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312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7-28
- 國民生產力
- 3586
- 附加生產力
- 45924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7-11-25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7759
- 主題
- 12593
- 精華
- 0
- 積分
- 77269
- UID
- 168291
   
|
新一份《施政報告》要求全港中學明年起,把初中中史成為獨立必修科,令中史科近日再成教育熱話。教育局下周一將舉行教師簡報會,公布初中中史科課程修訂的第二諮詢稿,據悉當局因應教師意見作微調,包括增加朝代更替及興衰的內容;至於文化史部分會容許教師選教個別課題。有教育界友好同程尚達傾開,認為中史課程修訂似有偏重以往治亂興衰的傾向,對學生學習未必是最佳辦法。
一度被上屆政府延後推出,初中中史科第二階段課程諮詢稿,鐵定下周一舉行教師諮詢會。據悉第二諮詢稿因應首階段諮詢的教師意見,作了不少調整,其中較突出是列明歷朝須講授的重要史事,據知應教師要求,將保留更多古代史細節,比如楚漢相爭、三國鼎立等。至於文化史專題,比如長城建築、敦煌壁畫等課題或作刪減,甚至讓教師選教。
有熟悉中史課程的教育界友好坦言,課程修訂的原因之一,是現時課程沿用近二十年,普遍教師施教只重朝代更替,而忽略現有課程的乙部文化史不教,「從教學而言,治亂興衰對教師確是最熟悉,每個朝代都有崛起與淪亡的過程,恐怕課時再多也說不完。」友好坦言,教師期望施教上得心應手尚可理解,但更應從學生的角度思考,事實上,現行課程施教確有問題,只偏重政治演變,忽略當時民生面貌、思想與文化發展,「這樣學習既片面,對學生亦難產生興趣。」
課程修訂的另一焦點是首次列入課程的「香港發展」部分,據聞在中一「中國古代史」課節將會「二減一」,意味秦漢、魏晉至隋唐期間的香港史部分將被濃縮,在中二「中國近代史」相應增加一節至五節,而「共和國時期的香港」或會加入香港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發展,並會加入中英就香港前途問題談判,以至回歸中國,成立特區等現代史。友好相信,課程大綱未必直接提及六四事件等敏感政治題目,但教科書作何描述將是焦點,「隨着中史科獨立必修,香港回歸前後成為課程一部分,然而教師若仍是抱着詳遠略近的教法,恐怕只會輕輕帶過,甚至隻字不提。」
初中中史科課程修訂逾兩年,可說爭議不休,積存的教學問題能否改變,學習興趣與深度能否提升,相信待下周諮詢稿出爐,便有分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