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港童吃太鹹 攝鈉超標逾倍 中大研究:長遠可致心血管病 ...
發新帖
查看: 711|回覆: 4
go

港童吃太鹹 攝鈉超標逾倍 中大研究:長遠可致心血管病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04
1#
發表於 17-3-13 16:1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本帖最後由 elbar 於 17-3-13 16:22 編輯


有營養師表示,家長普遍知道加工肉、快餐食物含高鈉質,但其實幼童愛吃的茄汁、蠔油等同樣含有高鈉質。


【明報專訊】中文大學一項研究追蹤逾300名2.5歲至5歲本港幼童的飲食狀况,發現他們平均每日攝取鈉質達1870毫克,超出中國營養學會指引每日所需量(900毫克)1倍以上,最嚴重者一日內的鈉質攝取更達5610毫克,超出指引逾5倍。醫生說,攝取鈉質過量,長遠可引發心血管疾病。


研究團隊由中大生命科學學院、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等組成,他們於2012年2月至2013年5月,收集了全港302名幼稚園學生及23間幼稚園的3日餐單,將學童的飲食資料與中國營養學會(CNS)、美國國家醫學院(IOM)等指標比較。


最嚴重者超標5倍


根據研究報告,中國營養學會建議2.5至3歲幼童每日所需鈉質為650毫克,4至5歲者每日所需量則為900毫克,美國國家醫學院建議2.5至3歲幼童每日鈉質攝取上限為1500毫克,4至5歲的上限則為1900毫克。但結果顯示,本港幼童平均每日攝取量為1870毫克,超出中國指引的每日所需量1倍以上,貼近美國指標5歲的攝取上限。


料與加工肉有關


有份負責研究的中大食品及營養科學課程副講師葉珮詩說,調查前已預計本港幼童吃得偏鹹,但未想過最嚴重的個案,其一日內攝取鈉量達5610毫克。她補充,一茶匙鹽約等於2325毫克鈉,5610毫克鈉即約2.5茶匙鹽,惟幼童每日只需約半茶匙鹽已足夠。根據食物安全中心數據,5610毫克鈉相等於吃掉約5個即食麵(每個含1144毫克鈉)的鈉含量,葉未詳細披露該個案詳情。


葉珮詩又說,研究發現幼童在肉類攝取中,其中8.6%屬加工肉,估計他們攝取鈉質過量原因與加工肉有關。中大兒科學系教授韓錦倫說,腎臟負責排走多餘鹽分,幼童腎功能較成人差,吸收過量鹽分會令腎臟進入緊張狀態,引致全身血管一併緊張起來,令血壓上升,「情况有如水喉收窄,谷起水壓」,長遠會加重血管負擔,幼童成年後有可能患上高血壓。


港童攝取鐵質不足


研究又發現本港幼童攝取鐵質不足。中國營養學會建議幼童每日所需鐵質為12毫克,但本港幼童平均每日攝取量只有11.1毫克,最嚴重者一日內只攝取3.66毫克鐵,遠低於建議標準約七成。


葉珮詩說,研究結果與早前紅十字會表示港人鐵質不足不謀而合,反映家長對鐵質認知不足。韓錦倫說,鐵質與幼童的成長與發展息息相關,「鐵是重要的造血元素」,鐵質不足可引致貧血,身體不同器官包括腦部,均需要血液,血量長遠不足會影響腦部發育,進一步影響學習和認知能力。韓錦倫提醒家長,紅肉有豐富鐵質,建議在煲粥時加入肉碎,讓幼兒從食物中吸收。




   0    0    0    0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04
2#
發表於 17-3-13 16:19 |只看該作者
腸仔醬汁同高鈉 宜戒飲湯多飲水



勞太(右)說,吸收過長子偏食的經驗後,現已十分小心處理次女和幼子峻杰(左)的飲食。峻杰說,最喜歡吃生菜和西瓜,亦喜歡吃快餐店的雞塊。


【明報專訊】中大研究指出,幼童吃的肉類中,8.6%為加工肉,有家長說其子偏愛加工肉,最多曾日吃6條腸仔;另有家長說兒子愛醬汁。營養師說,一般人知道加工肉高鈉質,但未必知道湯水和醬料是兩大頭號陷阱,提醒家長留意。


有幼園兒童日吃6條腸仔


家長勞太說,其長子峻諺今年11歲,以前在幼稚園時吃得極不健康,愛吃腸仔、午餐肉等加工食品,「高峰時試過一日三餐都要吃腸仔煎蛋,每餐吃兩條腸仔是閒事」。按食安中心數據(見表),若一日吃6條腸,已攝取1848毫克鈉,超出美國指引、3歲童每日攝取1500毫克鈉的上限。


勞太又說,當時未懂處理兒子偏食,家人只有遷就,幸兒子升小一後,從常識課中學到加工肉類不健康之處,才慢慢戒掉。她現時已對次女和幼子的飲食十分小心。香港營養師協會會長林思為說,罐頭、加工肉類食品鈉含量高,若早餐吃火腿三文治,再在幼稚園吃腸仔包、午餐肉包作茶點,回家再吃腸仔煎蛋,鈉攝取量就很容易超標。


父母飲食習慣影響幼童


就讀幼稚園高班(K3)的梓軒除愛吃加工肉,更愛吃濃味食物,其母郭太說,兒子愛好汁醬,「每逢吃焯菜都要點蠔油」。香港營養學會會長張智良說,幼童愛好「撈汁」,蒸魚豉油、茄汁、蠔油等都是高鈉食品,提醒父母要特別留意,因幼稚園學童多與父母同枱吃飯,若父母飲食習慣不良,容易影響幼童。


張智良又說,全日制幼稚園午餐亦習慣滾湯或煲老火湯予幼童,若為求好喝、以為一大煲湯可以下更多鹽,就會誤中陷阱。他稱湯水其實並非必要,建議少喝湯水,盡量喝清水,以免養成幼童要喝有味飲品的習慣,長遠令他們依賴茶、汽水、湯水等飲品。


另外,林思為說,本港大部分幼稚園有參加衛生署的「幼營喜動校園計劃」,該計劃提供營養資料予幼稚園,惟未規定要求營養師檢視幼稚園的餐單,不同幼稚園的實施情况不一。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04
3#
發表於 17-3-13 16:21 |只看該作者
一成幼童吃飯逾60分鐘

【明報專訊】中大的研究報告調查幼童吃飯時間,發現近六成幼童吃飯時間為半小時至一小時,逾一成幼童吃逾一小時,最長的要逾兩小時才能吃完。


幼子峻杰就讀高班(K3)的勞太說,兒子吃飯逾一小時,習慣邊看電視、邊吃飯,知道習慣不好,吃至最後飯菜都冷了,但慨嘆兒子功課多,「做完功課已無時間,所以讓他在吃飯時看電視」。


專家倡45分鐘收飯碗


香港營養學會會長張智良說,幼童專心吃飯,一般可在半小時內完成,吃飯時間長未必影響吸收,但一定影響食物溫度和味道,令吸引力下降;大多數幼童習慣一邊吃飯,一邊分心玩耍、看電視,可能會令他們覺得吃飯是阻礙,減低對食物的興趣。


張智良提醒,父母很多時會因子女吃飯慢而與他們爭吵,這會影響雙方關係,建議父母不與子女糾纏,一旦吃超過45分鐘,可以收起飯碗,相信數餐以後,可以減少子女的吃飯時間。


幼童對食物顏色偏好:26%愛紅色


研究發現幼童對食物顏色有偏好:26%愛紅色食物;21%愛橙色食物;19%愛黃色食物;15%愛綠色食物;7%愛紫藍色食物。


專家倡半歲起餵菜蓉


香港營養學會會長張智良說,幼童普遍愛鮮艷顏色,加上幼稚園經常讓他們吃紅蘿蔔、南瓜等紅橙色食物,有此發現不出奇。他呼籲家長應在子女6個月大開始嘗試固體食物時,多給子女吃菜蓉,培養他們吃菜的興趣。





Rank: 5Rank: 5


3700
4#
發表於 17-3-13 22:08 |只看該作者
父母吃得不健康,怎樣要求子女吃得健康!腸仔,即食麵和罐頭等加工食品只是貪方便的父母(或工人姐姐)養成的懷習慣。一煲老火湯根本沒有多少鹽,不懂煲湯的人才靠鹽,雞粉和味精調味。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5#
發表於 17-3-14 10:34 |只看該作者
父母吃得不健康,怎樣要求子女吃得健康!腸仔,即食麵和罐頭等加工食品只是貪方便的父母(或工人姐姐)養成的懷習慣。一煲老火湯根本沒有多少鹽,不懂煲湯的人才靠鹽,雞粉和味精調味。


出面的食物越來越鹹。這是因為食物越來越貴,以前的湯水是用骨頭煲成的,現在象徵式放幾根骨頭,自然要加很多鹽,圖以鹹味蓋無味。現在到外面吃碗牛腩粉,只敢撈起牛腩和河粉吃。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