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49 小時
- 最後登錄
- 22-1-13
- 國民生產力
- 11
- 附加生產力
- 1007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8-7-2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416
- 主題
- 29
- 精華
- 0
- 積分
- 1434
- UID
- 211861
 
|
沒有一種訓練方法是完美的,每一種訓練方法都有其優勝之處。家長需要做的,是挑選出最適合自己孩子,及最能配合家長期望的。
每一個教法 (手語、口語、雙語) 都有其好處,亦有其"弱"的地方。在此容許我也發表少少個人意見。亦希望多點家長投入意見...以下只是小女子個人意見…
西班牙(2009)的一個最新研究, 比較兩組使用人工耳蝸的聽障兒童(4-8歲)的語言能力,一組只接受口語訓練, 一組接受手語共融訓練。結果如下:
- 以口語學習的兒童, 有較清晰的口語發音、較好的口語理解能力及語言文法能力。
- 以手語共融學習的孩子, 除了有較優秀的手語表達能力外, 亦能夠在特定的時限內 (如1分鐘內) 根據指定圖片口述出較多的相關文字,這種能力與語言能力有直接的關系。
另一個研究(2002)針對27位8-9歲的聽障學生, 他們在做了人工耳蝸及接受了三年以上手語共融訓練後(手語與口語一同學習),有9位主要以口語溝通、有6位主要以手語溝通、有12位以有時以口語溝通,有時以手語溝通。主要以口語溝通的學生,在發音清晰度、聽覺理解能力、文法方面都會較優勝,相反,主要以手語溝通的學生以上各項能力都較弱。
論文中總括近年的研究,指出能成功學習口語的孩子,在發音清晰度及文法方面都會較優勝,而以手語共融學習的孩子,一般在閱讀理解及詞彙學習方面較優勝。
聽覺言語治療的提倡者(1997),指手語與”以聽覺學習”是理念相反的。以手語學習,是視覺學習者。以聽覺學習,是聽覺學習者。他們認為若以視覺及聽覺合併學習,孩子將不能習中,由於部份依賴聽覺, 部份依賴視覺,聽覺潛能將不能被充分發揮。另外,若然聽障幼童的聽覺潛能在年幼時(<3歲)沒有被充分發揮,腦部負責”聽覺”的部份將會被視覺取替,取替後聽覺潛能再不能恢復。
我深信一些聽覺潛能不幸地較低的小朋友,包括因為某些原因不能做人工耳蝸手術 (如: 星期二檔案的盈盈),或人工耳蝸手術未能成功提升聽力的孩子,由於聽力不足, 確是難以以聽覺學習口語,以手語共融學習會對他們有明顯幫助。而另一方面,對於正常聽力的孩子,手語共融學習亦不見得會影響他們的”聽力發展”…
但對於正在進行聽覺訓練的聽障兒童是否成功,就可能與上述2002的研究那樣, 個人差別可能很大,很難預計結果…。可能口語很好, 亦可能口語未如理想,但讀寫能力不錯...
以上是小女子的愚見及論文討論。大家有什麼意見? 歡迎分享討論。
引用的學術研究文章:
Geers, A., Spehar, B., & Sedey, A. (2002). Use of speech by children from total communication programs who wear cochlear implants. American journal of speech-language pathology, 11, 50-58.
Jiménez, M.S., Pino, M.J., Herruzo J. (2009). A comparative study of speech development between deaf children with cochlear implants who have been educated with spoken or spoken+sign languag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diatric otorhinolaryngology. 73(1):109-14.
Pollack, D., Goldberg, D., & Caleffe-Schenck, N. (1997). Educational audiology for the limited-hearing infant and preschooler : an auditory-verbal program. Springfield.
[ 本帖最後由 icanhear 於 10-6-3 00:56 編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