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312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9-12
- 國民生產力
- 3640
- 附加生產力
- 46057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7-11-25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7808
- 主題
- 12607
- 精華
- 0
- 積分
- 77505
- UID
- 168291
   
|

■港大及多所大學的聯合研究發現,運用不同語言的兒童學習抽象量詞時有相同的次序。
兒童是如何學習和掌握沒有自然順序的量詞呢?香港大學學者連同全球各地50多名學者專家的研究發現,全球31種不同語言的兒童都用相同的次序來學習量詞,例如「all」、「some」及「none」等,並發現兒童在較早發展時期掌握具整體性(「all」和「none」)的字詞,而在較晚期才會掌握部分性(「some」 和「most 」)字詞。
有關結果反映,語言並無影響兒童學習量詞的次序,對語言的全球性和全球語言學習過程的討論帶來了全新視野。
是項研究由港大應用英語中心助理教授Crosthwaite與劍橋大學學者Napoleon Katsos,聯同超過50名世界各地的學術人員共同參與。
研究人員測試了768名5歲兒童和536名成人,涉及31種語言背景,他們向參與者展示5件物件,以及5個放了8件至5件物件的箱子。參與者聆聽每句包含一個抽象量詞的句子,例如「全部物件都在箱子裡面」,然後分辨句子是否正確描述眼前展示的情況。結果發現,運用不同語言的兒童在認知這些量詞時,根據詞語的意思和用法會有相似的次序。
例如說,兒童較能夠掌握「all」和「none」,相對難以掌握「some」 和「most 」,顯示他們在較早發展時期掌握具整體性的字詞,而在較晚期才會掌握部分性字詞。有關結果有利日後研究各種語言的統一評估測試,最近刊登於享負盛名的雜誌《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PNAS),備受學界關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