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312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10-24
- 國民生產力
- 3649
- 附加生產力
- 46064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7-11-25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7810
- 主題
- 12608
- 精華
- 0
- 積分
- 77523
- UID
- 168291
   
|
本帖最後由 elbar 於 16-6-1 11:53 編輯

「一帶一路」涉及的65個沿綫國家中,阿拉伯語是第二多人口使用的語言,故學習阿拉伯語或有望「贏在起跑綫」。
美國一名伊拉克籍學生上月因為在飛機上以阿拉伯語講電話,被乘客懷疑他是恐怖分子,最終被航空公司「趕落機」。去年巴黎恐襲後,也有台灣節目主持人在社交網站告誡同事要學習以阿拉伯語說出「大哥,別開槍,自己人」,以求保命。
在這片面印象背後,當事人也許將阿拉伯語與恐怖分子劃上等號,卻忽略了阿拉伯語是全球26個國家的官方語言,連同散落在全球多個地區的使用者高達2.67億人,緊接華語、西班牙語及英語,成為全球第四最多人使用的語言。
2.67億人使用 全球第四多
而在「一帶一路」策略中,阿拉伯語也是14個中東及非洲沿綫國家的官方語言,當中不乏有待開發的龐大經貿市場。俗語有云:「行船爭解纜,買賣佔前頭」,要在職場「贏在起跑綫」,學習阿拉伯語是否另類出路?
「一帶一路」的發展構想和藍圖,以及沿綫國家的經濟發展潛力,早見於中港兩地官員的演說及各大報章,在此不贅,本文集中討論阿拉伯語的崛起,及比較部分國家在外語政策上如何看待阿拉伯語。「一帶一路」策略涉及的65個沿綫國家中,要數最多人口使用的語言,阿拉伯語緊隨華語之後,排行第二,印度官方語言印地語、孟加拉語及俄語分別位列第三至五,其中阿拉伯語與印地語的使用人口同為約2.6億人,假設要開發「一帶一路」市場,兩種外語也是學習的新選擇。
然而相對主要只能在印度使用的印地語,作為14個沿綫國家官方語言的阿拉伯語,似乎更值得「落注」。另有調查指出,在12個英語能力指標程度被評為「極低」水平的中東及北非國家中,8個在「一帶一路」沿綫、並以阿拉伯語作為官方語言,包括也門、約旦、埃及、阿曼、卡塔爾、科威特、伊拉克及沙特阿拉伯。
相反,以印地語作為官方語言的印度,其英語水平在過去5年突飛猛進,由2011年的「低級」升至去年的「高級」。以此推斷,居住在上述英語能力被評為「極低」的國家的阿拉伯語使用者,似乎更難以英語溝通,港人學習阿拉伯語或許更「划算」。
英未來十大外語 僅次西班牙
撇除在中國的語境下的「一帶一路」,阿拉伯語也值得全球化社會的重視。一個反映國家經濟發展指標的互聯網普及率調查顯示,阿拉伯語使用者於2000至2015年間使用者增長最多的語言,升幅逾65倍。另外在2013年,英國文化協會綜合經濟、文化、教育及外交等十大因素,歸納英國未來十大重要語言,阿拉伯語緊接榜首的西班牙語,排名第二。
在歐洲,有語言學家更預言,隨着大批中東移民入境北歐,阿拉伯語將成為瑞典及丹麥第二個最多人使用的語言,同時是法國及荷蘭第三個最多人使用的語言,可預視一技傍身,不但能在中東及非洲國家大展拳腳,或可更容易與散落在其他地區的阿拉伯語使用者溝通。
事實上,英國早於2002年在綜合中等教育證書(GCSE)及普通教育高級程度證書(A-level)考試,加入阿拉伯語作為評考科目之一;截至2013年,當地亦有15間大學提供阿拉伯語的學位課程。在亞洲,新加坡教育部亦於2008年新增阿拉伯語及印尼語為第三語言選修科,是劍橋普通水準會考(GCE 'O' Level)選修科之一。在內地,「一帶一路」概念更可謂直接開拓了相關的外語課程,北京大學去年起開辦包括阿拉伯語等多個與「一帶一路」相關的語言及文化課程。
至於香港,使用阿拉伯語及阿拉伯人口,未必很多。香港政府統計處資料顯示,2011年居港少數族裔人口約45萬人,來自中東及非洲等阿拉伯語國家的人口,與其他未被分類的少數族裔,同被歸類為「其他」,僅佔少數族裔中的0.3%。
港學習渠道少 難吹「阿拉伯風」
阿拉伯語在香港的使用情況不詳,年輕人學習的渠道亦不多,受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的院校中,現時只有香港大學(港大)、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科技大學提供阿拉伯語課程,其中只有港大提供阿拉伯語副修學位。香港中學文憑考試開設的6項外語科目,亦未有涵蓋阿拉伯語。
港府為求在與「一帶一路」相關的教育措施急起直追,早前在《施政報告》公布一系列措施,包括鼓勵本地高中生修讀與「一帶一路」相關的語言,及參與考試及評核局舉辦的阿拉伯語國際試。話雖如此,香港學生在學習「兩文三語」的同時,是否有能力、興趣學習阿拉伯語作為第四種語言,值得商榷。觀乎香港近年吹起「韓風」,不少年輕人為「追星」及「煲韓劇」,紛紛轉而學習韓語。期望港人主動學習阿拉伯語「贏在起跑綫」,恐怕需要一股「阿拉伯風」。
機構: 智經研究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