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特殊教育 雙語發展與雙語言語治療---仔仔的言語治療師寫唧,同大 ...
發新帖
查看: 3587|回覆: 3
go

[聽/語障] 雙語發展與雙語言語治療---仔仔的言語治療師寫唧,同大家 [複製鏈接]

Rank: 3Rank: 3


244
1#
發表於 12-12-31 16:4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我当初选择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就读言语病理学系碩士,除了不想离开魅力十足的纽约市不想离开家人之外,更因为她的课程拥有独一无二的Bilingual Extension。哥伦比亚大学附屬的雙語研究機構(The Bilingual Institution) 每年会发表许多有關雙語的研究報告。掌門人Catherine. J. Crowley博士,是我學生時期記憶最深的導師之一。她除了是著名的言語病理學家,更是一名法律博士(Juris Doctor)
連紐約州教育署在制订公立学校规划时都曾向她諮詢有關雙語言語評估及治療的問題。Crowley博士致力推廣雙語言語治療,每年都會帶領具備雙語能力的碩士研究生去南美洲的玻利維亞和西非的迦納進行學術交流。
她與美國的整容醫師團隊一起,為當地患有兔唇和腭裂的兒童帶去福音。Crowley博士除了為當地的學校和醫院捐贈大量圖書和治療材料以外,更向許多專業人士包括教師,言語治療師,和兒科醫生傳授寶貴而實用的言語治療經驗。


兒童雙語發展和雙語言語治療相對來說是一個較新的領域。
較早的文獻和研究資料出現在20世紀初期。雙語研究不僅對言語病理學家有特殊的吸引力,連許多神經科專家也認為它具有一定的探索和發展價值。當今最新的研究包括:嬰兒時期大腦對不同語言的辨別,雙語兒童語言發展的模式和里程碑, 溝通對話時雙語的不同運用, 以及幼兒時期語碼混雜的文法限制,等等.

坊間對雙語發展存在很多疑問和誤解。甚至許多專業人士例如言語治療師,兒科醫生, 心理医生和教師等亦时常传給家長許多有關雙語發展的謬論。
例如,有一位小朋友父母親都是台灣人,全家在香港居住生活。
母親告诉我,她以前諮詢的言語治療師極力反對她用普通話與她的小朋友溝通。那位言語治療師認為小朋友語言發展遲緩,如果同時讓他學習廣東話和普通話會造成更大的語言學習障礙。從那時開始,這位媽媽就用她極其有限的廣東話與小朋友溝通。
結果小朋友的廣東話并沒有因此而進步,反而令他原有的普通話理解和溝通能力因為疏於運用而逐漸流失。
學習雙語是不是真的會造成混亂或者阻礙正常的言語發展呢?有言語障礙的小朋友是不是就沒有學習雙語的能力,或者應該避免讓他們學習雙語呢?這些疑問筆者會在後文中一一闡述。撇開這些迷思不講,那位言語治療師顯然沒有考慮到家庭語言環境對小朋友言語發展的重要性,亦沒有考慮到家長或其它照顧者的語言程度是否能為小朋友做良好的言語示範。


對于雙語發展的迷思并不單單只出現在亞洲國家。
例如,加拿大有一位驻校心理医生在他的报告中写道:我觉得让幼儿学习第二语言会对他们造成太大的压力,以致影响他们母语的正常发展。但是请注意,覺得并不代表有科學依據; 凭感覺而得到的結論并不可靠。
以下是笔者在臨床言語評估和治療中最常遇見的家长提問和大眾对雙语发展的迷思:

迷思1. 幼儿不能清楚分辨两种不同的语言,因此在婴幼儿时期就与他们用雙語溝通會令他們很混亂。

現實生活中,大部份人都想當然的認為大腦會比較適宜單語系統
人們也往往低估了幼兒的語言分辨和學習能力。而事實上學習雙語對大腦來說與學習一種語言并無太大的分別。
在優良的語言環境下,大部份兒童都具備學習掌握雙語的能力。讓孩子同時接觸或使用多於一種語言是無害的, 而且並不會對孩子構成太大的認知負荷。”(Genesee, 2003 in Langdon 2008 p.27) 不同研究均證明3-8個月大的嬰兒已經可以分辨不同語言的語音。
來自加拿大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in Vancouver的研究報告更顯示嬰兒甚至可以單靠觀察說話者的面部動作而分辨不同的語言。
但是超過八個月大的嬰兒中只有生活在雙語環境下的嬰兒持續擁有分辨兩種不同語音的能力。
因為生活在單語環境中的嬰兒,大腦未能接受到同等分量的第二語言刺激。
同時大腦為了能更好更專注地學習和掌握環境中最常出現的語言,會逐漸忽略主要語言之外的語音。
這也正解釋了爲什麽開始學習第二語言的年紀越大,口音越重。
另一研究更指出,26歲的雙語幼兒已經能根據溝通對象所表現出的不同反應而選擇某一種語言與對方交談(Comeau, Genesee, &Mendelson (2007))。
幼兒們或許未能準確的告訴你我們現在在講廣東話/英文。但是目前絕大多數的研究表明他們確實擁有分辨不同語言的能力。

迷思2. 幼兒若同時學習兩種語言會容易混淆。他們會夾雜所學的不同語言,有礙他們的語言發展和學習能力。

雙語幼兒在語言發展的初期會有不同程度的混淆,但都是短暫及無害的。最常見的語碼混雜(code mixing) 例如,我想吃chocolate.” 會隨著每一種語言的詞彙增加,而逐漸消失。同時性雙語(simultaneous bilingualism)兒童的言語發展與單語兒童的言語發展情況相若。
兩者開始牙牙學語的時間,詞彙量的增長,以及句子構造和語法的運用都極其相似。
接續性雙語(sequential bilingualism) 兒童的語言發展與單語兒童的語言發展情況會有若干差異,但是長遠來看還是相似的。例如,一個七歲的兒童兩年前開始學習法文(即接續性雙語);他的法文能力會較同齡講法文的單語兒童差。
因為他學習和運用法文的經驗只有兩年。
但是如果他持續學習并運用法文,
若干年后他的法文理解和表達能力可以與講法文的單語同齡人無異。

迷思3. 爲了更好的提高幼兒的英語水平,家長應該儘量用全英文與他們溝通。

一般而言,家長應以自己最流利的語言跟孩子說話。曾經有一位墨西哥裔美國新移民在接受訪問時說道,學校老師要求我們在家時也以全英文與小朋友溝通,他們認為這樣有助於小朋友學習英文。但是很多時候我并不能用英語確切地表達我的意思,尤其是我的一些想法和感受。時間久了,我覺得我與我孩子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我很懷念以前我們可以一起大聲笑,無所不談的日子。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若家長勉強以不太流暢的英語跟孩子說話,
不僅僅會造成溝通上的不便,更會影響親子之間的關係。良好的家庭語言環境和示範是兒童學習掌握語言的必備條件。如果家長為了孩子能更好的適應主流社會而用非常有限的第二語言與他們溝通,通常導致的結果是兩頭不到岸。孩子不但不能良好地掌握第二語言,甚至連母語的發展亦受到阻礙。另外亦有大量研究指出語言之間是互動的,第一語言的發展能有效地輔助第二語言的發展。換句話說,有良好的第一語言做為基礎才能確保第二語言的正常發展。

迷思4. 讓小朋友多看英文卡通片,或多聽英文CD可以幫助他們更好的掌握英語。

單單看英文電視,或聽英文歌曲并不能習得真正的語言技巧。
試想一下,如果你只懂個別法文單詞,單靠不停的看法文電影聽法文CD是否就能讓你學到更多的新單詞,掌握不同的動詞時態,創造并運用複雜的句子呢?
幼兒要學習一種語言,家長必須提供正確及合適的模範,及有系統地灌輸該語言。另外值得指出的是,看電視只是讓幼兒單方面地接受訊息;而良好的語言能力和社交技巧是通過許多不同的互動活動和個人經歷(personal experiences)培養出來的。


迷思5. 有語言發展障礙的小朋友不能學習兩種語言,所以應該讓他們只接觸一種語言。

雙語環境對有語言發展障礙的小朋友並不是太困難。加拿大于25年前的一項研究發現:
同樣是有語言發展障礙的小朋友,上雙語課程小朋友的表現與其他上單語課程小朋友的表現一樣。
上雙語課程的小朋友并沒有因為參與雙語課程而導致更嚴重的語言發展遲緩,或出現更多的語言錯誤。


總括來說,雙語發展並不會導致語言障礙。雙語發展對任何人,包括有語言或是發展遲緩的小朋友都是合情理並能達到的目標。研究顯示双语儿童有許多优势。幼兒若能有效地發展雙語,有助提升他們的認知靈活性(Cognitive flexibility)。他們能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亦能更容易理解別人的想法和感受。那麼是不是所有的家長都應該用雙語培育他們的小孩呢?
應該什麼時候開始雙語教育呢?
如果您具備真正的雙語能力(前文所提到過的用雙語思考的能力),那麼您大可放心地用雙語培育你的小孩。但是如果您的第二語言非常有限,那麼請三思而後行。現實生活中許多家長認為自己的第二語言能力可以應付幼兒初期的語言能力,因此計劃等小孩開始上學時(即要跟回主流語言時)或家長自己的第二語言能力開始出現一定的溝通障礙時再轉用母語。這樣做看似可行,但是幼兒會因此而錯失在語言學習的黃金時期學習母語的機會。另外,語言的轉換期亦會造成一定的混亂和不便。例如原本講英文的小朋友會抗拒用廣東話與父母溝通,因為他們覺得父母親明明會講英文。如果父母的第二語言有限,
不如從
幼兒時期就單用母語與小孩溝通。等到小朋友有良好的第一語言基礎時,再有系統的學習第二語言。例如參加英文遊戲班,等等。有的家長會擔心太遲讓孩子學習第二語言會造成一定的困難。其實8歲前學習第二語言只不過在語音上占有一定優勢,小朋友的口音會比較少(前提是教授該語言者,或小朋友的溝通對象的語言發音亦與native speaker相近)。

具體該怎樣實施雙語教育呢?
目前來說,比較受推崇的是。
例如,媽媽講廣東話,爸爸講英文。但是有學者提出這樣的語言模式太過拘謹,會局限家庭環境中語言運用的流暢度。筆者對一個家長,一種語言的雙語模式亦持保留態度。父母之間應該用什麽語言溝通呢?
當小朋友發現爸爸用很流利的廣東話與媽媽交談,他會產生什麽想法有什麽感受呢?一個家長,一種語言的雙語模式實施起來亦有一定的困難。一般來說就算是同時性雙語(simultaneous bilingualism)發展的小朋友,他們所掌握的兩種語言的能力也會有些許差異。有的小朋友亦有可能會偏好其中某一語言。例如一個會講英文和廣東話的雙語小朋友,或許他對中文比較敏感因此比較喜歡講廣東話。假設他的父親平時用英文與他溝通,母親則用廣東話。那麼這個小朋友或許因為偏好廣東話的關係會比較親近母親。還有,當小朋友興高彩烈地用廣東話描述學校所發生的事情的時候,他的父親是否應該假裝聽不見而不給予任何回應呢?

筆者認為應該按照每個孩子的不同特徵而制定相關的雙語培育模式,并以長遠的眼光去看待雙語發展。家長在灌輸雙語的時候,不要只專注于詞彙的增長。例如指著不同物件一直問小朋友這個英文叫什麽?/What’s this in English?”或者不斷的重複,-tree, 蘋果-apple.” 家長應該用自然而有效的方式輔助和引導孩子,增強他們真正的語言溝通技巧。家長亦應該用客觀的標準去衡量自己的第二語言能力是否能為小朋友提供正確的示範。
不論選擇單語或是雙語發展,最重要的是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語言環境和溝通氛圍。


   4    0    0    0

Rank: 3Rank: 3


441
2#
發表於 13-2-8 15:34 |只看該作者

回覆:bluefox140 的帖子

very good.



Rank: 6Rank: 6


7803
3#
發表於 13-2-9 17:58 |只看該作者
Thanks for sharing!

Rank: 3Rank: 3


244
4#
發表於 13-3-6 11:58 |只看該作者
Glad it helps!!!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