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312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9-12
- 國民生產力
- 3639
- 附加生產力
- 46057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7-11-25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7808
- 主題
- 12607
- 精華
- 0
- 積分
- 77504
- UID
- 168291
   
|
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將《國歌法》列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特區政府正展開本地立法工作。雖然坊間焦點放在是否設立追溯期,但教育界關注本地立法的條例,是否明文強制學校在正規課程加入國歌教育,近日也引起教育團體關注。有教育局友好向程尚達指出,明文列明確有一定爭議性,但實際對學校似乎分別不大。
內地《國歌法》已於十月一日起全國施行,當中第十一條列明「國歌納入中小學教育」,指中小學「應當將國歌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包括組織學生學唱國歌、教育學生了解國歌的歷史和精神內涵、遵守國歌奏唱禮儀。相關條文應否一併寫入本港法例,最近引起教育界討論,有意見認為立法明文要求課程教授特定內容,未必適合本港情況,況且內地《國旗法》規定全日制中小學每日升掛國旗,每周舉行升旗禮一次,相關條文亦無列入本港法例,故應留有彈性。
有教育局友好同程尚達傾開,認同《國歌法》本地立法確是引起關注,但坦言立法與否對學校實際分別不大,「學校一直有教國歌,法例寫進去都是這樣教,不寫進去都會一樣教,不會使課程內容有所增加。」友好形容,是否立法規範中小學教育國歌的討論,似乎側重於理論層次,但最重要是立法既能貫徹國家把《國歌法》在港實施的要求,又能適合本港情況。
其實,中小學學科課程已有國歌內容,比如今年修訂的小學常識科課程指引,包括國旗、國徽及國歌等國家象徵,列入初小「我的祖國」學習內容;當局亦要求學校在畢業禮、運動會等場合奏唱國歌及舉行升旗儀式。程尚達問過教師友好,他坦言中小學教導學生唱國歌、了解國歌背景,本身爭議性不大,「始終學校通過不同科目講授國歌,爭議只是《國歌法》本地立法,會否開了法律規範課程的先例,多於強制學校教唱國歌。」
即使球場有「噓國歌」風波,但友好指學生在校內不尊重國歌及升旗禮,以往聞所未聞,「最重要是學校要教導學生,國歌與國旗一樣是國家象徵,必須莊嚴尊重。」雖然《國歌法》本地立法對學校的影響不大,但涉國家觀念的教育議題,難免面對政治化的衝擊,教育局如何「拆彈」,相信備受關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