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小學雜談 究竟小三TSA/BCA為咩?
樓主: Vanadium
go

究竟小三TSA/BCA為咩?   [複製鏈接]

Rank: 5Rank: 5


3630
221#
發表於 17-2-6 20:22 |只看該作者
回覆 mcl203 的帖子

係後天令佢地有優勢,唔係天生。

呢批中產家庭子女其實有部份到大個,考DSE或考當年高級程度考試,成績會因天資現返形,特別若讀理科。

但可惜小學唔係咁玩法,TSA同banding試淨考中、英、數,係家庭背景好,如家長會悉心教導、陪讀、大量引導睇書、學習下,係好容易比同齡無支援學生成績較優,特別語文成績。


55268
222#
發表於 17-2-6 20:29 |只看該作者

引用:回覆+mcl203+的帖子 係後天令佢地有優勢,

原帖由 Vanadium 於 17-02-06 發表
回覆 mcl203 的帖子

係後天令佢地有優勢,唔係天生。
咁又明白多D,要支援,咁即係反映某D學校支援不足 ??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223#
發表於 17-2-6 20:30 |只看該作者
Vanadium 發表於 17-2-6 18:37
有人唔知係咪商業奇才,總覺得評核係改善表現方法。

商業audit根本唔同TSA考試。

边個負責校本課程?  边個負責不斷改善教學?

學校, 是嗎?

有人提供資料, 例如學校小三乘數較弱, 而學校不改善, 或無能力改善, 係边個要問責?

正常人會問學校。

一些教育人員會問教育局, 問學生, 總之問責就唔好問我。

其他野佢地好識問, 例如

有幾多撥款先?

提供資料的人有無提供放諸四海皆通的必殺改善方法先?

教局你反省左未先?
The more bizzare a thing is, the less mysterious it proves to be.

Rank: 9Rank: 9Rank: 9


22851
224#
發表於 17-2-6 21:08 |只看該作者
回覆 mcl203 的帖子

呢個情況好常見,到最後其實都係邊個家底好、有補習等等支援就考得好。當然,天資另計。有一類人係乜都唔洗做就平步青雲。
以我間小學為例,話就話 Band 1 政府津貼,一班 30-35人,一級 130-140 人,次次有咩支援活動只有兩類人受助,考全班頭 5 同尾 3,中間果 2X 個人就咩都冇,除非你有一科係非常突出,考得好過全班頭  5果堆人。考到全班一半以上還好,一半以下就咩都冇,老師唔鍾意/理會,學校好多時當呢批學生透明。如果家底唔好,父母都要工作,咁就真係自求多福。 d 支援根本從來都冇放落大多數人到,一係就菁英,一係就補底。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225#
發表於 17-2-6 21:13 |只看該作者
Vanadium 發表於 17-2-6 20:22
回覆 mcl203 的帖子

係後天令佢地有優勢,唔係天生。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7-2-6 21:18 編輯

又係愛莫能助論調,咁我幫趁補習社得喇,使鬼學校?

資助收到足,一講教學就愛莫能助,明白哂。

Rank: 5Rank: 5


3630
226#
發表於 17-2-6 21:44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Vanadium 於 17-2-6 21:55 編輯

回覆 shadeslayer 的帖子

我都講有地區小學較多band 1,原因就係幫你操D仔女,咁咪即幫你囉,你家庭無支援唔識教,咁人地咪多D功課令佢地知要做咩識D咩咁囉,你估D功課唔使改? D學生做得唔好唔使留佢地堂去跟?

其實你講緊D咩呢? 家庭幫唔到手,咁幫你操去幫學生提升又話唔得,唔操又話無支援、D老師懶,30幾人一班既基本資助,無得再收學費,請到既人手老師有限,咁想點呢? 叫D老師唔訓唔食唔休息,唔理自己仔女反而全副精神時間教人地D仔女好無? 就算咁都一樣可能話D老師跟得太貼逼得太緊.....

資質唔好、家庭無支援,但又想成績好,但又怕仔女辛苦,淨想D老師開心愉快神奇課堂,然後學生放學咩都唔使點做,成績就會very good...........有咁既學校?

據說呢度有人讀國際學校。國際學校環境好嗎? 愉快學習嗎? 幾錢學費? 幾多人一班? 師生比例如何? 有無考香港D公開試,TSA、DSE? 若然考佢地D成績見得人嗎?

外藉老師先唔會同你香港人咁做野呢....放假放工,一定holiday同happy hour!

香港有D人好崇拜國際學校同外國教育,但大部份英美澳學生,係國際公開試成績如PISA都差過香港好多好多好多.....IB香港考生都一野高過佢地平均成績。

香港家長要成績就要成績,想愉快學習就要唔好太講成績,想兩者兼得就唔好比較,比小朋友開心成長便是了。

Rank: 8Rank: 8


15242
227#
發表於 17-2-6 22:13 |只看該作者
Vanadium 發表於 17-2-6 21:44
回覆 shadeslayer 的帖子

我都講有地區小學較多band 1,原因就係幫你操D仔女,咁咪即幫你囉,你家庭無支援 ...
教處請聖保羅男女校既老師做個表率,去鮮魚行小學義教一年 ,再叫教處評估下教學成果。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43509
228#
發表於 17-2-6 22:21 |只看該作者
回覆 Vanadium 的帖子

係,不過全部都關TSA事?

Rank: 5Rank: 5


3630
229#
發表於 17-2-6 22:40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Vanadium 於 17-2-6 22:48 編輯
October. 發表於 17-2-6 22:13
教處請聖保羅男女校既老師做個表率,去鮮魚行小學義教一年 ,再叫教處評估下教學成果。
...

哈哈.....我識個朋友原係一間band 3學校教書,但成績差比人不續約炒左,幾經轉接反而去左一間band 1學校,結果成績好過當日間band 3教得最好果D老師...仲要勁多下.....間band 1話佢表現唔錯,繼續聘用。

又識一個係一間band 1中學教過,表現OK,但因進修唔撈,畢業後時勢唔好焗去一間band 3學校教,結果...比D學生搞到佢唔夠半年患左精神病,要中途離職去醫。

以上真人真事,絕無吹水。


叫教署抽調D名官津學校教得好既老師,去D成績差既學校駐校三年,訓練班教得差既老師,兼教好D學生,借調期間出雙倍人工...........我想睇下有幾多個能夠捱到三年,正正常常咁行返出去。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230#
發表於 17-2-7 00:00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7-2-7 02:23 編輯

明喇,總之就是教唔好。學校老師對教學影響不大。要求改善就萬萬不能,資源就多多無拘。

要找藉口, 何其容易。要有責任感有腰骨, 肯做好自己份工的人少。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231#
發表於 17-2-7 08:59 |只看該作者
有人提供資料, 例如學校小三乘數較弱, 而學校不改善, 或無能力改善, 係边個要問責?

正常人會問學校。


唔係!香港嘅 "正常人" 會話係教局負責、唔得掂負責。

你做咩要指出我乘數較弱較弱噃 ---> 乘數較弱,教師當然有問題啦!---> 教師有問題,邊個負責,當然教局啦 ---> 最後當然唔得掂。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232#
發表於 17-2-7 09:18 |只看該作者
教處請聖保羅男女校既老師做個表率,去鮮魚行小學義教一年 ,再叫教處評估下教學成果。


冇問題噃。評核的本意就是要評出真實情况以作改善。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410
233#
發表於 17-2-7 09:58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hkpapa852 於 17-2-7 10:12 編輯

點解會有BCA/TSA呢?

溫故知新:

9年強迫教育檢討報告 (請由8.12開始看)
http://www.edb.gov.hk/tc/about-e ... iew-report/ch8.html

在檢討時, 研究小組收到學校方面強烈批評學能測試沒法反映學生在校內學到的東西, 以及學生語文和數理能力的不足, 需要作更有效率的方式去評估(如加入口試等評測).

於是在2000年教改時, 有以下建議 (PDF P.65-P.81):
http://www.e-c.edu.hk/doc/tc/pub ... u-reform-chi.pdf#65

當時基本上大多數學校都贊同的決定
還記得初為父母時,對孩子的期望嗎?我當時只想他/她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隨著時光飛逝,人的期望慢慢變了,變得越來越有要求。所以要經常提醒自己:毋忘初心
箴言4:23 -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箴言22:6 -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會偏離。

Rank: 5Rank: 5


1634
234#
發表於 17-2-7 10:01 |只看該作者
回覆 mcl203 的帖子

吓!? 依家已經完全融入課程啦喎, 小一測,考,評估跟足TSA有筆試,口試. 功課題型跟足. 你小朋友讀那裡咁好? 方便PM?

Rank: 8Rank: 8


15280
235#
發表於 17-2-7 10:12 |只看該作者
mcl203 發表於 17-2-6 19:03
見你講教琴,我又有經歷喎,話說最初教琴老師,臨考2級前2星期先放料,話有機肥佬,之前從無投訴,好,我 ...
用Vanadium既講法,如果你唔識琴,小朋友考到級你都係唔知佢考試曲以外彈得好唔好,因為可以只係識要考個d,但家長就可以安心happy,因為有證書話佢得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
Learning to Read, Reading to Learn.


55268
236#
發表於 17-2-7 10:28 |只看該作者

引用:Quote:mcl203+發表於+17-2-6+19:03+見你講

原帖由 MASAYA 於 17-02-07 發表
用Vanadium既講法,如果你唔識琴,小朋友考到級你都係唔知佢考試曲以外彈得好唔好,因為可以只係識要考個d ...
明唔明唔太重要,某網友理論係無須查找問題所在,只要有疑問,就加操,仲未能解決,就狂操,唯一解決既方法。教琴老師唔係問題,加操一定得 ~~~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43509
237#
發表於 17-2-7 10:35 |只看該作者
回覆 Hillkymama 的帖子

語文能力包括聽說讀寫,考試唔係一向有口試,筆試,聽力等等嗎?

點評

Hillkymama  同埋, 有這類試, 和現在成個課程跟住個試去教去考係唔同的.  發表於 17-2-7 11:08
Hillkymama  如果未有TSA,唔會係小一有口試囉. 以前聆聽也是高小才有.  發表於 17-2-7 11:05

Rank: 8Rank: 8


15280
238#
發表於 17-2-7 10:37 |只看該作者
mcl203 發表於 17-2-7 10:28
明唔明唔太重要,某網友理論係無須查找問題所在,只要有疑問,就加操,仲未能解決,就狂操,唯一解決既方法 ...
除左考試其他識唔識唔太重要,今次到我明d野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
Learning to Read, Reading to Learn.

Rank: 5Rank: 5


1634
239#
發表於 17-2-7 10:39 |只看該作者
如果教局唔會用TSA成績找學校照肺.就唔會有咁多之前是Happy school/活動教學的轉型去操練, 要換校長.
依家有些學校,早上收了手冊係直接比校長,check每班老師比幾多功課架.
又有好多,每月有親子情緒講座,因為大把初小被迫到有壓力,有情緒病.
考試大哭,在洗手間關門不出去考試.
每星期都見到幾間有學生不願入學校,喺門口同家長對峙.

前日又有兩個自殺啦,多令人難過,痛心!
仲咁多人buy操練, 難怪上年我幫過的港大Y2的也想自殺,
話佢阿媽唔會接受佢學業有困難,
以前考上U是操卷,死背就得,依家要思考,創作,找不到方法.
幸好幫到依個年青人.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43509
240#
發表於 17-2-7 10:44 |只看該作者
Vanadium 發表於 17-2-6 18:37
有人唔知係咪商業奇才,總覺得評核係改善表現方法。

商業audit根本唔同TSA考試。
點解唔可以用TSA來改善呢?

http://www.edu-kingdom.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412461&extra=page%3D2

【明報文章】一年前,我校向教育局提出自願參與小三TSA(全港性系統評估)試行方案;一年後,學生成績出爐,筆者帶領同工分析學生表現。在認真地檢討我校學與教的成效的同時,亦不禁反思:TSA作為全港性的評估方法,未來的出路應該如何發展?
怎樣提升學與教的效能、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照顧,是教育界長期關注的重點。因此,透徹了解學生的強項與弱項、預示他們在學習時可能會遇上的困難,亦是教師必須要做的「功課」。從前,透過質性的觀察,我們可以大概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現在,學界則大量引入量化的數據,輔以統計分析,希望進一步為學校及前線同工提供縱深而紮實的材料,以達到強化學與教效能的目的。
我校的經驗
筆者非常注重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的表現,在收到TSA的「成績單」後,我校隨即將相關資料交由數據小組處理,仔細分析學生在中、英、數3科之中的基礎能力表現,並與科任教師分享結果。科主任則帶領同工,就學生的表現作全面檢討,針對學生的強弱,完善教學設計,以協助學生更有效地學習。在我校而言,TSA純粹為蒐集工具,讓我們掌握有關學生能力表現的客觀數據,教師和家長都以平常心應付。刻意操練的文化既不存在,前線老師、家長和學生對TSA自然比較容易接受。
一直以來,香港學生總處身於各式各樣的競爭當中,家長衡量學校的優劣,一貫着眼於成績為選校的優先準則,而學校亦不得不為了一系列的分數及排名而疲於奔命,操練文化應運而生。這種精英心態,由下而上扭曲了不同的教育政策。由新學制的推行,到校本評核,以至TSA,本意都是為了優化「教、學、評」循環,切合學生現在及未來的需要,並培養能終身學習的新一代。但在社會「贏在起跑線」的氛圍下,此等政策看來都與目標背道而馳,殊為可惜。
對未來教育的前瞻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最近社會泛起了一股反對操練文化的聲音,可見不同持份者亦已開始反思教育的真正意義,這是筆者所樂見的。無疑,香港的教育方向尚有不少可以改善的空間,到底如何在學習過程及結果之間取得平衡?我們又該怎樣剪裁課程,好好運用及落實執行探究式學習方法,賦予學生基礎知識和技能,並鼓勵他們建立正面的觀念與態度,以真正切合他們身、心、靈的成長需要呢?這是有關當局、學校、家長以至社會大眾必須正視和探討的問題。倘若社會的氛圍仍以競爭為主,重視結果多於過程,則任何客觀的評核工具亦只會淪為代罪羔羊,為操練文化助燃。而最終犧牲的,只會是莘莘學子的福祉。




作者是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宏信書院校長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