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312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7-29
- 國民生產力
- 3586
- 附加生產力
- 45928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7-11-25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7760
- 主題
- 12594
- 精華
- 0
- 積分
- 77274
- UID
- 168291
   
|

■AIESEC香港總會副會長朱可殷指,年輕人感悲觀或與銅鑼灣書店等爭議事件有關。
國際學生組織AIESEC昨日公佈「青年影響力調查1.0」結果,調查發現,有近六成青年認為香港未來在2030年將會變得更差,當中認為人口老化、資源分配不均和社會不穩是本港面對逼切挑戰,公民權利狀況也令人憂慮。有大學生認為,政府現時的青年政策未能有效針對年輕人問題。
是次調查於今年8至9月期間,以網上問卷方式訪問1,993名16至30歲本港青年,探討香港面對的逼切挑戰與未來發展的看法,及對未來領袖期望。調查結果顯示,近60%青年認為香港未來會變得更差;亦有逾一半人表示願意推動香港成為更美好城市,當中有逾70%人自評願意程度為7至10分(10分為滿分)。
至於香港未來領袖的三大要素,調查發現近60%青年認為最需要具備國際視野,32%認為需有責任感及逾30%認為要誠實,但有一半青年表示感到未能與政府有效溝通。
中大生歸咎社會兩極化
AIESEC香港總會會長李卓熙表示,青年人對未來感悲觀原因是缺乏自信、低估自己能力,其次是認為社會環境如房屋、教育方面不適合青年發展,令他們無法實踐夢想。
中大護理系三年級學生谷紀蔚表示,對香港未來10年發展感悲觀,因現今社會的人表達意見兩極化,「如果你唔認同我就係對家,咁我哋冇偈傾」,很難做到不同立場但「有傾偈」。浸大傳理系三年級學生戴仲儀則對本港未來感樂觀,認為每個時代都有其問題,現今青年人都勇於表達自己聲音,加上多了年輕人加入立法會,相信有助傳遞青年聲音,惟政府的青年政策未能有效針對年輕人面對的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