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學習失敗不在分數 而在失去興趣(張堅庭) ...
發新帖
查看: 1078|回覆: 8
go

學習失敗不在分數 而在失去興趣(張堅庭)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04
1#
發表於 16-7-15 11:5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明報文章】我常有一夢想,如果不當導演,我真想幹什麼?當校長,我希望可以把演藝課程結合教材讓學生在興趣中學習,所以近日我接受了傑志和仁濟醫院董之英紀念中學的邀請,擔任學校義務創藝課程顧問。董之英不是和傑志足球會合辦職業足球員培育計劃的嗎?跟創藝課程有什麼關係?其實這關係有6年多,我細仔8歲考進傑志足球培訓班,他的師兄及同齡隊友有幾個也入了董之英中學念書,我有機會看到一些有足球天賦或者熱愛足球運動的少年在董之英找到了自我,因為在別的學校被標籤為「波牛」、不上進的同學,是董之英中學眼中的寶貝。他們受重視,信心自然建立;而有信心,學習的動機也提升,起碼不是命中注定的失敗者。


未來社會不需要「考試精靈」


香港教育最大的問題在於分數先行,以滿足上大學的門檻,但大學學額只是應考生的約20%,於是留下一地的失敗者。教育的目的不在考大學,而在培養性格德行,繼而培養終身學習的興趣。但問一問教育工作者,我們的教育內容是否扼殺了上述目的。現在全世界都在研究、觀察今天的教育方式如何與網絡年代接軌,但我們今天的學校、老師、家長仍然只擁抱考試、分數、操練,辛苦10多年,才發現自己的孩子和社會接不了軌。你以為「衰衰哋」可以做司機?但原來無人駕駛快要取代司機了。醫生夠穩陣?可能算穩陣,但AI智能機械人醫生比醫生操刀更精確。電腦不斷取代傳統工種,未來社會不需要「考試精靈」,它需要有點子、有「橋」、有判斷力、有責任感的畢業生。為什麼運動教育如此重要,因為可以從中學習創意、團隊精神、面對逆境的情緒訓練,這等能力都不是捱幾晚通宵溫書可以學得來的。我近10多年來,拍電影以外,也為不少企業培訓員工,用的方法就是以舞台戲劇為主。我得出一個結論——電影、編劇、製作、戲劇不止是藝術項目,應該也是教育工具,以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實現在IB(國際文憑課程)的演藝、製作課程很受歡迎,其目的不是培養影藝人才,而是讓同學從中了解,戲劇中的形體動作訓練,可加強你與別人的應對互動;電影製作可以讓同學了解什麼是動態管理,即不斷面對計劃以外的突發事件。沒有想過「度劇本」原來也可訓練邏輯、學習組織結構,如何把複雜的信息組合、拆解。劇情固然可以創新,但劇情推展、性格描塑卻非要理性推論,就算悖乎常理也是編劇理性思維的結果。在荷李活不少管理階層也參加編劇訓練課程,當中大師麥基(Robert McKee)對《哈佛商業評論》說這10年竟然多了行政人員上編劇班,因為判斷能力和事件推演的訓練是編劇課程的內容之一。


知識是如此多姿多采


這年代,誰都有能力買錄影機,但不一定有能力說故事,而想不到董之英中學竟有小片場,有實景法庭和茶餐廳。我認為在茶餐廳上經濟課、在法庭扮律師學英語或中文或通識會讓學生更興奮。國家地理頻道、發現頻道已全面把知識故事化,十分成功;學校課程是否也應如此,讓同學上課更有趣味,挑起他們學習動機?我以為在班上教學生投資股票,然後從決定買賣股票的過程中學習經濟原理、供求關係等,更能讓他們體驗知識和生活的關係。我希望在董之英可以實現我的理想,只要不把考大學視為學習的終極目標,那麼手段會更多元;我認為讓人更意想不到的是,將來有更多董之英的學生可以大學畢業。我們不能隨便放棄學生,而如果全香港學校都以考大學為唯一目的,那麼八成人會成為終身失敗者。學習失敗不在分數,而在失去學習興趣。


我小學讀了3間學校,中學也3間,名副其實的band 3學生。但我遇到好老師、有支持我的母親,雖然制度不理想,但我仍然完成我的中學、大學。哈佛大學主動聯繫幾所一流大學,希望把收生標準擴闊,而且要求大家把考試分數不列入優先考慮,反而把同理心、責任感、社會服務意識、創意列為重點。我希望董之英的學生可以從創藝課程吸收知識,更可以重新培養學習興趣,成為終身目標。我們發現有很多有趣的手段,讓我們不斷求知求新,超越了4年大學課程,而是40年的學習長途跑。我不是同學的老師而是同行者,98分比96分優勝是一件荒謬的事情,但可以每天發生,而且我們花了很多金錢、時間來肯定追求這愚昧無知結果。在董之英,我希望創藝課程讓他們知道,知識是如此多姿多采。不以考大學為目的時,上大學的機會會更高。


誰不相信,請來試一試,給我一個機會。


   0    0    0    0

Rank: 5Rank: 5


1633
2#
發表於 16-7-15 14:12 |只看該作者
又係啲求學不是求分數嘅自X文章.  在未進入社會工作, 借問有乜準則可以評估一下學生嘅能力呢?

Rank: 4


639
3#
發表於 16-7-15 14:55 |只看該作者

回覆:學習失敗不在分數 而在失去興趣(張堅庭)

佢有佢道理,唔係人人都要經DSE或考試上大學,亦唔係人人都需要上大學。佢的拍戲背景令佢有咁既諗法好正常。佢亦無反對過考DSE,不過係有暗示DSE唔重要。唔緊要,文章係有target customer既。



Rank: 4


639
4#
發表於 16-7-15 15:22 |只看該作者

回覆:學習失敗不在分數 而在失去興趣(張堅庭)

我今個月頭見到呢D自X文章都會反應劇烈,深怕會唔會有人誤解左「DSE無用論」。不過,就我所見,其它家長根本未必完全認同,所以留言view數都好少。真係完全認同既家長,我都希望你的子女能成為另一位彭浩翔,D戲好睇!事實上,DSE真係唔係個個人啱,我們應該尊重每個人不同的選擇。只不過,不論你跑邊條隊,盡力去做,大家都要追求卓越。



Rank: 4


639
5#
發表於 16-7-15 15:26 |只看該作者

回覆:學習失敗不在分數 而在失去興趣(張堅庭)

如果家長有一定的洞察力,充份相信小朋友唔能夠係DSE呢條隊(紅海)玩贏,早早為佢準備,發掘小朋友興趣潛能,排另一些隊(藍海)總比花十幾年準備,最後成為DSE隊抬橋人,不是更有意思嗎?



Rank: 5Rank: 5


1633
6#
發表於 16-7-15 17:04 |只看該作者
dativebond 發表於 16-7-15 15:26
如果家長有一定的洞察力,充份相信小朋友唔能夠係DSE呢條隊(紅海)玩贏,早早為佢準備,發掘小朋友興趣潛 ...
如果家長有一定的洞察力,應該知道小朋友"與生俱來" 都鍾意"認叻", 對可以成功完成一件事, Sticker 或分數其實係一種實實在在嘅認同及鼓勵.  好可惜家長係小朋友成長時盲目俾Sticker 或分數, 令Sticker 或分數失去作用. 人大咗又話分數唔重要, 佢地真係精神分裂.


好多年前聽過,  中國人嘅考試"與生俱來" 係以扣分為基礎, 即假設正常學生應該得100分, 但考官要想盡辦法出啲"陰招" 題目扣學生分, 但西方考試以學生可以得到幾多分為基礎, 即只要學生努力, 應該可以攞幾多分.  前者學生溫習時, 學完之後重要盡力防"陰招", 後者學生學習心態多勞多得, 分數反映自身努力成果.

結果, 前者學生被要求學習超出自己level知識兼操試卷, 以防被"陰", 1年級讀2年級甚至更高年級知識, 但後者只做自己能力多少少的功課, 要學習更高知識純出自自身對科目的學習興趣. 兩者學習心態十分不同.

同時亦反應兩類家長教小朋友心態, 前者認為自己仔囡天生異稟, 才華出眾, 未發揮只係因為佢地懶, 所以加強操練, 必能發揮潛能, 君不見家長一聽到自己是資優, 眼睛立即發光兼泛有淚光, 之後就有苦自己知. 但後者就小小成就又誇誇張張讚美, 又攪到小朋友over confident. 其實依家啲家長可否行中間路線呢. :)

Rank: 5Rank: 5


4490
7#
發表於 16-7-15 19:08 |只看該作者

回覆:himching 的帖子

見太多幼稚園時一條龍,高小一條蟲!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073
8#
發表於 16-7-16 10:13 |只看該作者

回覆:himching 的帖子

你說的考試及學習動機的分別,十方認同!


其實行中間路線是有不少的,只是在傳媒不會介紹,因為沒有新聞價值!在EK亦有不少中間者,只是較少發言。

我覺得自己都是行中間路線,但行中間路線之前或過程中,要知道不同階段的兩極在那裡,我有時都覺得個別情況兩極十分接近,中間好似兩極。

當小朋友到了一定年紀,作為家長對小朋友的影響力減少了,可能變成包拗頸,對小朋友調控兩極是一個方法,同時要令他們明白兩極在那裡,讓他們自己選中間路線!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9#
發表於 16-7-16 13:34 |只看該作者

回覆:學習失敗不在分數 而在失去興趣(張堅庭)

我諗,張導說上學是教育,不是由幼稚園就盯著分數做人。否則只會培養出考試機器。



The more bizzare a thing is, the less mysterious it proves to be.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