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Image

外語,令你有更多的機會。

能融入文化,令你工作無往不利。

交談是最基本的溝通方法,只要你說的對方明白,對方說的你明白就是了。

文化是一種交流,不一定需要完全的明白,卻包括了接受,理解和欣賞。

每一個人都有優缺點,每一件事都有正反,文化亦然。

香港是一個國際的大都會,在這彈丸之地有著來自世界各地的人生活著,他們從事不同的行業,各自形成了自己的社群,讓這地方變得豐富。

可是我認為我們並沒有好好利用這種環境帶給我們的優勢,對於異於我們的文化,我們普遍會以"不明白","奇怪","得意"等詞語來形容,不都是貶意,但與接受,理解,欣賞都有一定的距離,更遑論融入。

世界各地不是都有不少香港人在生活嘛?有的工作,有的讀書。那倒是真的,不過這並不代表他們會融入當地的文化呀,我之前有一篇"從未消失的留學生"已說過這情況,大家有時間可以看看。

你會問為什麼要融入其他文化呢?香港人有自己獨特的文化,不是很好嗎?

保留自己獨特的文化最好不過,看見現在的香港,為了商業,地產的發展,不斷以本土文化來作為犧牲品,確實令人傷心。

可是保留自己與融入其他,其實並沒有抵觸,古語有云"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這話非常有道理。

香港人的效率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做事快而準,實事求是,能與香港人媲美的寥寥可數。目標明確,一切偏離主題的,一概被視為費時失事。可是這種思想模式並不能通行全世界。

譬如說交際應酬的晚飯,不少人都只專注於傾談工事,單刀直入,務求完成任務,之後收工。工作與私人生活應該分清,這點我絕對認同,我也不是會把OT當作家常便飯的人。做不完的工作不應該由開不完的OT來彌補。這種OT文化絕對是不合情,不合理,不應鼓吹。

可是有些時候工作和私人生活的那條界線卻很難分得那麼清。就像和歐洲的合作夥伴晚餐,我會視之為一個朋友飯局多於應酬客人。歐洲人甚為注重生活,重視關係,工作後他們會好好享受一頓晚餐,一頓飯吃三,四個小時是等閑事,即使有工事商談,也可能只佔10-20%的時間,其餘的時間都在風花雪月。有些人會因此埋怨放工後還要賠上私人時間,很蝕底,奈何又不能say no,再不願意也只好出席,我也替他們感到辛苦,真慘。

我的好奇心比較強,很喜歡聽聽不同人的故事,彼此交流,從而豐富閱歷,擴闊視野。久而久之,合作夥伴都成了我的朋友。有部分在我離開舊公司多年後仍有聯絡,他們來港工幹,我們也會約出來吃個飯,喝杯酒的。

當然你絕對無必要與他們成為朋友,但試想想如果工作上有什麼問題出現,他們會選擇幫一個朋友抑或一個純粹的合作夥伴?

曾經有一次我的公司生產出了問題,逾期交貨,理應需要賠償,但由於我們關係良好,他們並沒有追究。

又有一次我公司的價錢比主要競爭對手貴,他們對我們表示信任,也沒有把訂單轉到別的公司。

以上例子說明了關係的重要性,"出外靠朋友"這句說話是真的。我從不帶著機心去認識朋友,真摯的友誼都是從真誠的交流建立起來的,真誠的交流又是從對於不同文化的接納和理解而來的。所以說"融入文化帶來優勢"是我經過親身經歷驗證出來的。

我所講的主要是歐洲文化,其他地方的文化,歡迎大家分享,洗耳恭聽。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