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小學雜談 Johnny 又轉校了!
樓主: AlanB
go

Johnny 又轉校了! [複製鏈接]

Rank: 3Rank: 3


117
21#
發表於 06-6-29 22:03 |只看該作者

Re: Johnny 又轉校了!

[quote]
andy.ma 寫道:
Alan B,
  can u tell me why LCT is not good?my son will change to school later.

我並不是認為LCT這間學校有什麼不妥的地方,總括而言是我認為不大適合Johnny而矣!

個人對教育的理念並不著眼於成績,即使子女能於港大一級榮譽生資歷畢業,我亦不覺是天之嬌子。20多年工作經驗的見證,備受社會尊重和成功的人士,其大多不是什麼頂尖的發明科研家或是學者,而是具備下列條件的人士:良好的表達溝通能力、廣闊的通識視野、堅毅的領導才能、擇善融和的思維見解…但這些基本培訓究竟怎樣才能在兒童教育中逐步建構開來。

多元智能的倡導只是上述發展建構的框架,怎樣落實執行才是大家所關注看重。LCT某程度來看我們覺得做得不錯,P2以上全面強制用英語及普通話授課可以環境感染學生提升雙語的能力,Johnny在這方面的進步也令我們非常滿意。但在某層面上我覺得這間學校在課程上的涵蓋不夠生活化,【學以致用】一向都是我的亦是我給予Johnny的座右銘,太過僻冷的詞彙我覺得今天相認,明天陌然是沒多大意義。

最大誘因促使為Johnny轉校是基於我們認為LCT缺乏寬大空間的平台予Johnny.LCT雖是採直資的活動教學模式,但相對其他直資學校,她非常著重紀律,相對給予學生的活動發揮便有所侷限。回想Johnny初開學時,因紀律所限和受上課轉以普通話及英語,足2星期沒有和任何人交談,提起來都令人感到… :cry:  :cry:  :evil: ,在這方面我覺得校方是有些疏忽。其實我非常欣賞Johnny社交的能力,他是一個肯主動和別人溝通的小朋友,滿腦子創意和滔滔不絕的詞言常換來新的友誼。在開學初事件中,我後來才得知原來沒有人留意他是一個插班生,舊生在沒有灌輸如何關懷及接待新同學的教育下,各自的小圈子活動,令Johnny備受孤立。個人一對子女的教育理念其中一環在於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對於BK內以為我們對此的忽略,我不茍認同!

LCT,我認為最大要提升的地方是她缺乏或者是未有勇氣承受地建構一個開放的溝通平台。因以往的承傳,LCT接收較多地區基層家庭的學生,家長參與家教活動的態度沒能與校方同步融和,校方自此採取較為封閉自我的態度。

我欣賞和響往從前像在優才學校般能和Johnny每天前往一起上早課,只要家長有心,我們便有力(權利和機會)參與如何令孩子愉快成長。

我曾分別向班主任、校長、家教會主席和幹事反映校方需加強家教溝通,本人願意貢獻在網絡系統的專業,但直到學校末還未得到一些回應。我願意和校方一起為孩子的成長而貢獻,但孩子的成長是有設定限期,我不能辜負浪費他們的光陰,這亦是我們退出的原因!

這個Topic涉及的層面有些混亂,下次再談!

AlanB      
[url=http//www.johnny.datayard.com]https//www.johnny.datayard.com[/url]

Rank: 2


39
22#
發表於 06-6-29 22:36 |只看該作者

Re: Johnny 又轉校了!

AlanB,

看你對孩子教育期望,實在有點超乎現實所提供,深怕即使再為孩子轉到那間學校,都未必令你及孩子心滿意足。因為從你幾篇滔滔偉論中感受到,覺得最需要提升的地方,就是你們及孩子都要學習去適應環境及身邊一切人和事,期望環境和別人去適應自己實在太不切實際

祝願這所學校能夠成為Johnny最後一所小學,否則破壞孩子堅毅承擔能力的人恐怕就是作為家長的你
∼面對不一定最難受 ∼許多事情的答案不是只有一個 ∼所以我們永遠有路可以走 ∼你能找個理由難過 ∼也一定能找到不難過的理由

Rank: 5Rank: 5


2028
23#
發表於 06-6-29 23:31 |只看該作者

Re: Johnny 又轉校了!

angletong,

yes!!!!       

Rank: 5Rank: 5


4275
24#
發表於 06-6-29 23:55 |只看該作者

Re: Johnny 又轉校了!

家長對教育追求的執著令我覺得很不安.

Rank: 6Rank: 6


5315
25#
發表於 06-6-30 00:32 |只看該作者

Re: Johnny 又轉校了!

個人對教育的理念並不著眼於成績,即使子女能於港大一級榮譽生資歷畢業,我亦不覺是天之嬌子。20多年工作經驗的見證,備受社會尊重和成功的人士,其大多不是什麼頂尖的發明科研家或是學者,而是具備下列條件的人士:良好的表達溝通能力、廣闊的通識視野、堅毅的領導才能、擇善融和的思維見解…但這些基本培訓究竟怎樣才能在兒童教育中逐步建構開來。

=> 這是對的.  不過, 一個人是否有"良好的表達溝通能力、廣闊的通識視野、堅毅的領導才能、擇善融和的思維見解", 不是在小學階段可以斷定.  小學就是一個教小朋友打好基礎的階段.  要達到"良好的表達溝通能力、廣闊的通識視野、堅毅的領導才能、擇善融和的思維見解", 首先從小學開始培養最基本的生活態度--讀書時讀書, 遊戲時遊戲, 學習接納大家不同的缺點, 學懂關心別人, 繼而關心社會, 珍惜所有; 學習群體生活 (包拾怎樣和難相處的人合作, 怎樣去包容別人的錯誤過失), 更需要學習接受失敗/同學排擠.... 小朋友要學的就是這麼簡單!  再加上學校學的知識, 還有長時間反覆的磨練, 才能夠"有機會"達至 "良好的表達溝通能力、廣闊的通識視野、堅毅的領導才能、擇善融和的思維見解".  至於是否真做到這些, 也不是自己去評價, 是你所屬團體 (甚至社會)給你打分的!



多元智能的倡導只是上述發展建構的框架,怎樣落實執行才是大家所關注看重。LCT某程度來看我們覺得做得不錯,P2以上全面強制用英語及普通話授課可以環境感染學生提升雙語的能力,Johnny在這方面的進步也令我們非常滿意。但在某層面上我覺得這間學校在課程上的涵蓋不夠生活化,【學以致用】一向都是我的亦是我給予Johnny的座右銘,太過僻冷的詞彙我覺得今天相認,明天陌然是沒多大意義。

=> 你可能對孩子的解釋太深奧了!!! 一個十歲不到的孩子, 不會明白你所說的"發展建構的框架".  你認為不夠生活化, 那麼你應該從自己的"天時地利"出發, 讓你孩子在學校所學的變得生活化! 小學生在學校學英文普通話, 都是從我們認為的"最悶旦"內容開始哦! 只有把這些學到一定基礎才有發揮餘地. 正如一個BB牙牙學語, 都是從我們認為"不夠生活化"的詞彙開始, 還要加上我們做他的model給他模仿, 語言才可以用來作真正的溝通.




最大誘因促使為Johnny轉校是基於我們認為LCT缺乏寬大空間的平台予Johnny.LCT雖是採直資的活動教學模式,但相對其他直資學校,她非常著重紀律,相對給予學生的活動發揮便有所侷限。

=> 對不起! 我不大認同.  一個群體, 怎可不能著重紀律? 小學不培養紀律, 難道上大學才培養嗎? 紀律的意思就是要求你considerate.  像你在圖書館看書, 周圍的人都大聲說話, 小朋友四處走, 不時電話響, 你會有甚麼感受? 只有大家守紀律, 才能共享一個好的學習環境.  試想, 就算是活動教學, 上課時也需要守規, 不是喜歡說便說, 喜歡周圍行就周圍行!




回想Johnny初開學時,因紀律所限和受上課轉以普通話及英語,足2星期沒有和任何人交談,提起來都令人感到…    ,在這方面我覺得校方是有些疏忽。

=> 你說你兒子是個smart boy, 他不和其他人交談是甚麼原因? 如果說是"語言不通", 那麼, 其他同學呢? 大家都是二年級, 為何只有你兒子"沒有和任何人交談"? (是不是他根本看不起同學, 還是自己的EQ/problem solving skill出問題? 還是他根本沒有朋友?)  我想不是紀律所限的問題, 而是你兒子克服困難的能力問題.  校方疏忽了什麼? (難道老師要"撬開"孩子嘴巴說話嗎?) 其實, 如果如你所說, "我非常欣賞Johnny社交的能力,他是一個肯主動和別人溝通的小朋友,滿腦子創意和滔滔不絕的詞言常換來新的友誼。"那麼, 做家長的就更要了解一下自己孩子發生了什麼問題.  父母一定比校方更了解孩子, 這是家長要做的!




舊生在沒有灌輸如何關懷及接待新同學的教育下,各自的小圈子活動,令Johnny備受孤立。

=> 同學仔可能不懂, 不要緊! 為何你不教兒子先做主動? 小朋友好易tum, 新黎新豬肉, 請同學仔食下野, 送下小禮物, 加上你兒子的社交能力, 相信他會很受歡迎的.




LCT,我認為最大要提升的地方是她缺乏或者是未有勇氣承受地建構一個開放的溝通平台。因以往的承傳,LCT接收較多地區基層家庭的學生,家長參與家教活動的態度沒能與校方同步融和,校方自此採取較為封閉自我的態度。

=> 學校當然有不足, 但問題是, 你是否能接納它的不足? 現在辦學很困難, 既不可得失家長, 又要向政府交待, 順得哥情失嫂意.  學校接收"較多地區基層家庭的學生"也不是問題, 基層一點的家庭也有其優點 (學生比較懂珍惜, 也會學懂要比人勤奮的態度), 可能你認為他們是"異類", 對他們存有偏見罷了!




我願意和校方一起為孩子的成長而貢獻,但孩子的成長是有設定限期,我不能辜負浪費他們的光陰,這亦是我們退出的原因!

=> "孩子的成長是有設定限期", 你可能太著重這一點了.  每個孩子都不同, 他不是一件product, 到某deadline要完成某個stage.  那你只是給他壓力罷了!

Rank: 5Rank: 5

醒目開學勳章


4119
26#
發表於 06-6-30 00:36 |只看該作者

Re: Johnny 又轉校了!

DEAR ALL,

(個案分享)

我朋友的親友有類似的情況,家境及學識都不錯,又是全職媽媽(時間多的是),經過她悉心的栽培底下,她女兒都是一個相當不錯的資優學生,耐何,她的媽媽是一個很有個人風格,不喜歡妥協,非常固執,高傲的人.

從幼稚園開始就經常對學校有很多意見及微言,每當她覺得校方或老師未能迎合或接受.結果,她女兒的學歷裏頭就出現很多不同出名幼稚園及小學就讀記錄.

當然,一位這麼有性格的媽媽是不會理會其他人(包括親人 - 若是她的親人的容忍程度夠高的話)勸告.

再續......

Rank: 5Rank: 5

醒目開學勳章


4119
27#
發表於 06-6-30 00:43 |只看該作者

Re: Johnny 又轉校了!

TERESA,

講得好! 完全同意!

希望孩子有救!



Teresa 寫道:
個人對教育的理念並不著眼於成績,即使子女能於港大一級榮譽生資歷畢業,我亦不覺是天之嬌子。20多年工作經驗的見證,備受社會尊重和成功的人士,其大多不是什麼頂尖的發明科研家或是學者,而是具備下列條件的人士:良好的表達溝通能力、廣闊的通識視野、堅毅的領導才能、擇善融和的思維見解…但這些基本培訓究竟怎樣才能在兒童教育中逐步建構開來。

=> 這是對的.  不過, 一個人是否有"良好的表達溝通能力、廣闊的通識視野、堅毅的領導才能、擇善融和的思維見解", 不是在小學階段可以斷定.  小學就是一個教小朋友打好基礎的階段.  要達到"良好的表達溝通能力、廣闊的通識視野、堅毅的領導才能、擇善融和的思維見解", 首先從小學開始培養最基本的生活態度--讀書時讀書, 遊戲時遊戲, 學習接納大家不同的缺點, 學懂關心別人, 繼而關心社會, 珍惜所有; 學習群體生活 (包拾怎樣和難相處的人合作, 怎樣去包容別人的錯誤過失), 更需要學習接受失敗/同學排擠.... 小朋友要學的就是這麼簡單!  再加上學校學的知識, 還有長時間反覆的磨練, 才能夠"有機會"達至 "良好的表達溝通能力、廣闊的通識視野、堅毅的領導才能、擇善融和的思維見解".  至於是否真做到這些, 也不是自己去評價, 是你所屬團體 (甚至社會)給你打分的!



多元智能的倡導只是上述發展建構的框架,怎樣落實執行才是大家所關注看重。LCT某程度來看我們覺得做得不錯,P2以上全面強制用英語及普通話授課可以環境感染學生提升雙語的能力,Johnny在這方面的進步也令我們非常滿意。但在某層面上我覺得這間學校在課程上的涵蓋不夠生活化,【學以致用】一向都是我的亦是我給予Johnny的座右銘,太過僻冷的詞彙我覺得今天相認,明天陌然是沒多大意義。

=> 你可能對孩子的解釋太深奧了!!! 一個十歲不到的孩子, 不會明白你所說的"發展建構的框架".  你認為不夠生活化, 那麼你應該從自己的"天時地利"出發, 讓你孩子在學校所學的變得生活化! 小學生在學校學英文普通話, 都是從我們認為的"最悶旦"內容開始哦! 只有把這些學到一定基礎才有發揮餘地. 正如一個BB牙牙學語, 都是從我們認為"不夠生活化"的詞彙開始, 還要加上我們做他的model給他模仿, 語言才可以用來作真正的溝通.




最大誘因促使為Johnny轉校是基於我們認為LCT缺乏寬大空間的平台予Johnny.LCT雖是採直資的活動教學模式,但相對其他直資學校,她非常著重紀律,相對給予學生的活動發揮便有所侷限。

=> 對不起! 我不大認同.  一個群體, 怎可不能著重紀律? 小學不培養紀律, 難道上大學才培養嗎? 紀律的意思就是要求你considerate.  像你在圖書館看書, 周圍的人都大聲說話, 小朋友四處走, 不時電話響, 你會有甚麼感受? 只有大家守紀律, 才能共享一個好的學習環境.  試想, 就算是活動教學, 上課時也需要守規, 不是喜歡說便說, 喜歡周圍行就周圍行!




回想Johnny初開學時,因紀律所限和受上課轉以普通話及英語,足2星期沒有和任何人交談,提起來都令人感到…    ,在這方面我覺得校方是有些疏忽。

=> 你說你兒子是個smart boy, 他不和其他人交談是甚麼原因? 如果說是"語言不通", 那麼, 其他同學呢? 大家都是二年級, 為何只有你兒子"沒有和任何人交談"? (是不是他根本看不起同學, 還是自己的EQ/problem solving skill出問題? 還是他根本沒有朋友?)  我想不是紀律所限的問題, 而是你兒子克服困難的能力問題.  校方疏忽了什麼? (難道老師要"撬開"孩子嘴巴說話嗎?) 其實, 如果如你所說, "我非常欣賞Johnny社交的能力,他是一個肯主動和別人溝通的小朋友,滿腦子創意和滔滔不絕的詞言常換來新的友誼。"那麼, 做家長的就更要了解一下自己孩子發生了什麼問題.  父母一定比校方更了解孩子, 這是家長要做的!




舊生在沒有灌輸如何關懷及接待新同學的教育下,各自的小圈子活動,令Johnny備受孤立。

=> 同學仔可能不懂, 不要緊! 為何你不教兒子先做主動? 小朋友好易tum, 新黎新豬肉, 請同學仔食下野, 送下小禮物, 加上你兒子的社交能力, 相信他會很受歡迎的.




LCT,我認為最大要提升的地方是她缺乏或者是未有勇氣承受地建構一個開放的溝通平台。因以往的承傳,LCT接收較多地區基層家庭的學生,家長參與家教活動的態度沒能與校方同步融和,校方自此採取較為封閉自我的態度。

=> 學校當然有不足, 但問題是, 你是否能接納它的不足? 現在辦學很困難, 既不可得失家長, 又要向政府交待, 順得哥情失嫂意.  學校接收"較多地區基層家庭的學生"也不是問題, 基層一點的家庭也有其優點 (學生比較懂珍惜, 也會學懂要比人勤奮的態度), 可能你認為他們是"異類", 對他們存有偏見罷了!




我願意和校方一起為孩子的成長而貢獻,但孩子的成長是有設定限期,我不能辜負浪費他們的光陰,這亦是我們退出的原因!

=> "孩子的成長是有設定限期", 你可能太著重這一點了.  每個孩子都不同, 他不是一件product, 到某deadline要完成某個stage.  那你只是給他壓力罷了!
  

Rank: 3Rank: 3


373
28#
發表於 06-6-30 01:01 |只看該作者

Re: Johnny 又轉校了!

當看過家長对教育的抱負,我想起了"縱使是資訊上的理念瑯瑯上口,但行政上的執行能力卻流於空大。"

Rank: 5Rank: 5


2274
29#
發表於 06-6-30 01:11 |只看該作者

Re: Johnny 又轉校了!

When I read through the "papers" by the host, I felt insulted.  I won't like my kids to be a classmate of Johnny.  The terms "sor kwa", "grass-root", ... are just too much for people around you.  I think children learn from ppl close to them and if these words came from Johnny, I could imagine what kind of person you are, Alan.  So, be a rote model to your kid.  Don't try to let your kid isolate himself and stop look down at ppl around you.  Even the smartest person needs assistance from his peers.  Teamwork does matter.

Rank: 3Rank: 3


132
30#
發表於 06-6-30 09:08 |只看該作者

Re: Johnny 又轉校了!

既然(優才)適合Johnny,不如come back優才,不須再轉來轉去,又要去適應新的環境,好彩就話繼續讀新校,唔好彩又再轉,會唔會浪費時間呀???

Rank: 2


96
31#
發表於 06-6-30 09:27 |只看該作者

Re: Johnny 又轉校了!

Johnny 如果再在這"似是而非"的架構論述下再轉圈,真苦了孩子又建立不到他"與人和、與己和、與環境和"的平衡發展空間!

Rank: 1


4
32#
發表於 06-6-30 09:31 |只看該作者

Re: Johnny 又轉校了!

完全是有感而發,並無扁意,純為個人觀點。

討論得相當精彩。難得大家在頗為友善的氣氛下,各舒己見,不論在論點與用詞方面,都是水準之作。 一封看似對教育懷有遠大理想的信,但在字裏行間,已可透出不同的辯駁,發現思想上原來亦可能隱藏

Rank: 5Rank: 5


1267
33#
發表於 06-6-30 09:44 |只看該作者

Re: Johnny 又轉校了!

事 主 情 緒 受 影 響   害 怕 再 上 學
學 童 欠 功 課 遭 班 主 任 剝 校 服

一 名 小 學 二 年 級 學 生 因 長 期 欠 交 功 課 , 被 學 校 記 缺 點 , 校 方 日 前 要 求 其 母 陪 兒 子 留 堂 看 管 他 補 做 積 欠 的 功 課 , 其 間 雙 方 各 持 己 見 , 家 長 不 滿 班 主 任 強 行 脫 掉 兒 子 校 服 , 連 同 書 包 一 併 丟 往 垃 圾 桶 , 事 件 令 兒 子 情 緒 受 影 響 , 害 怕 再 上 學 。 有 心 理 學 家 指 把 校 服 及 書 包 丟 到 垃 圾 桶 , 有 關 行 為 帶 侮 辱 性 。 校 方 表 示 , 已 由 教 統 局 安 排 與 家 長 會 面 , 並 就 事 件 作 出 道 歉 。




潘 先 生 兒 子 炎 仔 就 讀 九 龍 城 樂 善 堂 小 學 二 年 級 , 他 表 示 , 由 於 炎 仔 性 格 好 動 , 間 中 忘 記 完 成 功 課 , 他 與 妻 子 遂 安 排 兒 子 放 學 後 到 寓 所 附 近 的 補 習 社 做 功 課 。 本 月 15 日 , 潘 妻 按 時 到 校 , 打 算 接 兒 子 放 學 後 到 補 習 社 。 當 時 班 主 任 通 知 潘 妻 , 其 子 因 欠 交 功 課 被 罰 留 堂 , 潘 妻 得 悉 兒 子 欠 交 工 作 紙 , 遂 建 議 先 讓 兒 子 離 開 到 補 習 班 , 稍 後 再 補 做 工 作 紙 。


家 長 反 稱 工 作 紙 是 廢 紙
他 續 指 出 , 其 間 班 主 任 就 工 作 紙 是 否 屬 於 功 課 一 部 份 與 炎 仔 爭 論 , 竟 將 工 作 紙 撕 毀 , 丟 往 垃 圾 桶 , 又 指 炎 仔 既 然 不 想 繼 續 上 學 , 便 脫 掉 他 校 服 , 連 同 書 包 一 併 丟 到 垃 圾 桶 , 然 後 再  他 到 課 室 外 罰 企 。 潘 妻 看 到 老 師 的 行 徑 既 驚 且 怕 , 即 時 跑 到 校 外 致 電 友 人 求 助 , 隨 後 老 師 安 排 潘 妻 到 校 務 處 交 代 兒 子 欠 交 功 課 情 況 , 直 至 當 晚 8 時 後 , 妻 兒 始 返 家 。
潘 先 生 夫 婦 均 認 同 兒 子 欠 交 功 課 應 付 責 任 , 但 老 師 將 情 緒 發 洩 在 炎 仔 身 上 , 不 但 令 他 情 緒 嚴 重 受 影 響 , 事 後 也 害 怕 其 他 同 學 嘲 笑 而 抗 拒 上 學 , 「 我 接 受 唔 到 老 師 用 太 激 進 的 方 法 教 學 生 , 學 生 也 未 必 可 以 教 好 , 我 認 為 學 校 應 向 我  道 歉 。 」
樂 善 堂 小 學 周 校 長 表 示 , 潘 同 學 有 長 期 欠 交 家 課 紀 錄 , 由 於 欠 交 功 課 情 況 持 續 , 到 今 年 學 期 尾 , 學 校 依 規 執 行 記 缺 點 。 早 前 班 主 任 通 知 潘 妻 本 月 15 日 下 午 到 校 簽 署 「 學 生 違 規 紀 錄 表 」 , 接 受 潘 同 學 因 欠 交 家 課 記 缺 點 一 次 。

當 日 放 學 後 , 班 主 任 處 理 缺 點 事 宜 , 並 要 求 潘 妻 留 校 看 管 兒 子 補 做 積 欠 的 功 課 。 由 於 潘 妻 堅 持 工 作 紙 並 非 功 課 , 是 廢 紙 , 班 主 任 表 示 廢 紙 應 放 進 垃 圾 桶 , 便 假 意 把 那 張 工 作 紙 丟 進 去 , 其 間 與 潘 同 學 拉 扯 下 , 工 作 紙 斷 裂 丟 進 垃 圾 桶  , 並 非 老 師 把 工 作 紙 撕 碎 拋 進 垃 圾 桶 。
班 主 任 解 釋 , 「 讀 書 就 要 交 功 課 , 不 交 功 課 怎 算 讀 書 ; 不 讀 書 , 書 包 也 就 沒 有 用 。 」 其 間 , 象 徵 式 將 書 包 放 在 垃 圾 桶 上 , 由 於 垃 圾 桶 比 書 包 細 小 , 書 包 根 本 沒 有 丟 進 垃 圾 桶 內 , 並 再 指 潘 同 學 如 不 想 讀 書 便 不 用 繼 續 穿 校 服 , 由 於 潘 同 學 默 不 作 聲 , 班 主 任 遂 解 開 他 校 服 恤 衫 的 鈕 釦 , 把 它 放 進 在 垃 圾 桶 上 那 已 打 開 的 書 包  。 周 校 長 承 認 做 法 不 恰 當 , 值 得 商 榷 , 但 相 信 班 主 任 的 用 意 是 要 讓 學 生 知 道 不 做 功 課 的 嚴 重 性 , 老 師 只 想 協 助 家 長 教 導 學 生 , 絕 對 沒 有 將 情 緒 發 洩 在 學 生 身 上 。
周 校 長 指 日 前 由 教 統 局 職 員 安 排 校 方 會 見 潘 先 生 夫 婦 , 交 代 事 件 經 過 , 並 就 書 包 及 脫 掉 校 服 事 件 作 出 道 歉 , 同 時 獲 潘 先 生 同 意 送 兒 子 回 校 補 考 , 完 成 本 學 期 學 業 。 學 校 學 生 輔 導 主 任 安 排 家 訪 , 教 統 局 也 安 排 心 理 輔 導 服 務 , 對 事 件 作 出 評 估 。 教 統 局 表 示 接 獲 投 訴 後 , 已 即 時 向 校 方 了 解 , 由 於 事 件 細 節 雙 方 各 持 己 見 , 該 局 已 安 排 家 長 與 校 方 會 面 , 共 同 跟 進 事 件 。


color=009900]你話個小朋友知唔知邊個唔o岩, 將來佢大個仔會係個咩人?

Rank: 3Rank: 3


384
34#
發表於 06-6-30 09:47 |只看該作者

Re: Johnny 又轉校了!

Teresa 的回應很正面, 實在現時的家長大部份愛子心切, 難免會當局者迷而主觀地處事.  希望 家長在看過其他家長正面友善的回應後, 能客觀一點, 權衡輕重才決定是否轉校.  委實經常為小朋友轉校會增加他們不必要的憂慮, 這亦非我們家長所願意看見的.

Rank: 2


79
35#
發表於 06-6-30 09:48 |只看該作者

Re: Johnny 又轉校了!

Dear Teresa,

I couldn't agree more with your analysis. At first, I thought my kid needs a well-known primary school because he is very smart.  But now, I realise that being smartest and stand out from the crowd is not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to him. Being able to get along well, enjoy his childhood  and at the same time learn what he has to learn are more important than anything else.  I applause your open-minded and understanding of children.      

Rank: 5Rank: 5


3327
36#
發表於 06-6-30 09:49 |只看該作者

Re: Johnny 又轉校了!

Alan,

我記得你其他文章中都提過優才是如何適合Johnny, 既然如此為什麼要轉校呢? 你現在的做法好像是期望找到一間和優才相似的學校, 在不斷尋找的過程中只是苦了孩子.

jw1109 寫道:
既然(優才)適合Johnny,不如come back優才,不須再轉來轉去,又要去適應新的環境,好彩就話繼續讀新校,唔好彩又再轉,會唔會浪費時間呀???

Rank: 5Rank: 5


4418
37#
發表於 06-6-30 14:13 |只看該作者

Re: Johnny 又轉校了!

這封信,  內中感覺 ...... 尋尋覓覓,  冷冷清清,  淒淒慘慘戚戚.  

要天真小兒背負過高的理想祈望,  最難將息.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38#
發表於 06-6-30 14:29 |只看該作者

Re: Johnny 又轉校了!

造成香港教育失敗之原因有三:

1. 生得一個。
2. 父母太得閒。
3. 看得太多中西教育書籍。

Rank: 2


45
39#
發表於 06-6-30 15:14 |只看該作者

Re: Johnny 又轉校了!

judy 寫道:
造成香港教育失敗之原因有三:

1. 生得一個。
2. 父母太得閒。
3. 看得太多中西教育書籍。


我都係上左BK先知原來真係有D父母, 貪得意同D仔女轉校, 早陣子這裡就有個家長話"手痕同D仔女搞轉校"....看得我 心驚。點可以拿小朋友的學業如做實驗, 或者有些小朋友的適應能力高, 可以應付, 但有些父母的心態係好有問題, 把仔女可轉入名校視為能力測試,我真係同意父母太得閒之故。又有些把父母所有的期望, 寄負在孩子身上,幾歲人仔, 已經積存了厚厚"履歷表", 用來升小學時做戰鬥的工具, 真難以想像, 在未耒的十多年學業生涯中, 背負著沉重的期望, 他們的腳步會多重........
香港的教育畸型, 這些怪現象比比皆是

Rank: 4


628
40#
發表於 06-6-30 15:29 |只看該作者

Re: Johnny 又轉校了!

好父母是由誰來定斷架呢?
誰會直率地說出所認識的真實?有所認識的少數人,愚蠢地不隱蔽自己充實的心,向愚民們說明他們的感情和見識,他們總是被人磔死或燒死。 歌德 <<浮士德>>入來做下test,不同的人對事情有不同的看法和感受﹗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