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大學聯招放榜,中大奪6狀元
發新帖
樓主: Arabellahk
go

大學聯招放榜,中大奪6狀元   [複製鏈接]

Rank: 5Rank: 5


3142
1#
發表於 22-8-11 10:57 |顯示全部帖子
Arabellahk 發表於 22-8-10 10:02
不知中大的醫科尖子跳級製是否已取消?

未取消。不過應該不是絕對關係了。這個安排數年前都有,當時港大收狀元不比中大少。


這幾年卻有一些發展。在QS,中大醫科排名居然比港大高,這吸引了一些追求學術的人。修例事件,中大的另一個名稱是X大,這吸引了一些追求政治立場的人。另外疫情期間,兩所大學的政府顧問都可能對收生做成一些影響。中大的許x昌雖然有時都會講錯野,但都相對穩重。相比袁鴨嘴五時花,六時變,氣質上幫了港大做了足夠的負面宣傳!


Rank: 5Rank: 5


3142
2#
發表於 22-8-11 11:10 |顯示全部帖子
Arabellahk 發表於 22-8-10 09:07
中大有5名狀元學醫,可能與其醫科學制比港大少一年有關。 (只適用尖子生) ...

可能還有一個原因。DSE放榜當日,我約了一位中大醫學院的教授。他後來遲到了半小時。問他原因,還不是要馬上爭取


梁生要走,港大在今年可能沒有往年勤力了!


Rank: 5Rank: 5


3142
3#
發表於 22-8-11 14:05 |顯示全部帖子
ANChan59 發表於 22-8-11 11:22
中大現在都要call!

梁生走未常不是好事,做多些實事對學院,學生及教授更得益。

從數字上看,今年考DSE的4萬人,最佳6科達36分或以上的少於500人。當中一定有人不選擇醫科,也有人沒有讀chem/bio。剩下的唔去爭,就看看今年港大的收生結果啦。相信港大都有爭,不過唔夠人狠。最後,634都要殺!


Rank: 5Rank: 5


3142
4#
發表於 22-8-12 10:10 |顯示全部帖子
ANChan59 發表於 22-8-11 17:13
限米煮飯,只可以降低入學要求,如果有需要,收完之後盡量補返底。

不過,個人覺得DSE ,5之後係按百分比 ...

依邊有。另一邊我估都應該有。我唔信梁生好似我咁以單一數據,用no.of available candidates的方法説出有6科36就一定收你的説話。佢仲有A-level, IB另一條路。再唔係,依家收多咗讀完first degree的applicants。6科36對佢係一個保障。這保障以下就要睇correlation。


有時5同5**可以差得不太遠。最近的情況就是在最top一層的40 percentile 與 10 percentile 的比較。不過最坏情況亦可以是100 percentile 與 1 percentile的比較。


你說的另一方面亦合理。有些考生可能係chem,bio,Eng,maths 都拿5**。另外兩科加埋得6分。這個考生得34分,讀醫應該可以的。梁生只是講6科36就一定收,這位考生都應該可以收。我相信港大也一定會分析的。


Rank: 5Rank: 5


3142
5#
發表於 22-8-12 12:26 |顯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後由 ok_ko 於 22-8-12 15:17 編輯
ANChan59 發表於 22-8-11 17:13
限米煮飯,只可以降低入學要求,如果有需要,收完之後盡量補返底。

不過,個人覺得DSE ,5之後係按百分比 ...

另外睇我細路讀書,到了高中要拿高分的付出是不成比例的。這裏只是打個比方。有些科目,中位數是6x grade C),佢唔滿意自己拿8x (grade A)。攞佢份卷一睇,我發現其實喺佢嘅分數基礎上要拿高3-4分,喺理解能力上這已是一個grade的分別了。我并不是認爲公開試就一定係咁。但當我觀察DSE5** 5 的分別時,一般而言我察覺孩子在該領域上是有一定差距的。


補底就盡量唔好啦,最多要少個。這個人將來會是醫生。比著我,情願唔要,都唔收一個好唔穩陣嘅人。在現在的大環境下,想肥一個醫科學生並不容易!


Rank: 5Rank: 5


3142
6#
發表於 22-8-12 14:25 |顯示全部帖子
shadeslayer 發表於 22-8-12 13:13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22-8-12 13:15 編輯

阿女當年報HKU Law,condition offer 係777666,一科都 ...

其實有咁嘅分數,人揀你時,你又揀人啫。


Rank: 5Rank: 5


3142
7#
發表於 22-8-15 17:00 |顯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後由 ok_ko 於 22-8-15 17:03 編輯
shadeslayer 發表於 22-8-15 15:38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22-8-15 15:41 編輯

Law graduates earn less than non law graduates on a ...

我揾唔到佢點計出嚟,調查的公司,數據等。因此只能信。


就你第一句所説,其實可能你誤會了份報告。Tolaw or not to law,可能是指讀LLBi.e. to law);或者選擇non law-degreei.e. not to law)的同學但後來再修讀一年GDL。這時想做律師,他們都是相等了。都要讀多年LPC,然後揾law firm 實習兩年。唔想做律師,就直接揾其他工作。


報告好似是比較讀完 LLB GDL 同學的平均收入。


Rank: 5Rank: 5


3142
8#
發表於 22-8-17 09:06 |顯示全部帖子
Ykkchung 發表於 22-8-16 20:21
每年嘅DSE狀元十個有九個都話對醫科有“強烈興趣”, 剩下那個就想讀法律或者環球商業;無一個會想讀音樂,  ...

觀點與角度啦。


下面都有網友講了有狀元選中文。我用狀元同音樂去看這件事吧。成功的音樂家幾多嵗開始在音樂上發力?發力代表時間點分佈?我細路學校大把音樂人,都是很早發現對音樂有興趣的了。初中就把大量時間投入不同音樂領域,當然其中會有一樣主菜。到了高中,選科一定有音樂,其他多數唔太揀擇,能夠過到就是了。有些基本上未等到考DSE就入了音樂學院。有些考了,拿獎學金再去深造。并不是說這班人一定不會是DSE狀元,但收穫與付出是成正比的。


班狀元呢?當然并不是個個對音樂都無熱誠。但他們做得狀元,讀得7科,甚至8科,科科拿5**,他們對咩較有熱誠?肯定不是音樂爲主。然後,你們就罵班狀元點解唔選擇一門你沒有熱誠的音樂來讀!


Rank: 5Rank: 5


3142
9#
發表於 22-8-17 10:06 |顯示全部帖子
shadeslayer 發表於 22-8-17 09:28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22-8-17 09:29 編輯

對,音樂路,體育路和學術路好唔同。我諗之前講嘅音樂 ...

你講嘅現象可能一樣要一些數據支持。你說班細路選擇時會考慮的三點:

錢途

社會地位

父母期望


我基本上會同意頭兩點。第三點難説,特別是去到班狀元。而且我留意到有一定數量的狀元會講興趣。今屆迦密的選擇了量化金融(當然你可以話佢講錢途)。而DG的在劍橋的人民學科與香港醫科中選擇了前者(當然你亦可以話劍橋名氣大)。


剩下的可能需要一些調查,才可以作結論。醫科收得的大多讀了bio,chem。選擇了這兩科,而後來又做了狀元,我們怎知道他們一開始時的志願不是行醫?反而離狀元有一定分數而又入到醫科的一群,我會有些擔心。


關於你的第三點,我會認爲很多小孩喺好細嘅時候已經被父母潛移默化咗。明明唔係咁嘅料,都以爲係。


Rank: 5Rank: 5


3142
10#
發表於 22-8-17 10:12 |顯示全部帖子
ABC-DAD 發表於 22-8-17 10:08
喜歡音樂也不一定要專修音樂,音樂教育不是只為培養演奏家音樂家。

同體育運動一樣,能夠培養到一定水平嘅 ...

正確!喜歡音樂的點解一定要用音樂做職業?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