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耶魯大學校長:我們已經到了最需要人文學科的時刻 ...
查看: 3942|回覆: 42
go

耶魯大學校長:我們已經到了最需要人文學科的時刻 [複製鏈接]

Rank: 6Rank: 6


8550
1#
發表於 17-4-20 12:2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我們正身處的複雜的、互相連通的世界中,迫切需要有想像力、善解人意的高情商領導者——只有這樣的領導⋯⋯



專欄:思想與社會 作者:群學書院 日期:2017-04-16





我們正身處的複雜的、互相連通的世界中,迫切需要有想像力、善解人意的高情商領導者——只有這樣的領導者,才能夠帶領人們超越分化的爭論,積極著手處理我們面對的挑戰。而要培養這樣的領導者,我們唯有加大對人文學科的重視和投入。


文學藝術有助培養情商 實現互相理解

作為一名心理學家,我主要的研究對像是人類感情,尤其是情商(Emotional Quotient)。我的研究經驗顯示,藝術、文學、歷史和其他人文學科對於培養我們的情商至關重要,對人類認識自己、理解他人也必不可少。人文學科能夠幫助我們和不確定性作鬥爭,理解錯綜複雜的形勢並與他人產生共鳴。

想像一下,你正在讀一本小說。你沉浸於故事之中,受邀從其中某個角色的角度想像這個世界。你會思考她的慾望和行動是怎樣相互作用的。在你聽音樂、看戲劇、逛博物館的時候,你會產生情感上的回應——這種回應會把你和他人、和新的視角聯繫起來。

我們培養自己的情商——學習體會他人的情感、提高想像力、懂得理解他人——這些都要通過學習人文學科。如果這些技能培養起來了,就能夠讓領導者有效地應對各個領域的挑戰與機遇。文學有助於科學家的研究,學習多門語言能讓外交官與軍事領袖更加高效地工作,接觸藝術和音樂可以使數據分析師看到算法以外的世界。

全球化在世界各地都顯現出了優勢。然而,如何才能實現更加包容、更加公平的經濟增長,增強民族和文化的多樣性,同時更加尊重環境,仍然是人們討論的焦點。

人文學科必然是討論中的一環。領導者需要深刻理解這些複雜的問題,而不僅僅是略知一二,也需要明白人如何才能活得更加有意義、更加完整。

高瓴資本創始人、耶魯大學亞洲發展委員會主席張磊既是一名耶魯校友,也是一名成功的企業領導者,他說:「人文學科是邏輯推理的基礎。脫離了人文學科,空有孤立的數據和科技,就像是試圖在沒有水的環境裡游泳。即使你有麥克·菲爾普斯的游泳技術,也是動也動不了的。」

人文學科提供了一個環境——能夠真正實現互相理解的可能性——無論未來將會如何。


保衛人文學科 教育機構首當其衝

為了更好地發揮人文學科的力量,我們必須確保大多數人都有機會接受人文學科的教育。為了保衛世界最珍貴的文化寶藏,像耶魯這樣的教育機構必須行動起來,與公眾分享人文學科的美好與神奇。否則,未來的領導者便會失去學習人文學科的機會。

去年,我的同事和朋友,哈佛校長福斯特(Drew Gilpin Faust)寫了一篇文章,充分指出了獎學金和教育機會在消除貧困方面的重要性。通過人文學科中蘊藏的變革的力量,文化和教育機構能夠將世界變得更加平等、包容。

最近,我有幸到華盛頓參觀了新的非裔美國人歷史與文化國家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African American History and Culture)。走進這個不可思議的地方,我能夠看到、聽到、想像到非裔美國人的故事。

其中,一個關於美國黑人對音樂的影響的展覽尤其吸引了我。藍草音樂(譯註:鄉村音樂的另一個分支,以Bill Monroe的樂隊Bluegrass Boys命名)是我的興趣所在,所以我對非裔美國人布魯斯音樂家與演奏阿巴拉契亞音樂(譯註:美國東部阿巴拉契亞地區的音樂)的蘇格蘭-愛爾蘭移民之間的交流感到十分著迷。了解到這些相互影響,讓我對習以為常的音樂有了新的感悟——聽出了我從未聽到過的節奏與韻律。

博物館激發了那些喚醒我們的情感與智慧的時刻。如今,科技讓我們能夠把這些時刻分享給更多的人。比如說,耶魯的學者就和國會圖書館(Library of Congress)合作建立了Photogrammar網站,世界各地的人們都可以審閱、搜索、察看羅斯福新政實施過程中的17萬張照片。這些標誌性的圖片捕捉了20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時期人們最真實的情感。

再比如,另一個名為Transcribe@Yale的項目則是將存放在耶魯古籍善本圖書館(Beinecke Rare Book and Manuscript Library)的基爾帕特里克收藏版切諾基(譯註:北美印第安人的一個民族)手稿的轉寫本眾包出去,這樣一來,我們才能理解並保護俄克拉荷馬州的切諾基文化的一些側面,使之不致流失。


結合人文科技 探索文化資源

儘管科技承諾把人與人聯通起來,人們仍常常囿於自己的小圈子。然而當全新的數字工具與人文學科結合起來的時候,卻能夠幫助我們超越彼此的不同——穿越時間與空間的距離——讓更多人探索到豐富的文化資源。


我們正面臨著許多巨大的難題。貧困、疾病、全球變暖、各國和全球受到的安全威脅正考驗著世界上最為傑出的領導者。在這樣的一個時代,把藝術、音樂、文學和語言拋在腦後可能看起來像是個明智的選擇。

這不是我們第一次陷入這般境地。

1939年,當歐洲和亞洲仍然戰火肆虐之時,時任耶魯校長的查爾斯·西摩(Charles Seymour,1885-1963)擔心人文科學將會遭到忽視。儘管大多數人認為人文學科沒什麼用,西摩卻認為它們是不可或缺的。他深情地寫道:「沒有人文學科,人類歷史留下的遺產將會枯竭。」

如今,就像那個時代一樣,即便身處爭端不斷、分裂嚴重的世道之中,我們也必須重視人文學科。只有人文學科能夠培養出有想像力、善解人意、情商又高的領導者——他們將會對錯綜複雜、紛爭不斷的形勢作出反應並負起責任。耶魯和其他教育機構也必須承擔起領導者的責任,讓大多數人都有機會分享人文學科中蘊藏的寶藏。我們有責任幫助未來的領導者做好準備,振興並保護我們共同享有的人類歷史留下的遺產。







   1    0    0    0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2#
發表於 17-4-20 15:44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like I said in EK not long ago, HK does not need more STEM, we need more humanities.  Ideas shared by this professor.
The more bizzare a thing is, the less mysterious it proves to b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073
3#
發表於 17-4-20 16:05 |只看該作者
shadeslayer 發表於 17-4-20 15:44
like I said in EK not long ago, HK does not need more STEM, we need more humanities.  Ideas shared b ...

He is Art professor.

Ask Other professors.

點評

Doray  He is a 心理學家, then should be a science guy too.  發表於 17-4-21 12:10
Doray  In fact, a more balanced mix is preferred.  發表於 17-4-20 16:37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4#
發表於 17-4-20 16:50 |只看該作者
ANChan59 發表於 17-4-20 16:05
He is Art professor.

Ask Other professors.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7-4-20 16:58 編輯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7-4-20 16:54 編輯

and I am a science guy.

the world is so complicated, global trade deficit, military wars, chemical weapon, nuclear threats, environmental issues media disasters,nationalism rising, divisive societies, political influence in every aspect of our lives.

these issue cannot be solved by stem or coding.

HK kids already score very highly in PISA, do we need to be number 1 and forget about humanities?  don't forget we have college students jailed because of O camp games.  don't forget good HK  students already has a tendency to choose science subjects or business.

another thread here in EK not long ago said if you do humanities subjects, you will become beggers.

science and stem and coding etc are "tools'.Humanities is about how to use the tools we have. that is why science advance without humanities is dangerous.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073
5#
發表於 17-4-20 17:26 |只看該作者
shadeslayer 發表於 17-4-20 16:50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7-4-20 16:58 編輯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7-4-20 16:54 編輯

我始终相信行行出状元,点会一定揸兜行乞!

Doray 的平衡說法,我同意的!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6#
發表於 17-4-20 17:35 |只看該作者
ANChan59 發表於 17-4-20 17:26
我始终相信行行出状元,点会一定揸兜行乞!

Doray 的平衡說法,我同意的!

係最近EK一些文章講香港文科聽乞食。

其實平衡一定無錯,問題係香港依家係未平衡?叻仔叻女選文科定理科多?
The more bizzare a thing is, the less mysterious it proves to b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073
7#
發表於 17-4-20 18:09 |只看該作者
shadeslayer 發表於 17-4-20 17:35
係最近EK一些文章講香港文科聽乞食。

其實平衡一定無錯,問題係香港依家係未平衡?叻仔叻女選文科定理科 ...

你指大學還是指中學?

如果大學,我估一半一半;如果神科就文商較多!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7Rank: 7Rank: 7


13435
8#
發表於 17-4-20 19:08 |只看該作者
shadeslayer 發表於 17-4-20 16:50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7-4-20 16:58 編輯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7-4-20 16:54 編輯
上網睇咗三家學校現時初中課程,其實人文類科目數量遠遠超過理科項目。
文科類:中,英,中史,西史,地理,宗教/倫理,Liberal Studies,VA,Music,成長課(部份學校)等
理科類:數學,IS,Computer,D&T
究竟係現時課程唔啱還是不夠?

Rank: 6Rank: 6


8550
9#
發表於 17-4-20 19:25 |只看該作者
課程啲選擇係夠,不過升高中選科就有個trend開始失衡,其實都唔係香港,連外國都有呢個問題,而以往大家會覺得理科叻啲係因為成績好通常都選理科讀,等於現家湧去選商科一樣。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10#
發表於 17-4-20 20:23 |只看該作者
akys 發表於 17-4-20 19:08
上網睇咗三家學校現時初中課程,其實人文類科目數量遠遠超過理科項目。
文科類:中,英,中史,西史,地理 ...

要計實際讀的學生。

好少見推廣文科的活動(除了辯論比賽)。如全港文學欣賞, 全港作文比賽, 全港歷史週, 地理活動等等。可能我見唔到。
The more bizzare a thing is, the less mysterious it proves to be.

Rank: 7Rank: 7Rank: 7


10860
11#
發表於 17-4-20 20:58 |只看該作者
理科好難自修,人文社會科學畢業後可以自己睇。可以的話,高中最好選兩理一文。當然有啲人適合全文或全理或...。

Rank: 7Rank: 7Rank: 7


13435
12#
發表於 17-4-20 22:27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akys 於 17-4-20 22:31 編輯
shadeslayer 發表於 17-4-20 20:23
要計實際讀的學生。

好少見推廣文科的活動(除了辯論比賽)。如全港文學欣賞, 全港作文比賽, 全港歷史週,  ...

2016年DSE甲類各科報考人數
文科:英64K, 中62K,通識61K,其他文科(含商):66K    共:253K
理科:數學54K,其他理科:62K  共:116K
當中英數唔計: 127K : 62K
點都係讀文科科目嘅多啲。其實政府已經有做嘢,一科要思考要分析嘅通識變成必修科已經提升了人文學科嘅修讀人數。
你講嗰啲活動有時圖書館,文化中心等都有搞,不過都係坐車經過見到而已,我諗一般人唔多理會。xx週各中學應該有定時搞啩!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073
13#
發表於 17-4-20 23:42 |只看該作者
akys 發表於 17-4-20 22:27
2016年DSE甲類各科報考人數
文科:英64K, 中62K,通識61K,其他文科(含商):66K    共:253K
理科:數 ...
Thanks for your data.
Loud and clear.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7Rank: 7Rank: 7


10860
14#
發表於 17-4-21 00:24 |只看該作者
shadeslayer 發表於 17-4-20 17:35
係最近EK一些文章講香港文科聽乞食。

其實平衡一定無錯,問題係香港依家係未平衡?叻仔叻女選文科定理科 ...
中學理科。唔係科科出狀元,係理科出狀元。 (恕我用成績來分叻仔叻女)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15#
發表於 17-4-21 07:13 |只看該作者
akys 發表於 17-4-20 22:27
2016年DSE甲類各科報考人數
文科:英64K, 中62K,通識61K,其他文科(含商):66K    共:253K
理科:數 ...

Thanks. 如果不把商計入文科?
The more bizzare a thing is, the less mysterious it proves to be.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16#
發表於 17-4-21 07:45 |只看該作者
cow 發表於 17-4-21 00:24
中學理科。唔係科科出狀元,係理科出狀元。 (恕我用成績來分叻仔叻女)

絶對唔可以用理科壯元多就話理科多叻仔叻女。

理科改卷主觀性低,文科改卷主觀性高。
The more bizzare a thing is, the less mysterious it proves to be.

Rank: 7Rank: 7Rank: 7


10860
17#
發表於 17-4-21 08:39 |只看該作者
最多學生選修Econ、Bio、Chem、Phy同Geog. 中三成績好嘅多選Phy+Chem+Bio. 好多揀呢三科都因成績唔好而被迫讀其他組合。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18#
發表於 17-4-21 08:53 |只看該作者
cow 發表於 17-4-21 08:39
最多學生選修Econ、Bio、Chem、Phy同Geog. 中三成績好嘅多選Phy+Chem+Bio. 好多揀呢三科都因成績唔好而被迫 ...

that is my feeling too. somehow the society expects bright students to study science.  somehow the society feels tha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useful" and lit and history are not "useful" in ones career.
The more bizzare a thing is, the less mysterious it proves to be.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88932
19#
發表於 17-4-21 09:32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Yanamami 於 17-4-21 09:33 編輯
shadeslayer 發表於 17-4-21 07:45
絶對唔可以用理科壯元多就話理科多叻仔叻女。

理科改卷主觀性低,文科改卷主觀性高。

咪就係禁简单之嘛~HK人最叻計数,文科幾难有满分,係-分都不能少既情况下,梗係揀理科。我大女学校有老師講过,有d同学中四揀理科,只係因為佢地夠分同人爭,其实有部份人讀文科可能更適合会讀得好d添。所以為左入U, 揀理科应該係攞分上著数d. 我有禁同大女講过,不过佢有自己意见,話佢夾硬讀理科,成績一定比佢有兴趣讀既文科更低,咪仲死?所以佢修文科。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20#
發表於 17-4-21 10:05 |只看該作者
Yanamami 發表於 17-4-21 09:32
咪就係禁简单之嘛~HK人最叻計数,文科幾难有满分,係-分都不能少既情况下,梗係揀理科。我大女学校有老師 ...

理科有 quota?

其實孩子的思考好直接, 好多時係啱的, 只不過家長比太多意見。

阿女選科, 我叫佢做個 table , 列出佢每一科的興趣與能力作為參考。
The more bizzare a thing is, the less mysterious it proves to be.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