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張堅庭 教育大逃難 2014年03月21日
發新帖
查看: 6292|回覆: 0
go

張堅庭 教育大逃難 2014年03月21日 [複製鏈接]

Rank: 6Rank: 6


9624
1#
發表於 14-3-21 08:12 |顯示全部帖子 |倒序瀏覽 |打印
今天香港教育界有一個現象,國際學校新開一間就會在極短時間爆滿,後面排上長長隊伍,就算不是國際學校模式,某些本地學校只要行lB課程(國際文憑課程)也廣受歡迎,我聽一位男拔萃學生說,lB只收成績好的學生,lB從一種教育理念移植到香港就變成選拔方法(我不同意擇優這說詞,考試成績好不代表整體好,不能用「擇優」形容考試成績)。

國際兩字成首選

一有國際兩字即刻升值成為家長首選,那麼香港家長不就是在進行教育大逃難嗎?我們有一個簡單假設,家長應該比香港教育官員、校長老師更加緊張小朋友的前途,更努力爭取對小朋友有利的教育環境,於是國際學校的供不應求只能證明本地教育實在出現了很大問題,甚至香港高官孩子就讀甚類型學校也可說明這種荒謬,我相信80%或以上的司局級官員的孩子就讀國際學校,就算小學是本地系統,升中也會轉至國際學校。

你可以想像製造奶粉的廠家不敢讓自家孩子吃自家製的奶粉。

由於逃避高考課程的學生愈來愈多,大學校長們亦心明白國際學校學生在語文能力、學習動力、分析和困難應對比本地學生優勝,從選擇優秀學生角度而言,只好提高非聯招學生的比例,這又引起某些議員的非議,認為此比例剝奪了本地生讀大學的機會,其實現在讀國際學校的本地生愈來愈多,剝奪的說法不能成立,說他走捷徑上大學更加不公平,大學只是擇優而已。

揀學校先揀校長

那麼沒有能力上國際學校的家長又應如何自處呢?我認為先不要迷信名校,因為名校的老師普遍較為驕傲,他們假設學生們都應該在外面補習,所以給孩子們的功課多到有點不負責任,把晚晚開夜車變成是否勤奮向上的標準,尤其小學生,我認為找一個好校長比找名校更重要,而學校重視藝術和課外活動的會比較優秀,家長要多多打聽和主動與校長聯絡傾談,未來社會不需要考試成績特別好的學生,他們的老闆要求一個有責任感、能夠分析問題、又有親和力的領袖型員工。

國際學校和lB課程比較可以培養這種類型的學生,我們要支持大學校長多收錄一些非聯招的學生,鼓勵校長們採取國際學校的教育理念,小功課多思考、少補習多運動。從興趣中學習而非在焦慮中補課。

要補習就是表示學校和老師教得不好,跟不上進度是他們編排課程出了大問題。

有本地學校收生不足,但國際學校就大排長龍,不如讓國際學校取代或者兼併收生不足的本地學校不就好了嗎?


http://www1.am730.com.hk/column-199260
   3    0    0    0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