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升中派位 DSE 2025 中英數 5+% 排名(反對排名者,慎入) ...
樓主: 猴子爸
go

DSE 2025 中英數 5+% 排名(反對排名者,慎入)   [複製鏈接]

Rank: 8Rank: 8


16307
561#
發表於 7 天前 |只看該作者
猴子爸 發表於 25-10-17 15:25
还好现在横跨B1ABC的学校中,都有学校愿意公布中英数5+,而且成绩进步的,都开始愿意公布了。
希望最终会有 ...

再看排名留意到沙田區,不計PKC就只有曾記及聖羅撽有公佈入榜。
我覺得對同區其他學校反而係好事,大部分都冇公佈就冇比較。
但當佢哋發現比同區對手高時,就會公布。

Rank: 8Rank: 8


18591
562#
發表於 6 天前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其實看統計表,肯定不等於家長就不會考慮其他因素

統計表内全是客觀的數字,極其参考價值,但家長選校時,亦會自行考慮其他方方面面的因素

點評

猴子爸    發表於 4 天前

Rank: 5Rank: 5


1297
563#
發表於 6 天前 |只看該作者
mandi_lui 發表於 25-10-17 12:08
猴子爸,非常欣賞你的努力,花那麼多時間搜集數據拼合了這個表。睇咗好多你的留言,明白你善意的出發點,是 ...

雖然教局年年都有為每間學校做學業增值統計,卻「只作為改善學生學習及促進學校持續發展的一項自評資料,而非作其他用途」。所以家長應該冇乜客觀數據可以對比到。類似於消費者想比較店家「做麵包的能力」,而只可以用某一啲參數對比到成品包的質素。。
https://www.edb.gov.hk/tc/sch-admin/sch-quality-assurance/performance-indicators/va/faq.html

Rank: 5Rank: 5


3067
564#
發表於 4 天前 |只看該作者
dingyan 發表於 25-10-18 22:51
類似於消費者想比較店家「做麵包的能力」,而只可以用某一啲參數對比到成品包的質素。。 ...
麵包店這個比喻正好可以借用,父母揀 「麵包店」買早餐畀小朋友,我最想知道啲麵包是否新鮮,有冇小朋友鍾意食嘅麵包,最重要係想小朋友食得開心健康。然而有人話沒有這樣的數據可參考,所以最客觀的方法便是比較 “雞尾包”、“菠蘿包” 和 “叉燒包” 的銷售額,再列表把全港 「麵包店」排名讓家長參考。因為間間麵包店都有售這三款麵包,所以這三款麵包的平均銷售額足以反映店家「做麵包的能力」。


我想提醒一吓揀緊麵包的父母,「麵包店」的排名從來都是持份者才會覺得重要,排名嘅意義係用來吸引人去買麵包的。對自己小朋友而言,那些在排名以外的資料才最有參考價值,但可能要辛苦些,要帶小朋友逐間店去睇下嗅下D麵包是否新鮮,是否真材實料,有冇啱食的款式,再問下街坊口碑。


點評

beastiebistro    發表於 4 天前
PTL_L    發表於 4 天前

Rank: 9Rank: 9Rank: 9


22703
565#
發表於 4 天前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twhkleung 於 25-10-20 06:28 編輯
mandi_lui 發表於 25-10-20 02:54
麵包店這個比喻正好可以借用,父母揀 「麵包店」買早餐畀小朋友,我最想知道啲麵包是否新鮮,有冇小朋友鍾 ...

你的例子非常清澈到位. 讓AI幫忙, 比出一个更邏輯的解釋吧. (Raw Data vs. Metadata  + Guided Interpretation)


1. 原始資料(Raw Data)

在你的例子中:

所有學生的 DSE 成績(每一科的分數)= 原始資料。

這些資料只是事實的紀錄,沒有任何評論或解釋。
它只是「某年、某學生、某科」的具體數值。

例如:
| 學生 | 中文 | 英文 | 數學 | 通識 | 經濟 | ... |
|------|------|------|------|------|------|
| A | 4 | 5 | 5 | 4 | 3 |
| B | 3 | 4 | 2 | 3 | 5 |
| C | 5 | 5 | 5 | 4 | 4 |

這樣的表格本身沒有評論、沒有方向性、也沒有結論。

2. 後設資料與詮釋層(Metadata + Interpretation Layer)

當你說:

「只選取中文、英文、數學三科的平均分來評價學校表現」,

這個「選取」、「加權」、「平均」的過程就是在建立後設資料(metadata)與詮釋層(interpretive layer)。

你在原始事實之上,加入了:

哪三科被視為核心科目(這是主觀選擇);

如何加總或平均(這是方法論假設);

用這個結果來代表「學校表現」(這是詮釋框架)。

這時,資料已不再是單純的「事實」,
而是被重新定義過的指標,而這些定義都隱含價值判斷。

3. 隱性偏見的產生

你完全正確地指出:

一旦我們建立這種高層的詮釋,就「無可避免地」帶入偏見或導向性的理解。

這是因為:

為何選「中英數」而不選「通識」或「視藝」?
→ 偏向重視傳統學科。

為何用「平均」而不是「中位數」或「標準化分數」?
→ 對極端值的影響不同。

為何用這三科成績代表「學校表現」?
→ 隱含「語文與數理能力」等於「教育品質」的價值假設。

這些決定形成了隱含的方向性(direction of interpretation)。
它會影響他人看待學校、學生群體、甚至教育政策的方式。

4. 總結對比表
層級                                性質                                例子                                                             偏見來源
原始資料 (Raw Data)     事實記錄                         每位學生的所有科目分數                         相對中立(但仍取決於測驗設計)
後設資料 (Metadata)      對資料的結構與描述      哪些科目被納入評價、如何計算平均      框架性偏見(定義、選取)
詮釋層 (Interpretation)    對資料的意義與評價      用平均分代表「學校表現」                     價值性偏見(意義、推論)

5. 精煉地說,你的理解可以這樣表達:

DSE 成績本身是原始資料,僅記錄事實。
當我們選擇特定科目、設定評分方法、並用結果代表學校表現時,
我們其實在建立一層後設資料與詮釋框架。
這一過程不可避免地帶入人為偏見與方向性,
因為我們選擇了「哪些事實值得被解釋」以及「如何解釋」。


Rank: 8Rank: 8


15830
566#
發表於 4 天前 |只看該作者
mandi_lui 發表於 25-10-20 02:54
麵包店這個比喻正好可以借用,父母揀 「麵包店」買早餐畀小朋友,我最想知道啲麵包是否新鮮,有冇小朋友鍾 ...
(mandi_lui) "最客觀的方法便是比較 “雞尾包”、“菠蘿包” 和 “叉燒包” 的銷售額,再列表把全港 「麵包店」排名讓家長參考。因為間間麵包店都有售這三款麵包,所以這三款麵包的平均銷售額足以反映店家「做麵包的能力」。"

“雞尾包”、“菠蘿包” 和 “叉燒包”  和中英数的分别:
1) 不同面包店卖各式面包,质量最高和最高销售额的面包都各有不同。


各中学都要学习中英数,皆视这三科目为主科,从小一到中六,都是这样。


2)“雞尾包”、“菠蘿包” 和 “叉燒包”并不是代表全店面包质素的指标,这三种包制作得好,不代表其他面包和蛋糕都会好。


如果参考这个排行榜的CEM5+,总5+,总4+,便会发现三个数据的高低趋向基本是一致的,但当然,例如总4+ 高,不代表5+肯定高,但5+高,4+绝大部分情形下都会高。


3)“雞尾包”、“菠蘿包” 和 “叉燒包”并不是制作面包的基础所在。


可是,中英数是学习其他选修科的基础,这是很明显的事情。


4)只要潮流转变,“雞尾包”、“菠蘿包” 和 “叉燒包”的受欢饮程度都会改变。


可是,中英数,整个世纪以来,都是主科,没有改变过。


(mandi_lui)「麵包店」的排名從來都是持份者才會覺得重要,


排名从来都是主要给外界,明白该学校,相对其他学校,质素高低的参考。对于现在的持份者,反而可能是争取资源的根据,也加上虚荣感和自豪感的满足。


(mandi_lui) 排名嘅意義係用來吸引人去買麵包的。


学校有实力,当然会排得高。吸引人去申请学校,是实力本身,排名只是反映它相对其他学校的质素高低。


(mandi_lui) 對自己小朋友而言,那些在排名以外的資料才最有參考價值,


这句话,把“才最”改成“也” ,就对了。除了排名有参考价值,课程,校风,文化,选课机制,校园大小设施地点,课外活动种类和校际成绩,校友网络等等,都要考虑。


Rank: 8Rank: 8


15830
567#
發表於 4 天前 |只看該作者
twhkleung 發表於 25-10-20 06:26
你的例子非常清澈到位. 讓AI幫忙, 比出一个更邏輯的解釋吧. (Raw Data vs. Metadata  + Guided Interpreta ...
阁下可以参考我对mandi+lui的留言回复。
中英数的地位是很特别的,这三科在本质上也是无可替代,因此,在呈分试的比重,或是校内升班的要求,或是计算总成绩的加权,都会凸显这三科的重要性。

学校公布中英数5+,我们集中起来,数字高低立见,排名便因此产生。

你所指的,是此排名的出现,就是出现引导性的嫌疑。

反过来说,我的看法是,几乎所有家长和学校持份者,都希望有一份非常方便易明的数据记录排名表,看到不同学校DSE中英数的成绩,

同一个硬币,有公有字,你只选择看“字”,我也没办法。

Rank: 5Rank: 5


2667
568#
發表於 4 天前 |只看該作者
支持

點評

猴子爸    發表於 4 天前

Rank: 8Rank: 8


15830
569#
發表於 4 天前 |只看該作者
fatman69 發表於 25-10-17 17:13
再看排名留意到沙田區,不計PKC就只有曾記及聖羅撽有公佈入榜。
我覺得對同區其他學校反而係好事,大部分 ...
吕明才一向都有公布CEM5+ 的,可能迟一点吧。
沙崇只有4年平均总5+,这是它自己的选择啦。

一哥曾记在去年开始公布CEM5+,是很好的开始,希望其他沙田中学都可以follow.  即使不公布中英数5+,也公布总5+或总4+ 吧。


Rank: 8Rank: 8


16307
570#
發表於 4 天前 |只看該作者
mandi_lui 發表於 25-10-20 02:54
麵包店這個比喻正好可以借用,父母揀 「麵包店」買早餐畀小朋友,我最想知道啲麵包是否新鮮,有冇小朋友鍾 ...

買麵包可以日日變,甚至可以買了不吃,選擇要求不會太高,一般只求方便。
若靠口碑去選麵包,有人貪平、有人貪大件、有人貪方便等等。
就算你係全港最好食果間,唔會好多人特登搭車去幫襯,好的麵包店大多好多分店,方便大家購買。

你的例子最最最最大的漏洞是,只要你有錢就買到包,店舖不會選擇客人質素,你想買多買少都得,佢地絕對不會揀客。

若引伸到選校,校方能否收晒所有申請者?可否日日轉校?受歡迎學校可否區區開分校?佢地有權㨂客。

但麵包店同學校都有相似之處;間間麵包店都會話自己的包新鮮好食用料正;間間學校都會話自己學校師資優良,老師有愛心,校風淳樸。

Rank: 8Rank: 8


16307
571#
發表於 4 天前 |只看該作者
猴子爸 發表於 25-10-20 11:20
吕明才一向都有公布CEM5+ 的,可能迟一点吧。
沙崇只有4年平均总5+,这是它自己的选择啦。

我係沙崇忠粉!
呢單嘢我亦無言!
無得幫!幫吾到!

Rank: 3Rank: 3


327
572#
發表於 4 天前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kimori88 於 25-10-20 11:29 編輯
猴子爸 發表於 25-10-20 10:37
阁下可以参考我对mandi+lui的留言回复。
中英数的地位是很特别的,这三科在本质上也是无可替代,因此,在呈 ...

其實我覺得猴子爸你做CEM 5+% 便可以, 因為你有你自己的"前設"。就算做埋5+ 4+,其實好多學校啲數據都不全的,我自己都有做,所以理解。
對於唔識睇嘅人,點講都唔明,咁就俾識睇嘅人睇。
另外,好多家長其實只係想睇自己子女所讀嘅學校排在前列,無視真實數據,就好似我個排行榜將聖保羅書院排在十大外,都話唔準確。其實佢可能根本都冇了解過,全港有几多間中學?几多間男校?女校?男女校?有冇了解過香港學制?几多學校有IB, IAL讀?
你做自己認為對的事便可以了。我几支持你的理念。

Rank: 8Rank: 8


15830
573#
發表於 4 天前 |只看該作者
kimori88 發表於 25-10-20 11:26
其實我覺得猴子爸你做CEM 5+% 便可以, 因為你有你自己的"前設"。就算做埋5+ 4+,其實好多學校啲數據都不全 ...
谢谢你的支持!

我发现加了“总5+”和”总4+“作参考,都蛮不错,也比较全面。而且,三年下来,要评定B1ABC,就更有根据了。

Rank: 8Rank: 8


15830
574#
發表於 4 天前 |只看該作者
fatman69 發表於 25-10-20 11:25
我係沙崇忠粉!
呢單嘢我亦無言!
無得幫!幫吾到!
我猜,什么时候沙崇会公布CEM5+?
就是当排后面一点的培英,大林等等都开始公布CEM5+,而成绩也不错的话,沙崇便会有很大危机了。

Rank: 2


54
575#
發表於 4 天前 |只看該作者
YWC 中英數 5+分別是  25.2 / 47.7 / 39.1 , 4+ 分別是 57.6/ 81.5 是74.2

Rank: 8Rank: 8


15830
576#
發表於 4 天前 |只看該作者
annywyz 發表於 25-10-20 12:54
YWC 中英數 5+分別是  25.2 / 47.7 / 39.1 , 4+ 分別是 57.6/ 81.5 是74.2
请问有没有ppt的照片?

Rank: 5Rank: 5


3067
577#
發表於 4 天前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mandi_lui 於 25-10-20 13:43 編輯
猴子爸 發表於 25-10-20 10:28
(mandi_lui) "最客觀的方法便是比較 “雞尾包”、“菠蘿包” 和 “叉燒包” 的銷售額,再列表把全港 「麵 ...

猴子爸,這是比喻,比喻的本質並不需要與被比喻的事物一模一樣才有效,它只需要在某個特定層面上具有相似性,引用比喻真主要目的是想把難以理解的理論轉化為具體事物,讓讀者對主題有更深層次的思考。現在已經做到了,有家長理解便可,也不需要所有人認同

我和你的立論最大矛盾不在於 “雞尾包”、“菠蘿包” 和 “叉燒包” 之間,而是最根本地閣下認為:

"中学如何体现自己的身价?当然是DSE成绩。"而我不贊成,原因已經在之前講述了

你特別提到:几乎所有家长和学校持份者,都希望有一份非常方便易明的数据记录排名表,看到不同学校DSE中英数的成绩。對於這點我也有保留,明顯地現在只有40多間學校有公布你所提到的數據,不到總數的1/10,不見得真正現時的學校持份者支持這類排名。這個排名反而似是在滿足過去的持份者虛榮感和自豪感而已。

最后想回應一下,我並不是在為冇排名的學校感到不值,由始至終我嘗試站在學生角度看這件事,對於他們被迫盲目追求學校排名而選校感到可惜。太多太多學生和學校之間的錯配來自父母對學校的不了解,對過去數據和學校排名的執著,然而香港學童的幸福感前所未有地低落,是撥亂反正還是繼續執迷不悟是我們能為下一代造的選擇。希望有能力有影響力的人能為下一代著想多一點。






點評

beastiebistro    發表於 4 天前

Rank: 5Rank: 5


3067
578#
發表於 4 天前 |只看該作者
twhkleung 發表於 25-10-20 06:26
你的例子非常清澈到位. 讓AI幫忙, 比出一个更邏輯的解釋吧. (Raw Data vs. Metadata  + Guided Interpreta ...
多謝你的回應和肯定,亦感激你從另一角度輾述我的論點,讓更多人更容易明白。

Rank: 8Rank: 8


15830
579#
發表於 4 天前 |只看該作者
mandi_lui 發表於 25-10-20 13:39
猴子爸,這是比喻,比喻的本質並不需要與被比喻的事物一模一樣才有效,它只需要在某個特定層面上具有相似 ...
(mandy_lui)"中学如何体现自己的身价?当然是DSE成绩。"而我不贊成,原因已經在之前講述了
虽然未必适用于所有中学,但对于B1B2学校 (B3学校 - 家长比较在乎校风),对家长来说,DSE成绩是最客观地反映学校质量的指标,成绩好的学校,校风不会差到那里去,这是很多家长的心声。至于是很谷的,是自谷的,是放松的,是严谨的,是自由的,重学术的,重多元的。。。, 家长当然要多去了解,也多得EK这样的平台,让家长可以把真实的情况分享。可是,在选校上,只要是看重孩子出路的家长,都会把“成绩”看得很重 (因为入大学就是看DSE分数) ,学校要受家长追捧,在学界有地位,能够争取更多资源,主要靠什么?我从来都不喜欢说天空楼阁的话,这就是现实,学校需要用”成绩“说话。



(mandi_lui) 你特別提到:几乎所有家长和学校持份者,都希望有一份非常方便易明的数据记录排名表,看到不同学校DSE中英数的成绩。對於這點我也有保留,明顯地現在只有40多間學校有公布你所提到的數據,不到總數的1/10,不見得真正現時的學校持份者支持這類排名。這個排名反而似是在滿足過去的持份者虛榮感和自豪感而已。

你所看到的,跟别人所知道的,可能有偏差。已经有不少家长说,在不同群组和小红书,家长们都根据这个榜的学校来讨论选校。

至于榜上的学校数目,完全在于公布CEM5+的学校数目,毕竟很多学校要等到稍后时间才公布annual report, 那时才可以看到资料。至于不公布CEM5+的学校,我现在也选择填上总5+何总4+,如果你觉得中学连这些成绩也不应该公布,明显地,你和我是在两个完全不同的channel.

(mandi_lui)最后想回應一下,我並不是在為冇排名的學校感到不值,由始至終我嘗試站在學生角度看這件事,對於他們被迫盲目追求學校排名而選校感到可惜。太多太多學生和學校之間的錯配來自父母對學校的不了解,對過去數據和學校排名的執著,然而香港學童的幸福感前所未有地低落,是撥亂反正還是繼續執迷不悟是我們能為下一代造的選擇。希望有能力有影響力的人能為下一代著想多一點。


我不明白为什么你会觉得学生们是被迫盲目追求學校排名而選校?


即使是我的小朋友选校时,所有学生和老师都懂得什么是B1ABC,也经常讨论自己的成绩是B1ABC还是什么,这些都是为了"选校配对“,为了增加入读自己心仪学校的机会。至于此排名榜的1234排位,是实在数字的大小排列,其实头二十左右的中学,不就是B1A中学吗? 在这里又会有什么违和感呢?


别太小看现在的學生,他们都有各种的资讯,对他们心仪的中学要找资料,又会有何难度?


别用道德高姿态来看这个排名了,今时今日,这是不合理,也没有市场了。




至于话香港學童的幸福感前所未有地低落,我认为是在于“家庭”和“学校”。


如果大人在生活和自身的各种问题的压力下,很多都活得很艰难,很沮丧,很痛苦,就很难带给家庭幸福感了。


学校面对竞争,学生面对公开试的压力超级大,课程越来越深,对于力有不逮的学生,又如何幸福?这是跟学校排名有关系的吗?重点是社会已经变了,这一代要面对的竞争急速加剧,凡是没有自己预备好,或是没有各样资源储备的,生活都会很困难,





Rank: 8Rank: 8


15830
580#
發表於 4 天前 |只看該作者
annywyz 發表於 25-10-20 12:54
YWC 中英數 5+分別是  25.2 / 47.7 / 39.1 , 4+ 分別是 57.6/ 81.5 是74.2
谢谢annywyz的图片。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 回覆
你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