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幼校討論 分享 :陪兒子讀經有感
發新帖
查看: 406|回覆: 1
go

分享 :陪兒子讀經有感 [複製鏈接]

Rank: 1


3
1#
發表於 06-8-29 10:39 |只看該作者

分享 :陪兒子讀經有感

陪兒子讀經有感

          林文聰媽媽:廖金枝

     陪兒子讀誦古典經書,學習英文經典,至今已將近一年了。這裏,我不敢說自己有什麼經驗之談,但期間所經歷的感受的確頗深,且受益非淺,我祇是想把這點滴的感受記下來,與父母朋友們共同分享。

     像許多年輕的父母一樣,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後能有一技之長,所以,早早地就讓自己的孩子去學鋼琴,學畫畫,學象棋等。我也不例外,兒子上幼兒園時,我們也送他去參加市青少年宮舉辦的畫畫班,後來還參加了象棋班的學習,可是,兒子生性好動、調皮,一節課下來也沒學到什麼東西。這當中,我還穿插著給他教點拼音,因為,心裡想著很快就要升入小學了,不學點東西可能不行。當我信心百倍地從書店買來拼音磁帶及卡片,教他讀“a.o.e”時,他卻總要發成別的音,讓我好不失望,好不心寒!我憤憤地對他爸說:“你這兒子實在是不可教也!”伴隨著這份失望與擔憂,兒子就要踏進小學校門了,那段時間,別提我心情有多麼緊張,可以說,那份緊張度不亞於我當年參加高考,以至於兒子開學的前一晚,我失眠了。這,我一點兒也不誇張!

     兒子會走進讀經班,能幸運地成為呂麗委老師的門下弟子,這裏,我要由衷地感謝林依奴小朋友的媽媽姚美珠。

     事情源於兒子很不經意的一句話。一天下午放學回家,兒子對我說:“媽媽,我們班主任老師表揚了依奴,說她現在的英語水平相當初中學生的程度。”“哦,有這一回事?那她是在哪兒學的?那所學校的教學質量肯定是一流的!”真是說者無意,聽者有心,當即,我就讓兒子隔天找依奴要電話號碼,好跟她媽媽聯繫,問個明白,也帶兒子去學一學。後來,電話一通才知道:檳榔小學的英語教師呂麗委在廈門棋院義務辦了個讀經班,每逢週日上午,很多小朋友都去參加學習,根本不收學費。當時,我一聽,心裡就特別感動,當今社會,還有這樣的老師?不現實吧!抱著探個究竟的心理,我帶著兒子走進了呂麗委老師的讀經班。

     一走進教室,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同時也夾雜著幾許困惑。

     因為,我們是中途插班,所以,那天早晨一踏進教室,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一群天真、可愛的孩子正圍著呂老師身邊,爭先恐後地背《論語》,朗誦《兒童西方文化導讀》,場面好不熱鬧且秩序井然,整個教室瀰漫著一股好學上進、和氣融融的氛圍。在這種氣氛的感染下,兒子很快進入了角色,也跟著旁邊的小朋友一起讀: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讀著,讀著,居然他也會背了!倒是一旁的我,還一直在納悶,我偷偷地問旁邊一位孩子的家長:“小朋友們讀的那些古文和英語,都能明白其中的意思嗎?”他給我的答復是:搖搖頭。奇怪?不懂得其中意思又怎麼能會讀並背誦?尤其是那些經典英文,更是深奧難懂,像我們這孩子連A、B、C都沒接觸過的,又怎麼能學會?可以說,我一開始就持排斥的態度。這份困惑與納悶在我心裡滯留了很久。

     是兒子的行動告訴了我:“兒童潛能的開發是無窮的”——這句話之真理所在。

     在讀古典經書方面,兒子有極大的熱情。因為“讀經班”的班風很好,再加上書的印刷質量也很不錯,帶注音,讀起來很輕鬆。對呂老師每星期所佈置的作業,兒子從不含糊,每每為了得到呂老師所獎賞的一個“優”字,兒子會非常用心地去讀。讀著,讀著,遇到有不懂的地方,他也會駐足詢問,如: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兒子會對我說:“媽媽,這句話是不是說:見到好的,我們就得向他看齊,向他學習,那見到不好的呢……”哦,後半句話兒子不大懂,於是,我就把關鍵字告訴:“‘省’就是‘反省’的意思,《論語》裏,孔子教了我們很多做人的道理,媽媽祇是把字面意思告訴你,其實它還蘊含著更深層的意思,這有待於你今後再慢慢去咀嚼,去理解……”這証明孩子是帶著思考在背書,而不是在死記硬背!“含糊過去!”給他留有更多思考的空間,因為很多句子我們未必能解釋得恰到好處,相信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儘管讓孩子去背!允許孩子提問,不要扼殺孩子的思維,由此,我也忽然間領悟到:背書確實是孩子的拿手好戲!因為,這時他的精力過剩,且處在記憶的黃金年段,你若不准備一些有價值的東西讓他背,那他肯定會去背路邊的標語或電視上的廣告詞,豈不可惜!這也是我們做父母的最大之過!雖然,現在背這些書,還不見得能派上用場,但是,預備著總比不預備著好,寧可備而不用,也不要等到要用時一無所有。

     在讀經典英文方面,我感覺特別吃力。因為孩子沒有任何的英文底子,一開始,就捧著書跟著光碟伊伊呀呀地讀,有的地方倒覺得他發音挺準的,但有的地方就很糟糕,想幫他糾正又不知道從何入手,就象當初教他讀拼音發音不准確一樣,我總感到束手無策,畢竟咱不是當老師的料,沒有教學技巧,再說我的英語口語也並不好。我好灰心,多少次閃過放棄的念頭,想送孩子到那種從簡單的單詞學起,從字母A.B.C學起的學校去讀。是呂老師一再鼓勵我:不要洩氣,祇要堅持下去,相信孩子一定會不斷進步的。但我還是一直無法接受,開頭那五個多月的時間,我基本上是不管他,放任自流,他能讀會也好,不能讀會也罷。現在回想起來,還真有點後悔。祇是到了後來,我隱隱約約地感覺到:孩子真的是在進步!經過反複地讀誦,熏習,無論是從聽力,還是從語感上,都有了一個突破點。有時,孩子還會帶著問題來問我,記得有一次他問我:“媽媽,為什麼flower與flour,牠們字不相同,讀音卻相同?”——這足以証明孩子在反複的誦讀當中已溶進相應的認字功能,而不是在死讀。我再次感悟到:兒童語言學習潛能的巨大。

      經歷了一段曲折的道路之後,我忽然間有了一種緊迫感:不能再浪費時間了,我要幫助兒子學英文!于是,我們一起定了個學習計劃:每天至少保証半個小時來學英文經典。這後半年的時間,我們學英文的步伐也慢慢加快,從原來的幾句幾句地學,到整段整段地學,到最後整篇整篇地學。每學一篇新課,我自己都要先備課,查音標,根據書後的中文解說,把本文的中心內容講給孩子聽,以提高他的學習興趣,然後再把該篇文章中一些較難發音的單詞幫他點破,告訴他一定要注意多跟光盤讀,媽媽的發音不如光盤標準。畢竟是初學者,不受任何干擾,我總覺得孩子的語感比我好,發音比我準,因為他還常常幫我糾正,而我也很樂意接受,與孩子共同進步,所以,從某種角度上說,孩子也是父母的老師,我非常感謝他。

      有了這份信心,自然就有了這份耐心,現在我每天堅持耐心地陪孩子讀誦古典經書,學習英文經典。每天,我都能發現自己的孩子“今天比昨天進步”了,包括學校的課業也一樣地進步,心裡總有一絲的欣慰。但是,“貪玩”卻是每個孩子的天性,長時間地讓孩子集中注意力讀書,他也會玩“膩”的時候。不過,沒關係,該放的時候,還是得放一放,讓他好好地玩個痛快。我個人認為不要過多地剝奪孩子的童趣,以免他造成逆反心理,因為孩子也有自己的活動圈,自己的好伙伴,給他留有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他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然後再設法讓他把心收回來,告訴他:“讀經也是每天一項很重要的作業,非完成不可,而且我們要堅持到小學畢業!”畢竟孩子現在還小,比較好調教,有了這個認同感,一般都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所以,有時候我也會突發奇想:要是現行學校能把讀經這項活動納入小學課程裏,老師與家長雙管齊下,把握住孩子13歲以前這個記憶的黃金年段,那收效將是意想不到的!

http://yp719.et.cyu.edu.tw/cgi-bin/topic.cgi?forum=16&topic=39&show=175


Rank: 1


3
2#
發表於 06-8-29 10:41 |只看該作者

Re: 分享 :陪兒子讀經有感

兒童教育:從經典開始
                           (2004-07-02 )摘自科學網

                           文�本報記者 鐘 華

        11歲的廈門小女孩林依奴走上講台,用英語背誦了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中的第138首和第139首,事實上,她可以將莎翁的154首十四行詩全部背誦下來。而《論語》、《孟子》,她在幼兒園大班的時候就已經倒背如流了。
  
      為什麼成年人都覺得難以理解,更難以背誦的經典書籍,這些小孩卻可以輕而易舉地熟練背誦呢?
  說起背誦《論語》、《孟子》、《道德經》,那似乎是祇有教古文的老先生才能信手拈來;而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仲夏夜之夢》,可能外語系的大多數學生也只能望洋興歎。  

      然而,在北京四海兒童經典導讀教育中心、臺灣華山書院以及廈門紹南文化讀經推廣中心共同主辦的“千童背誦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啟動儀式”上,一個11歲的女孩子林依奴走上講台,用英語背誦了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中的第138首和第139首,發音準確、語調流暢。事實上,她可以將莎翁的154首十四行詩全部背誦下來。而《論語》、《孟子》,她在幼兒園大班的時候就已經倒背如流了。而在進行兒童經典誦讀的小朋友中,達到她這種水平的,並不少見。也許你會擔心,他們背誦這麼多東西會不會不堪重負呢?但是林依奴開心的笑臉會打消你的疑惑,“我每天只花一兩個小時在上面,一點兒都不覺得累,也一點兒不耽誤學習和休息。”
  為什麼成年人都覺得難以理解,更難以背誦的經典書籍,這些小孩卻可以輕而易舉地熟練背誦呢?兒童經典誦讀的推廣者、臺灣華山書院的王財貴教授道出了其中的奧祕——   

幼兒教育:記憶比理解更重要

  王財貴教授說:“我們一直對小孩實行‘懂的才能教,教了才會懂’的教育,卻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記憶力和理解力在人的成長過程中的發展曲線是不同的。依據人類學家和心理學家的研究,0到13歲是人的記憶力發展旺盛期,13歲以後才是理解力發展的旺盛期。因此,對于13歲以下的兒童來講,記憶比理解更重要。而我們的教育卻硬逼著小孩理解以後才能進一步學習,結果使孩子失去了學習的興趣,記憶力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理解力提高得也不多。”
  他認為,要解決當今的語文教育問題,就必須從教育觀念入手,不要再迷信“懂不懂”的理論,不要再把兒童當作理智的“工具”看,而應該正視兒童學習能力的特點,要給予他合乎人性的教育。兒童善於模倣,善於背誦,如果讓他們背誦的話,他們很自然就背上了。   

      蘇嘉琪是北京市花園村二小三年級的學生,她花了六個月的時間背下了整本《論語》。她的母親林思樺對記者說:“我們從來不給她講解意思,講得她聽不懂,她就煩了。而讓她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背誦,她就興趣很大。”蘇嘉琪在這六個月裏,每天跟著母親讀一小時,開始記得很慢,只能一個字一個字地背,後來速度就快得連家長都吃驚了。每天一小時的誦讀,不僅沒有影響學習,她越來越強的記憶力,也對其他功課的學習大有幫助。現在,她已經開始了背誦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計劃。   

文化傳承:經典要從娃娃抓起

  在1995年第八屆全國政協會議上,趙樸初、葉至善、冰心、曹禺、啟功、張志公、夏衍、陳荒煤、吳冷西等九位政協委員發出了《建立幼年古典學校的緊急呼吁》的提案。他們指出:“我國文化之悠久及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罕有其匹的連續性,形成一條從未枯竭、從未中斷的長河。但時至今日,這條長河卻在某些方面面臨中斷的危險”,“如果不及時採取措施,任此文化遺產在下一代消失,我們將成為歷史的罪人、民族的罪人”。他們希望學校社會能重視對傳統經典的誦讀和教育,“在有生之年重聽弦歌,到古典學校中走一走,看看後繼之人”。   

      著名的翻譯家、詩人屠岸先生說:“在中國,從小孩就開始背誦經典,已經被實踐証明了是好事。”他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就由母親教著背《古文觀止》、《左傳》、《戰國》、《史記》、唐詩宋詞,母親要求他每篇一定要讀五十遍,而且還要背得滾瓜爛熟。他母親八十多歲的時候,到杭州的放鶴亭遊玩,還能把王勃的《滕王閣序》從頭到尾一字不差地背誦一遍。屠岸先生在20世紀80年代的時候,患了失眠症,每當睡不著覺的時候,就背誦兒時背過的古文。直到現在,82歲高齡的他,仍然可以把許多篇目倒背如流。
  也許兒童在誦讀經典的時候祇是一知半解,但是讓他們在心靈最純 淨、記憶力最好的時候,接觸最有價值的作品,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潛移默化,在漫長的人生路上,這將會成為他們享用不盡的財富。   

從孔子到莎士比亞:經典無國界   

        兒童經典誦讀工程將兒童的視角從中國古代延伸到了世界,從孔孟延伸到莎士比亞,北京四海兒童經典導讀教育中心組織了 “千童背誦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活動,在2007年的4月23日,也就是莎士比亞443週年誕辰,全中國將至少有一千個兒童集合在北京,一齊背誦莎士比亞154首十四行詩的全文。
  著名翻譯家許淵衝教授在啟動儀式上,高度評價了這項活動,他說:“這為中西文化的交流走出了重要的一步,希望這箇中西文化交流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為世界文化的全球化,作出貢獻。”  

       東方的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西方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裏士多德;東方的《詩經》、《楚辭》,西方的《荷馬史詩》。中國強調禮、樂,目的是培養人類一種和諧的關係;西方重視體育與音樂,則體現了他們努力征服世界的願望。東西方的經典文化的開始是如此相似,發展又是如此不同,但牠們都是人類發展的歷史上永遠璀璨的精華。中西文化的經典誦讀對于兒童,或許並不止於開發他們無窮的智力,更是對于他們美好人格的濡染。
http://yp719.et.cyu.edu.tw/cgi-bin/topic.cgi?forum=6&topic=44&show=225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