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國際學校 學費高昂 須考慮經濟能力
發新帖
查看: 1254|回覆: 2
go

學費高昂 須考慮經濟能力 [複製鏈接]

Rank: 5Rank: 5


2335
1#
發表於 05-11-18 07:24 |只看該作者

學費高昂 須考慮經濟能力



  【明報專訊】維多利亞教育機構總校長孔美琪指出,國際學校對本地學校的衝擊,主要始於1997年。當時政府推動母語教學,全港僅114間中學獲准以英語授課﹔同時,不少移居香港的外籍人士離開,令國際學校多出學位,讓擔心孩子未來的家長,多了一個選擇。

她認為家長送子女入讀國際學校,有幾個主要原因﹕

● 覺得英語水平高,等同成功第一步。

● 嚮往國際學校課程的自由模式。

● 社交圈子裏的朋友,大多送子女到這類學校。

家長選擇國際學校前,孔美琪建議先考慮以下各點﹕

1、經濟負擔

國際學校主要為私立學校,收費較高,家長要考慮支付12年學費及升讀海外大學的學費。一旦入讀了,到孩子8、9歲就難以轉回本地主流學校就讀,反而本地學校轉入國際學校比較容易。

2、中文水平

除了小部分國際學校標榜雙語教學外,大部分均以英文為第一語言。即使聘請教師私人補習中文,始終不及在校內教授的水平。中國人不懂中文,將來在工作各方面始終較吃虧。

3、價值觀

學校灌輸的價值觀,是他們國家的標準與模式。父母能否接受這些比較開放、另類、自由的思想﹖

4、生活圈子

國際學校收費高昂,一般學生為高收入家庭的孩子,這會否令子女的接觸面,只局限於一個階層﹖不懂得與其他階層的人相處﹖

5、未來升學

將來想小朋友到哪裏讀書﹖是香港還是外國的大學﹖

家長之間比較也有壓力

國際學校一般較少正式的測驗考試,少了名次,提供較大發展空間,看進步重於成果,令孩子與家長也少了壓力,少了標籤。不過,孔美琪說﹕「有時壓力未必來自教師,而是家長之間的比較。」曾有家長抵受不了壓力,常覺其實沒問題的女兒有很大問題,孔美琪就勸她別去參加其他家長的「早餐例會」。

孔美琪提醒家長,若只要求國際化課程,其實可留意積極變革的本地學校。她說﹕「近年香港除了官立與津貼學校外,還出現了很多直資與私立學校,採用國際課程模式。孩子很活潑、追求知識與多元發展,父母要求小班教學,其實本地學校也做得到,主要看你選擇哪一類學校。」

自由活躍非人人適合

本身也是一名母親的孔美琪,亦曾為女兒入讀本地還是國際學校而苦惱。其長女Jessica在1997年升讀小學,獲3間國際學校取錄,最後選定一間有朋友任教的,並且是女兒曾上暑期班、適應過環境的學校,可是開學不過兩星期,Jessica就要返回原校小學就讀,因為慣讀女校的她,不適應太活躍、不太多規則的國際學校生活。如今回想,孔美琪覺得決定明智,因為女兒現在的中文水平很好,而且有中國人的價值觀,即使現就讀中三的她已往美國升學,還會寫有板有眼、很有感情的中文詩,為父母賀壽。


Rank: 3Rank: 3


181
2#
發表於 05-11-18 10:40 |只看該作者

Re: 學費高昂 須考慮經濟能力

國際學校主要...。一旦入讀了,到孩子8、9歲就難以轉回本地主流學校就讀,反而本地學校轉入國際學校比較容易。


Is it really true that it is easier to transfer from a local primary to an international primary?  I always heard that spaces in international schools are very limited, especially for those more affordable ones.

Rank: 3Rank: 3


372
3#
發表於 05-11-18 22:03 |只看該作者

Re: 學費高昂 須考慮經濟能力

easier to transfer
or
easier to adapt

the prerequisite is a school willing to offer a place for the kid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