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個家長組織代表昨晚(12 月 21 日)與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會面,討論小三全港性系統評估 TSA 的檢討工作,局長更率先在其面書公布,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主席與各區家長教師會聯會主席均認同新版 TSA 的成效云云--究竟誰代表誰,要求取消 TSA 的多個團體,已即時回應自己聲音並未獲接納,並發起家長一人一信電郵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秘書處行動。
TSA 帶出的連鎖反應,如何主導小學生生活?不論功課量以及題型設計,已經足以令過去一年,在不同面書的家長群組充斥着海量帖子。
作文無 A 重作百字兼謄文
有家長在面書成立「TKO 95 group」關注組,上載區內學校的每天功課量,期望社會人士關注 TSA 議題。在職媽媽 Hilda 是關注組的核心成員之一,其三年級女兒所就讀的區內學校,在揀學校時仍屬二綫學校,原以為相對功課壓力較少,卻在二年級開始,功課量漸多。
4 時半回家後一直做功課至 7 時,晚飯後再做功課;直至她 9 時回家,女兒仍未做完功課,亦需要溫書至 10 時,整天沒時間玩的小朋友,總想與弟弟玩一會,玩半小時便睡覺;同樣是每天 5 至 6 份功課,因程度深了,更需要花時間做。
每星期也有兩次默書(中、英),間中有小測,她每天還要花 1 小時溫默書……升小三後,放完暑假完全沒有功課適應時間,直至9月底,我覺得支持不了,便向老師反映。學校每天放學前有 25 分鐘功課時間,然而不少班主任也會處理班務,實際作用不大。
女兒的中文作文,曾因沒有甲等而需要重作,並且就錯處謄文,Hilda覺得這樣做功課並無質素,逐向老師反映意見︰
她說堂上作百幾字的文,用 20 分鐘……也是 TSA 的要求吧!
近年中文 TSA「經典」的實用文寫作,像賀卡、邀請卡,基本上不屬於小學生日常接觸的文體,卻屬他們常見的作文題目。Hilda 表示,學生甚至要依足格式,即每開新一段便要有兩個空格位置。
問題是,那是單行紙,小朋友如何計準兩個格位置呢?那麼,為甚麼不用格子紙做?
賀卡、邀請卡,這類TSA常考的文體,對小朋友來說毫不貼近生活,每每「為作文而作文」,Hilda更說在單行紙上依足文體格式, 亦不切實際。
過去三年,Hilda的女兒可有一份功課做得開心?她道,常識科曾着學生做資料搜集,找衣服洗水標籤,記錄圖案的功用;亦曾互相訪問做功課。「其他學校做這類功課,很靈活,女兒也有做,不過偏少……這份功課,她做得開心,因為最少抄寫。」
抄字其中一項目標是鞏固知識,不過,她覺得「量」過高又是否適得其反?
成語十多個,每個抄 5 次,也百幾字,那是考試範圍,學校覺得當溫書,真的很浪費時間。
學校二年級仍有買 TSA 習作,不過,今年已不再買,卻已全面滲透在功課內︰
要花時間理解題目,特別數學,而英文閱讀理解,她應該不明白內容,那些字不是她平常所學,完全超越生活範圍……閱讀理解,居然教她先看題目,才閱讀文章找答案,分秒必爭。那全都是應試技巧,究竟對初小學生來說是否必須?
Joan的孩子最愛做的功課是可以繪畫。她將安排兒子轉校,覺得不可以為不合理的功課量失去孩子的童年。
轉校尋出路
Joan的小二女兒就讀區內「谷校」,亦將轉校至另一間少功課量的學校。她表示,欠交功課有懲罰,便是在小息補做。而學校重要成績,曾有隔離班的老師會當眾由低分讀至高分學生的名單。
有家長已投訴,這影響不合格同學的心理,校長好像施壓過,該老師才收歛……老師之間亦有競爭。我接受的老師算有良心,因為學校政策逼到所有課程很趕。
像開學時,試過中文課程外,亦有校本課程的文學內容,以及寫作課程,去年派了一本四十多頁,大都是文字的圖書,着學生做工作紙,我看也花時間,何況小二?還要分析人物,從甚麼事件反映出其性格--不單是識讀,還要分析性格?小二識得幾多字?……有時候,他真的不明白,不過,我只可以,由我寫答案,他抄,他不明白也算--不想他因為欠交功課而沒有小息。
現時她的兒子放學後便到補習社做功課至七時,回家後梳洗吃飯,再溫書一陣子,她便一定要兒子休息。問她孩子可試過做過一份功課覺開心?
有試過做功課做到喊,說溫極都不會識……我不想她放棄,鼓勵過她,補習老師也說他很努力,奈何功課太深,加上普教中,他從小沒有接觸普通話,聽不明白便不舉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