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學位短缺爭崩頭 內地升學實無奈
發新帖
查看: 975|回覆: 2
go

學位短缺爭崩頭 內地升學實無奈 [複製鏈接]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9019
1#
發表於 14-3-16 13:3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學位短缺爭崩頭 內地升學實無奈

中學文憑試上周拉開序幕,數萬考生既為考試緊張,更為出路發愁。鑑於大學學位嚴重短缺,一位難求,大部分未能本地升學的考生如果不想變成雙失青年,只能考慮到外地升學,心情徬徨可想而知。

本地大學升學率一直偏低,早就備受詬病。以去年文憑試為例,共有八萬多考生應試,其中兩萬多人達到大學最低入學標準,但因資助學位只有一萬兩千個,致使逾萬名合資格考生不得其門而入。今年文憑試競爭之激烈,恐怕不亞於往年。人們實在難以想像,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在知識經濟的年代,港府高等教育理念仍停留在上個世紀,升學率大大落後於發達國家也罷了,甚至比第三世界國家和地區都不如。

對於考不上本地大學的大部分考生而言,他們只有三個選擇,一是提前投身社會,二是修讀認受性成疑的副學位課程,三是到歐美、內地或台灣升學。內地高校前年對本港文憑試考生實行免試入學政策,今年已增至全國十四個省市的七十五間院校,理論上只要達到本港最低入學門檻,就可以到內地免試升學。早前有調查發現,分別有百分之十八及百分之二十五的文憑試考生考慮到內地及台灣升學。可以見到,報讀內地大學的學生一年比一年增加,今年至昨日為止,已有二千四百多人於網上預約申請,預料最終報名人數會超過去年的三千一百人,可見港生到內地升學已逐漸成為趨勢。

事實上,隨着中港兩地日漸融合,經濟密不可分,香港年輕人到內地升學不失為一條出路。不過,無法否認的是,由於中港兩地文化差異,教育制度不同,加上未來就業的考慮,本地學生當然還是希望留在本港升學,其次是到歐美留學,申請到內地升學只是後備方案,學費便宜是最大的吸引力。

回歸以來,教育政策朝令夕改,令人無所適從,尤其是港府對大學教育承擔不足,造成升學率長期偏低,引起怨聲載道。目前,歐美地區的公共教育開支佔生產總值的比例都在百分之六以上,即使被批評教育投入不足的內地亦已提升到百分之四以上,反觀本港教育開支才佔GDP約三個百分點,處於全球最低之列。更不堪的是,新年度財政預算案對教育投入不增反減,僅有七百五十四億元,較上一年度少十五億元,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例由去年的百分之三點五降至百分之三點四,這也是十七年來最低水平,難怪教育界批評港府在教育上沒有前瞻,缺少承擔。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以未來可能出現「結構性財赤」為藉口,財政預算案不僅「減甜」,而且減少對教育的投資,令人莫名其妙。如果說減甜只是一時痛苦,而減少教育開支卻足以影響香港的未來。港府「重財」不「重才」,本港大學在國際排行榜上一年不如一年,經濟轉型一事無成,國際競爭力每況愈下,何足為奇。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40316/00186_001.html

點評

Amom1972  根本就是學位氾濫,何來短缺  發表於 14-3-16 19:35
   0    0    0    0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7Rank: 7Rank: 7


11320
2#
發表於 14-3-16 14:46 |只看該作者

回覆:ANChan59 的帖子

2400學子報讀內地免試高校

2014-03-16



        (星島日報報道)七十五所來港免試招生的
內地高等院校,本周四截止報名,中國教育留學交流(香港)中心董事長李勝利透露,至昨早已逾二千四百人網上報名。此外,免試招生昨早進行首日現場確認的程序,有家長形容本港升學競爭情況「恐佈」,寧願女兒北上升學,發掘另一出路。
        

        距離內地高等院校免試招生截止報名尚餘四天,中國教育留學交流(香港)中心董事長李勝利昨指出,國家教育部在教育上大力投放資源,院校能穩定發展,加強港生及家長北上升學的信心。「正計畫安排首兩屆獲免試取錄的港生返港,向家長及學生講解內地升學的情況。」
        


        免試招生昨早起至本月三十一日進行現場確認申請程序,截至昨早已約二千四百七十名學生網上報名,他們須在期間提交相關證件副本及繳交報名費。南區傳統英中的應屆文憑試考生鄭同學心儀上海復旦大學的心理學,「去年有學姊獲該校免試取錄,指學習環境不俗。」其媽媽鄭太坦言,本港升學競爭「恐怖」,「學額少,中文不用背書,難以摘優,擔心女兒失手。」
        
 
       同於屯門區中學就讀的林同學、梅同學及程同學均在內地出生,早年來港升讀小學,均希望畢業後返回內地發展。程同學報讀了中山大學的考古學,指本港未有院校開辦相類學科,「最近似只是人類學,但我想了解古董收藏。」報讀了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學的梅同學則指,成績中游,難以在港修讀法律,惟父母希望她留港升學,相當掙扎。
        
        



Rank: 4


829
3#
發表於 14-3-18 21:08 |只看該作者
對於考不上本地大學的大部分考生而言,他們只有三個選擇,一是提前投身社會,二是修讀認受性成疑的副學位課程,三是到歐美、內地或台灣升學???
仲有可以自修,充實自己再挑戰DSE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