在也不肯定,但發現自己對物理有興趣,所以便依興趣去選科。雖然他耳聞物理系畢業生難以找到相關工作,但他認為只要肯努力,加上有興趣,無論投入任何工作也會有前途。
鄧文皓提醒同學不一定要把興趣規限於學校科目內,譬如有些人對烹飪、時裝、電工有興趣,可以報讀技術學校。重點是願意嘗試,而不要未嘗試過便拒絕。他指未能原校升讀中六的同學,也有很多在其它學校繼續學業,努力後得到不錯的公開試成績。「只要肯努力,有恆心有毅力便不會有問題。」
楊焯嵐亦表示最重要的是選擇合適的科目,比如說性格害羞的人,本身可能已不適合從商。「不要強迫自己跟從家人或朋友的意願去選科,因為那始終是你的路。」她認為選讀不喜歡的科目,其實很難堅持下去。她認為要學習嘗試喜愛某些事物。譬如她會考時很討厭中文,但越討厭它,就越不想讀,最後便形成惡性循環。直到高考時,她決定嘗試找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以中化科為例,她認為李老師講課很有趣,因此慢慢產生興趣,然後用心學習,最後也能考得不俗的成績。「如果你遇到一些你很討厭的科目,第一步是嘗試學懂如何喜歡它。」
勉勵同學
楊焯嵐指其實考公開試的壓力十分大。當年她作為末屆會考生,新聞亦時常報導有關資訊,令他們感到很辛苦。因此她認為同學要學懂如何放鬆心情,有時候玩樂亦不需要內疚,只要收放自如便可,這樣亦能讓自己讀得開心。「即使考得差也不會是世界末日,總有辦法解決的。」
她亦表示,自己會在考完公開試後預先報讀一些課程。在放榜前幾天,她就會估計成績大概會在甚麼範圍,然後作好最好及最壞的兩手準備。「最重要是有全面的計畫,那便不會那麼害怕。」另外,她強調了語文科目對升學的重要性。「起碼要及格,否則大學也不會收你。」鄧文皓甚至認為語文可能比選修科目更為重要。「因為語文有好的基礎,對工作也有幫助。」
鄧文皓還指出同學應考前亦應多做準備工夫,「以前舊學制有會考及高考兩次公開試,當你考完會考後便知道自己不能再懶散度日,要用心溫書,更會計劃溫習時間表。然而新學制實行後,同學只得一次文憑試,因此要把握機會,不要抱著反正考不好可以重讀的念頭,否則只會浪費光陰。」
他直言倘若成績不好,則會立刻面對現實,詢問同學和老師接下來應怎麼辦。更好的是自己事前已做好最壞打算,預先參考高級文憑課程的資料,詢問報名方法等。他認為這是為自己負責任的行為,「因為成績是自己的,不能埋怨別人。考完公開試後不能再希望別人會幫你做決定,這時候反而要想想自己的人生,問問自己想走甚麼路。若你到現在也不知自己應作甚麼,不知自己生存有甚麼意義,那真的要好好反省。」
兩位同學不約而同的強調了認識自己、用心上課、訓練應試技巧以及積極應對結果的重要性,希望對各位同學的學習也有啟發與幫助。他們積極與謙遜的人生態度更是值得同學借鑑。學生報在此感謝楊焯嵐及鄧文皓的分享,並祝福他們有美好與充實的未來﹗
選科策略 (中三) 長期抗戰 (中四至中六) 模擬演習 (中五至中六) 臨鋒決敵:
因應自己的「性格」、「興趣」及「能力」選擇科目。
切勿盲目跟從家人或朋友的意願選科﹗
嘗試愛上所選讀的科目 平日留心上課
有不懂的地方馬上發問
多與同學討論及分享
運用合適的記憶方法
訂立溫習時間表
溫習要仔細、全面 訓練答題時間
重複操練歷年試題
多讀答案以訓練答題技巧及認識不同題目類型
可背誦某些答案範例
應從平日開始操練試題 分配並控制答題時間
先做有把握的題目,再回頭做不懂的問題
切勿被一、兩題不懂的題目牽扯,因小失大
盡力提升寫字速度
學生報《培賢里》高考放榜特刊 出版日期︰二零一二年七月十二日
編委會︰郭曉琳、謝民思、羅啟盈、張愷鑫 顧問老師︰莊志恒老師、溫佩芳老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