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港孩不講粵語:家長「英普行先」 棄粵語成大勢 ...
樓主: 壞寶貝
go

港孩不講粵語:家長「英普行先」 棄粵語成大勢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23048
41#
發表於 14-9-15 08:00 |只看該作者
廣東人用廣東話學中國文字,從來是寫得一手好文,由從前的文言文,到現在的白話文,超過幾千年,完全經得起時間考驗。

廣東人要學普通話沒問題,兩年內用心學,必定可以很流暢。多懂方言,有利無害。

廣東人的普通話很好,完全在普通話教學長大。可以用普通話的腦袋來思想行文,書寫通順文章。這點沒異議,因為小女就是這種孩子。

疑問是能寫文章的水平,跟文學修養是天淵之別。如果欠缺內心深處,情感吶喊,始終空洞如芭比娃娃,母語是我們珍貴的文化根源,能伸能展,非第二第三第四語言 語文,可輕易代替的,要珍而重之。




點評

JC_mami  認同  發表於 14-9-17 21:16
Snakemama    發表於 14-9-15 22:30
MrBeast    發表於 14-9-15 10:21
Yanamami    發表於 14-9-15 08:25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48932
42#
發表於 14-9-15 08:57 |只看該作者
就算大陸人,都無話棄母語,只學普通話,人地係屋企一樣講地方方言,吾使咁極端。

點評

cheng4b  同意.  發表於 14-9-15 12:29


4531
43#
發表於 14-9-15 10:36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5Rank: 5


1225
44#
發表於 14-9-15 11:20 |只看該作者

引用:Quote:壞寶貝+發表於+14-9-14+20:11+想信閣

原帖由 ACE2126 於 14-09-15 發表
女兒趙頌茹跟媽媽說起前男友從不打她,媽媽答:想信閣下還是眷戀他,有趣!
女兒問:難道我該眷戀周永恆? ...
冇人要取締粵語,粵語幾百年、上千年歷史,誰敢質疑它的歷史價值,不過,依家要攞分,要上大學,一切過咗關再講!稍安無燥!



人生沒有如果,只有後果和結果。

每天都微笑,生活注定充滿陽光。

Rank: 5Rank: 5


4982
45#
發表於 14-9-15 12:01 |只看該作者
壞寶貝 發表於 14-9-14 18:24
大部份直资,私立小學都已採用英普教學;另一方面,多間名校DSE考生,中文科相繼失手(部份人歸咎於書看得太 ...

如果有人認為,普教=「可提升中文水準」的話,個人認為係天真、簡單,甚至係自吹自擂。

普教中應可改善作文白話化的毛病,但對提升小學生學習中文的作用,實在人見人殊。以小女的中文小學為例,她學校的中文程度比一般學校高,甚至比一些神校高一皮有多。她的學校普教中,但小一中文考試成績有些是95、6分,但部分是50、60分,差距頗大,全級平均分近80尾。理論上大家由幼稚園升上小一,中文程度應接近 (因私小,可簡學生) ,為甚麼造成這差距的? 這很可來自普教中,因有部分學生普通話水平差,老師授課又用普通話,可想而知那些學生面對的困難,只會越聽越唔明,對中文越來越冇興趣........

所以話,一刀切用普教中,是好是壞?只有用家至知!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46#
發表於 14-9-15 12:33 |只看該作者

引用:以中文作文能力看,我女兒中三時就已經勝過

原帖由 eviepa 於 14-09-14 發表
以中文作文能力看,我女兒中三時就已經勝過我考高考中文時。如果她生在我的世代,她的中文作文肯定是頂尖。 ...
我傾向相信你的講法:平均水平高了,但 variance 好似也大了。



The more bizzare a thing is, the less mysterious it proves to be.

Rank: 5Rank: 5


4982
47#
發表於 14-9-15 12:43 |只看該作者

引用:+本帖最後由+eviepa+於+14-9-14+22:44+編輯

原帖由 eviepa 於 14-09-14 發表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4-9-14 22:44 編輯

從我女兒現在的中文水準,比起三十幾年前的我和我的同學,現 ...
//大學收生由3%升到現在18%以上,大學生平均水準不可能不降。//

同意。Top3% 的平均值肯定比Top18% 高。



Rank: 7Rank: 7Rank: 7


11990
48#
發表於 14-9-15 14:25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4-9-15 14:25 編輯
shadeslayer 發表於 14-9-15 12:33
我傾向相信你的講法:平均水平高了,但 variance 好似也大了。

如果單從我升中試年代和女兒的年代比,我相信variance是大了。


從前,可能有10%左右的人小學畢業就出來做事,有幾十個%的人中三或以前就退學。就算中學裏,也涇渭分明,有大概一半的中一生讀私校。官津學校師資好、設備佳;私校師資差、設備劣。平均來說,兩者出來的效果相差很遠。

總括來說,我的年代,好的跟差的人,學術水平相差很遠。


1116
49#
發表於 14-9-15 15:23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簽名被屏蔽

Rank: 5Rank: 5


1225
50#
發表於 14-9-15 22:04 |只看該作者

引用:Quote:eviepa+發表於+14-9-15+14:25+如果單

原帖由 MyFairLady2014 於 14-09-15 發表
Variance之大細其實是要看針對那個population, 例如,若大家是要比較不同年代的同齡市民的中文水平差異,與 ...
香港的中文水平確實不斷提升???


大學教授就中文水平的訴苦

在湯老師的追悼會上,恰與一位當大學教授的朋友坐在一起,一攀談,朋友就大吐起苦水來了,是關於大學內中文水平之不濟的慨嘆。 

朋友任事的大學以「中文」作標榜,朋友工作的學系又關乎中國文化,因而對中文的水平比較敏感。就他所接觸,學生的中文讓人難受,交來的論文,文字讀得辛苦。

如果一家有「中文」之名的大學裡研習中國文化學系的大學生,尚且只能寫出如此這11般的中文來,其他學系大學生的中文水平怎麼樣就可想而知了。

這又可能是上梁不正所致。朋友說,不但學生是這樣,「上頭」也一樣,就是校長室秘書處發出的中文文件,也常常文字不通。他不明白怎麼代表着學校體面的文件,也可以這麼丟人現眼。

我沒有打聽具體的例子,但完全可以想象是什麼樣的文字。

我們都同意,這是源頭出了問題。大學生的中文水平不關乎大學教育,而關乎中學以至小學教育。一個大學生從小學、中學、預科讀起,少說已讀了13年中文,仍然被認為「不夠班」, 已經接近積重難返了。難道要在大學「惡補」嗎?那應該不在大學的教學範圍了,除非你自覺地這樣做。

據我的經驗,一個人的中文水平,大致在中學就定型了,這屬於基礎教育範圍,大學教育搞專科教育,不會對學生的文字水平有多大補益,除非你專修中文寫作。我以前在報社工作,接觸過不少不同學歷的同事,知道高學歷者的中文沒有什麼優勢,反倒是中文較好的同事往往只有中學學歷水平。在較年輕一輩中,我認為文章寫得最好的一位,只有中學程度,好像還沒有考過會考。

不是說中學畢業後,中文水平就沒法提高了。絕對不是,可是這得有條件。一是能夠多寫,香港的記者一天要寫很多字,是鍜練的好機會。但只是多寫不就可以寫得好,還要有個好老師、編輯給你改正文字,而你又重視這樣的指正,從中學習,這是第二。第三是多看,抱着學習的心態去看,而且取法乎上,看精品、佳作,與自己的寫作結合起來去看,去思考。

從這三條去比照,你可以看到為什麼香港人的中文水平出問題了。寫,從學生時代起就寫得不多了,作業越來越多只用填寫幾個字,甚至只用填上「剔」或「叉」。改,學生交上去的作文,給改了錯別字就算;編輯改稿也差不多。看,香港人願看報紙已算好了,但報紙上的文字多半只會讓你失去文字好壞的判別能力,不知好的中文該是怎樣的,於是習非成是。

另一位朋友在一個大機構做文字編輯工作,也對我訴過苦,就是給別人修改了文字,對方卻不接受,堅持要自行其是。朋友說,這如果是對與錯的問題,比較好辦;而遇到好與壞的問題就難搞了,對方可能根本「唔識好醜」,偏偏又不聽你的。

朋友給我說了一個讓我聽了也抹一額汗的故事:一位位高權重者要寫一封唁函,向北京一位辭世名人的家屬致悼,學歷很高的秘書起草的唁函,最後用的候安語竟然是「專此布達」。「布達」是什麼意思?這表示上級對下級發出通知,是舊時公函的用語。唁函想寫得古雅些,竟然不明真義地套用了這樣的用語。這幸好給及時改正了,不然真箇失禮死人呢! ──也丟香港人的面。



人生沒有如果,只有後果和結果。

每天都微笑,生活注定充滿陽光。


1116
51#
發表於 14-9-15 22:19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簽名被屏蔽

Rank: 8Rank: 8


15280
52#
發表於 14-9-15 22:39 |只看該作者
MyFairLady2014 發表於 14-9-15 22:19
純粹是大學學額大幅増加,多了大批以前根本沒有資格讀大學的所謂大學生,所以大學生之平均水平(包括中文 ...
還有一些學識不夠,但去補習學考試技巧搭夠上大學的學生

點評

MyFairLady2014  簡直多不星數  發表於 14-9-15 22:43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
Learning to Read, Reading to Learn.

Rank: 5Rank: 5


1225
53#
發表於 14-9-15 22:43 |只看該作者

引用:+本帖最後由+MyFairLady2014+於+14-9-15+22

原帖由 MyFairLady2014 於 14-09-15 發表
本帖最後由 MyFairLady2014 於 14-9-15 22:20 編輯
八大院校的中文系教授,經常會就(香港中文水平)進行研究、探討並讚寫報告,結論大致相同【下降】,已是不爭事實!其主因包括學生不愛閱讀及偏讀,不說孫子兵法,連四大名著亦甚少有人問津,就連金庸名著亦只在電視劇裏認識,另外缺少寫作亦是其中一個致命傷!如果有任何疑問,隨便找個中文系教授問問!



點評

torunpoland  撰寫報告  發表於 14-9-16 21:40
人生沒有如果,只有後果和結果。

每天都微笑,生活注定充滿陽光。


1116
54#
發表於 14-9-15 22:45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簽名被屏蔽

Rank: 6Rank: 6


5443
55#
發表於 14-9-15 22:58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Snakemama 於 14-9-15 23:02 編輯

怪不得<xxx致富之道><如何賺取你人生的第一桶金>之類的書,成為香港的暢銷書籍。

因為利之所在。不用再讀歷史,文學等等的書籍了。
快樂的家庭,孕育快樂的孩子;快樂的童年,成就幸福的人生。

Rank: 7Rank: 7Rank: 7


11990
56#
發表於 14-9-15 23:29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4-9-16 00:11 編輯

記得考會考時,我是同齡人口中top 10%的學生,雖然天天發著入U夢,但面對著3%的入U率,真有點洩氣。我畢竟有top 10%的水平,還有資格發入U夢。差過top 10%的,根本連入U夢都不會有。

在我的年代,考到會考5科合格,包括英文,就叫做有一張full cert,就是身份的像徵,可以稱得上是學有所成。升中試時代的會考生能拿到full cert的佔人口比例多少,我沒有數據,但估計和18%相差不會太遠。

今天marn車邊考入大學的,是DSE 20-21分,是人口第18%的學生。

我的同學,marn車邊考到會考,5科E包括英文的,也大約和人口第18%的學生相差不遠。

我堅信,平均而言,無論中、英、數、學術科目,當日會考5科E包括英文的,都比讀中五時日後20-21分學生差很遠。

如果會考5科E包括英文的比18%高很多,我想,5科D包括英文或以上成績的,肯定少於18%。我相信,他們各科都會比讀中五時日後20-21分學生差很多。




Rank: 5Rank: 5


3659
57#
發表於 14-9-15 23:34 |只看該作者

引用:Quote:原帖由+MyFairLady2014+於+14-09-15+

原帖由 壞寶貝 於 14-09-15 發表
香港的中文水平確實不斷提升???
知識份子,見多識廣,識人都勁D!我都覺得整體語文水平下降!又或者係兩極化。不過普教中係唔係可以堤升中文水平,係一個值得討論既問題。我讀理科,歷史語文都差,想請教普通話係唔係都有口語,我見小朋友D普通話課本,裹面有一句:你吃過飯了沒有?其實書面語係唔應該係:你吃了飯嗎?請指教



Rank: 7Rank: 7Rank: 7


11990
58#
發表於 14-9-15 23:39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4-9-15 23:57 編輯

我不少長輩都會說我們這一代不能吃苦,質素比不上他們經歷過戰火洗禮的一代。

我暗暗好笑。我這一代,普遍學歷遠遠比他們高,國際視野、待人接物的禮節等等在大都市最重要的質素他們都與我們差很遠,

長輩看輕後輩,差不多是定律。但當中有多少真理呢?

Rank: 7Rank: 7Rank: 7


11990
59#
發表於 14-9-15 23:51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4-9-15 23:54 編輯

//八大院校的中文系教授,經常會就(香港中文水平)進行研究、探討並讚寫報告,結論大致相同【下降】,已是不爭事實!其主因包括學生不愛閱讀及偏讀,不說孫子兵法,連四大名著亦甚少有人問津,就連金庸名著亦只在電視劇裏認識,另外缺少寫作亦是其中一個致命傷!如果有任何疑問,隨便找個中文系教授問問!//

我讀中學時,讀文科,連考三大公開試的中文科,而且包括中國文學。所接觸的古文作品,多不勝數。兼且我熱愛中國歷史,到今天仍可以如數家珍地講中史,更愛看中國民間傳奇。論古文修養、中國文化,讀完中學的我,遠勝考文憑試時的女兒。

不過,我女兒中三時的中文作文能力就勝過我讀完中學時。

中文作文是中文的核心,古文是非核心。中文作文好,古文不及我們的一代又有甚麼不妥?

Rank: 8Rank: 8


15280
60#
發表於 14-9-16 01:25 |只看該作者
現在的寫作技巧是提高不少,不過出現言之無物的機會亦增多,我是覺得以前的文章和歌詞比較有內容的老派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
Learning to Read, Reading to Learn.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