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升中派位 父死控教局子升鄧鏡波
樓主: elbar
go

父死控教局子升鄧鏡波 [複製鏈接]

Rank: 8Rank: 8


15399
21#
發表於 11-10-2 02:24 |顯示全部帖子
原帖由 HY412 於 11-10-1 18:00 發表
呈分試排名係面對全港既學生 ( 因為自行可誇區 ), eg:A學生呈分試名次40名, B學生呈分試名次70名, 他們同時自行第一志願迦密, 如果當中41~69名的學生都入讀直資, 教署便將該批入讀直資學生資料抽走, 當迦密睇A和B學生的次第時, 距離便會好接近.


elbar 請勿見怪我們講咁多題外話! 謝謝!

我用番之前的例子,
假設某小學小六全級只有3位學生, 呈分試成績已經採用標準分計算如下:

1st呈分2nd呈分
得分名次得分名次
學生A48.35133.372
學生B47.25232.683
學生C46.85335.651


假設經EDB處理後, 這小學的Pre-S1成績換算表如下:
Pre-S1換算表20082010
名次全港性標準分全港性標準分
126.5229.18
225.3326.65
320.0525.29


Formation of Discretionary Place Rank Order List
只處理第一次及第二次呈分試.

計算學生A: 第一次呈分試排第1名, 從2008年得26.52, 從2010年得分29.18, 所以第一次呈分試平均得分
(26.52+29.18)/2=27.85
第二次呈分試排第2名, 從2008年得分25.33, 從2010年得分26.65, 所以第二次呈分試平均得分
(25.33+26.65)/2=25.99
所以實際得到的DP stage全港性標準分 = (27.85+25.99)/2=26.92

如此類推...

學生A
1st呈分 (26.52+29.18)/2=27.85
2nd呈分 (25.33+26.65)/2=25.99
DP stage全港性標準分 = (27.85+25.99)/2=26.92

學生B
1st呈分 (25.33+26.65)/2=25.99
2nd呈分 (20.05+25.29)/2=22.67
DP stage全港性標準分 = (25.99+22.67)/2=24.33

學生C
1st呈分 (20.05+25.29)/2=22.67
2nd呈分 (26.52+29.18)/2=27.85
DP stage全港性標準分 = (22.67+27.85)/2=25.26

假設今年全港有小六學生共30000人,
學生以DP stage全港性標準分, 排出的DP stage全港成績次第如下:
...
第8992名 27.16
第8993名 26.98 <-學生P
第8994名 26.92 <--------學生A
第8995名 26.85
...
第9894名 25.39
第9895名 25.26 <--------學生C
第9896名 25.16
第9897名 25.02
...
第12000名 24.52
第12001名 24.33 <-------學生B
第12002名 24.25
第12003名 24.15 <-學生Q
第12004名 24.12
...
第28007名 8.68
第28008名 8.40 <-學生R
第28009名 8.32
...

Rank: 8Rank: 8


15399
22#
發表於 11-10-2 02:34 |顯示全部帖子
就以迦密為例, 12月尾小學都巳經呈了兩次分, 自行收生大約1月中交表, 假設迦密自行收生學位只有3個, 共收了6張表格:學生A,B,C,P,Q,R  ,迦密必須於1月底將這6位報名學生呈上EDB, EDB會於3月中提供一份成績次第給予迦密參考, 這個DP Rank Order List會像如下:

1. P
2. A
3. C
4. B
5. Q
6. R

不用奇怪, 是沒有顯示全港排名的真正位置. 如果迦密的selection criteria有包括全港成績次第(50%), 睇番這個rank order list, 學生P得50%, 學生A得40%, 學生C得30%, 學生B得20%, 學生Q得10%, 學生R得0%. 好粗畧提吓啫.  直資學校的time window都是一樣, 要3月中才能收到rank order list, 4月收生叫人簽undertaking, 呈報EDB後, EDB會抽起該直資學生, 不會再安排統一派位, 自行收了的學生也是一樣, 所以整個流程中, 最大影響就是愈多人於直資及自行階段離場, 對參加統一派位的學生就愈有好處, 對於能夠"縮減"rank order list的位置是有少少誤解.

如有錯漏或者過時, 敬請改正.

Rank: 8Rank: 8


15399
23#
發表於 11-10-2 18:31 |顯示全部帖子
原帖由 HY412 於 11-10-2 15:02 發表
假設迦密只用『全港成績次第』來收生, 只會收學生 P, A 和 C.

再假設學生 P, A 和 C 最終決定入讀直資, 學生 B, Q 和 R 亦不會順延被迦密取錄, 迦密會將三個名額放在大抽獎.


** 如果 redkoni 所說的流程沒有錯漏或者過時, 係我在 bk 中眼見最為清楚和詳盡的, 建議 redkoni 重新開個新標題, 將流程/計算方法/名詞..... 講解多一次 : eg: 升中呈分試的計算方法和派位機制運作方法 ...... 等等 ... 好讓日後各家長容易搜尋. ( 如果 bk 版主讓此文章置頂更好 )

更希望 redkoni 提供升中名詞, eg:中一入學前香港學科測驗=Pre-S1 ; 成績次第名單 = Rank Order List ; 標準化之分數 ......


因為自行有兩個選擇, 而且每間學校自行收生呈報EDB的名單會有正選和後備, 所以熱門學校的自行收生學位是極低機會收不足, 反而大量無人吼的學校的自行學位會回流到統一派位大抽獎, 哈哈.

我覺得有很多像你一樣為子女盡心準備的家長, 正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大家有機會互相討論巳經是緣份, 反觀有一些臨急抱佛腳的人, 對有實用參考價值的資訊反正也會視而不見, 例如置頂khmama, elbar等所提供的, 所以新post就不必了, 好像Pre-S1 Hong Kong Attainment Test(中一入學前香港學科測驗), Internal Assessment(呈分試),
Discretionary Places Rank Order List(教育局提供之成績次第名單)等, 都巳經耳熟能詳, 毋須多此一舉吧.

如果小朋友讀宣小, 我覺得升上好學校的信心巳經有99%, 專心讀書巳經足夠.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