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國民教育——明刀明槍與暗渡陳倉(施安娜) ...
發新帖
查看: 411|回覆: 0
go

國民教育——明刀明槍與暗渡陳倉(施安娜)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04
1#
發表於 17-11-1 15:1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明報文章】「『深港跨境段』與香港段通車後,從廣州到香港只需48分鐘,大大拉近香港與廣東省的距離,實現『一小時生活圈』的構想。此外,高鐵可使香港全面融入國家鐵路網,使香港與內地的高速鐵路網接軌,連貫上海、北京等大城市,『京港一日還』不再是夢想。」


「一地兩檢」於10月底在立法會動議辯論,林鄭月娥甚至提出中止已進入全體委員會審議階段的印花稅條例修訂草案,務求「一地兩檢」可盡快通過。當你看到上面這段文字,是否以為這是政府遞交的文件的一部分?這其實是來自小學的教科書,與政府文件可說是同聲同氣。自2009年政府推動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計劃開始,在財政支出、回收土地、車站選址、「一地兩檢」等問題上,均引起香港社會人士關注,存在不少爭議。


前陣子陳惜姿的〈文宣成了課文〉一文(2017年10月4日《明報》),揭露了小學教科書的問題。筆者嘗試去查閱一下部分小學教科書,看到這一篇也是猶如文宣的〈中國高鐵〉。筆者所見,部分中文科的教材在字裏行間培養的正是充滿國家觀念的意識,選材不少是大陸的人與事,用字遣詞是「祖國」、「我國」等充滿感情色彩的字眼;歌功頌德的如「30年後,我國的高鐵建設已經走在世界前列,祖國大地上的高速列車真的跑得像風一樣快了!」再如〈記住這一刻〉一課的聆聽理解練習內容,採用的便是「感動中國2009年度人物」的陳玉蓉和捐髓救母的邵帥。再看這些出版社提供的教學建議,多以語文知識為主,並未就着內容的真偽與香港的關係等加以分析。然而這些內容、用詞等卻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


文章表面意思下的「潛在課程」


若說講人物的故事可以杜撰,談基建而杜撰片面的成功,又有何意義?語文教學可不止是語文知識,品德情意也是重點。在文章表面意思下,這種內容傳遞了什麼知識、培養了什麼意識,這可是「潛在課程」,培養的是小學生對於中國的態度、情感、價值等。誠然,「潛在課程」可能透過批判反省的歷程而揭露出來,可是語文教師在課程緊迫的情况下是否有時間與學生多加分析?年紀小的學生又是否適合講太多愛國?沒經過批判反省的所謂愛國教育,與洗腦又有何分別?


明刀明槍的國民教育科在一片反對聲音下暫停了,可是國民教育卻是暗渡陳倉,除了林林總總的內地交流團,在一些教科書的取材上也可見一斑。別以為這只是出版商的問題,學校採用的教科書必須按照課程發展議會的課程指引編纂,送交教育局課本委員會審批才可成為學生手上的課本。容許什麼成為教材、否決了什麼,權力在教育局。教育局長楊潤雄被問到會否重推國民教育科時便已道出了真相,他說該科於2012年被政府暫停推行,但其後國民教育從沒停止,不同課程或教學活動皆有國民教育成分。




作者是教育工作者


[施安娜]


   0    0    0    0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