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轉載:普教中 捐害學生 禍害很嚴重(一位老師的說話) ...
發新帖
查看: 1345|回覆: 10
go

轉載:普教中 捐害學生 禍害很嚴重(一位老師的說話) [複製鏈接]

Rank: 2


40
1#
發表於 14-7-17 12:3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http://www.pttonline.cc/view/63318

→ chenglap:只學習共通語的結果是「毀根」, 認同感低落. 04/06 11:23
→ chenglap:認同感低落的影響往往是道德和積極性的低落. 04/06 11:24
→ chenglap:為了「節省資源」而只提倡共通語, 我會認為是因小失大. 04/06 11:25
   2    0    0    0

Rank: 2


40
2#
發表於 14-7-17 12:38 |只看該作者
以下有講香港人母語自卑感的問題,我摘錄幾段,而想看全文者可按連結。
http://www.ptt.cc/bbs/CultureShock/M.1233979278.A.BFF.html

作者: chenglap

我教過的新移民學生, 說過大陸的情況, 似乎並沒有比香港好.
對於歸屬感的培養和重視, 華人可謂是十分低落的, 或者說, 根
本一整個政策就相當的無視歸屬感. 在政策上也很欠缺寬容, 甚
至我覺得教育政策上有意無意地, 根本就很壓抑歸屬感的培養.

比方說校際比賽的時候, 往往不鼓勵學生自發去支持, 要不就是
完全無視, 要不就是強迫性 (即是學校強行組織學生應援) , 這
些都無視培養歸屬感的.

另外, 欠缺母語教育 (這點似乎中港臺都一樣, 或者香港好一點
) , 使學生在產生對自己所屬地區語族的並沒有被正式認同, 也
引致了很多人會把通用外語(例如國語, 英語)當成高級語言, 而
把自己的母語視為二流的語言, 或者方言. 也培養了一種崇外的
價值觀.

不肯定母語的價值, 甚至視為溝通的阻礙, 這引伸到更多的價值
觀衝突. 這會妨礙歸屬感的培養, 因為歸屬感是排他的, 如果你
要強化某種歸屬感, 就難免弱化另一種歸屬感. 讓每人能擁有自
己有而別人沒有的東西, 並肯定其價值, 是培養歸屬感的重要元
, 但華人教育界或者整個社會, 在這點上根本就是抗拒.

明顯地, 我們的教育傾向似乎是不尊重個體差異的, 我們總希望
歸一化, 讓孩子變得「和其他孩子一樣」, 不贊成標奇立異或者
太有個性, 同樣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的文化和語言和其他人有甚
麼分別. 而這樣的教育哲學, 就產生了一群歸屬感薄弱的人,
單一點, 就算孩子自少慣用左手, 我們還是硬要改成右手
.

這樣歸屬感當然薄弱, 因為「自我」其實大部份被消除了, 人不
過是「群體」的一員, 但這並不等於大家都為群體而團結, 相反
, 只是培養了一種狐假虎威的個性, 期望群體的成就能夠為個人
帶來利益.

Rank: 2


40
3#
發表於 14-7-17 12:42 |只看該作者
http://www.ptt.cc/bbs/MenTalk/M.1334755529.A.A45.html

作者: chenglap (無想流流星拳) 看板: MenTalk
標題: Re: [討論] 十二年國教
時間: Wed Apr 18 21:25:26 2012

※ 引述《bukkake0103 (新警察X)》之銘言:
: 最近這個議題吵滿兇的
: 看了八卦板的文
: 反方的意見大概都是說要拉近城鄉差距、讓貧窮小孩也有出頭天
: 然後說階級複製啥的

作為一個前教師, 說一下看法.
教育改善階級流動這件事, 可能是被社會大多數人誤解了的.

很多人認為, 教育改善階級流動的方法, 是讓孩子有了一些賺錢的專業
技能或者學位, 使他們能夠從這些技能賺錢, 從中改善階級. 我想這就
是大部份華人對於教育改善階級的觀感. 適逢六十至九十年代的冷戰經
濟, 只要改善生產和工人的知識水平, 就能賺到更多的錢, 這樣的經驗
, 使大家更深信這一點.

但這其實是不對的.

中國成語有一句叫「屠龍之技」, 巧妙地表達了問題, 屠龍之技, 就是
說一個人學會了屠龍這麼好的武功, 天下卻根本沒有龍, 所以他學了的
東西根本多餘, 無用, 不能發展.


現代經濟正是如此, 要記著, 因為產業賺錢, 才需要各種專業的人才,
當產業不賺錢甚至不存在, 則再專業再厲害的人才, 都不會被需要.
像你是一個很厲害的程序員, 但是去到一個沒電腦的地方, 你的技能就
會變成「屠龍之技」.


產業萎縮是因, 至於國教幾年, 技職是否普及, 是否應該讓人們早些工
作, 大學應該多開還是少開... 這些都不會對階級流動造成任何決定性
的影響, 產業結構落後, 經濟發展停滯才是真正的原因.

但教育是否沒有影響呢? 教育有影響, 但不是像大家想像一樣的影響.

教育改善階級的方式. 並不在於給予一個人更好的職業, 更賺錢的技能
, 更好的基礎知識, 全都不是, 而是在於給予一個人, 不同的價值觀和
不同的態度. 這種態度的教育, 才是教育最本質的部份. 比起任何知識
, 任何學歷, 任何技能都重要很多, 也是最容易被看不清楚的一點.

一個人哪怕他只有小學畢業的程度, 但他有虛心自學的態度, 則他既不
需要很多「教育資源」也不需要學校, 甚至不需要老師, 只要給他圖書
館或網絡, 他有辦法把所有知識自行充實起來, 從歷史, 到數學, 到語
文, 可能他的小學背景會令他比別人慢, 但是他會保持一種自己驅策自
己向上的心.


倒過來說, 一個人被補習班在很年幼時就灌滿了很高級的知識, 但他沒
有任何想要自學的想法. 他就算比同齡的人多多少教育資源, 有再好的
師資, 更好的環境, 他也只會停留在原地, 別人不踢, 他就不動, 別人
不迫, 他就不學.


一個人哪怕只有小學程度, 態度正確, 就會尊敬品德好, 知識好的人,
見賢思齊, 向他學習, 從而在品德和知識上也不斷推進. 而這樣使他可
以受到眾人的尊重, 而自然成為人上之人, 大家都懂得尊重一個真正有
德望的人.


一個人就算讀完博士, 態度不妥, 看不通品德和知識的價值, 只懂用錢
去衡量, 看到有人品德低落卻有錢, 就容許自己模仿他的行為, 並用別
人的錯誤來解釋自己的行為, 只會變得惡劣. 那即使他有很多的錢, 他
得到的是憎惡而不是尊重.


當一個社會態度良好的人多, 這些人用人唯才, 照顧弱苦, 能夠互相合
作, 不謀小利, 伸張公義, 則社會也會流動. 流動的原因是他們以一件
事情是否正確, 而不以財富去判斷人的價值, 他們看到經濟不景時, 就
算冒險也會想方法去升級產業, 改善方法, 讓大家共存. 不斷求生去改
變自己的社會, 一定是流動的.

當一個社會態度惡劣的人多, 自然是用人唯親, 只顧私利, 難以信任,
見利忘義. 社會就會停滯, 因為這些人就算很聰明, 也只會把聰明用於
怎樣維護自己的利益和權力, 扼殺所有競爭之上, 看到經濟不景的時候
, 只要自己過得好就夠了, 別人死活, 關卿底事? 停滯的社會反而更容
易保障不義的權力和財富, 更適合他們生存.

這個「態度」才是教育真正的作用和價值之所在, 知識, 技能, 全都是
態度下派生出來的產品. 城鄉差距, 貧富差距, 拉近靠的並不是知識上
的拉近, 而是態度拉近, 一個社會的城鄉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是因為態
度上, 大家不覺得這種差距自己有責任.

就像八卦版也有一個案例說, 去到德國, 和一個德國的中產階級在街上
走, 看到一個流浪漢, 那個德國人的反應並不是認為流浪漢自己有問題
, 不爭氣, 而是認為, 流浪漢淪落至此, 是社會的共孽, 自己也有一分
的責任.


然後撫心自問, 我們的社會, 對流浪漢是甚麼態度呢? 這就是問題的所
在了, 所以, 德國經濟再不景, 大家也會想去解決問題, 得到更多的人
更努力, 要負更大的責任. 這是驅使社會變好, 階級流動, 以及解決問
題的動力.

而這, 正是學校教育當中最重要的部份. 補習班能教知識, 卻很難教到
態度, 所以, 我認為社會中對教育的種種旁枝末節的討論, 都是沒抓到
問題所在, 真正的問題是我們的教育本身沒有製造那種讓社會流動, 互
相協助, 共理一同的動力, 還停留在把教育視為「訓練」的觀念中.

真正重要的教育是在小學, 小學對一個人一生的態度影響最大, 小學修
養品格被教得良好的人, 就算中學時學壞, 當過不良少年, 他會一直保
持那種古道熱腸的本質.
反之, 小學的態度教育失敗, 就算他日後取得
更高的學位, 也會出事, 這世界難道又缺高學歷的爛人? 一點也不缺.


階級是否複製, 幾年國教, 或者教些甚麼, 都是擺錯了方向. 階級是否
複製, 不在於怎樣去教育窮人, 而是怎樣去教育「所有人」, 不論貧富
, 不在於教育甚麼知識, 而是在於要教育「態度」.


我們既要教窮人力爭上遊, 也要教富人承擔更多的責任; 我們要教沒知
識的人得到知識, 也要教有知識的人分享知識; 我們要教弱勢者要懷著
希望, 也要教既得利益者感恩而散佈希望;

教育是雙向的, 就像在救生艇上救人一樣, 要救人, 被救的一方要盡可
能的把手伸上, 游向救生艇, 在救生艇上的也要盡可能找尋生還者, 把
艇划過去, 盡可能伸出手. 被救的人求生意志要夠強, 救的人救人的使
命感也夠強烈, 才能夠最為增加生存率.

而這裡的討論, 往往是圍繞著怎樣教「弱勢」, 那自然地是沒有任何結
論的, 一個待救者怎樣游, 怎樣求生, 救生艇卻越開越遠, 根本沒想過
要救人, 也沒把被救的人當成同伴, 這樣怎救?

當資源豐富的人, 心裡不是想怎樣救人, 而是想怎樣再保障自己再安全
一點, 那就算每一個人都是泳術高手也沒用, 因為你越追那救生艇, 反
而那救生艇上的人為了自保而越划越遠. 如果有人好不容易追上那救生
艇了, 就是把艇上本來的人踢下水, 為了自保做同樣的事.

結果就變成不是救人, 而只是爭奪救生艇了.

社會不也是一樣? 要改善經濟, 必須是有錢出錢, 有力出力, 大家一起
想辦法, 大家一起學習, 大家一起改善以前的工作方式, 大家一起實行
辦法, 大家一起承擔風險. 才有生路, 窮人不振作, 富人不承擔, 產業
能有任何改變才有鬼.

所以多少年國教這些都不是重點, 重點是到底我們想要教甚麼, 若還只
是覺得教育教的是知識和技能, 無論用哪種方法或者給再多教育資源,
都不會促進階級流動, 也絕不縮窄貧富差距.

Rank: 2


40
4#
發表於 14-7-17 12:44 |只看該作者
台彎用語講嘅國教=香港用語講嘅普及教育

Rank: 2


40
5#
發表於 14-7-17 13:01 |只看該作者
http://www.ptt.cc/man/CrossStrait/D7FC/D324/D714/M.1262090207.A.F5D.html

作者: chenglap (無想流流星拳)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問卦] 有漢語的八卦嗎?
時間: Sat Nov 15 18:43:23 2008

※ 引述《softree (剿匪不力)》之銘言:
: ※ 引述《cmw5566 (見.明.王 嗚嗚溜溜)》之銘言:
: 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但是并不等同于北京話,尤其是老北京話。
: 如果秦始皇沒有統一中國,客家話、閩南語、粵語、吳語可能會成為不同的語言,但是
: 歷史沒有假設。
: 說到方言差異,小弟是江蘇的,家鄉土話就有不少無法用中文書寫。
: 還有剛到縣城上中學時,縣城的同學說話語速快的話我會聽不懂,一個縣尚且如此。。
: 。
: 我覺得臺灣人想要從理論上來否定自己是中國人是行不通的,想要建國,還是做點實際
: 工作吧,光嘴炮是不行的!

我舉六個反證.

第一, 瑞士的官方語言有德語, 法語, 義大利語和諾曼語. 歷史的現實
是, 不同的語言被同一個政權統一, 是不會讓語言也變成同一種的, 如
果要說政治統一就等於語言統一, 那是沒有科學根據的騎劫行為, 無異
於文化上的竊賊.

第二, 秦始皇只有做的是書同文, 而不是「言同語」, 那只是將書寫的
文字統一, 而不是將說的話也統一. 把兩者混為一談, 或者認為秦始皇
導致語言統一, 根本不合乎史實.

第三, 美國, 加拿大, 澳洲和英國官方語言都是英語, 而英語也是大部
份人的母語. 而且不論書寫上和言談上都能互通, 能夠成就「方言」的
定義, 但這也沒有導致他們必然地成為同一民族或同一國家. 這也是客
觀的歷史和現狀.

第四, 白話文本身是一種矛盾, 觀點狹窄產物. 所謂白話文就是我手寫
我口, 但本來漢族之間大家的白話文法就不共通的, 我們香港人大部份
都是「我手寫我口」的忠實實行者. 結果我們寫的被當成外星文而不是
白話文, 反而「白話文」對我們來說是「書面語」, 根本就和文言文一
樣, 絕對不是我手寫我口. 一種「白話文」去到另一個地方就不再是白
話文, 就像你的母語去到別的地方就變成了「外語」, 不宜混亂.

第五, 並不是使用漢字詞就一定是漢語. 粵語, 吳語等都是引入大量漢
語詞語的語言, 也使用漢字. 但日文和韓文也是, 日語的漢字詞讀音不
少都跟吳語, 閩語或者粵語有相近之處, 這樣定義的話日語可說是「漢
語方言」. 但這只是證明了這種方言論的混亂和不合理.

第六, 香港的粵語不少都無法單純用漢字書寫, 結果很多都用英文拼音
代替, 但更進一步我們是創立了「粵語漢字」, 在漢字上擴充以前沒有
的新字, 也是港澳政府官方認可的字集. 即使是使用簡體的粵語使用者
也會使用那些字, 證明那些字在漢字不能寫出來不等於不能在漢字上加
以補充, 漢字原本是一個可向多向發展的系統. 而且並非只有「中國人
」可以用的, 這是東亞的共同文化遺產.

韓國, 日本, 香港都各自增加了自己的漢字, 江蘇話也可以這樣做, 你
可以選擇不做而索性把國語當成自己的母語. 但你不能迫使別人也這樣
做.

漢字是可以擴充的, 漢字有如拉丁字母一樣是一個文化根源, 就像歐洲
的文字都是從拉丁文發展出來, 拉丁文的多元發展產生了歐洲文化的多
性, 漢文化的多元發展也可以有這效果. 文化因為大家生存的地域環
境不同, 本來就會自然變得多樣化, 為人類提供更多不同的價值觀和想
法, 使人類能夠進步和解決多樣化的問題.


因政治目的, 以行政手段去製造文化統一, 往往使社會觀念單調, 面對
事情時欠缺彈性, 社會也變得欠缺改變和進步的動力.


而且既然是討論文字, 到最後卻扯上身份認同甚至政治立場, 便是我說
的學政不分的一例. 將大家共同的文化遺產竊為己有, 並據此作為政治
理據去發司號令. (別人說我是中國 -> 所以我是中國 -> 所以中文是
我的 -> 你說中文 -> 你就是我的人 -> 所以你要聽我話)

這種有深厚利益導向的邏輯推演只會令問題討論變得含糊而且膚淺, 也
無法探究到事情的真象. 這是我們應該避免的.

如果重視中國的, 方向也不僅一個, 為何不能將藏語粵語等, 都跟國語
一樣被認定為「官方語言」之一? 為何不能承認文化和政治可以分離?
對我而言, 面不面對現實, 事在人為.

Rank: 2


40
6#
發表於 14-7-17 13:10 |只看該作者
http://www.ptt.cc/man/CrossStrait/D7FC/D324/D6B5/M.1262089946.A.4F0.html

作者: chenglap (無想流流星拳) 看板: CrossStrait
標題: Re: 廣州話不會成拉丁語翻版
時間: Mon Sep 29 10:37:15 2008

※ 引述《ytpicnic (虹)》之銘言:
: 卻不可以變成一種文化上的封閉與排斥
: 你說﹐香港允許不同的語言存在
: 但香港的大學大多是用英語教學
: 不存在交流的困境。
: 當然你也可以說﹐這是市場決定的
: 但是香港同樣也存在龐大的廣東市場
: 為何香港的大學﹐不是粵語教學為主呢
: 這樣不是更能保存母語文化﹐不是麼﹖

你的意向相反了, 你可以在大學用國語, 英語教學, 我也是
沒有意見的.

但你在小學, 中學用國語教所有的科目, 那你就是我所反對
的事情.

你倒轉了基礎教育和專上教育的影響, 基礎教育建立的是個
人的品性和認同, 專上教育教育的是知識, 你可以在專上教
育用任何語言. 你不會影響到那人的認同, 但你在小學動手
, 你就破壞了認同.


作為教師, 我很清楚人的價值觀從小學定型, 中學是試煉,
大學是確定, 我要的是中小學, 老實說, 甚至是, 小學和幼
稚園已可.

你們懂得「說國語從娃娃抓起」, 根本, 顧左右而言他之餘
, 你們心知肚明這件事, 把大學語言混為一談, 根本就在轉
移視線, 說粵語也是從娃娃抓起的. 當你把國語當成第一教
育語言時, 受這種教育的人認同感會漸漸變弱. 每過下一代
就越來越少人認同粵語, 甚至把國語視為更高等.


中國不怕鯨吞只怕蠶蝕, 粵語不也一樣.

說官方教育, 在中國根本就不容許也不承認非官方教育. 一
整個是邏輯陷阱,

A. 粵語教育不能在官方教育出現
B. 中國不承認非官方教育
C. 粵語能在非官方教育出現
D. 不被承認的教育就欠缺資源
E. 欠缺資源的教育會衰落

A+C = 粵語只能在非官方教育出現 = F
B+F = 中國不被承認粵語教育 = G
D+G = 粵語教育欠缺資源 = H
H+E = 粵語教育會衰落

當有人說我是感性地看, 感性只是動機, 但理性是邏輯, 我
卻是把邏輯看得很清楚的. 你「只是」反對的東西, 最終就
是導致這邏輯結果.

開宗明義, 說方便溝通, 該鼓勵學外語, 這根本就不是在排
斥母語教育的理由.

統一語言你也只能統一你自己國家的, 秦始皇的世界只有中
國, 我們的世界卻有六十億人, 你再怎樣統一都不會世界通
行. 而且, 秦始皇也只是書同文, 言同語比那個吃仙丹吃到
早逝的傻瓜的行為更暴烈.

也就是說, 兩個基底理由都站不住腳. 你們既要將國語比成
英語, 拉丁文這些外語, 那請遵守外語的規則: 那是第二語
言, 不是第一語言.


: : 就只是你主觀認為. 只要投你喜歡的票的人就了不起.

--

基於飲水思源的理念, 還是該打的廣告,
hkday.net --- 碩果僅存還願意和其他地區轉信的香港 BB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Rank: 2


40
7#
發表於 14-7-17 13:14 |只看該作者
http://www.ptt.cc/man/CrossStrait/D7FC/D324/D6B5/M.1262089946.A.D9E.html

作者: chenglap (無想流流星拳) 看板: CrossStrait
標題: Re: 廣州話不會成拉丁語翻版
時間: Mon Sep 29 01:06:58 2008

※ 引述《flamesky (豬也會跑哦)》之銘言:
: ※ 引述《chenglap (無想流流星拳)》之銘言:
: : 經過了誰的投票, 是我們全部粵語使用者的投票?
: : 要不你說, 國民政府是中國人建立的政府, 中國人的國語是由中國
: : 人投票決定好了.
: : 而且當國民政府禁止播粵語片的時候, 孫中山早就死了, 孫中山自
: : 己說國語, 卻沒有要過我們放棄粵語教育, 也不會不准我們播粵語
: : 片. 那是後來的主使者的意向, 騎劫孫中山.
: : 如果你給予的兩個場景, 就是人多時我們不說粵語, 人少時我們也
: : 不說粵語, 我不認為這有任何合理性.
: 不難理解,對于我來說,我只要吧你的國語和粵語換成英語和漢語就
: 知道你的心情,所以說不能說完全,我基本可以理解你的心情
: 在你看來,最好的語言模式莫過于歐盟的那種結構
: 其實,你本質對粵語或廣州的認同要大于對中國的認同對吧
: 這就是症結所在,不知你心底裡有否把自己當成中國人
: 而對于我來說,江蘇人這個概念在我心中已經很淡薄了,
: 漢人的概念稍強,但是同樣的,對其他民族同學在一起時也沒覺得
: 各自是不同民族的,對于國家內部各種民族主義,我是很反感的。

如果你迫我非要從粵人和中國人的身份當中, 兩者取一的話, 我
是粵人, 廣東人. 我很慶幸我還保存著這樣的認同, 而現在的政
策, 就是會在未來消滅我子孫對廣東人的認同.

我自己有一半是上海人, 一半是廣東人, 我對於我外祖輩的語言
完全無法理解, 他們臨終時想表達給我聽的東西, 我完全沒有聽
懂. 我並沒有多少親人, 我卻聽不懂他們的話. 因為我接受的是
粵的教育, 我接受的是粵的文化, 我已和我的上海血統幾乎完全
隔絕了.

我曾經大力支持普通話和語體文, 抗拒粵語寫作, 如你所見, 我
是很努力的去學習傳統的中文, 我曾經認為, 不說國語, 不用語
體文, 如何跟其他中國人溝通? 我的文章是這個歷史的烙印. 即
使我的國語從來都沒有說好, 但我也是努力去學去說.

但我隨著成長和經歷, 我越來越質疑這想法, 當我去過大陸工作
之後, 我決定把過去的想法否定.


我曾經大力支持普通話和語體文, 抗拒粵語寫作, 如你所見, 我
是很努力的去學習傳統的中文, 我曾經認為, 不說國語, 不用語
體文, 如何跟其他中國人溝通? 我的文章是這個歷史的烙印. 即
使我的國語從來都沒有說好, 但我也是努力去學去說.

但我隨著成長和經歷, 我越來越質疑這想法, 當我去過大陸工作
之後, 我決定把過去的想法否定.


我看到了很可怕的事情, 聽到了很可怕的悲劇, 看到了自尊的消
失, 毀滅, 到最後變成了服從.
後來, 我當教師, 我看到很多新
移民的學生, 雖然是廣東人, 但卻有字讀不出粵語讀音來. 有些
廣州的朋友, 跟我說廣州在文化上變成二線城市的問題.

最悲痛的事情, 是一代比一代人更不在意粵文化的消失, 因為受
著國語教育, 所以他們越來越麻木.


我不能和我的外祖母溝通, 是因為我們是難民, 今天我們活在自
己的故鄉, 將來要重覆難民的遭遇嗎? 你沒有飄泊流離過, 你可
能不明白歸屬感對我們來說有多麼的寶貴.

我曾祖母自少便給我說省城的事情, 我們有感情在, 而省城的人
說, 他們開始感到危機了, 他們需要幫助. 我們香港人要無動於
衷嗎? 也許你說他們杞人憂天, 也許你說他們只是少數. 可是南
寧的粵語消亡是事實, 在歐洲, 我們也可以看到愛爾蘭語, 諾曼
第語的消亡.

就算只是少數也好, 如果我無動於衷, 我就對不起我生於這時代
, 毫無疑問, 粵語能夠存在下去. 但範圍可能會萎縮, 我們的後
代也會有人在爭取粵語的生存空間, 如果我今天甚麼也不做, 未
來的後繼者會比我做得更辛苦.

我們有一億人, 我們有強大的文化, 我們有兩個以粵語為官方語
言的政府, 我們有地球上無數的唐人街在支持. 我們今天有的是
本錢, 沒有的是自覺和勇氣, 廣州有人表達出他們的覺醒和勇氣
了, 唇亡齒寒, 我們能不幫他們嗎?

我知道也有很多廣東人覺得文化統一是好事, 或者他們覺得粵語
不會萎縮的, 但, 這些人知道愛爾蘭語怎樣被消滅的事情嗎? 他
們知道諾曼第語怎樣被消滅嗎?
他們不知道這些歷史, 所以他們
沒有這樣的危機感.


我是讀過歷史的人, 如果讀歷史而不能記取教訓, 那我愧對自己
讀過的歷史.

而且, 中國, 需要的是甚麼人? 如果我們廣東人沒有了自豪和傲
氣, 變成只懂得隨權擺佈, 面對自己的文化被消滅, 也是沒有憂
患, 無動於衷. 你覺得這些人, 能夠維護中國文化嗎? 我們今天
既然能向國語投降, 某一天我們也會向別的語言投降, 因為我們
已經沒有了節氣.

我們廣東人會出革命家, 積極的向外移民, 拓展出一個又一個的
唐人街, 在甲午海戰中, 鄧世昌視死如歸, 是因為我們嶺南的精
神, 粵人的靈魂.

有多少人忘掉它, 請便, 有多少人否定它, 請便, 有多少人說我
只是以自己代表廣東人, 請便. 因為無論你們說些甚麼, 我絕不
會忘掉我從各位長輩身上和言語中學到的精神和回憶. 他們告訴
我, 他們怎樣自豪地保存這獨特的文化.

你也許沒繼承這類東西, 也許你聽了也不想傳誦下去, 但我聽下
了, 我感到我有把這一切流傳下去, 開枝散葉的義務. 我不要再
出現我的後代聽不懂的祖父輩說話, 看不懂祖父輩文字的悲劇,
只有這樣, 我才有信心言之鑿鑿地說, 這是一個偉大的國家. 這
是屬於我們的國家.

英文當初也不過是繆繆幾百萬人的小眾語言, 當時的歐洲共通語
言是法語, 連英國皇室用的都是法語, 排斥英文. 但最後, 法語
卻慢慢的衰落, 英文反而成為了現在世界流通的語言.

你可能不在意你的根, 但這是我的根.

就算要當拿著石頭獨抗巨人的大衛, 就算我身邊沒有一個戰友,
我的意志也絕不會動搖, 如果你不明白, 我也絕不強求. 我不會
孤獨, 在我睡著時, 總是在夢裡出現逝去的人, 好好教誨還是很
年輕, 不成熟的我.

他們還是活在我的心裡, 如果我背棄了他們, 我就是殺了他們靈
魂中遺留在我心裡的部份.

你反感地方主義, 背後是怎樣的推力?

這是我的生命, 意志和正義, 我的根和感情, 也是我和我的前輩
們活著的證明. 為了這些, 我可以永不言倦, 絕不退縮, 這就是
文化的力量, 文化就是心的力量.


: 受港台影響甚深了,已經不是很容易分清楚了

--

基於飲水思源的理念, 還是該打的廣告,
hkday.net --- 碩果僅存還願意和其他地區轉信的香港 BB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Rank: 2


40
8#
發表於 14-7-17 13:38 |只看該作者
https://archive.is/20131014/http://hk.myblog.yahoo.com/tomchiukc/article?mid=179

原文作者: chenglap

很多國語寫作者,實在是太過信任「我手寫我口」,而將自身的說話習慣都帶到文章去,其實根本已偏離書面語。詞匯也變得偏狹,說一個人,只懂用「沒水平」。也就是說,只是將原本豐富的中文,京片子的專利而已。

作為熟練的粵語使用者,及不太懂普通話,我寫的書面語,跟他們比毫不遜色,書面語是一種另外的學問,對於大部份母語不是普通話的人而言,根本就是要先學好書面語才能夠說好普通話。否則會有人用普通話說「我去先」之類的用法。

認為學普通話就能寫好書面語,完全是倒果為因。那不僅破壞方言,也是將中文變得貧乏,也許日後貧乏的中文,就更輕易可以被證明是一種低效能的語言吧?如果單單講求方便和多人用,中文哪裡都比不上具有國際普羅性的英語,而偏偏現在的中文,發展卻是偏向這點。

即使主張的人自己不承認,他們是在架空中文的價值是事實,他們總以為有一天中國會強到全世界都用中文,然後代替英文。但誰都看得出這不會,如果中文的文化根變淺的話,當成一種科學性和技術性的語言,那就遠不如英文。

政府自己的要員也是英文出身的,論價值觀,他們也該是了解這重要性,如果他們贊成那種論調,那根本就是出賣了香港的未來。

而且倒轉,如果中國抱持這種態度,根本就只是扼殺了這民族的多樣性,變得歸一化。大家都用同樣的語言,同樣的價值觀,這樣的民族會有未來嗎?這國家連提供給本來已有這麼大量的這些人足夠的就業和發展機會都沒有,為了擴充帝國,就要更多的人加入?那加入了有甚麼用和特長?是那些中央所說的「香港人有更闊的國際觀」的廢話嗎?既然如此那就應該承認,香港人在國際觀的觀點更優勝,不要在教育上用一些狹窄,非國際的觀點去實行,一群教育失敗,反而將重點放在價值觀灌輸和文字鬥爭的白痴文人,加上一堆完全搞到要在外國留學的海歸派組成的政府哪裡懂得搞教育?

Rank: 2


40
9#
發表於 14-7-17 13:41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ahker 於 14-7-17 13:42 編輯

http://www.ptt.cc/bbs/historia/M.1231645256.A.F7F.html

推 chenglap:我的看法不同, 我認為英語有助保存某些弱勢語言.          01/11 11:52
→ chenglap:英語作為共通語本身使某些母語不被鄰近強勢語言吞食.      01/11 12:01
推 PrinceBamboo:受惠最大的是生在以英語為母語國家的人啊~            01/11 13:11
推 kenco:chenglap 的看法很棒阿....前提是強鄰和落勢都是母語非英語   01/11 14:13
→ rainmaker2:我讚成全世界的語言都消失, 全地球說同一種語言         01/11 17:03
→ rainmaker2:至於那是什麼語言只要是拼音就可以(中文不是所以不行)   01/11 17:06
→ YouthSouth:不知道樓上贊成這樣的原因是什麼 ?  方便溝通 ?         01/11 17:46
推 nakadachi:在討論之前  請先把語言和文字分開  可以嗎              01/11 17:53
→ rainmaker2:YS大 方便溝通已經是一個很大的好處吧 這可以減低社會   01/11 18:13
→ rainmaker2:需要提供多種文字說明而產生的費用                     01/11 18:16
→ rainmaker2:歐盟現在有二十三種官方語言,只是把不同語言的文件互譯  01/11 18:21
推 YouthSouth:rainmaker2發文說明比較好  你推文快超過三行了         01/11 18:23
→ rainmaker2:所花的費用已經是以億歐元計的天文數字                 01/11 18:23
→ XXZDX:天啊樓上你真的這樣想?全球化太悲哀了…                    01/11 20:04
→ chupan:r大的看法只能是經濟上的考量吧,語言難以被如此輕易地化約  01/11 20:40
推 chupan:我也很喜歡c大獨樹一格的思維,可惜有點理想化了            01/11 20:43
推 chenglap:共通語是「工具」, 母語是「文化」, 兩者各取其一.        01/11 22:10
→ chenglap:工具保障的是溝通, 文化保障的是多元性.                  01/11 22:11
→ rainmaker2:不過多元性很貴就是了                                 01/11 22:20
推 YouthSouth:議會制也很貴  獨裁好了..這東西不能用成本來考量的啊   01/11 22:23
推 penheart:想請教 可以用韋伯的價值理性與工具理性來看這討論嗎      01/11 22:26
→ chenglap:多元性本身就在創造利益價值, 壓制文化多元反而成本重吧.  01/11 22:27
→ chenglap:語言的劃一是需要成本維持, 不然語言會自然的分支.        01/11 22:29
→ chenglap:本來很多語言都是同源, 隨著隔絕而分流成多種不同語言.    01/11 22:31
→ rainmaker2:和古代相比,現代不同地方之間的交流比以住多很多        01/11 22:37
→ rainmaker2:交流會令人們傾向使用多數人能夠溝通的語言             01/11 22:45
→ rainmaker2:而使用人數過低的語言在乏人學習的情況下就會消亡       01/11 22:47
推 chenglap:我覺得上述的說法跟認為人類語言應該統一是沒有關係的.    01/11 23:14
→ chenglap:語言會消亡, 跟讚成消滅語言把語言統一是兩回事.          01/11 23:18

Rank: 2


40
10#
發表於 14-7-17 13:44 |只看該作者
http://www.ptt.cc/bbs/historia/M.1231686785.A.CC6.html

作者: chenglap (無想流流星拳) 看板: historia
標題: Re: 英語變成世界語是在什麼時候?
時間: Sun Jan 11 23:13:03 2009

※ 引述《Adlay ()》之銘言:
: ※ 引述《chrischiu (mini)》之銘言:
:     中文譯本名為《英語帝國》....
:     當然,英文還沒有真正的成為世界語言,只是正在朝這個方向邁進,
:     而且比其他具有類似資格的語言(法文、西班牙文和中文等)跑得更前面,
:     在世界上大部分的角落,除了英語系國家外,很多時候英文是無用的,
:     在台北街頭待上一天,數數看到底有多少台灣人用英語溝通就可以知道....
:     就如Crystal在書中提醒的,
:     英文越是興盛,伴隨的是更多弱勢的文化和語言的消失,
:     為了追求與外國人溝通,放棄了自我特色,這不一定全然是好的.....

其實說到語言多樣性的問題, 我想我還是發文寫一寫最近讀書
所得.

最近我在看的殺人凶器是 Jacques Barzun 的「從黎明到衰頹
」, 本身的主題是西方文化生活. 不論是裡面的導論, 還是閱
後的感想, 都展現出某個結論傾向, 那就是, 西方之所以興盛
, 並不是源於一個強大統一的主導意識所帶導. 相反, 是機緣
巧合之下他們脫離了某個強大的主導意識.


書的第一章的標題是「西方的分裂」, 說的正是西方文化生活
光榮期的伊始, 因為印刷術產生了資訊的急速流通, 而這種流
通把西方的思想從一神教強力的統制底下. 引致了分裂, 產生
了宗教革命和宗教戰爭.

從宗教的角度看, 歐洲是弱化了, 過去被一神教所統合的歐洲
, 自此不再統合. 新教和舊教, 教徒之間是相互戰爭的對象,
結束了基督教一千年統合歐洲的歷史.


歐洲曾經有統合的語言. 那就是拉丁語, 羅馬帝國的擴張, 從
拉丁語成為了歐洲的共通語, 拉丁語亦成為了後來大部份歐洲
國家的官方語言. 然而, 在九世紀左右, 隨著時間久了, 拉丁
語漸漸分裂成各種「方言」也就是「拉丁語系語言」. 南歐的
語言不少都是拉丁語系演化出來的.

即使如此, 拉丁語還是保存其共通語言一段頗長的時間, 而各
國的方言也被視為次等的, 粗俗的語言. 然則, 這一段統合的
時間, 歐洲是否一個強盛的年代? 相反, 這一個統合的年代,
卻是歐洲所謂的黑暗時期.
(先不論黑暗時期是否真的黑暗)

即使英語也很受拉丁語影響.

後來宗教戰爭導致的分裂, 間接引致的是本地語言的興起, 各
地開始正面認同其地域性的不同, 而不再單以「基督徒與異教
徒」的心態去區分自己, 使本土語言被提升了地位, 也使各地
語言文學興起.


由一個傾向相同的一神教文化, 去到日後多種不同文化的興起
, 是歐洲文化史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在此之後並不是沒有國際
語言, 之後西班牙, 法語都曾經越過他們的國界, 但不曾再像
拉丁語那麼強勢. 擁有眾多語言, 分裂的歐洲, 開始了他們文
化史的黃金時期, 歐洲沒有了強力的統合, 各國的人口和東亞
(即使是日本) 比較都不算大國,
文化, 知識和技術, 制度都
急速的成長替換. 最後進入了殖民時代和工業革命.


東方人常覺得歐洲領先的只是懂得先向外殖民或者先發展工業
, 可是宗教改革和文藝復興才是歐洲興起的開始, 而宗教改革
和文藝復興, 都是對已經統合的語言文化的一種對抗.


宗教改革之前的歐洲, 是能夠發動十字軍, 一把遲鈍的基督教
巨鎚, 宗教改革之後的歐洲再也不能發動十字軍,
卻變成多把
靈活尖刀, 向著不同的方向發展, 時而衝突, 然後得到更多,
變得更多元化.
最終證明的是, 基督教不僅沒有因為這樣而變
得衰弱, 反而變成了世界一種強勢的宗教.

相對而言, 世界其他較為統合的國家和地區, 卻消卻了活力,
發展和社會變革相當的緩慢, 甚至越見閉塞僵化.
集合起來的
力量反而變得痴肥, 越見衰弱.


站在拜占庭陷落的時代看, 被攻陷君士坦丁堡, 入侵巴爾幹的
基督教陣營, 看來敗象已臨. 日後更面臨內部的分裂, 如果站
在當時的角度看, 其力量應該繼續衰退下去.

雖然說, 如果把這跟多元性拉上必然的關係, 那是犯了輕率的
謬誤, 但我想不應該把多元性當成一種純粹的道德或者興趣,
我相信多元性本身就是一種自然狀態, 而且這種自然狀態和人
類發展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有或多或少的相關性. 不同的文化
產生不同的想法, 能夠解決不同的問題.
也許是歐洲誤打誤撞
的碰到了真理也說不定, 我想不該這樣否定多元化.

--

基於飲水思源的理念, 還是該打的廣告,
hkday.net --- 碩果僅存還願意和其他地區轉信的香港 BB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推 Geigemachen:推多元性與強大的那段,猛然提醒了我                   01/12 01:23
推 madaniel:從黎明到衰頹..這本中譯本992頁的磚頭書..當初我也嗑了    01/12 01:52
→ madaniel:很久才嗑完..不過內容很有趣..推薦!                      01/12 01:53
推 Nanagami:推                                                     01/12 03:37
推 qilai:文藝復興宗教改革 和對外殖民應該沒有因果關係......         01/12 09:10
→ chenglap:難說. 至少很多人外遷跟追求宗教自由有關係.              01/12 10:33
推 qilai:西班牙葡萄牙這兩個最早的殖民國家可是反宗教改革的先驅呢    01/12 11:26
→ qilai:文藝復興中心的幾個義大利城市也都沒有進行海外殖民          01/12 11:28
推 Geigemachen:清教徒與英國國教之爭使清教徒移民到美國              01/12 11:29
→ chenglap:像海外華人的增加也和太平天國有關.                      01/12 11:32
推 qilai:我知道,但我覺得這不是根本的原因.中世紀的西方其實已經很多  01/12 11:32
推 Geigemachen:美國獨立也是由跟英國國教有仇的長老會努力推動的      01/12 11:33
→ qilai:元了,沒有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一樣會有大航海時代             01/12 11:33
→ chenglap:其實是多元促進了文藝復興的爆發, 這點我倒接受.          01/12 11:42
→ chenglap:大航海是難說的, 像明朝這樣反高潮也有可能發生.          01/12 11:44


2977
11#
發表於 14-7-18 01:28 |只看該作者

回覆:ahker 的帖子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