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升中派位 中西區BAND1 津貼中學排名 ( 2012 過往3年升學資料分析) ...
發新帖
查看: 11985|回覆: 12
go

中西區BAND1 津貼中學排名 ( 2012 過往3年升學資料分析) [複製鏈接]

Rank: 4


811
1#
發表於 11-12-29 16:5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本帖最後由 ch1970 於 12-2-20 01:13 編輯

其他資料:《油尖旺BAND1 津貼中學排名 (2012 過往3年升學資料分析)》


調查項目

筆者這次調查中西區BAND1津貼學校2012 過往3個學年的3項數據,供家長作示範之用,希望各位閱覽學校資料時,小心留意各項數據,以防誤讀或被誤導。同時,亦希望下列資料能幫助未能以英文閱讀冗長的學校文件的家長朋友。


1. 獲得大學取錄率/入U率:中七學生以高考成績考取本地大學學位。

2. 大學入學最低資格比率/4科E率:中七學生的高考成績獲大學收生之最低要求─即中文及文化、英文及兩科高考科目取得E級。換句話說,即學生取得4科E的數目,並不代表學生獲大學取錄。

3. 間接最終/數年後升學率:以「就業比率」計算得出;中七後選擇直接就業的學生的成績通常與一切升學途徑絕緣,故考慮此項數據可大概估算學生最終/數年後可以升學(不一定升讀大學)的比率。不過,筆者認為此數據的缺點在於未能包括自修生重考的情況。


為什麼不考慮公開試成績?

筆者不考慮會考和高考成績,而直接考慮它們的影響。讀過預科的家長都知,子女會考成績佳,並不保證高考成績。 養兒一百歲,要憂的東西已經很多,若果求學的目標是進大學的話,還是參考上述3項數據,比較具針對性。筆者並不盡信指某學校今年「每人有4條C」,因為參考校務報告,並非每間學校都會提供這類數字。最重要是,考試取得多少A,並不代表整體水準對路。筆者考慮三項資料的單位都是「學生」,而非A-C的數量,故可以直接比較反映公開試對於學生的影響。筆者的調查,是根據各學校提供的周年校務報告而得出的
另外,考慮成績的一大缺點是,背後的可能性太多,例如某學校中五生有200個,留校升讀的學生有90個,這是否等於只有90個學生有14分呢?絕對不。其他方法例如計算會考平均分、人均取A-C率,其著眼點皆在於等級的數量,同時在比較多所學校時,若學校發放此等資料的方式、方向不一樣,所謂的分析也只局限於作者純粹猜測,而非解釋數據。在考慮學生受學校的影響而言,這些資料未及直接以學生為基本單位的升學率實際。


為什麼不考慮拔尖生?

第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筆者估計,拔尖生通常最多佔全級30個左右。即使筆者不考慮拔尖生,一所學校的入大學率實際上亦不應急跌,這不是辦教育的好解釋。例如一般中五有200人,假設拔尖生有30人,原校再收90人,剩下的高考生只是當年的首30至120名而已;若果入大學率因此大跌,這其實顯示該校強弱懸殊十分嚴重。
第二個技術上的原因:即使拔尖和高考生都是原校生,但其入大學的原因和機會本身都不一樣, 將他們放在一起, 得出的百份比的意義有點模糊:
分子:入大學的學生(包括拔尖生)
分母:入大學的拔尖生  + 高考生
就不是一班公平競爭的學生的統計了。當然最公平是以中五的學生去計(即會考生的總和),分子是拔尖及高考入大學的學生,但這恐怕要更漫長的分析。


為什麼不考慮BAND2?

中六學生可能來自他校,若果考慮其他組別學校,或需要深入比較該學校之中五畢業生流失率,增加比較的難度。


資料來源

各學校網頁通常都會刊登周年報告。報告包括學校往年的各項總結,因此各位除參考學生成績外,報告亦有各種有意義的資料可供參考,例如課外活動表現、師資、教學方法等等。美中不足的是,有學校提供的圖表沒有仔細的棒型圖,故有部份數字乃筆者用肉眼看出來,不過亦同時註明了出處及頁數,供各位繼續比較。


調查結果

A) 聖若瑟在08/09年度的圖表未有顯示準確數字,只以每10%分隔棒形圖數列,各位如欲自行判斷可參閱10/11校務報告第8頁的過往紀錄。B) 英皇的圖表同樣未有顯示準確數字,只以每10%分隔棒形圖數列,各位如欲自行判斷可參閱10/11校務報告第7頁。


第一項數據(獲得大學取錄率/入U率)

以入大學計,中西區學校普遍比筆者另一個調查地區油尖旺區高;然而,以排名首兩間學校計,入三大(港大、中大、科大),油尖旺區較勝一籌。中西區的學校比較大方,都會公布獲大學取錄的數字。不過筆者認略嫌不夠仔細分析,例如畢業生升讀哪所大學。在眾多中學中,以聖若瑟及聖類斯透明度較高。不過,聖嘉勒以公立院校與私立院校做分類,將學士與副學士的數字「合二為一」。筆者不會將聖嘉勒加入排名之中,因在這項調查中,其提供之數字非常不可靠。另外,在閱覽高主教時,須留意其使用字眼,例如 “Percentage of students pursuing further studies”只代表一切升學途徑,不代表升大學比率,而實際上,高主教沒有提供這方面的數字。最後,由於英華沒有公布全體中七學生人數,故筆者按預科收生慣例,估算每班最多30人、全級最多90人;即使如此,英華仍跑嬴大市。


以下為獲得大學取錄率/入U率的排名(按最近一個學年排名):

1. 英華女學校(07/08、08/09、09/10學年):81%、82%、90% (全級53.33%入三大)

2.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08/09、09/10、10/11學年):83.33%、77.65%、77.38% (全級39.29%入三大)

3. 聖若瑟英文書院(08/09、09/10、10/11學年):85%、78.38%、73.62% (沒有院校分布資料)

4. 聖類斯中學(08/09、09/10、10/11學年):58.62%、75.86%、73.02% (沒有院校分布資料)

5. 英皇書院(08/09、09/10、10/11學年):58%、72%、64% (沒有院校分布資料)


以下學校提供的周年校務報告,並沒有提供大學取錄率/入U率:

1. 高主教

2. #聖嘉勒

#聖嘉勒以公立院校與私立院校做分類,將學士與副學士的數字「合二為一」


第二項數據(大學入學最低資格比率/4科E率)

具備大學入學的最低資格,等同「Full cert」,學生在報讀副學士及高級文憑時,或者會較不具備最低資格者有優勢。此項資料對於直接升讀大學的意義其實不大,因為具備「最低」資格並不代表有大學取錄。雖然家長朋友仍然可以透過此項數據得知高主教「最多」可以有多少個學生直接升讀大學,但筆者仍然要強調,實在不要嘗試用學校公布的4 E率估計實際入大學率,因兩者可以有很大分別(詳情請參考《油尖旺區》)


以下為大學入學最低資格比率/4科E率的排名(按最近一個學年排名):

1. 聖類斯(08/09、09/10、10/11):82.8%94.7%92.1%

2. 聖若瑟(08/09、09/10、10/11):89.33%91.89%91.46%

3. 英皇(08/09、09/10、10/11):86.8%、78.4%、80.18%

4. 高主教(08/09、09/10、10/11):75%76.3%78.75%

以下學校提供的周年校務報告,並沒有列明大學入學最低資格比率/4科E率的資料:

1. 英華

2.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

3. 聖嘉勒


第三項數據(就業比率/間接最終/數年後升學率)

此項數據以下列方式計算:

100%  減去 就業比率 = 間接最終/數年後升學率

它顯示了中七畢業生升讀大學學士、副學士、高級文憑課程、海外升學及重讀中七的比率。


以下為間接最終/數年後升學率的排名(按最近一個學年排名):

1. 聖類斯(08/09、09/10、10/11):100%100%100%

2. 聖若瑟(08/09、09/10、10/11):100%100%100%

3. 英皇(08/09、09/10、10/11):100%、99%、98%


以下學校提供的周年校務報告,並沒有公開就業比率:

1. 英華

2.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

3. 聖嘉勒

4. 高主教


小結

這區的學校在公布相關資料方面尚有很多的進步空間,尤其是聖嘉勒。
若果家長以入大學為目標,中西區的排名如下:

1. 英華女學校 (女校) 90%入U

2.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 (女校) 77.38%入U

3. 聖若瑟英文書院 (男校)73.62%入U

4. 聖類斯中學 (男校)73.02%入U

5. 英皇書院 (男校)64%入U


其他資料:《油尖旺BAND1 津貼中學排名 (2012 過往3年升學資料分析)》

   3    0    0    0

Rank: 4


706
2#
發表於 11-12-29 18:31 |只看該作者
好詳盡,亦有自己的獨到的見解!謝謝!

可否提供BAND 1 直資中學的相關資料?多謝!

Rank: 6Rank: 6


8867
3#
發表於 11-12-29 21:29 |只看該作者
回復 ch1970 的帖子

點解冇咗king's?

Rank: 4


811
4#
發表於 11-12-29 21:34 |只看該作者
khmama 發表於 11-12-29 21:29
回復 ch1970 的帖子

點解冇咗king's?

呀...我用家校概覽查津貼, 忘了查官立
等等....

Rank: 7Rank: 7Rank: 7


11205
5#
發表於 11-12-29 22:12 |只看該作者
King's 呢兩年又真係差左d,我估都唔會好好!
:verycold: :verycold: :verycold:


1998
6#
發表於 11-12-30 10:25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2


47
7#
發表於 11-12-30 16:12 |只看該作者
King's 有4班ALevel 由5班F.5 升上,其它學校多數得2班ALevel ,gum 比好似唔太公平!

Rank: 4


811
8#
發表於 11-12-30 16:37 |只看該作者
mhddm 發表於 11-12-30 16:12
King's 有4班ALevel 由5班F.5 升上,其它學校多數得2班ALevel ,gum 比好似唔太公平! ...

當然日後334不會有這個情況
但細想一下, 英皇既然有這種班級設計, 的確實際人數, 可能會比其他學校多. 但另一方面, 不能入大學的學生就同樣地多了. 百分率的計算方法在這地方實在有缺點, 但即使實際人數多也好, 家長還是要有心理準備要當另外實際數字很大的40%

Rank: 2


47
9#
發表於 11-12-30 16:56 |只看該作者
其實大多數學校只收二班ALevel約60人(每班約30人),是F.5 約200人 (5班,每班40人)的頭30%,所以有70~80%入U率唔奇,甚至100%!好睇頭果班入唔入返原校讀,同讀完ALevel去左留學話唔話比學校知。

Rank: 2


47
10#
發表於 11-12-30 18:29 |只看該作者
要知道開2班ALevel,多數收到HKCEE 20分以上,入U率當然高,如開4班ALevel,HKCEE 14pts 原校一定要收(學校有位的話),可能有一半得14至20分,入U率自然會拉底。如5班收2班同5班收4班一樣這樣計的話,334後,像5班收5班,入U率咪不變!?唔會呱!?

Rank: 4


811
11#
發表於 11-12-30 22:06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h1970 於 11-12-30 22:08 編輯
mhddm 發表於 11-12-30 18:29
要知道開2班ALevel,多數收到HKCEE 20分以上,入U率當然高,如開4班ALevel,HKCEE 14pts 原校一定要收(學 ...

我排名的目的並非針對學校,而是從家長的角度,若果我的子女進了這所學校,做不到品學兼優的那一位,究竟出路會如何。所以當中一些技術上的理由恕我沒有考慮過。
正如你所說,「開2班ALevel,多數收到HKCEE 20分以上,入U率當然高,如開4班ALevel,HKCEE 14pts 原校一定要收(學校有位的話),可能有一半得14至20分,入U率自然會拉底。」
全級的30%「有真材實料」,其他「得14分唔關我事」,對於家長來說,這所學校是好是壞?


其實油尖旺區不少學校都開辦3班高考班,但他們的入大學率仍能企穩,證明學校的補底政策十分重要。當然我也認同你說,英皇開4班預科,的確有點輸蝕,但從家長角度說,若果我的兒子並非出類拔萃,那麼恕我魯莽地說,這數字可能反映了英皇書院的補底尚有空間改進。


1377
12#
發表於 11-12-31 08:12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5Rank: 5


1601
13#
發表於 11-12-31 08:54 |只看該作者
kenfu 發表於 11-12-31 08:12
Dear ch1970

Help me prepare the Island East BAND1 津貼中學過往3年升學資料分析排名, thanks!!

孩子需要鼓勵, 適當的稱讚和鼓勵,
會使他更努力去完成任務, 對自己更有自信.
在小朋友的學習過程中,父母的啟發與鼓勵是十分重要。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