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312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9-12
- 國民生產力
- 3638
- 附加生產力
- 46057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7-11-25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7808
- 主題
- 12607
- 精華
- 0
- 積分
- 77503
- UID
- 168291
   
|
傳統名校華仁書院(港華)轉制直資的諮詢進入尾聲,持份者問卷調查昨正式結束,料明年一月中始會交代結果。綜觀今次港華轉制掀起的爭議,有別於以往集中於家長與校友,而是引起直屬小學反彈,焦點更集中於番禺會所華仁小學校長陳岡身上。有港華校友友好同程尚達傾開,坦言今次爭議在港華與華小的教學成效,令持份者始料不及。
雖然港華在諮詢文件的初擬學費水平不高,更建議撥出兩成半學費收入作獎助學金,令校方在諮詢初期掃除被指「貴族化」的質疑,不過踏入最後階段,卻發生與華小日後銜接安排未達共識的爭議;華小校長陳岡更聯同全體教師發表公開信,質疑港華未從教學質素着手改善,甚至「靠每年踢走若干數量的華仁子弟」,以維持「英中」地位。翻查資料,以往傳統名校轉制直資,比如成功轉制的協恩中學,或未成功的聖士提反女子中學及聖保祿中學,爭議源頭均不外乎家長與校友,但今次反應強烈的卻是直屬小學。
友好坦言,華小即將遷往北角新校舍,適應新環境挑戰不輕,港華轉制直接影響華小的收生吸引力。港華以解除英文班「落車」威脅為由轉制,雖然受到出生人口下跌,上移錯配所致,但對華小卻不是味兒,「港華始終有相當比例的中一生從華小直升,若把矛頭針對生源質素,難免觸動華小的神經。」
友好稱,陳岡曾任教育局總課程發展主任、九龍華仁書院校長,對中學課程規劃甚為熟悉,這樣背景在芸芸小學校長中甚為罕見,「他在公開信集中火力指港華欠缺教學策略,質疑轉制看不到在教學上『帶來甚麼新契機』。一般的小學校長,恐未必有足夠背景提出類似反駁。」友好坦言,近兩年文憑試中文科試題已經公認偏淺,甚至被形容為「不再致命」,華小質疑港華文憑試成績不理想若然屬實,「顯然是教學策略欠效能,而非生源質素問題。」華小雖有耶穌會背景,但辦學團體是旅港番禺會所,兩校獨立運作,與不少轉制直資的傳統名校,中小學由同一辦團管理有別,令華小「發聲」空間更大。
港華最終能否轉制直資,要待耶穌會明年初敲定,但爭論難免傷和氣。若然「有一種直資是華仁直資」,相信下一步需要思考,正是怎樣達成「華仁式和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