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Doray 於 17-5-10 12:52 編輯
論盡教育﹕香港華仁轉直資的委曲
【明報專訊】王師奶早就講過傳統名校轉直資,壓力來自津校與直資收生不公平,也許還有其他因素,主要是收生限制太多,影響大學入學率,長此下去,會失去家長信任。連堅持了這麼久的名校如香港華仁(港華)也動搖了,政府不應瞌埋雙眼,任由這些辦學的有心人自生自滅。
有直屬小學的資助中學面臨壓力,因要預留一定學額給其直屬小學,可能當中部分小學生的英語未達水平,因而拖低中學程度。香港華仁書院蘇英麟校長坦白承認,直屬小學番禺會所華仁小學英語程度不足,長遠來說有拖垮英中落車危機。照理港華是名牌,收生不成問題,可是資助學校受制於只能收區內學生,又再受制於要讓直資先放榜,再加上區內小學生人數減少,層層限制下,廟多和尚少,轉直資是唯一生路。據王師奶所知,東區好多原本頗有名氣的中學已在吊鹽水階段。港華轉直資難關重重,外在原因是教育局拒絕聖保祿中學和聖士提反女子中學在前,若批准港華在後,好難自圓其說;內在原因是家長和舊生,大部分人以為學校已不再為普羅階層服務,轉向侍奉富貴人家。再進一步,有人以為學校已不再「有教無類」。
誤解「有教無類」 拖垮教育
提起「有教無類」這理想,好多人都誤解,亦正是拖垮香港教育重要原因,將IQ爆棚和IQ零蛋編埋一班就叫有教無類?香港一團糟的融合教育就叫有教無類?將李家大少的千金和執紙皮婆婆的孫女共讀一校就叫有教無類?
王師奶一向欣賞傳統天主教名校不轉直資的高風亮節,但傳統資助名校已被不公平制度逼到埋身,或可以說已逼到無路可退,港華因為有直屬小學拖住,所以先行腳軟。九華無負累,加上校網小學數目多,收生情况較好,但不公平制度之下,始終有腳軟一天。蘇英麟校長說得好,不同水平學生一起學習有裨益(希望程度好的帶起程度低的),但需維持合適範圍(好一個「合適」範圍),如差距太大,學校為落後學生「保底」也不能解決問題。蘇校長說出了「有教無類」的矛盾和局限,家長和非教育界的舊生又能了解得多少?
王師奶完全理解港華轉直資的委曲,對聖保祿中學和聖士提反女中亦作如是觀。政府本來要求直資學校撥10%學費收入作獎助學金,港華計劃撥25%作此用途,受助家庭若經濟情况不變,將獲6年資助。這項承諾十分重要,學生不會因恐懼年年申請而卻步。小婦人對耶穌會神父的博愛精神充滿信心,稍為存疑的是否真能透過轉直資而取錄更多基層學生。
新特首,新局長,增加50億教育經費是好事,但更重要是改革好教育制度,不能讓真正辦學有心人長期受壓,在傾斜的壓迫下受苦受難。改善資助學校與直資的偏差是當務之急,所有教育團體都應挺身而出,為同業發聲,挺起胸膛,不再做橡皮圖章。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 文﹕王師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