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教育界3大矛盾 無錢難脫困(鄧飛)
發新帖
查看: 921|回覆: 6
go

教育界3大矛盾 無錢難脫困(鄧飛)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04
1#
發表於 17-3-25 15:5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本港學生數目趨下跌,2012年剛實施新高中文憑考試時,共有7.1萬考生左右,至2016年新高中文憑考試人數,已減少到約5.7萬人。


幾輪特首選舉辯論下來,從林太第一個提出要為教育增加經常性撥款50億,到老曾和胡官相繼強調自己政綱中對教育投資的按GDP比例算法,似乎解決教育問題就是一個字:錢!


其實,教育開支一直是回歸20年以來佔所有政府開支之中最大的份額(佔兩成)。「錢不是萬能,但沒錢就萬萬不能」的民間智慧,最能說明香港教育所面臨的處境。但是,這筆教育問題的金錢帳,幾位候選人都沒有算出要害之處,或者說有意無意間迴避了要害之處!未來香港教育再怎麼重整,一個最根本的要害問題是絕對繞不過去的,這就是在以政府財政為教育開支基礎下的師生供求失衡——


學生連年減 師生失衡未解決


首先是教師人數與學生人數之間的失衡。根據香港考試及評核局的統計數據,2012年剛實施新高中文憑考試時,總共有7.1萬考生左右。換句話說,當時每一屆從小學到中學的學生人數,大約是這個數字。再看看2016年的新高中文憑考試人數,減少到5.7萬人左右,4年下來,生源總共少了一萬多人。根據教育局的數字估計,2017年9月入學的中學生人數更進一步減少到4.7萬人左右,又少了一萬。


但與此同時,根據教育局的統計數字,上一學年中學教師大約有2.9萬多,小學教師2.6萬,再加上幼稚園老師1.3萬,特殊教育1,700,大學專上教育4,500。比較一下歷年數字,各個學習階段的師資人數變化只在百位數甚至十位數左右。


新舊交替出問題 同工不同酬


眾所周知,除了很少數的私立學校之外,絕大部分的學校都是接受不同形式政府資助的,而政府資助的最主要用途,就是支付教師的薪金。學生人數下降而教師穩定,意味着政府教育支出面臨相當大的公共財政壓力:為甚麼教育這種公共服務的受眾(也就是學生)人數在減少,但支出卻並沒有依比例而下降,甚至各個特首候選人反而承諾要進一步加大?那麼面對病床緊張、急症室輪候時間過長的公共醫療服務的增加開支需求,又該如何解畫呢?同樣道理,面對公屋輪候長龍的公共房屋開支增加需求,也當如何呢?這些都是服務受眾人數均在增長的政策範疇啊。未來特首終究需要面對和解決這些政策開支之間的取捨。


然後是新舊教師交替之間的失衡。根據各個大學教育學院公布的數字,3個大學教育學院和教育大學每年有1,500多教育文憑(PGDE)準教師畢業生。但同時,每年大約500多(絕對不夠600)中小學老師退休或離開教育界。換句話說,老師總人數基數穩定在六、七萬人左右,也就是等於總的教席供應之數,但是每年準老師的供應,欠1,000個以上的教席。這就解釋了過去幾年為甚麼這麼多新任老師只能以合約制、副教師、教學助理等名目和薪水擔任教職,飽受同工不同酬的壓力。這還沒計算各大學的教育學士學位畢業生呢(旺角暴動定罪的女被告就是教育學士),把這算進去,缺口更大!這也是未來特首必須面對和解決的一個難題。


非建制囊括選委 政治一面倒


最後是在上述失衡之下的政治基礎。截至2016年,教育界功能組別登記選民總共有9.1萬人以上(包括退休老師),是所有功能組別中選民人數最多和投票率高的組別。2016年12月選委選舉更是在捆綁式投票之下,非建制派候選人囊括全部60席高教界和教育界選委議席。政治立場的一面倒形勢,遠甚於整體選民的所謂六比四比例。


單純從政治立場而言,建制和泛民尚且這麼對立,那麼在上述的師生供求失衡形勢下,如果未來有愈來愈多的老師和準老師得不到應有的職業保障的話,持反對立場的群眾基礎無疑更加龐大。下一任特首和教育局不管弄STEM教育也好,史地教育也罷,或者繼續吹21世紀需要甚麼教育與人才等花哨理念,還是那句公共財政學的老話——在剝取一切意識形態外衣之後,剩下的就是財政問題。




撰文:鄧飛 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
   0    0    0    0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9964
2#
發表於 17-3-25 17:10 |只看該作者
文章無下文咩?以教育起文,卻以政治立場收筆。

“在剝取一切意識形態外衣之後,剩下的就是財政問題”?

真係睇到一頭霧水。唔係要按教師發展、待遇、供求、資源運用去研討,提交有實質建議嘅(研究)報告咩?

無論邊個做都用得上先係格。

希望五十億會用得到位啦。

Rank: 5Rank: 5


3700
3#
發表於 17-3-25 22:34 |只看該作者
簡單說,鄧公不滿老師受政府俸養,在選委中囊括60席,更站在泛民一邊;學生年年減,老師人數龐大,政府花費大量公共財政,你們卻倒轉槍頭,實在忘恩負義。可惜鄧工筆法差勁,明眼人早已看穿,老師與建制站在對立面的確值得研究,但肯定與錢無關,建制不如好好反思為何統戰工作在教育界(還有社福界)進展不順。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9964
4#
發表於 17-3-27 12:08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ABC-DAD 於 17-3-27 12:10 編輯

實際對教師專業培訓進行質量提升,遠遠比提咩統戰對香港教育有用。
有藝術、體育、語言、科技、國際歴史文化的教育經驗的老師從可以來?教育學位能加上一年受資助海外實習進修嗎?五年下來,教師質素會添加新原素嗎?值得投資嗎?香港有投資專才嗎?怎樣去評估公共開支在投資文化及教育人材的回報?誰人去給學童提供第一身的體驗,有養份的故事? 老師啊!

每年五十億經常性開支噢,畢業後一年本地實習,一年自選進修一年出國實習,何妨計下數?

Rank: 5Rank: 5


3700
5#
發表於 17-3-29 07:46 |只看該作者
ABC-DAD 發表於 17-3-27 12:08
實際對教師專業培訓進行質量提升,遠遠比提咩統戰對香港教育有用。
有藝術、體育、語言、科技、國際歴史文 ...

排除枯枝(各行各業總有枯枝),教師的質量已不錯,問題是政府意旨,再投資在教師質素也無不可,但對北大人來說,最重要是統戰,鄧公對老師質素無興趣,最重是愛國愛黨。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9964
6#
發表於 17-3-29 10:19 |只看該作者
我對[鄧公]無太大興趣去討論,亦唔願意開口埋口講統戰,唔想猜度什麼[北大人],攪到好似美蘇冷戰年代咁,有咩咁有建設性?

Rank: 5Rank: 5


4490
7#
發表於 17-3-29 11:26 |只看該作者
elbar 發表於 17-3-25 15:54
本港學生數目趨下跌,2012年剛實施新高中文憑考試時,共有7.1萬考生左右,至2016年新高中文憑考試人數, ...

公屋免租12個月,做公投,一定贏!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